水浒英雄传说 第102章 擒下孙二娘
热门推荐:
斩神:蓝染模板,我将立于天上!
婚礼上被绿,她转身嫁最帅的英雄
凡人修仙,我叫白凡
世界,去死
我,世界树,带领玩家闯异界
救赎?呵,我早已堕为血魔之主了
江南晚来客
兼职陪玩,主职恋爱,不过分吧?
九叔:我成了千鹤道长,威震道门
十字坡边,有一棵大树,粗壮得二三个人都抱不过来,上面缠绕着枯藤。刚绕过这棵大树,便望见前方有一个酒店。酒店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半敞着绿纱衫儿,头上插着一支黄钗,鬓边还点缀着野花。见武松一行人走来,那妇人起身迎接。
武松闯荡江湖多年,见这妇人上身绿、下身红,脸上涂抹着厚厚的胭脂,眉毛粗犷,眼神凶狠,心中便料定这里必是黑店。
妇人倚着门问道:“官差可要歇脚?这里有好酒好肉,若要主食,也有好大的馒头。”
武松与两个公人及同行的两个军汉步入酒家。妇人迎着他们坐下,军汉在一旁放下了兵刃和缠身布袋,并让公人为武松解了枷锁。武松活动了一下手腕,松了松脖子,拎起筷子一敲桌子:“店家,上酒!”
妇人笑道:“客官要打多少酒?还要些什么吃食?”
武松道:“不要问,尽管烫来。肉切十斤,包子也要十个,一并算钱给你。”
妇人高兴地笑着,转进后厨。不一会儿,从后厨走出三人,一个抬来一瓮酒,一个过来布下碗筷,一个端来三盆肉和两笼包子。
公人拿起就吃,却见武松掰开一个包子。一旁的两个军汉顿时停下手来。武松笑笑说道:“店家,你这包子倒是有趣,什么馅的?狗肉的还是人肉的?”
妇人嘻嘻一笑:“客官开什么玩笑?清平世界、朗朗乾坤,这世间哪有人肉的包子?我家包子馅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坡下庄户人家死了牛,我家才包上一回,不是水牛肉,就是黄牛肉。还得看有什么时候宰杀才做呢。”
武松放下包子:“我打江湖上听过一句顺口溜:‘树下十字坡,行人哪敢过,做了两脚羊,包子里面裹’。店家你可曾知晓?”
妇人脸一板说道:“客人莫要胡说,这不过是你自己瞎编的!”
武松笑笑:“哈哈哈,适才只不过看馅里有毛,又弯弯曲曲的,小的故有此一问。”他扭头看看周围,又问道:“这里荒山野岭的,怎不见你丈夫?”
妇人冷着脸说道:“我丈夫出外做客,还不曾回来。客官莫要说笑了,吃了酒可到树下乘凉,要想歇息店里也无妨。”
武松又道:“大娘子,你家这酒好生寡淡。别有甚好的,请我们吃几碗。”
那妇人道:“有些十分香美的好酒,只是浑些。”
武松心知这是要动手了,却不动声色地说道:“最好!越浑越好吃!”
妇人让他稍后,转身进了后厨,一包药粉倒进苞米酒里,手里水瓢一搅和。捧着出来了,心中暗咐:“贼配军,叫你消遣老娘。”
武松一闻说道:“好酒,店家再切几斤肉来。给我们下酒。”
妇人嘻嘻一笑,转身进了后厨,门帘掀起一个角,她偷偷观察着外面的情况。只见几人都将酒喝了下去,口中喊着:“倒倒倒倒。”随后,两个公人直挺挺地倒了下去,武松也借势一倒,军汉瞥了一眼,也往桌上一躺。
妇人大笑起来:“哼,还不是着了老娘的道,任你奸似鬼,也要喝下老娘的洗脚水。弟兄们,出来干活了,得了这些行货,这几天可以卖包子了。”
她走过来,拎了拎几个包裹,都发出了银子的声音,心中大喜,今日做了一单大买卖。几个喽啰从后院出来,便要抬走那几人。
只是武松两人都抬不动,喽啰惊道:“见了鬼了,这汉子看着顶多二百斤,怎的这般重?”
妇人冷哼一声:“没用的东西,这贼配军练过武,身子结实些,这一身肉做成酱牛肉正好。让开,老娘叫你们看看气力。”
她走过去单手一拎,武松便离了地。妇人正要将他扛在肩上抬进后厨剁了,只见武松一个翻身,就到了妇人身后,一脚蹬在她的腘窝上。
妇人猝不及防,一下半跪了下去。武松双臂发力,将她的双手往背后一剪,顿时将妇人制服。一众小喽啰见状想要帮忙,却见两个军汉已经站起身来,三拳两脚将他们打翻在地。
一军汉大喜道:“都头,擒住这伙人,到了孟州,我便将书信交于府尹,铃辖之事便成了。”
原来这军汉正是杨芝褚最先收服的祖虬,此次他随武松来孟州,意在除掉人间地狱十里坡。这般武松便立了大功,再花些银钱,脱罪不难。
三人先前饮酒之时,皆紧盯着那两个公差,见他们饮下酒后并无异样,这才放心饮用。而后来那浑浊的酒液,因武松的一个眼神示意,三人都巧妙地将酒液,浸到了长袍之上,并未真正饮下。正因如此,他们才得以毫发无损,并成功地将这帮恶人制服。
那妇人深知一旦被擒便难逃一死,而若是身旁的两个公差醒来,自己势必难逃,被押往县衙挨受杀威棍,甚至被砍头的命运。于是,她高声求饶:“好汉饶命啊!”然而,武松却不肯轻易放过他们。几人迅速将恶徒捆绑起来,并准备救醒公差,一同押往州府。
就在这时,一名挑着担子的男子闻声赶来,他大步流星地冲进屋内。双手抱拳,跪倒在地,恳求道:“好汉息怒,恳请饶恕了她,容我慢慢向您禀报。”
那男子长着一副方脸盘儿,下巴上稀疏地长着几根胡须,年纪大约三十五六岁。他身穿一件青布衫,脚踏一双麻鞋,拱手说道:“愿闻好汉大名。”
武松见他挑着担子,衣着朴素,有几分像自己的兄长,于是态度也变得客气了几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下乃是阳谷县都头武二郎。”
那男子闻言惊呼道:“莫非您就是景阳冈上打死猛虎的武松!”他心中暗叫不好,心想自己的妻子,怎会招惹上如此厉害的人物。
武松听到男子提及自己的成名之事,态度也缓和了下来:“正是在下。”
那男子只得恭敬地一拜,说道:“久闻大名,今日得以相见,实乃荣幸。小人的浑家,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怎地触犯了都头。还望都头能看在小人的薄面上,宽恕她的罪过。”
武松见他言辞恳切,便问道:“我看你们二人干这行当,也绝非等闲之辈。愿闻阁下尊姓大名?”
那男子答道:“都头,小人名叫张青,原本是此间光明寺菜园的看护。只因那僧人言语刻薄,小人一时失手将他打死,随后烧了菜园,逃到了此处,以剪径为生。不料一日,有个老儿挑着担子路过。小人欺负他年老体弱,便上去抢他的东西。与他斗了二十多个回合,竟被那老儿一扁担打翻在地。原来那老儿年轻时也是专门剪径的,人称‘夜山叉’孙元。他见小人手脚灵活,便带小人回到城里,教了我许多本事。后来,他还把女儿许配给了我。江湖上人称我为‘菜园子’张青,浑家则叫做‘母夜叉’孙二娘。”
武松闯荡江湖多年,见这妇人上身绿、下身红,脸上涂抹着厚厚的胭脂,眉毛粗犷,眼神凶狠,心中便料定这里必是黑店。
妇人倚着门问道:“官差可要歇脚?这里有好酒好肉,若要主食,也有好大的馒头。”
武松与两个公人及同行的两个军汉步入酒家。妇人迎着他们坐下,军汉在一旁放下了兵刃和缠身布袋,并让公人为武松解了枷锁。武松活动了一下手腕,松了松脖子,拎起筷子一敲桌子:“店家,上酒!”
妇人笑道:“客官要打多少酒?还要些什么吃食?”
武松道:“不要问,尽管烫来。肉切十斤,包子也要十个,一并算钱给你。”
妇人高兴地笑着,转进后厨。不一会儿,从后厨走出三人,一个抬来一瓮酒,一个过来布下碗筷,一个端来三盆肉和两笼包子。
公人拿起就吃,却见武松掰开一个包子。一旁的两个军汉顿时停下手来。武松笑笑说道:“店家,你这包子倒是有趣,什么馅的?狗肉的还是人肉的?”
妇人嘻嘻一笑:“客官开什么玩笑?清平世界、朗朗乾坤,这世间哪有人肉的包子?我家包子馅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坡下庄户人家死了牛,我家才包上一回,不是水牛肉,就是黄牛肉。还得看有什么时候宰杀才做呢。”
武松放下包子:“我打江湖上听过一句顺口溜:‘树下十字坡,行人哪敢过,做了两脚羊,包子里面裹’。店家你可曾知晓?”
妇人脸一板说道:“客人莫要胡说,这不过是你自己瞎编的!”
武松笑笑:“哈哈哈,适才只不过看馅里有毛,又弯弯曲曲的,小的故有此一问。”他扭头看看周围,又问道:“这里荒山野岭的,怎不见你丈夫?”
妇人冷着脸说道:“我丈夫出外做客,还不曾回来。客官莫要说笑了,吃了酒可到树下乘凉,要想歇息店里也无妨。”
武松又道:“大娘子,你家这酒好生寡淡。别有甚好的,请我们吃几碗。”
那妇人道:“有些十分香美的好酒,只是浑些。”
武松心知这是要动手了,却不动声色地说道:“最好!越浑越好吃!”
妇人让他稍后,转身进了后厨,一包药粉倒进苞米酒里,手里水瓢一搅和。捧着出来了,心中暗咐:“贼配军,叫你消遣老娘。”
武松一闻说道:“好酒,店家再切几斤肉来。给我们下酒。”
妇人嘻嘻一笑,转身进了后厨,门帘掀起一个角,她偷偷观察着外面的情况。只见几人都将酒喝了下去,口中喊着:“倒倒倒倒。”随后,两个公人直挺挺地倒了下去,武松也借势一倒,军汉瞥了一眼,也往桌上一躺。
妇人大笑起来:“哼,还不是着了老娘的道,任你奸似鬼,也要喝下老娘的洗脚水。弟兄们,出来干活了,得了这些行货,这几天可以卖包子了。”
她走过来,拎了拎几个包裹,都发出了银子的声音,心中大喜,今日做了一单大买卖。几个喽啰从后院出来,便要抬走那几人。
只是武松两人都抬不动,喽啰惊道:“见了鬼了,这汉子看着顶多二百斤,怎的这般重?”
妇人冷哼一声:“没用的东西,这贼配军练过武,身子结实些,这一身肉做成酱牛肉正好。让开,老娘叫你们看看气力。”
她走过去单手一拎,武松便离了地。妇人正要将他扛在肩上抬进后厨剁了,只见武松一个翻身,就到了妇人身后,一脚蹬在她的腘窝上。
妇人猝不及防,一下半跪了下去。武松双臂发力,将她的双手往背后一剪,顿时将妇人制服。一众小喽啰见状想要帮忙,却见两个军汉已经站起身来,三拳两脚将他们打翻在地。
一军汉大喜道:“都头,擒住这伙人,到了孟州,我便将书信交于府尹,铃辖之事便成了。”
原来这军汉正是杨芝褚最先收服的祖虬,此次他随武松来孟州,意在除掉人间地狱十里坡。这般武松便立了大功,再花些银钱,脱罪不难。
三人先前饮酒之时,皆紧盯着那两个公差,见他们饮下酒后并无异样,这才放心饮用。而后来那浑浊的酒液,因武松的一个眼神示意,三人都巧妙地将酒液,浸到了长袍之上,并未真正饮下。正因如此,他们才得以毫发无损,并成功地将这帮恶人制服。
那妇人深知一旦被擒便难逃一死,而若是身旁的两个公差醒来,自己势必难逃,被押往县衙挨受杀威棍,甚至被砍头的命运。于是,她高声求饶:“好汉饶命啊!”然而,武松却不肯轻易放过他们。几人迅速将恶徒捆绑起来,并准备救醒公差,一同押往州府。
就在这时,一名挑着担子的男子闻声赶来,他大步流星地冲进屋内。双手抱拳,跪倒在地,恳求道:“好汉息怒,恳请饶恕了她,容我慢慢向您禀报。”
那男子长着一副方脸盘儿,下巴上稀疏地长着几根胡须,年纪大约三十五六岁。他身穿一件青布衫,脚踏一双麻鞋,拱手说道:“愿闻好汉大名。”
武松见他挑着担子,衣着朴素,有几分像自己的兄长,于是态度也变得客气了几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下乃是阳谷县都头武二郎。”
那男子闻言惊呼道:“莫非您就是景阳冈上打死猛虎的武松!”他心中暗叫不好,心想自己的妻子,怎会招惹上如此厉害的人物。
武松听到男子提及自己的成名之事,态度也缓和了下来:“正是在下。”
那男子只得恭敬地一拜,说道:“久闻大名,今日得以相见,实乃荣幸。小人的浑家,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怎地触犯了都头。还望都头能看在小人的薄面上,宽恕她的罪过。”
武松见他言辞恳切,便问道:“我看你们二人干这行当,也绝非等闲之辈。愿闻阁下尊姓大名?”
那男子答道:“都头,小人名叫张青,原本是此间光明寺菜园的看护。只因那僧人言语刻薄,小人一时失手将他打死,随后烧了菜园,逃到了此处,以剪径为生。不料一日,有个老儿挑着担子路过。小人欺负他年老体弱,便上去抢他的东西。与他斗了二十多个回合,竟被那老儿一扁担打翻在地。原来那老儿年轻时也是专门剪径的,人称‘夜山叉’孙元。他见小人手脚灵活,便带小人回到城里,教了我许多本事。后来,他还把女儿许配给了我。江湖上人称我为‘菜园子’张青,浑家则叫做‘母夜叉’孙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