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水浒英雄传说 > 第124章 路遇良将

水浒英雄传说 第124章 路遇良将

    且说杨芝褚接令凯旋而归,重返郓州之际,大军整装列队,气势恢宏。沿途百姓自发聚于道路两侧,夹道欢送这位深受敬仰的将领。杨芝褚因大败西夏军队、并在临行前慷慨解囊,将粮食赠予流离失所的百姓,其仁义之举,被百姓们广为传颂,赞誉为仁义无双的清官。

    大军行进了一日,忽有哨兵前来禀报,言驿道之中有两人跪于路口,似有事相求。杨芝褚闻言,遂命人将其带至面前询问。

    只见这两人身着一袭皂色短袄,皂布短打紧紧束腰,头戴青布头巾,身形魁梧,皆身高八尺有余。其中一人面色紫黑,宽脸阔额,三角眼闪烁着凌厉之光,一副生人勿近之态;另一人则与他面貌有七八分相似,只是左眼以布遮盖,更添了几分威猛与凶悍之气。

    两人一见杨芝褚,立刻俯首叩拜,声音洪亮地开口道:“我俩乃是马家兄弟,我是兄长马勥,他乃舍弟马劲。江湖上人称我为‘白毛虎’马勥,唤他为‘独眼虎’马劲。我俩本是军中健儿,只因不堪忍受上司的欺压与剥削,心生不满,本想投身绿林,落草为寇。但今日有幸目睹将军之仁义道德,心生敬仰,特来投军,愿为将军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

    杨芝褚仔细打量了这两人一番,见他们威武不凡,心中暗自赞赏。他开口说道:“两位壮士看起来身手不凡,做一普通军汉怕是委屈了二位。我军中有一好兄弟,现任伙夫之职。不知二位谁愿与他较量一番?若胜了,我便许他一个都头之职。”

    两兄弟闻言,对视一眼,脸上露出些许恼怒之色,说道:“将军,我俩好意来投,怎叫我俩与一伙头军比试?这岂不是小看了我等?”

    杨芝褚面色凝重,沉声道:“曹正,竟有人对你不屑一顾。想来你在我麾下受屈了,来人,取兵器来,且让我们看看这二人是否有真本事。”

    马勥心中本就有些不悦,待见到来人身高约莫七尺三四,身形魁梧健壮,气息沉稳如山。他手持一杆花枪,枪尖红缨轻轻一甩,便知此人是个枪法高手,那甩开红缨的动作显然是为了防止枪头在战斗中被缠绕。马勥当即收起轻视之意,郑重地从地上取来自己的花枪,摆好起手式,全神贯注地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较量。

    曹正怒喝一声,全身发力,猛地攻向马勥。虽然他随林冲学艺的时间并不长,仅学得了些基础枪法,但基本功却异常扎实。只见他手中的枪走中线,动作幅度极小,仅用拦、拿、扎三式。

    随着一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两人间的战斗瞬间爆发。马勥身形如同猛虎下山,矫健有力,花枪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枪尖舞动间带起一阵阵劲风,直逼曹正而来。每一招都直取对方胸、喉、头三处要害,枪法凌厉且精准。

    曹正毫不畏惧,脚步灵活闪躲,同时手中的花枪也迅速舞动,与马勥的枪尖不断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每一次交锋,都听到枪杆呼呼之声,可见气力之大。

    马勥的枪法刚猛有力,每一招每一式都势大力沉,企图以力量压倒对手。而曹正则凭借灵活的身法和扎实的枪法基础,巧妙地化解了马勥的攻击,同时寻找反击的机会。

    突然,马勥大喝一声,力量暴增,一枪猛地刺向曹正的心口。曹正身形一侧,枪尖贴着曹正的脸颊划过,留下一道细小的血痕。马勥翻身一枪扎去,眼看就要搠中曹正。

    就在这时,一旁的山士奇见状,急忙上前一步,以手中的长棍轻轻一点,将马勥的枪头击偏。他沉声说道:“点到为止即可,何必动了杀念呢?”

    马勥当即抱拳行礼,诚恳地说道:“小人在军中历练已久,所学皆是实战杀伐之术,方才一时打得兴起,有所冒犯,还望将军大人有大量,恕罪则个。”

    杨芝褚闻言,微微颔首,神色缓和道:“无妨,你等勇武过人,正是我军所需。就留在军中吧。这几日我军将继续前行,待抵达郓州之后,我再设宴款待二位英雄。”

    言罢,杨芝褚便大手一挥,带领众人继续踏上征程。行进途中,又遇两人前来投奔。这二人武艺更是高强,与史进交手五十回合而不落下风,就连技痒难耐的花荣上场,也与之斗了五十回合难分胜负。杨芝褚在一旁看得连连鼓掌示意,二人才意犹未尽地罢手。

    来人自报家门,乃是少林俗家弟子,名叫柳元,其身旁紧随的随从名唤潘忠。杨芝褚见二人武艺非凡,心中大喜,当即将二人一并收入麾下。一行人又行走了月余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方才抵达目的地——郓州。

    与此同时,宋江三人在路上行了半月有余,终于来到一个去处,只见前方矗立着一座高岭。

    两个公差说道:“太好了!只要过了这条揭阳岭,就是浔阳江了。到了江州就全是水路,离得不远了。”

    宋江道:“现在天色尚早,我们趁早翻过这座岭,找个地方歇脚。”

    公差道:“押司说得极是。”于是,三人加快脚步,朝着岭上奔去。

    走了半日,好不容易翻过岭头,忽然看见岭脚边有一个酒店。那酒店背靠悬崖,门对着一棵奇形怪状的树,前后都是简陋的草房。

    在那树荫之下,挑出一个酒幌子来。宋江见了,心中一阵欢喜,便对公差说:“二位翻山越岭甚是辛苦,没想到这岭上还有个酒肆,我们先去买碗酒喝,再继续赶路。”

    三人都觉得肚饿,一同走进店里,倚了梢棒,放下包裹。不见店里有人,便开口喊道:“店家,可有人来沽酒卖菜。”

    “来了”一壮汉挑了帘子进来,来人七尺左右,穿一领布背心,光着双臂,身上有一花绣。虎眼黄须,毛巾搭在肩上问道:“客官吃些什么?可要酒要肉?”

    宋江说道:“我们走的肚中饥饿,有甚肉卖吗?”

    那汉子笑道:“只有熟牛肉,还有些浊酒。”

    宋江道:“打一角酒来,再切三斤熟牛肉。”

    汉子道:“客人,休怪说。我这里岭上卖酒,只是先交了钱,方卖酒。”

    宋江道:“不妨事,给了钱倒利索。”包裹里取出碎银给了他。岂料这汉子盯着宋江取银子,心中暗喜,今天来了一票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