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英雄传说 第107章 宋江见花荣
热门推荐:
九叔:我成了千鹤道长,威震道门
死神:不谈恋爱当什么死神?
救命!十年竹马暗恋成瘾
汉吏
我在修仙游戏世界中浑水摸鱼
御兽没天赋?不怕,前缀我狂加
诸天真灵道
涛起微澜
修仙:从契约寿龟开始长生!!!
宋江定睛观瞧,果真是自己收下银子、篡改文书,得以脱困的梁山头领朱贵。至此,他心下稍安,收刀言道:
“原是梁山好汉,今日相遇也是缘分。朱贵兄弟原来是上不了梁山?不必忧心,此刻天色已晚,明日一早我修书一封予你。梁山现今的头领‘托塔天王’晁盖,乃我宋江的至交好友。兄弟持书信上山寻他便可。定有好汉安身之所。”
朱贵闻得此言,心中感激涕零,这段时日着实艰难困顿。立刻俯身拜倒:“公明哥哥在上,小人有眼无珠,唐突出来惊扰了哥哥,小人罪该万死。哥哥大人大量,不仅不计前嫌,还为我谋得一条生路。若有他日,必当报答哥哥。”
宋江所求便是如此,轻抚胡须说道:“呵呵呵,兄弟莫要如此言语,闯荡江湖难免有起有落。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对了,朱贵兄弟,此处附近可有投宿之地?错过宿头再寻就难了。”
朱贵微笑道:“哥哥,我不正在此吗?兄弟自有安排。”
宋江听后甚喜,随朱贵一同前行,至一处竹篱环绕的小院,有三间茅草覆顶的土房。朱贵转身说道:“前后皆无留宿之所,唯有此处是往昔清风山强人所留。哥哥暂且忍耐一晚,明日一早便启程。”
宋江虽觉简陋,但他久经江湖,知晓此时这已是最佳之选了。落座后说道:“朱贵兄弟,此处可有灶台,生火做饭,我带有一些干粮,胡乱吃些东西歇息吧。”
朱贵笑道:“哥哥莫嫌此地残破,各类物件一应俱全。这清风山匪类已被剿灭,官府派人扫荡之后。不少百姓于山下开垦田地,建房定居,小人下山借些钱粮颇为便利。哥哥稍等,我这就去准备。”
宋江面沉似水,微微颔首,待他离去后,宋江自包裹中取出笔墨纸砚,铺开信纸略作思索,旋即挥笔写就一封引荐信。又取出两锭银子,宋江暗想,既然帮了朱贵,便要将此事做到尽善尽美。
一切收拾妥当,稍候片刻,朱贵去而复返,手捧诸多物品。朱贵将东西置于桌上:“公明哥哥,小的宰了一只鸡,炖了多时,这猪肉是昨日剩下的。东西不多,还望哥哥莫要见怪,小的厨艺不佳,哥哥且将就用些。这里还有醪糟,我已为哥哥斟好。”
宋江微微一笑,取出信和银子放在桌上:“方才我已准备妥当。明日你持此信前往梁山,交与晁天王即可。代我向天王哥哥问好,就说我宋江甚是挂念。”
朱贵赶忙跪地叩谢:“公明哥哥大恩大德,多谢哥哥为我寻得生路。”
宋江将银子向前一推:“朱贵兄弟不必多礼,此去路途遥远,我知晓有一条水路可行,宋江为兄弟准备了些许盘缠,还望收下。”
朱贵甚是感动,叩头言道:“人言及时雨宋江乃是山东呼保义,今日得见哥哥真容,方知此言不虚。哥哥高义,朱贵日后必当涌泉相报,万死不辞。”
宋江轻抚胡须说道:“朱贵兄弟言重了,江湖闯荡,难免会遭遇些许坎坷。朱贵兄弟身材魁梧,日后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朱贵收了东西,宋江又道:“兄弟,我们先用些食物,稍作歇息吧,宋江已觉疲倦。”
朱贵这才徐徐起身,沉稳地为宋江斟酒,而后伴其默默交谈。直至宋江言明欲去歇息,他方转身,前往偏房稍作休憩。
次日拂晓,东方天际方才泛起鱼肚白,朱贵即送宋江至清风寨门。他恭敬地躬身一揖,而后与宋江辞别。
宋江一路行来,顺利进入了寨子。他略加问询,便寻得了花荣所在的营寨。经一番通报后,他终得入内。但见寨中,一位英姿飒爽的年轻军官疾步迎出,见宋江至,毫无迟疑地趋前,深深一躬,言道:“兄长,您几时来的,何不先修书一封相告,好使花荣我出寨恭迎兄长啊。”
宋江闻罢,面上浮现出和悦的笑容,言道:“贤弟无需如此客套,咱们且行且谈,去那边慢叙。”
花荣赶忙迎宋江入营帐之内,亲自引宋江至上座落座,继而下令手下人呈上一盏梅子茶。待安置妥当,花荣转身直面宋江,眉宇间尽是慨叹,徐缓言道:
“自与兄长分别,岁月如梭,转瞬已过五六载。这些年,每至夜深人静,对兄长之思念,便时常涌上心头,牵挂之情,难以言表。日前,闻兄长诛一毒妇,此事引发官司,文书如雪花纷飞,传至四方,官府亦全力追捕兄长。小弟得此消息,如坐针毡,焦虑难安。此间,曾数度修书送往毛家庄,切切询问兄长下落及安危,然至今未知这些书信能否送达兄长手中。今日,得此天赐良机,邀得兄长前来,能与兄长一见,实乃生平之幸,亦使我对兄长之仰慕之情得以抒发。”
宋江拉着花荣坐下:“唉,此事真是说来话长,兄弟自顾说礼,快快坐下,听我慢慢和你说。”
待花荣坐好,宋江才将如何认识阎婆惜,又如何介绍给周通为妻,如何识破阎婆惜红杏出墙等等事端一一告知花荣。
只听得花荣咬牙切齿:“这毒妇该死,兄长几次三番帮助与她,不知感恩还要毒害哥哥。花荣若是见了必定搠她三刀,掏出心肝看看多黑。”
随即说道:“兄长既然已来,且住个几年,我与那杨铃辖也有一面之缘,兄长写封书信与他,我再去求他相助,此事定然解决。”
宋江摇头:“切不可轻易求人,反倒叫人轻视。贤弟需知欲取先予,没有白来的东西。”
花荣见宋江如此说,便恭敬地邀请他到后堂落座,随后唤出妻子崔氏来拜见宋江。崔氏行过礼后,花荣又叫出自己的妹妹,让她也来拜见哥哥宋江。接着,花荣便请宋江更换衣裳鞋袜,并准备了香汤让他沐浴。之后,在后堂安排了一场筵席,为宋江洗尘接风。
就这样,宋江在花荣所在的镇上住了下来。每日里悠哉游哉,倒也过得清闲自在。直到一日,有一队哨骑兵从郓州而来,直奔花荣的营寨。为首的一名军官翻身下马,说道:“我是郓州兵马铃辖麾下的前哨营都头周通,特来求见你家花知寨,速去通报。”
花荣闻言,连忙出来迎接。周通见到花荣后,屏退左右,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他,说道:“知寨不要多问,只需把这信交给公明哥哥,他一看便知。”
花荣听了这话,接过信来,说道:“兄弟稍坐片刻,花荣去去就来。”说完,他转身进到内室,将书信交给了宋江。宋江接过信件,一看印章便知是杨芝褚所写。他立刻展开信件,细细地阅读起来。
“原是梁山好汉,今日相遇也是缘分。朱贵兄弟原来是上不了梁山?不必忧心,此刻天色已晚,明日一早我修书一封予你。梁山现今的头领‘托塔天王’晁盖,乃我宋江的至交好友。兄弟持书信上山寻他便可。定有好汉安身之所。”
朱贵闻得此言,心中感激涕零,这段时日着实艰难困顿。立刻俯身拜倒:“公明哥哥在上,小人有眼无珠,唐突出来惊扰了哥哥,小人罪该万死。哥哥大人大量,不仅不计前嫌,还为我谋得一条生路。若有他日,必当报答哥哥。”
宋江所求便是如此,轻抚胡须说道:“呵呵呵,兄弟莫要如此言语,闯荡江湖难免有起有落。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对了,朱贵兄弟,此处附近可有投宿之地?错过宿头再寻就难了。”
朱贵微笑道:“哥哥,我不正在此吗?兄弟自有安排。”
宋江听后甚喜,随朱贵一同前行,至一处竹篱环绕的小院,有三间茅草覆顶的土房。朱贵转身说道:“前后皆无留宿之所,唯有此处是往昔清风山强人所留。哥哥暂且忍耐一晚,明日一早便启程。”
宋江虽觉简陋,但他久经江湖,知晓此时这已是最佳之选了。落座后说道:“朱贵兄弟,此处可有灶台,生火做饭,我带有一些干粮,胡乱吃些东西歇息吧。”
朱贵笑道:“哥哥莫嫌此地残破,各类物件一应俱全。这清风山匪类已被剿灭,官府派人扫荡之后。不少百姓于山下开垦田地,建房定居,小人下山借些钱粮颇为便利。哥哥稍等,我这就去准备。”
宋江面沉似水,微微颔首,待他离去后,宋江自包裹中取出笔墨纸砚,铺开信纸略作思索,旋即挥笔写就一封引荐信。又取出两锭银子,宋江暗想,既然帮了朱贵,便要将此事做到尽善尽美。
一切收拾妥当,稍候片刻,朱贵去而复返,手捧诸多物品。朱贵将东西置于桌上:“公明哥哥,小的宰了一只鸡,炖了多时,这猪肉是昨日剩下的。东西不多,还望哥哥莫要见怪,小的厨艺不佳,哥哥且将就用些。这里还有醪糟,我已为哥哥斟好。”
宋江微微一笑,取出信和银子放在桌上:“方才我已准备妥当。明日你持此信前往梁山,交与晁天王即可。代我向天王哥哥问好,就说我宋江甚是挂念。”
朱贵赶忙跪地叩谢:“公明哥哥大恩大德,多谢哥哥为我寻得生路。”
宋江将银子向前一推:“朱贵兄弟不必多礼,此去路途遥远,我知晓有一条水路可行,宋江为兄弟准备了些许盘缠,还望收下。”
朱贵甚是感动,叩头言道:“人言及时雨宋江乃是山东呼保义,今日得见哥哥真容,方知此言不虚。哥哥高义,朱贵日后必当涌泉相报,万死不辞。”
宋江轻抚胡须说道:“朱贵兄弟言重了,江湖闯荡,难免会遭遇些许坎坷。朱贵兄弟身材魁梧,日后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朱贵收了东西,宋江又道:“兄弟,我们先用些食物,稍作歇息吧,宋江已觉疲倦。”
朱贵这才徐徐起身,沉稳地为宋江斟酒,而后伴其默默交谈。直至宋江言明欲去歇息,他方转身,前往偏房稍作休憩。
次日拂晓,东方天际方才泛起鱼肚白,朱贵即送宋江至清风寨门。他恭敬地躬身一揖,而后与宋江辞别。
宋江一路行来,顺利进入了寨子。他略加问询,便寻得了花荣所在的营寨。经一番通报后,他终得入内。但见寨中,一位英姿飒爽的年轻军官疾步迎出,见宋江至,毫无迟疑地趋前,深深一躬,言道:“兄长,您几时来的,何不先修书一封相告,好使花荣我出寨恭迎兄长啊。”
宋江闻罢,面上浮现出和悦的笑容,言道:“贤弟无需如此客套,咱们且行且谈,去那边慢叙。”
花荣赶忙迎宋江入营帐之内,亲自引宋江至上座落座,继而下令手下人呈上一盏梅子茶。待安置妥当,花荣转身直面宋江,眉宇间尽是慨叹,徐缓言道:
“自与兄长分别,岁月如梭,转瞬已过五六载。这些年,每至夜深人静,对兄长之思念,便时常涌上心头,牵挂之情,难以言表。日前,闻兄长诛一毒妇,此事引发官司,文书如雪花纷飞,传至四方,官府亦全力追捕兄长。小弟得此消息,如坐针毡,焦虑难安。此间,曾数度修书送往毛家庄,切切询问兄长下落及安危,然至今未知这些书信能否送达兄长手中。今日,得此天赐良机,邀得兄长前来,能与兄长一见,实乃生平之幸,亦使我对兄长之仰慕之情得以抒发。”
宋江拉着花荣坐下:“唉,此事真是说来话长,兄弟自顾说礼,快快坐下,听我慢慢和你说。”
待花荣坐好,宋江才将如何认识阎婆惜,又如何介绍给周通为妻,如何识破阎婆惜红杏出墙等等事端一一告知花荣。
只听得花荣咬牙切齿:“这毒妇该死,兄长几次三番帮助与她,不知感恩还要毒害哥哥。花荣若是见了必定搠她三刀,掏出心肝看看多黑。”
随即说道:“兄长既然已来,且住个几年,我与那杨铃辖也有一面之缘,兄长写封书信与他,我再去求他相助,此事定然解决。”
宋江摇头:“切不可轻易求人,反倒叫人轻视。贤弟需知欲取先予,没有白来的东西。”
花荣见宋江如此说,便恭敬地邀请他到后堂落座,随后唤出妻子崔氏来拜见宋江。崔氏行过礼后,花荣又叫出自己的妹妹,让她也来拜见哥哥宋江。接着,花荣便请宋江更换衣裳鞋袜,并准备了香汤让他沐浴。之后,在后堂安排了一场筵席,为宋江洗尘接风。
就这样,宋江在花荣所在的镇上住了下来。每日里悠哉游哉,倒也过得清闲自在。直到一日,有一队哨骑兵从郓州而来,直奔花荣的营寨。为首的一名军官翻身下马,说道:“我是郓州兵马铃辖麾下的前哨营都头周通,特来求见你家花知寨,速去通报。”
花荣闻言,连忙出来迎接。周通见到花荣后,屏退左右,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他,说道:“知寨不要多问,只需把这信交给公明哥哥,他一看便知。”
花荣听了这话,接过信来,说道:“兄弟稍坐片刻,花荣去去就来。”说完,他转身进到内室,将书信交给了宋江。宋江接过信件,一看印章便知是杨芝褚所写。他立刻展开信件,细细地阅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