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水浒英雄传说 > 第142章 师兄栾廷玉

水浒英雄传说 第142章 师兄栾廷玉

    杨芝褚收招后,对着林冲深深一拜,说道:“师兄,你还要忍让到何时!”林冲闻言,长叹一声,道:“师弟,为兄错了。”

    原来,林冲、鲁智深、孙立、栾廷玉四人师出同门,此时相见却不敢相认。鲁智深是不识,他俩是一生憋屈,从未敢全力拼搏,施展真本事。此刻,两人情感爆发,倒头便拜,齐声说道:“兄弟,以前我们忍了,但今后再也不会了!”

    孙立一抹眼角的泪水,抱拳向在场的人说道:“大人,明日我前往祝家庄,定要将栾廷玉师兄劝降归来。”

    朱武闻此言语,不禁沉凝道:“将军,栾廷玉既是你的师兄,岂可用此等言语。你前去劝他归来便可,切不可鲁莽行事。”杨芝褚在旁暗自皱眉,心中诧异这位绝世武将为何如此冷酷无情。

    原来祝家庄甚是雄伟:坐落于这座独龙山冈,四周皆有港道,那庄院正建于冈上,有三层城墙,皆以顽石垒砌而成,约高二丈;前后两座庄门,各有两条吊桥;墙内四边皆设有窝铺,四下里遍插刀枪军器;门楼上排列着战鼓铜锣。

    孙立至寨前,高声喊道:“师兄,孙立至此,放下吊桥,你我一叙。”

    栾廷玉闻得师弟到来,心中大喜,匆忙奔上城墙观瞧,高声笑道:“兄弟,你终于来了。”遂放下吊桥,疾驰而出,一把抱住孙立:“兄弟,我甚是想念你。”

    二人略作寒暄,栾廷玉便引孙立进入大寨。至祝家老太公处,孙立拜见之。老太公已知其为登州铃辖,心中暗生结交之意:“大人,此番前来,可是临时换防?”

    孙立微微一笑,缓声道:“师兄,师傅常言你乃百年难遇之良将。然连三个徒儿都管教不住,今日师弟便代你管教了。你这三个徒弟该管管。?”

    祝龙面色一沉,沉声道:“我敬你是长辈,你此言何意?”

    孙立横槊而立,沉声道:“你等三人一同上吧,孙某若输,便自刎于祝家庄。你等可敢应战!”

    祝龙顿感奇耻大辱,怒喝道:“我等三人学艺十余年,岂会惧你这厮。你这狂徒自寻死路,且先说好,休要求饶!”

    栾廷玉侧身拦住,厉声道:“退下,竖子不知天高地厚,速速退下。”回身抱拳,沉声道:“师弟,何必如此,都是小孩子。”

    孙立坐下,沉声道:“那就依了师兄,小弟只是略作教训,师兄莫怪。”

    却见祝彪怒砸桌子:“这厮口出狂言,一副病痨鬼模样,还敢言打败我家三兄弟!”

    所谓身大力不亏,祝家三杰,身高九尺,膀大腰圆,能舞十八斤大枪,能举三百斤石碾。学武十多年,如何受得了孙立冷言冷语。

    栾廷玉深知徒儿底细,亦知师弟武艺高强。即便是他全力一搏,五十回合之内亦难以拿下师弟。这三个徒儿,又如何是敌手,他拼命阻拦,这三个徒儿却还要送死。

    孙立大笑:“来得好!”赤手空拳,弓步上前,一拳挥出,反手悬腕,取出钢锏,如鞭般挥出。祝彪应声惨叫:“啊!”

    祝虎手持九环刀,大喝一声:“你这厮无礼,竟敢占我弟弟便宜!”言罢,九环刀带着凌厉的风声砍向对方。

    孙立却只是冷哼一声,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徒手与你一战便是。”说罢,只见他身形如电,施展起野马分鬃之招,紧接着一个燕子掠波,双手飞快地翻腕,拳头上下翻飞,犹如雨点般落下。那朱武的九环刀竟是难以碰到他的分毫,只被打得连连后退。祝龙见状,长枪一挺前来助阵,可谁知孙立猛地一拍,竟将那枪头拍断。

    栾廷玉眼见形势不妙,急忙施展身法,下潜摇闪,身形如电般灵活,冲入战场 巧妙地避开了孙立这凌厉无比的攻势。紧接着,他瞅准孙立一招使出后稍显疲态、招式用老的微妙空当,瞬间发力。

    只见他右拳如炮弹般迅猛地击向孙立腹部,与此同时,左脚以风驰电掣之势侧踹而出。与此同时,他口中朗声道:“师弟,莫要再打了,给我徒儿留点儿面子。”

    孙立只觉腹部一阵剧痛,那股力量仿佛撞开了他心中的防线,让他不禁心惊道:“师兄果然厉害,还是胜我太多啊!即便我多年来苦心孤诣地苦练,却依旧远远不及师兄啊。”

    说罢,他咬了咬牙,暗暗认下这一招之败。心中长叹一声,回想起前天的种种比试。前日,他面对八十万禁军教头,毫不畏惧,一番激战,竟不落下风;与杨老令公的孙子交锋时,亦是斗得旗鼓相当。就连号称打虎英雄的武松,与之对战,他也凭借一身武艺,得一脚侧揣之技,与武松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可今日,面对师兄,仅仅只是一招,自己便吃亏了!这让他心中满是不甘与感慨。

    孙立当下抱拳,朗声道:“哈哈哈,诸位莫要当真,这不过是玩笑罢了。若不如此痛快一战,又怎能让彼此真正心服口服呢?常言说得好,不打不相识。今日这一番较量,算是在下与诸位因武结缘。日后啊,咱们便是朋友。如今局势动荡,我等皆有报国之心,不如加入统制麾下。可愿随我入军中,咱们一起一枪一刀,奋勇杀敌,去博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栾廷玉急忙躬身下拜,神色庄重而诚恳:“不敢不敢,在下实在不才。自幼研习武艺,至今已有二十载,承蒙师父悉心教诲,殚精竭虑,一心只为收复那燕云十六州。只是这一路走来,蹉跎半生,壮志未酬。今日,若将军不弃,吾愿一心追随将军,为那宏图大业,尽绵薄之力。”

    三子见师傅行此礼,赶忙俯身拜叩,神情坚定:“我等定当随师傅所愿,一心向北,击灭辽金,全力听命于师尊,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