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第77章 崇明知县熊开元
第二天一早,礼部外面围满了前来看榜之人,除了之前会试中榜的三百贡士,还有不少虽然落榜,但却没有离京的落榜举人。
这些新科进士可是未来的重要人脉,他们想趁此机会,能够认识拉拢一二。
而这次的看榜,就在礼部斜对面上值的宋应星,也再次出现在了他大哥的身旁。
他们家已经许久没有出过进士了,这种时刻,宋应星自然不想错过。
礼部将用黄纸书写的“金榜”刚张贴在了正门口的布告栏上,围观的贡士们马上围了过来。
这次看金榜要比上次看杏榜松快多了,一是人少,二是大家今后都是同科进士,当勉励携手前行。
当在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四名看到自己大哥的名字后,宋应星由衷地朝正在激动莫名的宋应升贺喜道:“恭喜大哥,终于得偿所愿!”
宋应升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笑着拱手回道:“终于不用愧对先祖了,也感谢三弟的鼎力相助,以后我们又能并肩前行了!”
“马上就要进行翰林院的庶吉士考试了,大哥可要好好准备一番!”
宋应升很有自知之明地摆手道:“算了,我这一把年纪了,就不做那个打算了,还是安心等待吏部的安排吧!”
宋应星也不勉强,赶忙改口道:“大哥,要不我去求求徐侍郎,让你观政的时候也去工部?”
宋应升犹豫了片刻后,还是放弃了,“不了,你才刚到工部,正是挣表现的时候,而且徐侍郎肯定有自己的学生和亲友照顾,应该也腾不出这个名额出来给我们!”
“大哥,总是要试上一试的,说不定就成了!”
“还是算了,我们还是去跟今科的三鼎甲认识一下吧!”
见自己大哥如此坚持,宋应星面上不再坚持,但心里打定还是要去求一下徐光启。
哪怕不成,也没有什么关系,试了总比没有的强。
很快,礼部一直固有的保留节目“跨马游街”就行动了起来,一匹白色的骏马驮着新科状元郎金声在京城的大街上走了起来。
而他的后面,则跟着一众同科的进士,只有状元郎才享有这种待遇。
这种时候,也是金声这个状元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高光时刻。
跨马游街结束之后,便是在礼部衙门内举办的“恩荣宴”,也叫琼林宴。
赴宴之人除了新科进士,还有所有读卷官与阅卷官,以及朱由校派过来的特使司礼监掌印王体乾。
至于朱由校本人,自然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人多嘴杂的,万一要是出点意外,那可得不偿失,更何况他压根就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之人。
恩荣宴结束的第二天,三鼎甲按照惯例会直接进入翰林院,其中状元是从六品的修撰,榜眼与探花会是正七品的编修。
剩下的两百九十七名新科进士,原则上都可以参加半个月后由翰林院组织的庶吉士考试。
中试的新科庶吉士,三年考满后,会授予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
殿试名次的重要性,此时显露无疑,三鼎甲天然地要比其他同科进士在官场上快上三年甚至是六年。
在其他同科进士忙着备考庶吉士的时候,金声、冯元飏与何瑞徵三人静静地享受着难得的惬意时光,同时时不时地接待一下前来拜访的“陌生”同僚。
半个月之后,刊载有新科进士榜的邸报被送到了苏州府崇明县。
刚从沈廷扬船厂回来的知县熊开元,在刑名师爷藏不住的笑声中接过了朝廷刚送过来的邸报。
熊开元诧异中接过邸报,还没开始看,便调侃道:“看你这个样子,莫不是老家来信了?”
刑名师爷是熊开元赴任崇明县的时候,从老家专门请的老讼师,能帮他很好地解决刑名颂狱之事,和钱粮师爷一道,都是他的左膀右臂,对付崇明县一众刁吏的最大帮手。
“没有,大老爷您快看邸报,看完就明白了!”
熊开元纳闷中打开邸报,当看到戊辰科进士榜的时候,他便知道了怎么回事。
而当他看到排在最前面的状元郎居然是自己的发小兼同窗好友时,他的整个嘴巴在好长一段时间内,就从来没有合上过。
“恭喜大老爷了!”刑名师爷的恭喜声,这才让熊开元地魂回到了现实。
接着,熊开元大笑道:“哈哈哈,没想到我的身边一直有位下凡的文曲星,今晚我要大摆宴席!”
刑名师爷凑趣着笑道:“大老爷也是文曲星下凡,不然怎么会与状元郎齐头并进!”
熊开元笑着摆摆手道:“行了,快去筹备宴席之事!”
“大老爷放心,我一定会办得热热闹闹的,让全崇明县都知道大老爷现在有了状元郎同窗!”
熊开元轻捋着浓密的胡须道:“好,快去!”
很快,整个县衙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大老爷有了状元郎同窗的事情,一个个争相着过来道喜。
对他的态度,也是格外的恭敬。
当晚,崇明县的乡绅耆老与被皇帝安排在崇明县开展海贸的中书舍人沈廷扬,皆带着不菲的礼物前来赴宴。
之前很多瞧不起熊开元这个年轻知县的大多数人,也跟之前的县衙胥吏一样,态度恭敬了许多。
状元同窗啊,未来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虽然不一定就能入阁,但几率却是非常的高。
更为重要的是,据说这个新科状元今年也才而立之年,未来入阁辅政的几率是非常大。
作为新科状元的同窗,年轻一岁的熊开元未来的前途肯定也不会差,上则六部尚书,下则一方督抚,肯定是跑不了的。
熊开元在县衙十分体面地举办了一场喜宴后,从老家嘉鱼带来的钱粮师爷趁人少的时候,小声地在熊开元耳边感慨道:“大老爷,不知道金状元与您定下的娃娃亲,以后还会不会算数?”
熊开元怔了一下后,无所谓地道:“子骏是个信守诺言之人,应该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要是这样,那就太好了,大老爷要不要给金状元去一封道喜信?”
熊开元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道:“白天的时候,我已经写好了,你明早得空让人送去京城!”
钱粮师爷高兴地接过信件道:“原来是属下多嘴了,大老爷放心,明天天一亮,我就将信寄出去!”
“好!”
自从年前沈廷扬从京城返回崇明老家后,便开始了大刀阔地替皇帝经营海贸之事。
崇明县的码头上,很快便停满了一艘艘从清江造船厂送来的福船。
而且,不久前,沈廷扬还选了一处深水的位置,开始修建造船厂,自己造船的同时,还负责日常船只的维护。
对于沈廷扬的举动,熊开元这个知县自然要鼎力支持。
不管是促进崇明县的商贸发展也好,还是为了完成皇帝任务,甚或是借此机会上达天听,他熊开元没有理由不积极配合沈廷扬的一系列举动。
这些新科进士可是未来的重要人脉,他们想趁此机会,能够认识拉拢一二。
而这次的看榜,就在礼部斜对面上值的宋应星,也再次出现在了他大哥的身旁。
他们家已经许久没有出过进士了,这种时刻,宋应星自然不想错过。
礼部将用黄纸书写的“金榜”刚张贴在了正门口的布告栏上,围观的贡士们马上围了过来。
这次看金榜要比上次看杏榜松快多了,一是人少,二是大家今后都是同科进士,当勉励携手前行。
当在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四名看到自己大哥的名字后,宋应星由衷地朝正在激动莫名的宋应升贺喜道:“恭喜大哥,终于得偿所愿!”
宋应升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笑着拱手回道:“终于不用愧对先祖了,也感谢三弟的鼎力相助,以后我们又能并肩前行了!”
“马上就要进行翰林院的庶吉士考试了,大哥可要好好准备一番!”
宋应升很有自知之明地摆手道:“算了,我这一把年纪了,就不做那个打算了,还是安心等待吏部的安排吧!”
宋应星也不勉强,赶忙改口道:“大哥,要不我去求求徐侍郎,让你观政的时候也去工部?”
宋应升犹豫了片刻后,还是放弃了,“不了,你才刚到工部,正是挣表现的时候,而且徐侍郎肯定有自己的学生和亲友照顾,应该也腾不出这个名额出来给我们!”
“大哥,总是要试上一试的,说不定就成了!”
“还是算了,我们还是去跟今科的三鼎甲认识一下吧!”
见自己大哥如此坚持,宋应星面上不再坚持,但心里打定还是要去求一下徐光启。
哪怕不成,也没有什么关系,试了总比没有的强。
很快,礼部一直固有的保留节目“跨马游街”就行动了起来,一匹白色的骏马驮着新科状元郎金声在京城的大街上走了起来。
而他的后面,则跟着一众同科的进士,只有状元郎才享有这种待遇。
这种时候,也是金声这个状元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高光时刻。
跨马游街结束之后,便是在礼部衙门内举办的“恩荣宴”,也叫琼林宴。
赴宴之人除了新科进士,还有所有读卷官与阅卷官,以及朱由校派过来的特使司礼监掌印王体乾。
至于朱由校本人,自然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人多嘴杂的,万一要是出点意外,那可得不偿失,更何况他压根就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之人。
恩荣宴结束的第二天,三鼎甲按照惯例会直接进入翰林院,其中状元是从六品的修撰,榜眼与探花会是正七品的编修。
剩下的两百九十七名新科进士,原则上都可以参加半个月后由翰林院组织的庶吉士考试。
中试的新科庶吉士,三年考满后,会授予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
殿试名次的重要性,此时显露无疑,三鼎甲天然地要比其他同科进士在官场上快上三年甚至是六年。
在其他同科进士忙着备考庶吉士的时候,金声、冯元飏与何瑞徵三人静静地享受着难得的惬意时光,同时时不时地接待一下前来拜访的“陌生”同僚。
半个月之后,刊载有新科进士榜的邸报被送到了苏州府崇明县。
刚从沈廷扬船厂回来的知县熊开元,在刑名师爷藏不住的笑声中接过了朝廷刚送过来的邸报。
熊开元诧异中接过邸报,还没开始看,便调侃道:“看你这个样子,莫不是老家来信了?”
刑名师爷是熊开元赴任崇明县的时候,从老家专门请的老讼师,能帮他很好地解决刑名颂狱之事,和钱粮师爷一道,都是他的左膀右臂,对付崇明县一众刁吏的最大帮手。
“没有,大老爷您快看邸报,看完就明白了!”
熊开元纳闷中打开邸报,当看到戊辰科进士榜的时候,他便知道了怎么回事。
而当他看到排在最前面的状元郎居然是自己的发小兼同窗好友时,他的整个嘴巴在好长一段时间内,就从来没有合上过。
“恭喜大老爷了!”刑名师爷的恭喜声,这才让熊开元地魂回到了现实。
接着,熊开元大笑道:“哈哈哈,没想到我的身边一直有位下凡的文曲星,今晚我要大摆宴席!”
刑名师爷凑趣着笑道:“大老爷也是文曲星下凡,不然怎么会与状元郎齐头并进!”
熊开元笑着摆摆手道:“行了,快去筹备宴席之事!”
“大老爷放心,我一定会办得热热闹闹的,让全崇明县都知道大老爷现在有了状元郎同窗!”
熊开元轻捋着浓密的胡须道:“好,快去!”
很快,整个县衙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大老爷有了状元郎同窗的事情,一个个争相着过来道喜。
对他的态度,也是格外的恭敬。
当晚,崇明县的乡绅耆老与被皇帝安排在崇明县开展海贸的中书舍人沈廷扬,皆带着不菲的礼物前来赴宴。
之前很多瞧不起熊开元这个年轻知县的大多数人,也跟之前的县衙胥吏一样,态度恭敬了许多。
状元同窗啊,未来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虽然不一定就能入阁,但几率却是非常的高。
更为重要的是,据说这个新科状元今年也才而立之年,未来入阁辅政的几率是非常大。
作为新科状元的同窗,年轻一岁的熊开元未来的前途肯定也不会差,上则六部尚书,下则一方督抚,肯定是跑不了的。
熊开元在县衙十分体面地举办了一场喜宴后,从老家嘉鱼带来的钱粮师爷趁人少的时候,小声地在熊开元耳边感慨道:“大老爷,不知道金状元与您定下的娃娃亲,以后还会不会算数?”
熊开元怔了一下后,无所谓地道:“子骏是个信守诺言之人,应该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要是这样,那就太好了,大老爷要不要给金状元去一封道喜信?”
熊开元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道:“白天的时候,我已经写好了,你明早得空让人送去京城!”
钱粮师爷高兴地接过信件道:“原来是属下多嘴了,大老爷放心,明天天一亮,我就将信寄出去!”
“好!”
自从年前沈廷扬从京城返回崇明老家后,便开始了大刀阔地替皇帝经营海贸之事。
崇明县的码头上,很快便停满了一艘艘从清江造船厂送来的福船。
而且,不久前,沈廷扬还选了一处深水的位置,开始修建造船厂,自己造船的同时,还负责日常船只的维护。
对于沈廷扬的举动,熊开元这个知县自然要鼎力支持。
不管是促进崇明县的商贸发展也好,还是为了完成皇帝任务,甚或是借此机会上达天听,他熊开元没有理由不积极配合沈廷扬的一系列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