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第108章 双方后手
“兵部可有传信给宣府大同?”
“因陛下没有过目孙传庭的来信,臣不敢私自做主!”
“好,马上向宣大派出信使,除了告诉孙阁老他们建奴西寇的消息,还要让他们保护好察哈尔三部,可以参照孙传庭将三部人马撤至边墙附近!”
“是,陛下!”
“既然建奴敢纠集重兵攻打已经投靠了我们的喀喇沁诸部,那咱们也不能被动挨打,告诉王之臣,让他从宁远与锦州派出骑兵,前去辽东劫掠建奴腹地,劫掠所得全部归将士所有。
记住,朕说的劫掠是三光,即杀光、烧光、抢光!”
“臣遵旨,若遇到汉人包衣,咱大明的将士该如何处置?”
朱由校没有直接回答袁可立的问题,而是将这个做恶人的机会让给了黄立极,“黄首辅,你以为呢?”
明白皇帝想让自己背锅的黄立极,没有任何负担地回道:“禀陛下,臣私以为这些汉人包衣帮建奴种地与打制武器,已经不算是汉人了,既然如此,咱们可以将他们等同建奴对待!”
这些汉人包衣也都是一群可怜人,但想到建奴入关前后对汉人一系列数之不尽的大屠杀,朱由校的心最终还是硬了下来。
“都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但为了避免大明军民以后能少一点伤亡,朕只能忍痛勉强答应了,这一切都是建奴造的孽,兵部传檄九边,不可对建奴有任何的怜悯与期冀,遇见就杀!”
袁可立欣然答道:“是,陛下,不知如何对待那些逃出辽东的汉人包衣?”
“袁先生以为呢?”
“臣私以为可以将他们安排到边军之中,一是让他们自己手刃仇人,二是能够让边军更真实地了解建奴的恶!”
黄立极立时出声反对道:“陛下,不可,这些包衣尚不知他们会不会是建奴投靠过来的细作,为了以防万一,当命边关拒绝收纳!”
袁可立顿时不答应了,“黄首辅是否太过于轻贱他人性命了,这些包衣好不容易逃出狼窝,岂能让他们再次返回?
若真如黄首辅所言,断了生路的他们只能一心效命建奴,从而更彻底地对抗大明!”
“大司马是否忘了沈阳、辽阳与广宁是如何被建奴攻破的?”
“下官自然清楚记得,尽管下官不怀疑这些逃出来的包衣中的确有建奴细作,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断了所有包衣的生路。
为了避免三城丢失的事情再次发生,可先将他们送到后方服一年徭役,确认没问题后再安排到边关作战!”
“大明现在的边关已经退至边墙,若其中仍有细作作祟,导致边关丢失,大司马承担得起后果吗?”
“相比这些没有退路的包衣,那些通敌卖国的奸商与军民反而更可恨!
陛下已经在去年处理了宣大不少卖国奸商官员,但建奴依然能够得知大明九边布防变化,大明是不是也要锁边?是不是也要禁止一切军民踏出边墙?”
看着互不相让的两人,朱由校算是体会了那句形容南明朝堂的话,就算要亡国了,也要内斗。
朱由校用力咳嗽一声,这才阻断了两人的争吵,“好了,就按照袁先生的计策执行,宣大的书信尽快派出,另外将勇士营与腾骧左卫调去三屯营,支援喜峰口战事。
再将京营第一团营调去密云,谨防建奴突然破古北口进入京畿之地!”
见皇帝语气坚决,两人只好一同应道:“臣遵旨!”
“袁先生,给登州再送去三千匹战马,明年开春让卢象升占领长生岛,作为北上进攻复州、盖州的中转点,不要求攻下城池,但一定要让建奴疲于奔命,不能让此次建奴集中兵力攻打喀喇沁的事情再次发生!”
袁可立躬身答道:“是,陛下!”
“另外,也是明年开春后,让辽西乘船不间断突袭三岔河一带,不能让建奴安生耕种,进而破坏建奴的粮食收成,使他们无法远行!”
“臣遵旨!”
“最后,京城内外城戒严,不管进出,都要认真盘查,督察院在每个城门安排轮岗守门御史,锦衣卫也要派一个百户所协助盘查,守门武将懈怠,守门御史可当场拿下,守门武将与御史懈怠,锦衣卫可当场将他们拿下!”
如此严厉,黄立极与袁可立立即回道:“臣遵旨!”
守九边的确很难,但守京城的十六个城门,却不是什么难事。
之所以安排三方守门人员,就是为了严禁细作的进出,谁知道建奴会不会让“己巳之变”提前到来。
而派出去协助蓟州作战的三支军队两万人马,他们全都有马,能方便支援蓟州各处外,还能在建奴破关后及时回援京城。
反观建奴那边,因莽古尔泰在辽南的战事不利,黄台吉不得不在留下代善坐镇沈阳和辽阳的同时,还将代善和他的正蓝旗留在了盖州,谨防辽南明军的突然北上。
至于东边的毛文龙,大雪封山下的辽南半岛,可是有着四百里山路,压根就不在黄台吉的安全考虑范围内。
而黄台吉之所以在辽南有杨御藩强军的前提下西征,一是因为旅顺金州距离辽东腹地辽沈实在太远,二是杨御藩的军队不多,有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卡住辽南半岛西面沿海平原台地的咽喉盖州,杨御藩的步兵休想穿越过去。
至于坐船绕道盖州北面的三岔河,不好意思,海面已经千里冰封。
而辽西的明军,黄台吉压根没把这些不敢出城野战的缩头乌龟当一回事儿。
要是他们的骑兵真敢出城进攻三岔河与辽阳,有正蓝旗与正红旗及包衣阿哈们镇守坚城,绰绰有余。
更何况他黄台吉可随时调转进攻方向,将矛头对准东南面的辽西走廊。
但,人总是会变的,更何况还是已经能够满饷的大明边军。
有人说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数量远远多于建奴的大明边军,绝对不会是黄台吉愿意面对的强军。
他黄台吉有应对大明的后手,大明自然也会有应对他黄台吉的后手。
双方已经打打杀杀了两百多年,大家知根知底的,谁又能轻易给对方当傻瓜。
“因陛下没有过目孙传庭的来信,臣不敢私自做主!”
“好,马上向宣大派出信使,除了告诉孙阁老他们建奴西寇的消息,还要让他们保护好察哈尔三部,可以参照孙传庭将三部人马撤至边墙附近!”
“是,陛下!”
“既然建奴敢纠集重兵攻打已经投靠了我们的喀喇沁诸部,那咱们也不能被动挨打,告诉王之臣,让他从宁远与锦州派出骑兵,前去辽东劫掠建奴腹地,劫掠所得全部归将士所有。
记住,朕说的劫掠是三光,即杀光、烧光、抢光!”
“臣遵旨,若遇到汉人包衣,咱大明的将士该如何处置?”
朱由校没有直接回答袁可立的问题,而是将这个做恶人的机会让给了黄立极,“黄首辅,你以为呢?”
明白皇帝想让自己背锅的黄立极,没有任何负担地回道:“禀陛下,臣私以为这些汉人包衣帮建奴种地与打制武器,已经不算是汉人了,既然如此,咱们可以将他们等同建奴对待!”
这些汉人包衣也都是一群可怜人,但想到建奴入关前后对汉人一系列数之不尽的大屠杀,朱由校的心最终还是硬了下来。
“都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但为了避免大明军民以后能少一点伤亡,朕只能忍痛勉强答应了,这一切都是建奴造的孽,兵部传檄九边,不可对建奴有任何的怜悯与期冀,遇见就杀!”
袁可立欣然答道:“是,陛下,不知如何对待那些逃出辽东的汉人包衣?”
“袁先生以为呢?”
“臣私以为可以将他们安排到边军之中,一是让他们自己手刃仇人,二是能够让边军更真实地了解建奴的恶!”
黄立极立时出声反对道:“陛下,不可,这些包衣尚不知他们会不会是建奴投靠过来的细作,为了以防万一,当命边关拒绝收纳!”
袁可立顿时不答应了,“黄首辅是否太过于轻贱他人性命了,这些包衣好不容易逃出狼窝,岂能让他们再次返回?
若真如黄首辅所言,断了生路的他们只能一心效命建奴,从而更彻底地对抗大明!”
“大司马是否忘了沈阳、辽阳与广宁是如何被建奴攻破的?”
“下官自然清楚记得,尽管下官不怀疑这些逃出来的包衣中的确有建奴细作,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断了所有包衣的生路。
为了避免三城丢失的事情再次发生,可先将他们送到后方服一年徭役,确认没问题后再安排到边关作战!”
“大明现在的边关已经退至边墙,若其中仍有细作作祟,导致边关丢失,大司马承担得起后果吗?”
“相比这些没有退路的包衣,那些通敌卖国的奸商与军民反而更可恨!
陛下已经在去年处理了宣大不少卖国奸商官员,但建奴依然能够得知大明九边布防变化,大明是不是也要锁边?是不是也要禁止一切军民踏出边墙?”
看着互不相让的两人,朱由校算是体会了那句形容南明朝堂的话,就算要亡国了,也要内斗。
朱由校用力咳嗽一声,这才阻断了两人的争吵,“好了,就按照袁先生的计策执行,宣大的书信尽快派出,另外将勇士营与腾骧左卫调去三屯营,支援喜峰口战事。
再将京营第一团营调去密云,谨防建奴突然破古北口进入京畿之地!”
见皇帝语气坚决,两人只好一同应道:“臣遵旨!”
“袁先生,给登州再送去三千匹战马,明年开春让卢象升占领长生岛,作为北上进攻复州、盖州的中转点,不要求攻下城池,但一定要让建奴疲于奔命,不能让此次建奴集中兵力攻打喀喇沁的事情再次发生!”
袁可立躬身答道:“是,陛下!”
“另外,也是明年开春后,让辽西乘船不间断突袭三岔河一带,不能让建奴安生耕种,进而破坏建奴的粮食收成,使他们无法远行!”
“臣遵旨!”
“最后,京城内外城戒严,不管进出,都要认真盘查,督察院在每个城门安排轮岗守门御史,锦衣卫也要派一个百户所协助盘查,守门武将懈怠,守门御史可当场拿下,守门武将与御史懈怠,锦衣卫可当场将他们拿下!”
如此严厉,黄立极与袁可立立即回道:“臣遵旨!”
守九边的确很难,但守京城的十六个城门,却不是什么难事。
之所以安排三方守门人员,就是为了严禁细作的进出,谁知道建奴会不会让“己巳之变”提前到来。
而派出去协助蓟州作战的三支军队两万人马,他们全都有马,能方便支援蓟州各处外,还能在建奴破关后及时回援京城。
反观建奴那边,因莽古尔泰在辽南的战事不利,黄台吉不得不在留下代善坐镇沈阳和辽阳的同时,还将代善和他的正蓝旗留在了盖州,谨防辽南明军的突然北上。
至于东边的毛文龙,大雪封山下的辽南半岛,可是有着四百里山路,压根就不在黄台吉的安全考虑范围内。
而黄台吉之所以在辽南有杨御藩强军的前提下西征,一是因为旅顺金州距离辽东腹地辽沈实在太远,二是杨御藩的军队不多,有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卡住辽南半岛西面沿海平原台地的咽喉盖州,杨御藩的步兵休想穿越过去。
至于坐船绕道盖州北面的三岔河,不好意思,海面已经千里冰封。
而辽西的明军,黄台吉压根没把这些不敢出城野战的缩头乌龟当一回事儿。
要是他们的骑兵真敢出城进攻三岔河与辽阳,有正蓝旗与正红旗及包衣阿哈们镇守坚城,绰绰有余。
更何况他黄台吉可随时调转进攻方向,将矛头对准东南面的辽西走廊。
但,人总是会变的,更何况还是已经能够满饷的大明边军。
有人说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数量远远多于建奴的大明边军,绝对不会是黄台吉愿意面对的强军。
他黄台吉有应对大明的后手,大明自然也会有应对他黄台吉的后手。
双方已经打打杀杀了两百多年,大家知根知底的,谁又能轻易给对方当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