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第120章 大明的反击2
热门推荐:
妖兄,你的寿元跟我有缘!
打造仙界浴场,我给仙女都搓哭了
综影视:从美过白月光的替身开始
求生游戏:食物链顶端的男人
战争系统在末世
神豪:从收集人生词条开始暴富
盗墓:哑巴历险记
穿越崩坏的我有点慌
我的挂根本关不掉啊!
“以前或许会担忧,但现在却并不怕了,因为蒙古右翼诸部包含喀喇沁在内都愿意共同出兵!”
蒙古右翼都出兵?
满桂再次问道:“不知他们一共愿意出多少兵?”
“不多,各部加起来应该有五万骑兵,要是再加上投降大明的察哈尔骑兵与京畿、蓟州与宣大的骑兵,总骑兵数量应该能破十万!”
满桂惊呼道:“十万?!朝廷好大的手笔!”
“刚看到兵部行文的时候,我也是如满将军一样的震惊,但当得知陛下将要亲征时,我的内心除了震惊还有惊吓!”
“陛下亲征?咱大明有多少年没有出现过天子亲征了,朝堂诸公能同意吗?”
“朝堂诸公自然无法答应,黄首辅更是带领群臣直接跪在了西苑门外,但还是无法阻挡陛下亲征的决心,不过陛下也做了妥协,那就是不出山海关!”
冷静下来的满桂,很快便觉得天子亲征,对他们武将非常有利,那就是能将他们的战功直接呈现在天子的面前。
但现在面前就是文官卢象升,满桂不能直接将内心的喜好表现出来。
在边关这么多年,与各色文官打过无数个交道的他,虽然无法像朝臣那样做到息怒不喜形于色,但也不会轻易将喜怒哀乐展现出来,尤其是在文官的面前。
“那不知需要我们什么时候去进攻盖州?”
“在前来旅顺的路上,我已经做了认真的思考,辽西那边准备在四月初进攻广宁,我们这边就必须要赶在四月之前完成对长生岛与复州的占领,好为接下来向北攻打盖州甚至是海州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
与此同时,我计划再让登州水师在占领长生岛之后,继续北上占领盖州城西面的连云岛,作为大军进攻盖州与海州的前线粮草补给点,以及转移步兵的中转点!”
满桂认真思考了下卢象升的布局后,点点头道:“卢中丞不愧是二甲进士,如此安排我没有任何意见!”
既然满桂同意自己的用兵方略,那事情就好办多了,“既然如此,到时候还需要满将军带着骑兵先行一步,骚扰复州建奴的同时,也挡住建奴可能从盖州方向过来的支援,好让登莱步兵顺利攻占长生岛与复州!”
“没问题,不知毛总兵是否也会出兵?”
“皮岛那边可能要晚几天才能化冻,到时候我会将兵部对他的安排派人去送给他,未来东江镇将会北上进攻镇江口堡,之后继续佯攻凤凰城与连山关,做出进攻辽阳与沈阳的架势!”
“好,我明白了!”
在与朝臣好不容易达成亲征的妥协后,兵部与御马监顿时忙得飞起。
好在皇帝不像堡宗那么抽风,只给兵部与五军都督几天的准备时间,而是给了他们一个多月的筹备时间。
有了这一个多月,兵部与御马监就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运输粮草与筹集兵马。
大明此次对建奴发起的反击,除了辽南半岛的卢象升与毛文龙,以及辽西的王之臣这两路兵马,还有几乎囊括了整个漠南蒙古右翼诸部。
按照方位,朱由校将这三路兵马分别分成了东中西,分别是辽南的东路,辽西的中路,与漠南蒙古的西路。
辽南的东路以毛文龙的东江军与登莱的水路大军为主,再以满桂的七千多辽西骑兵为主,主要任务是攻占复州与长生岛,再北上佯攻盖州与海州及进攻辽阳和沈阳东面的连山关等地,从而达到牵制建奴兵马的目的。
辽西的中路除了原辽西的兵马,还有蓟州、宣府与京畿的兵马,也就是大明目前的精锐军队,出山海关后,一路横推辽河以西的广宁各地。
漠南蒙古的西路军除了漠南蒙古右翼诸部出的五万骑兵,还有察哈尔各部的两万骑兵与宣府镇的一万骑兵。
三路主帅分别是东路的卢象升、中路的袁可立与王之臣、西路的孙承宗与陈奇瑜。
东路出兵四万,中路出兵十万,西路出兵八万,一共二十二万,号称三十万。
有如此多的兵马,国库与内帑钱粮也不是很缺,按道理可以直接一路横推到沈阳,但为何只是收复一个小小的辽西广宁?
不是朱由校不想,而是风险太大。
三路大军看起来规模很庞大,但战力到底如何,各路是否配合默契,是否会突然出现变故,朱由校心里十分没有谱。
在没有十足底气的情况下,朱由校为何要冒险赌上国运与建奴死磕呢?
现在的大明有了他这个bUG在,只要挡住建奴四处攻伐飞速壮大的脚步,再靠大明的人口与庞大国力来慢慢耗死他,岂不更佳?
再给大明两三年发展火器与整训军队的时间,困死在辽东得不到发展的建奴,动起手来岂不是更容易?
此次几乎动用所有能调动的兵马去进攻建奴,除了收复广宁,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干扰建奴的春耕。
缺衣少粮的建奴,连基本的日常生活都维持不下去,怎么有能力去拉拢已经投靠他们的蒙古左翼各部?
经过去冬宣府与漠南蒙古一战,朱由校觉得不能再被动挨打了,不能让黄台吉再按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征服漠南蒙古与劫掠大明来飞速壮大建奴势力。
此时的大明内部千疮百孔,要是不对建奴进行主动出击,朱由校很担心会再走历史上的老路。
而朱由校为何要执意亲征,并不是他突然脑子抽抽,而是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调动,一个袁可立很难有效调动得开各方势力,只有他这个大明皇帝与蒙古大汗才能统御各方兵马。
而且,朱由校也需要前往边关了解大明边军的实际情况,鼓舞为大明出生入死将士的决心。
大明皇帝已经远离边关将士久矣!
就算朱由校什么都不用做,只用站在山海关城头让出关作战的将士看到他的身影与仪仗,就比什么奖励与灵丹妙药都管用。
有了朱由校坐镇山海关,不仅大明自己的三路将士会血勇拼杀,就连蒙古的军队也会实心用命,而不是走个过场,在旁观看,坐山观虎斗。
有了朱由校坐镇山海关,兵部与户部的粮草军械调拨才会异常的高效与认真,以及不敢漂没与转售。
总之一句话,有了皇帝的御驾亲征,就能最大效用地调动一切能用的资源。
蒙古右翼都出兵?
满桂再次问道:“不知他们一共愿意出多少兵?”
“不多,各部加起来应该有五万骑兵,要是再加上投降大明的察哈尔骑兵与京畿、蓟州与宣大的骑兵,总骑兵数量应该能破十万!”
满桂惊呼道:“十万?!朝廷好大的手笔!”
“刚看到兵部行文的时候,我也是如满将军一样的震惊,但当得知陛下将要亲征时,我的内心除了震惊还有惊吓!”
“陛下亲征?咱大明有多少年没有出现过天子亲征了,朝堂诸公能同意吗?”
“朝堂诸公自然无法答应,黄首辅更是带领群臣直接跪在了西苑门外,但还是无法阻挡陛下亲征的决心,不过陛下也做了妥协,那就是不出山海关!”
冷静下来的满桂,很快便觉得天子亲征,对他们武将非常有利,那就是能将他们的战功直接呈现在天子的面前。
但现在面前就是文官卢象升,满桂不能直接将内心的喜好表现出来。
在边关这么多年,与各色文官打过无数个交道的他,虽然无法像朝臣那样做到息怒不喜形于色,但也不会轻易将喜怒哀乐展现出来,尤其是在文官的面前。
“那不知需要我们什么时候去进攻盖州?”
“在前来旅顺的路上,我已经做了认真的思考,辽西那边准备在四月初进攻广宁,我们这边就必须要赶在四月之前完成对长生岛与复州的占领,好为接下来向北攻打盖州甚至是海州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
与此同时,我计划再让登州水师在占领长生岛之后,继续北上占领盖州城西面的连云岛,作为大军进攻盖州与海州的前线粮草补给点,以及转移步兵的中转点!”
满桂认真思考了下卢象升的布局后,点点头道:“卢中丞不愧是二甲进士,如此安排我没有任何意见!”
既然满桂同意自己的用兵方略,那事情就好办多了,“既然如此,到时候还需要满将军带着骑兵先行一步,骚扰复州建奴的同时,也挡住建奴可能从盖州方向过来的支援,好让登莱步兵顺利攻占长生岛与复州!”
“没问题,不知毛总兵是否也会出兵?”
“皮岛那边可能要晚几天才能化冻,到时候我会将兵部对他的安排派人去送给他,未来东江镇将会北上进攻镇江口堡,之后继续佯攻凤凰城与连山关,做出进攻辽阳与沈阳的架势!”
“好,我明白了!”
在与朝臣好不容易达成亲征的妥协后,兵部与御马监顿时忙得飞起。
好在皇帝不像堡宗那么抽风,只给兵部与五军都督几天的准备时间,而是给了他们一个多月的筹备时间。
有了这一个多月,兵部与御马监就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运输粮草与筹集兵马。
大明此次对建奴发起的反击,除了辽南半岛的卢象升与毛文龙,以及辽西的王之臣这两路兵马,还有几乎囊括了整个漠南蒙古右翼诸部。
按照方位,朱由校将这三路兵马分别分成了东中西,分别是辽南的东路,辽西的中路,与漠南蒙古的西路。
辽南的东路以毛文龙的东江军与登莱的水路大军为主,再以满桂的七千多辽西骑兵为主,主要任务是攻占复州与长生岛,再北上佯攻盖州与海州及进攻辽阳和沈阳东面的连山关等地,从而达到牵制建奴兵马的目的。
辽西的中路除了原辽西的兵马,还有蓟州、宣府与京畿的兵马,也就是大明目前的精锐军队,出山海关后,一路横推辽河以西的广宁各地。
漠南蒙古的西路军除了漠南蒙古右翼诸部出的五万骑兵,还有察哈尔各部的两万骑兵与宣府镇的一万骑兵。
三路主帅分别是东路的卢象升、中路的袁可立与王之臣、西路的孙承宗与陈奇瑜。
东路出兵四万,中路出兵十万,西路出兵八万,一共二十二万,号称三十万。
有如此多的兵马,国库与内帑钱粮也不是很缺,按道理可以直接一路横推到沈阳,但为何只是收复一个小小的辽西广宁?
不是朱由校不想,而是风险太大。
三路大军看起来规模很庞大,但战力到底如何,各路是否配合默契,是否会突然出现变故,朱由校心里十分没有谱。
在没有十足底气的情况下,朱由校为何要冒险赌上国运与建奴死磕呢?
现在的大明有了他这个bUG在,只要挡住建奴四处攻伐飞速壮大的脚步,再靠大明的人口与庞大国力来慢慢耗死他,岂不更佳?
再给大明两三年发展火器与整训军队的时间,困死在辽东得不到发展的建奴,动起手来岂不是更容易?
此次几乎动用所有能调动的兵马去进攻建奴,除了收复广宁,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干扰建奴的春耕。
缺衣少粮的建奴,连基本的日常生活都维持不下去,怎么有能力去拉拢已经投靠他们的蒙古左翼各部?
经过去冬宣府与漠南蒙古一战,朱由校觉得不能再被动挨打了,不能让黄台吉再按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征服漠南蒙古与劫掠大明来飞速壮大建奴势力。
此时的大明内部千疮百孔,要是不对建奴进行主动出击,朱由校很担心会再走历史上的老路。
而朱由校为何要执意亲征,并不是他突然脑子抽抽,而是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调动,一个袁可立很难有效调动得开各方势力,只有他这个大明皇帝与蒙古大汗才能统御各方兵马。
而且,朱由校也需要前往边关了解大明边军的实际情况,鼓舞为大明出生入死将士的决心。
大明皇帝已经远离边关将士久矣!
就算朱由校什么都不用做,只用站在山海关城头让出关作战的将士看到他的身影与仪仗,就比什么奖励与灵丹妙药都管用。
有了朱由校坐镇山海关,不仅大明自己的三路将士会血勇拼杀,就连蒙古的军队也会实心用命,而不是走个过场,在旁观看,坐山观虎斗。
有了朱由校坐镇山海关,兵部与户部的粮草军械调拨才会异常的高效与认真,以及不敢漂没与转售。
总之一句话,有了皇帝的御驾亲征,就能最大效用地调动一切能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