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嫁个猎户,我怎么成太子妃了 > 第155章 为难

嫁个猎户,我怎么成太子妃了 第155章 为难

    赵安第二天早上起来莫名的有些脸红。

    看了一眼睡得双颊粉红如桃花的媳妇,有些羞涩的低下头。

    匆匆忙忙的从书案上拿起昨夜写给亲爹的书信,脚步匆匆的去找楚长云寄信。

    赵安写给亲爹的信借鉴了媳妇的画画风格。

    那些画让他想到了之前听到的故事“刘备哭荆州”,赵安决定试一试。

    “连环画”昨夜已经送进布口袋了,这封信还得交给楚长云送出去。

    赵安没有惊动太多人,自己一个人到偏院去找人。

    楚长云一向心细,赵安的脚步声他记得很熟,一靠近院子他便迎了出来。

    将赵安让进屋里,双手接过他递过来的信,楚长云转身从书案上拿起一张轻薄如蝉翼的信纸,恭恭敬敬的双手呈了上去。

    “这是属下将要传出去的消息,请主子过目,看有无增减之处。”

    赵安的眉头一挑,这便是楚长云的选择?

    他将信纸展开,见里头详细的写着山庄里的情况,包括汝王和赵靖、赵清、赵崝等人的情形。

    反而是他们两口子的消息很少,大多数都是关于健康状况的。

    赵安点头:“很好。”

    确实很好。楚长云并没有耍小聪明,是很明显的站了队,只怕这封信一递上去,皇帝就明白了。

    楚长云翻身跪倒:“臣东宫侍卫总管楚长云,誓死效忠殿下。”

    ……

    皇帝接到传书的时候,并没有先拆开儿子的书信。

    他很珍惜和儿子之间的互动,虽然只能在字里行间,这信他也要留着一字一句的慢慢看。

    先拆开了楚长云的日常奏报,刚一入眼,皇帝的手便是一顿。

    这是……

    须臾,他的嘴角向上翘起,弧度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忍不住哈哈大笑。

    真不愧是他儿子,这臭小子的心性就是像他。

    要是甘心受制于人,整日里浑浑噩噩的受人摆布,老父的心都得操碎了,头发都得急白喽!

    这才像个样子,真是孺子可教也。

    撂下楚长云的奏报,拿起儿子的书信。

    这一回皇帝回身坐下,打算慢慢的看。

    他早就知道儿子没读过书,之前也打听过了,会写字八成还是儿媳妇教的。

    所以他第一次写信的时候就用了家常聊天的方式。

    事实证明,父子俩沟通起来还算愉快。

    赵安在信里也像聊天似的,跟亲爹提起了自己的烦恼。

    甚至还说了一些小时候的事。

    当然是用玩笑的口气说的,特别是他折腾赵兴财的事儿,更是说的洋洋得意。

    皇帝看得好笑又心酸。

    一个乡民而已,他儿子居然嫉妒到去算计人家,这孩子过得该有多苦?

    至于被赵安吓得半死的那个赵兴财,皇帝根本兴不起半点的同情之心。

    甚至觉得那小子好运道,能让当朝太子驮着满地跑,祖坟上冒了青烟也不过如此。

    至于赵兴财是不是自愿的,那不重要!

    皇帝将书信拿在手里站起身在大殿内来回踱步。

    要按本心来讲,他并不觉得儿子跟李家走的太近是好事儿。

    这刀大杀四方,听话是一回事。握在手心里是另一回事。

    用亲情去绊住的兵权还是不够牢固。

    更何况儿子刚刚回来,“亲情”这玩意儿有还是没有都不好说。

    虽然眼下看李家还好,但日后……

    皇帝左右权衡,有点拿不定主意。

    习文倒好说,过些日子让林太傅去教导便是。他本来就是太子的师傅,是他的活,他得干。

    习武就有些为难了。

    最好的人选就是从李家选择。

    没有人比李家人更知道兵法韬略,就是上阵厮杀都比别人有经验。

    要从李家找人吗?

    皇帝带着满腹的为难去了凤安宫。

    他还没踏进宫门,就发现里头静悄悄的,宫女们都低垂着头立在殿外。

    皇帝摆了摆手,示意不要出声儿,一个人进了大殿。

    他抬手轻轻拂开内殿的翡翠攒珠帘子,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珠玉碰撞之声。

    皇后正背对着他坐在榻前,听见有响动,也并未回头。

    皇帝明白皇后知道是他来了。

    两个人自幼一起长大,对彼此的脚步声都极熟悉,再不会认错的。

    他轻咳了一声,说道:“这是怎么了?又有谁惹你生气了?”

    心下琢磨哪个不开眼的又皮子紧了?

    皇后闻言转过头来,哑声道:“没事。”

    皇帝这才发现她的眼睛又红又肿,像是哭了许久的样子,不由得大惊失色。

    连忙上前两步,轻轻扶过她的肩膀,柔声道:“怎么了?”

    看着她红肿的双眼,皇帝的心一抽一抽的疼。

    不记得有多少年他都没见过皇后这么哭了,到底发生了何事。

    皇后将手里的画册递给皇帝,眼泪又流了下来。

    “孩子们太难了!”

    她出生在王府,自幼钟鸣鼎食,从记事起身边的大丫头就有四个,小丫头八个,还不包括院子里的粗使丫头婆子。

    可以说衣食住行无一不精。

    到了出嫁的年纪,嫁得又是皇子,一进门就是亲王妃。再后来做了太子妃,又成了皇后。

    用她母亲的话说,她天生命格贵重,从她出生起这世上论尊贵能比得上她的人不多,如今更少。

    没想到她的亲生儿子会过这样的日子。

    儿媳妇也可怜,看着好秀气的模样儿,嫁个人家炕上连个席子都没有,可怜的孩子。

    这种情形,若不是落在画纸上,皇后一辈子都无法想象。

    她实在忍耐不住,顾不上跟皇上生气,拉着他的衣襟哭道:“小五子,你当年不是说咱俩去要饭吗?就是去要饭也比儿子过的日子强啊!”

    皇帝心中剧痛,放下画册,伸手把媳妇儿抱在怀里,将头埋在她的颈间,泪水滑过脸颊。

    皇后的话,他还记得。

    那是当年请旨赐婚的时候,先皇也是有些犹豫。

    他便对亲爹说,他就是要娶李家的三丫头,要是亲爹实在不同意,他就带着李家三丫头去要饭,这个皇子他不当了。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媳妇儿还记得这件事。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没去要饭,儿子这日子过得跟要饭差不多了。

    瞧这样子,这是当年他的话应验在儿子身上,小两口真的快要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