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试用期码农,你让我拯救公司? > 第49章 可能的雪崩

试用期码农,你让我拯救公司? 第49章 可能的雪崩

    岳应时的建议是——

    砍掉3个完全亏钱的产品线,包括超融合、云桌面、文件存储。

    至于其他产品线,也要相应裁员,让财务走上正轨。

    这是对一季度财务的矫正。

    魏一鸣立即答应。

    cEo、人事Vp完全向于启明方案靠拢了。

    裁员砍掉的主力,实际是研发部的人,加上对应的产品经理、测试,再适当精简售后。

    经过年初的调整,销售基本优化到位了,这次不会再动。

    也就是说,一刀挥下去,江耀辉承担80%失血。

    这还是不是最主要的。

    腾云一向是研发驱动型公司。

    所谓研发驱动,就是产品立项、发展方向,占主导的是研发部。

    江耀辉这几年设立了一些面向未来、带有探索性质的产品团队,靠主营产品收入孵化养活。

    商业线不是没有怨言。

    有些产品,他们认为值得做。

    比如AI算力平台。

    那是未来大趋势。

    但有些产品,像云桌面、文件存储什么的,多数人不想做。

    认为这些是成熟领域,公司又不擅长,没必要白费力气。

    至于超融合,大部分销售支持,小部分不支持。

    这个产品比较特殊,它跟云产品是一类,可以主打小规模场景,多数销售愿意卖。

    少数销售不愿意卖,因为它不成熟,而且客单价太低,完成不了业绩。

    无论他们愿不愿,江耀辉不为所动。

    他有底气,因为腾云靠技术起家。

    没有研发部,谁来兜底项目?

    但现在……

    风向变了。

    是否保留产品线、产品线保留多少人,不由得研发自己决定了。

    而是看销售业绩决定,一切由数字来说话。

    表面上,是件好事。

    这代表公司更务实了,不追求虚无缥缈的工程师文化。

    但江耀辉不这么想,他觉得,公司真的走下坡路了。

    而且,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

    想跟大公司抗衡?

    再无希望。

    这就是他死扛到底的原因。

    夏汽的数据恢复,他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这不是单纯靠技术就能解决的。

    作为工程师出身的Vp,他第一天就知道,太难了!

    但他要硬扛。

    研发部永远要扛到底。

    这是给商业线的姿态。

    什么时候松了这个口,商业线的评价就会变化:

    “我们公司研发真不行了,再也没有创业早期这么多牛人……”

    “不止没有牛人,都是一群按点打卡上下班的码农,没有拼劲……”

    这种评价,也还是次要的。

    爱怎么评怎么评!

    真正重要的是,有许多资深员工,因为不满公司文化的转变,选择了离职。

    近在眼前,超融合的郭超就是代表。

    连补偿都不要了,只想走。

    还有这1、2年来流失的人才,也是因为公司没给到位,不重视研发,认为研发不挣钱,不该牛气哄哄。

    商业线的诉求,他们凭什么不满足?

    项目需要人去临时支持,他们凭什么可以不去?

    江耀辉跟现有核心研发聊过,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想法。

    有的人明确表态:如果商业线还这么颐指气使,老板还这么对研发,他们也不想留了,爱咋咋地。

    这才是需要担心的。

    节后的裁员,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

    可能会导致雪崩!

    人走了,产品如何发展?

    人走了,项目如何维护?

    核心走了,腾云还是那个腾云么?

    会上,江耀辉没再坚持。

    在高层里,他已经是绝对劣势,坚持也没啥用。

    出了会议室,望向陆景琛和他的存储团队,摇摇头:“砍就砍吧,存储团队能力也到头了,做不动。”

    这个消息,他不打算跟陆景琛提前透露,节后再说。

    现在他只考虑一件事——

    王霁的安排。

    裁掉超融合,王霁是要保的。

    “这次夏汽的事故,他表现很好,如果不是他上门找郭超,连故障原因都无法定位,就不只是100万的损失了。”

    “才用了短短2天时间就搞定,这种人才,是腾云急缺的!”

    “就算超融合裁掉了,也得给他找个合适的岗位……”

    “只是,做什么呢?”

    “待在云产品基础架构组么?”

    “太可惜了……”

    “其他人资历太深,他不可能一下子冒头,要白白熬上几年。”

    “这种年轻人,如果1、2年不给机会,说走就走了。”

    “腾云的工资又不高,他随便一打听,外边大厂工资能够翻几倍,这边没有合适的机会,怎么可能留下?”

    想了许久,没找到合适位置。

    可能的坑,都是要裁撤的。

    不裁的,都是稳如老狗的。

    说起来,超融合真是天赐良机,只是……

    难度太大了!

    上次谈崩后,于启明没再找江耀辉沟通。

    按说,如果节后要裁人,涉及到产品线的后续安排,比如已有客户维护、进行中项目处理,他们要商量商量。

    现在,不商量了。

    项目方面,也自己决断。

    下午5点,于启明拉了项目会。

    参会者有齐越岭、江耀辉和数安的毛识君。

    于启明直接对毛识君道:“毛总,这次事故拖得太久了,客户要求小长假后恢复业务,咱们把数据安全工具先撤下吧,用1个月前老备份恢复。”

    如果不撤下安全工具,恢复会受影响,无法正常进行。

    毛识君答应了:“我这就让人撤下工具。”

    早点恢复,对数安也是解脱。

    反正,他们还有高层关系,对后边的生意影响不算太大。

    对齐越岭也是解脱,早点帮客户重建老数据,至少态度端正。

    至于客户关系,就慢慢维护,找合适契机再聊生意的事。

    只有江耀辉心头火大。

    当着毛识君不好发作,他将视频会议静音,用手机拨通于启明:“怎么不跟我通个气?研发还在想办法啊!”

    于启明很淡定:“我问过陆景琛了,他们没什么办法。”

    滴滴——

    江耀辉直接挂断了电话。

    竟然绕过自己找陆景琛了!

    手伸得太长了吧!

    当自己是摆设?

    还有,陆景琛脑子被驴踢了么?

    对自己都没下定论,竟然于启明直接表态,岂有此理!

    挂完电话,江耀辉打算断开视频会议,懒得再听。

    正要点击关闭……

    毛识君忽然开麦:

    “于总,这会不方便撤下安全工具。”

    “我看到数据恢复程序正在工作,时间还剩2小时1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