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试用期码农,你让我拯救公司? > 第61章 腾云做不了渠道!

试用期码农,你让我拯救公司? 第61章 腾云做不了渠道!

    彭天择表情非常淡定。

    他给王霁的印象很反直觉,40岁出头年纪,176公分左右的个头,体型匀称,碎盖头发型,斯斯文文的样子。

    配上格子衬衫、黑框眼镜,很像基础设施组那些同事。

    渠道团队属于商业线,每天考虑的也是跑单、签单问题,按说气场上应该更接近黄瀚飞,但他却完全不同。

    有工程师气质。

    说话也像工程师一样直接。

    甚至嘴角还带着轻蔑:

    “别做无用功,腾云做不了渠道!”

    王霁跟胡嘉怡对视一眼,心里想的都是:“完了,芭比q了,双飞不了了……”

    按计划,二季度要完成100万毛利,渠道是重中之重。

    他们甚至计划好了,跟彭天择制定「50万包销方案」——

    充50万,可以卖200个c。

    这里的c,是基础设施软件常用的计价单位,即cpU。

    这类软件不是成套按一口价卖,而是按实施规模来卖,客户机房如果有100台2U机器,通常200个cpU。

    规模越大,整体费用就越高。

    腾云超融合价格,打折后通常是6000元\/c,50万卖200个c,就是2500元\/c,相当于折后再打4.2折。

    这不是打折。

    是打骨折。

    目的是给代理商让利,吸引代理商参与计划。

    说实话,王霁跟胡嘉怡是有些忐忑的。

    担心公司不答应。

    毕竟让利太多。

    现在看来,担心有些多余,公司不会否定他们的渠道策略,公司压根不想搞渠道!

    直接釜底抽薪,连根拔起,两单包销彻底没戏了……

    王霁瞧了眼于启明办公室,暗戳戳竖个中指。

    卧槽,卧槽……

    你搞偷袭!

    你玩不起!

    你个小辣鸡!

    你没有实力呀你……

    他问彭天择:“为什么公司要裁渠道部?不做渠道了?”

    彭天择有些不耐烦:“不是说了么,腾云做不了渠道!本来就该裁啊!”

    这口气,感觉他是老板。

    被裁的对面俩人。

    胡嘉怡问:“彭总,您不是负责渠道部么?您也觉得该裁?”

    “我在腾云干了两年,渠道根本做不起来!于总也同意。”彭天择似乎在说别人的事,压根没往心里去。

    见俩人一脸懵逼,淡淡道:

    “我早就想走了!”

    “要不是因为等补偿,谁在这待?”

    这思维,纯纯工程师。

    要走可以,给大礼包!

    胡嘉怡追问:“为什么渠道做不起来?是公司不支持么?”

    彭天择收拾起东西,头也不抬:

    “什么叫支持?”

    “哪个公司设立团队后不支持?”

    “无非就是投入多少罢了……”

    “渠道靠养,搞渠道需要的资源,从产品到技术支持,甚至于适当的商机让渡、售前支撑,腾云都没能力倾斜。”

    “以公司现在的情况,更不可能加码投入,裁掉是合理的。”

    胡嘉怡不甘心,继续问:

    “如果用包销方式呢?”

    彭天择抬起头,望着面前两个年轻人,就像在看小毛孩。

    嘴角抹过一丝嘲弄:“你们不会以为,我搞了两年渠道,连包销都没想到吧?这么简单的话,傻子都能赚钱!”

    王霁跟胡嘉怡又对视了一眼。

    异口同声:“为什么不行!”

    两人有个共同点——

    不内耗。

    如果有人说自己不行,没必要先怀疑自己,先跟对方说:“you  you up,no o bb!”

    因为世界上有一大群人,啥事也干不成,却喜欢否定别人。

    打架没赢过,装逼没输过。

    干啥啥不行,恶心第一名。

    不过,彭天择不是这类人。

    咦——

    他眼睛闪过一丝惊诧,对这两位年轻人重新打量起来。

    10秒钟后才道:“你们是产研,商业需要的支持我就不说了,就问你们一个问题,公司哪个产品能走渠道?”

    王霁问:“超融合不行么?”

    彭天择发出呲的一声。

    从鼻孔发的。

    盯着王霁反问:“你觉得呢?几年就那么1、20单,还一堆bug!尤其是去年做了个大重构,那就是天坑!连我们原厂的实施都没法安装升级,你让代理商操作?”

    王霁瞧了眼胡嘉怡,小姐姐在拿小本本记录。

    彭天择不是信口胡说。

    他摊开手,一条条数落:

    “连续两次大事故就不说了。”

    “你们自己去看看,故障池里挂着多少个bug?”

    “150多个!”

    “辣不辣眼睛?”

    “拿这么多时间重构,不好好把产品问题解决,让我怎么推?”

    “推到代理商那里,卖给客户,他们维护不了,最后天天闹着退货?”

    说到这,只是第一点。

    接着掰食指:

    “再看看我们超融合的存储性能,跟哪个友商能比?”

    “哪怕吹得再好,一去做poc就露馅了,友商都不用造假,光明正大拿出测试结果,你说代理商怎么选?”

    “关键是,我们存储团队规模还小,想优化都优化不来!”

    “无解!”

    接着,是第三点:

    “还有,我们的安装极其繁琐!”

    “不说软硬一体的友商,其他纯软的,哪个不是1个小时搞定安装?”

    “我们至少2个半小时起步,还是熟练工才能做到。”

    “光是安装界面都整了3个,来回切换,网络还得配半天。”

    “我要是代理商,我都懒得理你!”

    最后才提到功能:

    “说到产品力,我们也没有任何优势!”

    “管理界面的设计,基本上是按照云产品来的,根本没有独立产品的样子,使用起来很繁琐。”

    “你们这些工程师搞出的东西,根本没考虑客户情况。”

    “超融合的客户,不是云产品客户,哪有这么专业!”

    “而且,友商都在玩花活。”

    “各种能力都集成进来……”

    “我们有啥?”

    “150多个bug?”

    眼看还有只指头没弯下去,小指还在翘着,硬生生掰下去:

    “还有,我提过很多次,让你们给代理商技术支持,硬是不去。”

    “培训做得马虎敷衍,遇到客户问题,总是推三阻四不去现场。”

    “你要是代理商,你爽么?”

    “理都懒得理你!”

    最后这点明显是硬凑的。

    都不是产品问题。

    属于是强迫症。

    工程师出身无疑了。

    这时,胡嘉怡的小本本已经记好,只问了一个问题:

    “产品肯定没有完美的,如果都完美了,傻子都能卖,哪需要您这样的专家!这几个问题,哪个最重要?”

    反将一军。

    如果对方回答不出,说明在纯吐槽,没有思路。

    彭天择一怔,随即斩钉截铁:

    “第1个!”

    “150多个bug,还有啥好说的?”

    “给你们1个月,解决得完么!”

    “哪怕解决一半,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