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试用期码农,你让我拯救公司? > 第243章 买一送一

试用期码农,你让我拯救公司? 第243章 买一送一

    谭积极空怀满腔纠错热忱,硬生生被挡在了门外。

    “麻烦让让。”莫远游路过时推了他一把,轻声嘀咕:“有你啥事?人家咋解决的,怎么可能会告诉你?”

    眼镜哥很烦这小胖子。

    拉了20多号人,牛气哄哄的。

    有点破事就汇报,臭显摆。

    显得自己的算法组很无能。

    不像霁神,人家来帮忙低调得很,就一个人躲在小会议室里。

    而且不懂的就问,连基础问题都跟自己请教……

    谦虚!

    四舍五入,等于自己也有功劳。

    这就叫风度!

    等钟景航、莫远游和测试组长进来,把门带上,王霁才开讲:

    “针对伏羲芯片的3个痛点,我的改动也分成3个部分……”

    “第1部分,是把任务固定分片改为动态分片,部署轻量RL模型,实时监测算力、网络、队列深度,动态调整。”

    “第2部分,是在硬件层抽象出共享指令集架构,执行时规整化,加上双缓冲流水线、共享虚拟地址空间。”

    “第3部分,是构建能效比预测模型,权衡任务分配策略,动态评估端侧能效和云端能源量,决定调度策略。”

    “具体的做法,我写在一个文档里,注释也有,过程是……”

    花了10分钟,把原理阐述一遍。

    这几个思路,做算法的人并不算太难想到,莫远游也有类似尝试。

    但有了大致方向,不代表就能有效实现出来。

    涉及到动态调整和权衡,怎样做才达到最佳,必须经历大量实验、测试、总结、优化的过程,花大把的时间。

    还有一些操作,则需要过硬的编码技术和重架构能力,比如:

    抽象指令集、

    调整数据压缩格式、

    流水线执行、

    共享虚拟地址空间,等等。

    一句话,想实现这几个点,需要算法、编码和经验都做到顶级。

    辅以少则一个月、多则小半年的时间最终落地。

    灵云的方案只是在外层迂回,只有1周时间,绝对不敢做这种尝试。

    而王霁2天就做到了,还是从几乎一无所知开始的。

    这需要多精准的判断、多娴熟的编码技巧、多高效的测试?

    不可思议!

    绝对的不可思议!

    钟景航脱口而出:“小王,你真是搞软件的神啊!”

    趁莫远游他们还在请教,钟教授出去给潘院士打电话,告知进度。

    “奇才!绝对是奇才!”这是潘院士的第一反应。

    第二反应是:“可惜!他怎么不做学术?做学术绝对会出成绩的……”

    除了科学家,他还有一层身份——

    微芯董事长。

    这个身份让他有第三反应,对钟景航嘱咐:“解决方法需要申请专利保护,你跟小王说下,看能不能联合写……”

    钟景航也立刻醒悟过来,连忙答应。

    回到会议室,语气有些踟蹰:

    “小王啊……”

    “我们能不能申请成专利?”

    “我的意思是,你跟我们一起写,署名权是你跟微芯一起。”

    “这不是抢你的成绩啊,毕竟是商用嘛,我们想保护伏羲芯片……”

    作为大学教授,他对论文、专利署名权是很重视的。

    极其憎恶抄袭、窃取成果的行为。

    但作为cEo,他得保护公司技术,明知道思路是王霁自己想的,活也是他一个人干的,却不得不提联合申请。

    开口就很不好意思。

    说完脸都红了。

    连带着,莫远游他们都有些尴尬。

    王霁淡淡一笑:“钟教授,您太客气了啊,本来就是解决你们的问题,当然是你们申请专利,我不需要的。”

    钟景航喜出望外,连声感谢:“专利奖励一定发给你!”

    王霁摆摆手:

    “别客气。”

    “让莫总他们来分吧,他们写的。”

    “这些天他们也很辛苦!”

    “要不是莫总帮忙,我也搞不定。”

    格局,这就叫格局!

    莫远游今天的心情很摇摆……

    一大早还在质疑,后来是惊喜,再是羞愧,进门后是敬佩和仰慕。

    此时则是心悦诚服、五体投地,笑容满面道:“难怪王总年纪轻轻就做副总裁,技术深不可测,气量更深不可测啊!”

    钟景航笑吟吟握住王霁的手:

    “小王,你帮了我大忙!”

    “之前说有重谢,这就别推辞……”

    朝属下员工使了个眼色,让他们出去,自己要说其他事。

    莫远游几人正要走,王霁忽然扬起左手:“先等等,我还有个提测。”

    啊——

    会议室的人都惊呆了。

    莫远游问:“还有提测是什么意思?那几个点是分批提的么?可是,刚才我们测试验证都没问题了啊……”

    钟景航也一脸诧异,猜不出王霁的话是什么意思。

    王霁笑吟吟道:“不是那几个点,那个问题我昨天就搞定了……”

    将电脑屏幕转了过去:

    “我看代码的时候,还发现个问题……”

    “你们处理大模型高稀疏矩阵效率很低,无效占比计算超过65%。”

    “而且,用的加速方案需要固定稀疏模式,无法适配动态稀疏。”

    “如果稀疏矩阵的非零元素位置随机,你们cache命中率下降了50%多。”

    “多核并发计算时,稀疏任务分配不均,闲的闲死,忙的忙死。”

    “我就顺手解决了……”

    他对着电脑滔滔不绝。

    丝毫没留意到,几个人表情越来越诡异。

    听着听着,已经没在看电脑,而是将目光都锁到他脸上。

    王霁继续说方法:

    “我的优化策略是……”

    “首先,增加稀疏模式检测单元,实时识别矩阵中的非零块。”

    “用硬件实现自动掩码,根据当前稀疏模式来生成,跳过全零块。”

    “然后,在Noc上集成优先级仲裁器,将稀疏计算任务拆分为细粒度子任务,高稀疏度任务优先分配至空闲核。”

    “最后,利用你们芯片已有的稀疏、密集模式,增加动态阈值判断。”

    “整体下来,transformer推理服务模拟测试延迟能降低50%以上。”

    “因为减少了稀疏计算的能耗,边缘侧芯片推理功耗降低40%以上……”

    这个问题,是其余红点的报错。

    今天花大半天搞定的。

    反正,闲着也闲着……

    就当买一送一。

    讲完后抬起头,看到几张几乎在淌口水的脸。

    莫远游擦了擦嘴,转头望向同样找不着下巴的cEo。

    钟景航怔了半晌,才反应过来。

    咽了口唾沫,对王霁道:

    “小王,这个问题是我们下个版本要解决的……”

    “我们准备投入20个人,集中半年时间,争取在年底前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