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第155章 肉食者鄙
热门推荐:
都市穿越之门
刚回国,反骨少爷被女大佬套牢了
大唐:谁让这个驸马上朝的!
全民觉醒:我能吞噬本源
修仙:做卧底开始
穿成侯府弃女我的人生我做主
绝世女皇:一人一剑杀穿万界
修仙家族:从词条开始
高级修仙界快没了?
不光尉迟宝林有这样的疑惑,所有人都有。
这年头,出书不光不赚钱,反而要花钱!
没有办法,想要宣扬自己的学问,为自己扬名,就只有出书这一个途径而已。
写书的人不光要给书局钱,如果书局卖不不出去,写书人还要承担书局的损失!
当然,书局也不是光捡便宜不出血,毕竟出本书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卖,光是运往大唐各地的运费,就够书局喝一壶的了。
因此,在这个时代靠出书赚钱,或者靠写文章赚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甚至于有些大儒因为出书的缘故,将万贯家财挥霍一空。
这也使得只有豪门出身的读书人,才有成为大儒的资格。
出身低微的大儒,可以说基本上没有...
《大唐周刊》的传单一发出来,立刻在长安城里引起了轰动!
不提写文章赚钱的事情,光是两百文的价格,也是闻所未闻!
书籍这种东西,自古以来就没有便宜过。
抛开印刷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开支,光买上这一摞纸,起码就要大几十文。
换句话说,《大唐周刊》压根就没有赚钱的空间!
尉迟宝林思索了一路,也没想明白,写文章能赚钱是怎么样的道理。
他干脆不想了,仗着体格子把冯智戴拽到自己身边,道:“智戴,你跟柳大东家有交情,一会儿能不能见一见他?”
“也好,我也正想见见他呢!”
冯智戴答应得很痛快。
最近这半个月,他一直都在国子监读书,却是许久没有去拜访柳叶了。
可到了登科楼一问才知道,之前每天白天都要来登科楼的柳叶,偏偏今日就没来。
“东家去拜访令师了,似乎还要留在令师家里吃饭,冯公子若是想见东家,不妨直接过去!”
许敬宗接待了几个人。
冯智戴初到长安之时,通过房玄龄牵线,拜了虞世南当先生。
“那...那还是改日吧。”
冯智戴有些害怕虞世南,但凡有一点理由,都不想去虞世南府上。
小哥儿几个干脆在登科楼要了包厢,打算大吃一顿后,再回去上课。
...
虞府!
柳叶给虞世南介绍了《大唐周刊》的大致情况,虞世南很是惊讶。
“不得不说,柳公子创办《大唐周刊》的想法十分新颖,各种专栏设置得也相当巧妙,不过这民间投稿专栏,都打算收一些怎样的文章?”
虞世南对《大唐周刊》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
他是个不喜欢世俗的人,而且安贫乐道,虽然满肚子的学问,但真正出版的书籍却没有多少。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穷。
柳叶笑道:“只要能够通过编委会的审核,任何题材的文章都可以收录,而且三十贯还只是底价,若是文章质量上乘,翻个几倍也是不成问题的!”
虞世南抚掌大笑,道:“那老夫定要参与一二!”
“不瞒柳公子说,老夫认识不少年轻俊彦,其实莫说年轻俊彦,就算是上了年纪的老儒之中,也有不少学问出众之人,奈何没有家底,无法出书扬名,你的《大唐周刊》,算是给他们一个难得的机会!”
柳叶点点头,深以为然的说道:“柳某正是察觉出,普通学子扬名艰难,才特意留下民间投稿的版块,而且民间投稿的版块,占据了《大唐周刊》整体篇幅的四成!”
此言一出,虞世南顿时对柳叶肃然起敬。
“柳公子此举,定让无数出身寒微的学子感恩戴德!”
从一开始打算设立民间投稿版块,柳叶就想好了。
他创办《大唐周刊》,一定会得罪无数豪门出身的读书人,尤其是那些已经身居高位的大儒,但既然走了文化路子,自然不可能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
因此,用扬名的手段,来拉拢那些出不起书,甚至于本身生活艰难的读书人,是极其有必要的。
一篇文章三五十贯的,对于柳叶来说只是毛毛雨而已,相比于《大唐》周刊预定好的发行量而言,甚至都算不上成本。
而虞世南,恰恰是那些寒微学子的代表性人物。
别看虞世南家里文房四宝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堪称行首,但实际上还真就不怎么赚钱,有时候甚至会贴钱!
他只是想让天下学子,都能买到便宜的文房四宝,多留下些钱过日子。
否则,孙思邈也不会说他家的纸张最便宜。
聊完了《大唐周刊》的基本情况之后,柳叶这才向虞世南说出他今天前来拜访的主要目的。
“柳某此来,是想向虞相求一篇文章,题材不重要,只要不涉及到议论国事即可!”
说着,柳叶将一锭金子放在桌案上,当做虞世南的润笔费。
虞世南看着金锭子,眉头微微皱起。
身为宰相,他看待问题的眼光,当然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柳公子是担心,有人会对《大唐周刊》口诛笔伐?”
柳叶叹了口气,道:“虞相所言极是,柳某的《大唐周刊》对于寒微学子而言,确实是扬名的好东西,可对于出身显贵的读书人,乃至对于朝中那些大儒而言...”
虞世南脸色一沉。
他明白柳叶的意思。
所谓‘肉食者鄙’,真正意义并非是吃肉的人都粗鄙,而是吃肉的人不想让那些泥腿子和他们一样都能吃上肉,这样的话,会降低他们的身份。
放在读书人的身上,也是一样。
张三家的公子花了几千贯,才终于出了一本书,扬名天下。
李四家的泥腿子一文钱不出,还能落下三十贯稿酬,竟然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放在谁身上都会感到不平衡。
可以预见,对《大唐周刊》口诛笔伐的读书人,绝对不会少!
说不定,还会引起一场风波!
“若是旁人想借老夫的名气,老夫自当痛斥了他一顿,可关乎无数寒微学子的前程,老夫义不容辞!”
“一会儿老夫就写几篇文章,若是柳公子看得过眼,就刊登在《大唐周刊》的第一期上,至于润笔费就免了,你我本就是生意上的伙伴,交情摆在台面上,这点小事情用不着花钱!”
“若是时间来得及,老夫还能邀请一些有名望的朋友一同执笔,以他们的品德,定会鼎力支持!”
这年头,出书不光不赚钱,反而要花钱!
没有办法,想要宣扬自己的学问,为自己扬名,就只有出书这一个途径而已。
写书的人不光要给书局钱,如果书局卖不不出去,写书人还要承担书局的损失!
当然,书局也不是光捡便宜不出血,毕竟出本书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卖,光是运往大唐各地的运费,就够书局喝一壶的了。
因此,在这个时代靠出书赚钱,或者靠写文章赚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甚至于有些大儒因为出书的缘故,将万贯家财挥霍一空。
这也使得只有豪门出身的读书人,才有成为大儒的资格。
出身低微的大儒,可以说基本上没有...
《大唐周刊》的传单一发出来,立刻在长安城里引起了轰动!
不提写文章赚钱的事情,光是两百文的价格,也是闻所未闻!
书籍这种东西,自古以来就没有便宜过。
抛开印刷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开支,光买上这一摞纸,起码就要大几十文。
换句话说,《大唐周刊》压根就没有赚钱的空间!
尉迟宝林思索了一路,也没想明白,写文章能赚钱是怎么样的道理。
他干脆不想了,仗着体格子把冯智戴拽到自己身边,道:“智戴,你跟柳大东家有交情,一会儿能不能见一见他?”
“也好,我也正想见见他呢!”
冯智戴答应得很痛快。
最近这半个月,他一直都在国子监读书,却是许久没有去拜访柳叶了。
可到了登科楼一问才知道,之前每天白天都要来登科楼的柳叶,偏偏今日就没来。
“东家去拜访令师了,似乎还要留在令师家里吃饭,冯公子若是想见东家,不妨直接过去!”
许敬宗接待了几个人。
冯智戴初到长安之时,通过房玄龄牵线,拜了虞世南当先生。
“那...那还是改日吧。”
冯智戴有些害怕虞世南,但凡有一点理由,都不想去虞世南府上。
小哥儿几个干脆在登科楼要了包厢,打算大吃一顿后,再回去上课。
...
虞府!
柳叶给虞世南介绍了《大唐周刊》的大致情况,虞世南很是惊讶。
“不得不说,柳公子创办《大唐周刊》的想法十分新颖,各种专栏设置得也相当巧妙,不过这民间投稿专栏,都打算收一些怎样的文章?”
虞世南对《大唐周刊》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
他是个不喜欢世俗的人,而且安贫乐道,虽然满肚子的学问,但真正出版的书籍却没有多少。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穷。
柳叶笑道:“只要能够通过编委会的审核,任何题材的文章都可以收录,而且三十贯还只是底价,若是文章质量上乘,翻个几倍也是不成问题的!”
虞世南抚掌大笑,道:“那老夫定要参与一二!”
“不瞒柳公子说,老夫认识不少年轻俊彦,其实莫说年轻俊彦,就算是上了年纪的老儒之中,也有不少学问出众之人,奈何没有家底,无法出书扬名,你的《大唐周刊》,算是给他们一个难得的机会!”
柳叶点点头,深以为然的说道:“柳某正是察觉出,普通学子扬名艰难,才特意留下民间投稿的版块,而且民间投稿的版块,占据了《大唐周刊》整体篇幅的四成!”
此言一出,虞世南顿时对柳叶肃然起敬。
“柳公子此举,定让无数出身寒微的学子感恩戴德!”
从一开始打算设立民间投稿版块,柳叶就想好了。
他创办《大唐周刊》,一定会得罪无数豪门出身的读书人,尤其是那些已经身居高位的大儒,但既然走了文化路子,自然不可能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
因此,用扬名的手段,来拉拢那些出不起书,甚至于本身生活艰难的读书人,是极其有必要的。
一篇文章三五十贯的,对于柳叶来说只是毛毛雨而已,相比于《大唐》周刊预定好的发行量而言,甚至都算不上成本。
而虞世南,恰恰是那些寒微学子的代表性人物。
别看虞世南家里文房四宝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堪称行首,但实际上还真就不怎么赚钱,有时候甚至会贴钱!
他只是想让天下学子,都能买到便宜的文房四宝,多留下些钱过日子。
否则,孙思邈也不会说他家的纸张最便宜。
聊完了《大唐周刊》的基本情况之后,柳叶这才向虞世南说出他今天前来拜访的主要目的。
“柳某此来,是想向虞相求一篇文章,题材不重要,只要不涉及到议论国事即可!”
说着,柳叶将一锭金子放在桌案上,当做虞世南的润笔费。
虞世南看着金锭子,眉头微微皱起。
身为宰相,他看待问题的眼光,当然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柳公子是担心,有人会对《大唐周刊》口诛笔伐?”
柳叶叹了口气,道:“虞相所言极是,柳某的《大唐周刊》对于寒微学子而言,确实是扬名的好东西,可对于出身显贵的读书人,乃至对于朝中那些大儒而言...”
虞世南脸色一沉。
他明白柳叶的意思。
所谓‘肉食者鄙’,真正意义并非是吃肉的人都粗鄙,而是吃肉的人不想让那些泥腿子和他们一样都能吃上肉,这样的话,会降低他们的身份。
放在读书人的身上,也是一样。
张三家的公子花了几千贯,才终于出了一本书,扬名天下。
李四家的泥腿子一文钱不出,还能落下三十贯稿酬,竟然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放在谁身上都会感到不平衡。
可以预见,对《大唐周刊》口诛笔伐的读书人,绝对不会少!
说不定,还会引起一场风波!
“若是旁人想借老夫的名气,老夫自当痛斥了他一顿,可关乎无数寒微学子的前程,老夫义不容辞!”
“一会儿老夫就写几篇文章,若是柳公子看得过眼,就刊登在《大唐周刊》的第一期上,至于润笔费就免了,你我本就是生意上的伙伴,交情摆在台面上,这点小事情用不着花钱!”
“若是时间来得及,老夫还能邀请一些有名望的朋友一同执笔,以他们的品德,定会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