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第157章 这种文章 一定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热门推荐:
第七魔女
开局留学生,我的系统超神奇
远星计划:统御边缘
人在截教,开局获得九转玄功
港综:抢我红棍,还怪我把事做绝
杀出重围:我在死亡游戏有套房
重返1981,从分家开始
穿越兽世:兽夫宠妻种田忙
炮灰真千金走向修仙大道
正如房玄龄所说,柳叶创办《大唐周刊》的传单,在民间引起渲染大波的同时,在朝堂之上的动静也不小!
次日,大朝会!
宣政殿上,文臣武将各站两排,李世民头戴通天冠,才坐下没多久,文官的那两排就叫嚷了起来。
“胡闹!《大唐周刊》纯粹是无稽之谈,我等士林中人绝不与柳叶为伍!”
“百姓粗鄙,识字者也不多,刊登能让百姓看懂的文章,无非是哗众取宠,有辱斯文!”
“这两日已经有人给《大唐周刊》投稿,老夫听门下学生说过,那些文章一无引经据典,二无真凭实据,只是简单的文字罗列,若是让《大唐周刊》风靡,我中原千年文华将毁于一旦!”
“哈哈,他柳叶一介商贾,还是个读书不成的废物,竟然也想出书,着实令人发噱!”
李世民静静的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的表情,心中却对那些大儒厌烦到了极点。
事实上,不光是他,就连武将们也都能听懂那些大儒的心思。
薛万彻站在武将列中间靠前的位置,听着大儒们的吵吵声,一个劲的翻白眼。
“这些人无非是担心平头百姓之中的读书人多了,影响到他们的子嗣后裔入朝为官,还非要找一堆冠冕堂皇的借口!”
站在他身前的,是虢国公张士贵。
此人同为大唐开国功臣,和许多人所认为的不同,张士贵不仅是一员猛将,而且为人侠义,深受李世民的信任。
因为在玄武门之变后,张士贵所授的第一个官职,就是‘玄武门长’。
如果不是极其受到李世民的信任,李世民一定不会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他。
听见薛万彻的话,张士贵嘿然一笑,道:“他们读书人的花花肠子多,总想着靠福荫让子孙过上混吃等死的好日子,不像咱们将门子弟,哪怕出身显贵,照样要到战场上拼死拼活。”
这明显的揶揄语气,让周围的不少老帅都忍不住偷笑,不过他们的心中,多少也有些不满。
《大唐周刊》创办不创办的,跟他们没多少关系,而且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跟柳叶也没什么交情。
真正让他们不满的,是那些大儒的嘴脸。
张士贵说出来每一位老帅的心声。
哪怕是出身再显贵的将门子弟,想要混出头,照样要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历经数次生死,才能享受到父辈带来的福荫。
反观文官,只要父辈攒下来家业,就能世世代代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脾气火爆的尉迟恭顿时忍不住了,上前几步道:“启奏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李世民正听得心烦,看见尉迟恭站出来,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爱卿尽管直言!”
尉迟恭瞥了那些叫嚷的文官一眼,扯着嗓子道:“老臣听闻《大唐周刊》马上就要发布,而且所有人都能投稿,因此想请几天假,关起门来写写文章,好在《大唐周刊》露个脸!”
哗——
此言一出,朝堂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忍耐不住的笑声。
朝堂之上总共有两大搅屎棍,一是程咬金,第二就是尉迟恭。
要说程咬金写文章,起码还有人信。
人家程咬金乃是卢州世家出身,往上倒三代都是重臣,而且个个文采斐然。
尉迟恭虽然也是名门之后,但他父亲死得早,家道中落,年轻的时候靠打铁为生,文化水平仅限于识字而已。
写文章?
分明是在故意恶心那些文官!
李世民的嘴角抽搐了几下,想笑又有点不好意思。
“朕准了,许你三日的假期,若是写的好,朕重重有赏!”
尉迟恭哈哈大笑几声,道:“臣定会好生闭关三日,憋也要憋出一篇好文章来!”
说完,尉迟恭退回去。
可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再也没有人笑了,也没有人再敢议论。
似乎...
陛下并没有要阻拦柳叶创办《大唐周刊》的意思。
反而还很鼓励尉迟恭写文章投稿!
那些叫嚷最凶的文官们互相看了看,气焰消失的干干净净。
站在文官列第三位的房玄龄心中一动,也赶忙上前一步,道:“陛下,老臣以为,《大唐周刊》只是初创,还看不出眉目,若仅是百姓日常消遣之物,倒也不足为怪,姑且走一步看一步,如果真的有辱斯文,再查封也不迟。”
他不敢把话说得太死,不仅仅是因为他本就是文官的一份子,还因为,陛下并没有真正的表明态度。
毕竟,房玄龄根本就不知道,《大唐周刊》的印刷环节,就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
“房卿所言极是,就这么办了,姑且看一看后效!”
李世民一锤定音,文官们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没人敢顶撞他。
最擅长见缝插针的韦圆德赶忙上前一步转移话题。
“启奏陛下,鸿胪寺有奏...”
...
朝堂之上的消息不胫而走。
东市,竹叶轩商行不远处的一间铺子里,李义府等人正在收集各方的投稿。
听说朝堂的消息后,四人同时放下手中的工作。
马周年龄最大,性情也最为敦厚,在四人之中有几分带头大哥的意思。
“三位,公子的传单一发,咱们就处在风口浪尖之上,既然朝堂的大人物都表态了,那么咱们至少能迎来几天的平静日子,咱们要趁着平静,赶快把第一期的稿件都汇总出来才是!”
来济自从得到柳叶的许诺之后,工作起来最为热情。
他深吸口气,道:“宾王兄所言极是,有了朝堂的态度,就算孔家想针对公子,短时间内也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听许大掌柜说,孔志玄已经被他爹关了起来,因此,咱们要抓紧些时间了!”
上官仪和李义府纷纷点头,很快,四人又埋头在稿件之中。
虽然传单只发了一两天,但前来投稿的人着实不少。
长安城中,积压了太多穷苦出身的读书人。
往《大唐周刊》投稿,几乎是他们唯一为自己博取名声的机会。
看着看着,一篇文章引起了李义府的注意。
“这...这好像是李文纪先生的文章!”
李纲的名声太大了,李义府话音刚落,其他三人就围了过来。
马周喃喃的说道:“文纪先生竟然亲自给《说文解字》这般启蒙读物做注解...这种文章,一定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次日,大朝会!
宣政殿上,文臣武将各站两排,李世民头戴通天冠,才坐下没多久,文官的那两排就叫嚷了起来。
“胡闹!《大唐周刊》纯粹是无稽之谈,我等士林中人绝不与柳叶为伍!”
“百姓粗鄙,识字者也不多,刊登能让百姓看懂的文章,无非是哗众取宠,有辱斯文!”
“这两日已经有人给《大唐周刊》投稿,老夫听门下学生说过,那些文章一无引经据典,二无真凭实据,只是简单的文字罗列,若是让《大唐周刊》风靡,我中原千年文华将毁于一旦!”
“哈哈,他柳叶一介商贾,还是个读书不成的废物,竟然也想出书,着实令人发噱!”
李世民静静的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的表情,心中却对那些大儒厌烦到了极点。
事实上,不光是他,就连武将们也都能听懂那些大儒的心思。
薛万彻站在武将列中间靠前的位置,听着大儒们的吵吵声,一个劲的翻白眼。
“这些人无非是担心平头百姓之中的读书人多了,影响到他们的子嗣后裔入朝为官,还非要找一堆冠冕堂皇的借口!”
站在他身前的,是虢国公张士贵。
此人同为大唐开国功臣,和许多人所认为的不同,张士贵不仅是一员猛将,而且为人侠义,深受李世民的信任。
因为在玄武门之变后,张士贵所授的第一个官职,就是‘玄武门长’。
如果不是极其受到李世民的信任,李世民一定不会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他。
听见薛万彻的话,张士贵嘿然一笑,道:“他们读书人的花花肠子多,总想着靠福荫让子孙过上混吃等死的好日子,不像咱们将门子弟,哪怕出身显贵,照样要到战场上拼死拼活。”
这明显的揶揄语气,让周围的不少老帅都忍不住偷笑,不过他们的心中,多少也有些不满。
《大唐周刊》创办不创办的,跟他们没多少关系,而且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跟柳叶也没什么交情。
真正让他们不满的,是那些大儒的嘴脸。
张士贵说出来每一位老帅的心声。
哪怕是出身再显贵的将门子弟,想要混出头,照样要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历经数次生死,才能享受到父辈带来的福荫。
反观文官,只要父辈攒下来家业,就能世世代代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脾气火爆的尉迟恭顿时忍不住了,上前几步道:“启奏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李世民正听得心烦,看见尉迟恭站出来,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爱卿尽管直言!”
尉迟恭瞥了那些叫嚷的文官一眼,扯着嗓子道:“老臣听闻《大唐周刊》马上就要发布,而且所有人都能投稿,因此想请几天假,关起门来写写文章,好在《大唐周刊》露个脸!”
哗——
此言一出,朝堂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忍耐不住的笑声。
朝堂之上总共有两大搅屎棍,一是程咬金,第二就是尉迟恭。
要说程咬金写文章,起码还有人信。
人家程咬金乃是卢州世家出身,往上倒三代都是重臣,而且个个文采斐然。
尉迟恭虽然也是名门之后,但他父亲死得早,家道中落,年轻的时候靠打铁为生,文化水平仅限于识字而已。
写文章?
分明是在故意恶心那些文官!
李世民的嘴角抽搐了几下,想笑又有点不好意思。
“朕准了,许你三日的假期,若是写的好,朕重重有赏!”
尉迟恭哈哈大笑几声,道:“臣定会好生闭关三日,憋也要憋出一篇好文章来!”
说完,尉迟恭退回去。
可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再也没有人笑了,也没有人再敢议论。
似乎...
陛下并没有要阻拦柳叶创办《大唐周刊》的意思。
反而还很鼓励尉迟恭写文章投稿!
那些叫嚷最凶的文官们互相看了看,气焰消失的干干净净。
站在文官列第三位的房玄龄心中一动,也赶忙上前一步,道:“陛下,老臣以为,《大唐周刊》只是初创,还看不出眉目,若仅是百姓日常消遣之物,倒也不足为怪,姑且走一步看一步,如果真的有辱斯文,再查封也不迟。”
他不敢把话说得太死,不仅仅是因为他本就是文官的一份子,还因为,陛下并没有真正的表明态度。
毕竟,房玄龄根本就不知道,《大唐周刊》的印刷环节,就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
“房卿所言极是,就这么办了,姑且看一看后效!”
李世民一锤定音,文官们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没人敢顶撞他。
最擅长见缝插针的韦圆德赶忙上前一步转移话题。
“启奏陛下,鸿胪寺有奏...”
...
朝堂之上的消息不胫而走。
东市,竹叶轩商行不远处的一间铺子里,李义府等人正在收集各方的投稿。
听说朝堂的消息后,四人同时放下手中的工作。
马周年龄最大,性情也最为敦厚,在四人之中有几分带头大哥的意思。
“三位,公子的传单一发,咱们就处在风口浪尖之上,既然朝堂的大人物都表态了,那么咱们至少能迎来几天的平静日子,咱们要趁着平静,赶快把第一期的稿件都汇总出来才是!”
来济自从得到柳叶的许诺之后,工作起来最为热情。
他深吸口气,道:“宾王兄所言极是,有了朝堂的态度,就算孔家想针对公子,短时间内也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听许大掌柜说,孔志玄已经被他爹关了起来,因此,咱们要抓紧些时间了!”
上官仪和李义府纷纷点头,很快,四人又埋头在稿件之中。
虽然传单只发了一两天,但前来投稿的人着实不少。
长安城中,积压了太多穷苦出身的读书人。
往《大唐周刊》投稿,几乎是他们唯一为自己博取名声的机会。
看着看着,一篇文章引起了李义府的注意。
“这...这好像是李文纪先生的文章!”
李纲的名声太大了,李义府话音刚落,其他三人就围了过来。
马周喃喃的说道:“文纪先生竟然亲自给《说文解字》这般启蒙读物做注解...这种文章,一定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