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 第160章 不知不觉间,竟然也成了这样的人……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第160章 不知不觉间,竟然也成了这样的人……

    《大唐周刊》的第一天发售,可谓是愁云惨淡。

    五百多本的销量,让国子监无数大儒和学生笑掉了大牙。

    当然,也只有真正读过《大唐周刊》的人才知道,这种惨淡的销量,只是一时的而已。

    孔家!

    祠堂的厢房里,孔志玄笑得春光灿烂,简直像娶了新媳妇一般。

    “赏,重重有赏!”

    前来报信的家丁也乐开了花,弯腰塌背的伸出双手,打算等着领大少爷的赏赐。

    孔志玄却一瞪眼,道:“蠢货,本少爷还被关着呢,浑身上下就剩这身衣服了,先记着,等本少爷出去之后,定会重赏于你!”

    家丁的脸顿时垮了下来。

    因为孔志玄煽动学生,跑到登科楼门口骂大街的事情,被房夫人给捅了出来,致使孔家的颜面受损,老爷勃然大怒,将大少爷关了禁闭。

    鬼知道等大少爷出来之后,还能不能记得这件事。

    以大少爷的性子,别说记得这件事了,等出去之后,恐怕连自己这个人都得忘了。

    吃了个哑巴亏的家丁张了张嘴,终究还没说出别的来,恹恹得走了。

    厢房里只剩下孔志玄一个人。

    他跟前的桌子上,倒是摆放了不少的书籍。

    除了一大堆史书之外,还有一本崭新出炉的《大唐周刊》。

    虽说《大唐周刊》销量堪忧,让孔志玄心中很爽,但他还是十分好奇,柳叶的脑子究竟出了什么毛病,为了一本书,竟然打算跟整个国子监对着干!

    “本少爷倒要瞧瞧,他一介商贾,能写出什么好东西来!”

    孔志玄翻开《大唐周刊》看了起来。

    看完李纲的文章后,脸色变得有些古怪。

    “李文纪上次就帮了柳叶一把,这回又帮他,似乎也不足为奇,以那老头子的身份,不可能总给柳叶写文章吧...”

    他嘟囔了几声,继续看下去。

    可接下来,他越看越心惊,越看脸色越阴沉!

    他爹孔颖达好歹是当世最有名的大儒之一,而且孔家执士林牛耳上千年,孔志玄的脑子或许不算太灵光,脾气也很臭,甚至于品行也有些不端。

    但学问上,并不比任何同龄人差!

    至少,他拥有着和大多数有识之士一样的眼光!

    他一看,就看了半个多时辰。

    “这...这本书若是传扬开来,国子监必败无疑,怪不得柳叶曾说,这本书就不是给读书人看的,而是给普通百姓看的!”

    孔志玄的额头上流下一滴冷汗。

    他猛地站起来,顾不得自己还被关着,直接闯了出去!

    一路来到孔颖达的书房,甚至连基本的礼仪都忘了。

    “父亲,孩儿有要事说!”

    孔颖达正在读书,见儿子突然来了,脸色一沉。

    “谁让你擅自离开祠堂的?!”

    孔志玄直接将那本《大唐周刊》放在桌案上。

    “父亲,孩儿真的有很要紧的事情!”

    “您看过这本《大唐周刊》吗?”

    孔颖达瞥了一眼《大唐周刊》,眼中闪过一抹轻蔑之色。

    “老夫听闻,这本书只有两点可取之处,一是虞世南的题字,二是李文纪的文章,可惜虞世南的字是拓印上去的,李文纪的文章,写的只是《说文解字》这种粗浅学问,老夫看他作甚?”

    意思很明显,他不屑于看!

    换做旁人,还会对虞世南和李纲十分追捧,哪怕看在这两个人的面子上,也有读一读的心思。

    可孔颖达在文坛之中的地位,本就不比那两人低多少,更没必要去追捧。

    孔志玄的表情里似乎带着些许的恐慌。

    “父亲,孩儿劝您还是读一读吧,这本书里暗藏玄机,咱们都以为,真正唬人的是世南先生和文纪先生的手笔,可其他的文章,才是柳叶的杀手锏!”

    “就如里边的商情专栏,刊登了上百条商业信息,种植专栏则是专门教导农户耕田种地,最厉害的,还要数民间投稿专栏,孩儿竟然在上边看到了鄂国公的文章!”

    孔颖达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

    “尉迟恭?他能写出什么好文章来?先让他把字认全了吧!”

    孔志玄见父亲不当回事,急得直跺脚!

    在学问和心机上,他的确远远不如孔颖达,但年轻人自然也有年轻人的优势,那就是知道变通,而且跟得上潮流。

    不像孔颖达这个岁数的人,性子古板,心思更古板。

    “父亲,您只要仔细读过,就能发现这本书的价值!”

    孔颖达脸上的笑容敛尽,眉头再度皱起。

    “就算这本书有价值又能如何?如今早已不是你与柳叶之间的私人恩怨,而是他和整个国子监之间的争辩!”

    孔志玄深吸口气,道:“孩儿以为,应当以国子监的名义,将这本《大唐周刊》全盘接收过来,如此利器,绝不能掌握在柳叶的手里!”

    孔颖达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很了解这个儿子,虽然性情轻佻,还有点睚眦必报的毛病,但还是有些能力的。

    否则他也不会扛着旁人非议的风险,将儿子保举为国子司业。

    “老夫要好生想一想,你且下去吧!”

    孔志玄走后,孔颖达拿起那本《大唐周刊》,简单翻了翻。

    在此之前,他实在是一点看的兴趣都没有。

    说白了,他堂堂圣人后裔,当世大儒,看不起柳叶那种半吊子书生编纂出来的书籍。

    翻着翻着,孔颖达忽然浑身一颤!

    就像孔志玄所说的,只有读过这本书之后,才能发现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老夫年轻之时,也总觉得上年纪的人太过古板,可不知不觉间,竟然也成了这样的人...”

    “这般轻视敌手的心态,以后万万不能再有,幸好玄儿警醒,耐着性子看了看这本书,否则,整个国子监都会斯文扫地!”

    孔颖达喃喃的说道。

    他闭上眼睛,仔细思索了片刻,忽然取出一份空白的奏折,提笔写了起来!

    “臣孔颖达启,如今《大唐周刊》一书刊发于长安城,其内各专栏于民有益,民间投稿之举可谓开创文章先河,长此以往,可代表民意,然柳叶此子并非监生出身,亦无官职,臣以为,《大唐周刊》应附于朝廷麾下,由国子监统领监办,为表柳叶之功,朝廷可予以相应钱财补偿...臣叩请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