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 第173章 以公子的手笔,这种事情未必办不出来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第173章 以公子的手笔,这种事情未必办不出来

    柳叶走后,马周三人又开始发愁。

    这回不用担心人手不够了,他们很相信柳叶的眼光,毕竟,他们几个本就是柳叶亲自挑选出来的。

    但问题是,让女子来写文章,实在是有些天方夜谭……

    给尉迟宝林他们三个安排了工作之后,马周几人开了一个短暂的小会。

    “给女子发表文章...别人不知道,国子监那些没有出过书,也没有发表过文章的大儒们,非得气得吐血不可!”

    “公子这是打算把他们往死里逼啊!”

    “怕只怕,咱们又会遭到无数的口诛笔伐,以前闹事的是学生和普通先生,这一次可就不好说了...”

    “罢了,既然公子已经决定开设女子专栏,我等只需要食君之禄,忠人之事即可!”

    三人唉声叹气的来到后院,把这个消息告诉李义府。

    原本病恹恹的李义府一听,眼睛忽然亮了!

    “高!实在是高!”

    “公子这一手,可谓是釜底抽薪!”

    他在床榻之上撑起半边身子,显得有些激动。

    “这才是明白人啊!”

    “公子看似风轻云淡,只是给别人发表了几篇文章,实际上公子是在布局!”

    马周等人虽然学识渊博,但肚子里的花花肠子,实在是比不上那些天赋异禀的老阴人。

    李义府,那可是初唐时期,和许敬宗齐名的老阴人,这俩人的花花肠子,比别人多了十倍不止。

    也正因如此,他们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上官仪给李义府倒了一杯水,急切的说道:“快说是怎么回事!”

    李义府深吸口气,道:“《大唐周刊》的敌人,自始至终都是国子监里的那些人,甚至不包括其他的读书人,毕竟还有不少的读书人在支持咱们。”

    三人同时点点头。

    “所以,公子在尽力拉拢那些国子监以外的人,来支持咱们,从舆论上,彻底将国子监压倒!”

    他这么一说,马周等人心中似有所悟。

    舆论这种东西,向来有一种此消彼长的趋势。

    最早的时候,整个国子监都在对《大唐周刊》口诛笔伐。

    可渐渐地,国子监分成了两派。

    之后,柳叶又拉拢了将门,拉拢了大夫,如今又在拉拢女子!

    这世上男女各占一半,女子的话语权虽然比不上男子,但也绝不容小觑!

    来济倒吸一口凉气,道:“或许,公子未来会让各家贵族的妇人,也在上头发表文章,那些贵族妇人可都不是好惹的!”

    马周和上官仪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李义府则是嘿然一笑,道:“不妨想得大胆一些,公子和朝中不少人的关系都很好,况且还有孙道长这一层通天的关系,说不定,能让最为尊贵的妇人,也写一篇发表在《大唐周刊》之上!”

    三人同时一愣,随即失声惊道:“皇后娘娘?!”

    李义府笑道:“以公子的手笔,这种事情未必办不出来。”

    “就算退一万步讲,哪怕是房相的夫人发表文章,房相能说出什么来?而且,国子监的人也不敢对房夫人指手画脚!”

    这么一解释,马周三人心中的疑虑彻底消失了。

    而且,变得干劲十足!

    “公子既然铺好了路,咱们也要尽力才是,争取今天晚上把第三期的稿件全都赶出来!”

    李义府勉强坐起来,道:“有劳三位,把桌子搬到这边,在下也要尽力才是,你我所做的一切,很有可能会名垂史册,在下可不想被落下!”

    三人相视一笑。

    给女子发表文章,乃是亘古未有的事情。

    就像李义府说的那样,如果柳叶真能请动皇后娘娘发表文章,那还真有可能进入史书!

    ...

    大唐立国之后,沿袭隋制,将天下分为十道。

    在中原腹地,设立三都遥相呼应,首尾相连,也互相牵制。

    三都之中,长安居首,洛阳在次,晋阳这等龙兴之地在末。

    洛阳城,也就成了繁华程度仅次于长安的一座城市。

    自攻打王世充之后,洛阳城百废待兴,经过多年的治理,已经完全恢复了前隋时期的繁荣,甚至还要超出一些。

    洛阳城外,万安山!

    后山的一座草庐之中,一个四五十岁的醉鬼躺在草席子上呼呼大睡。

    草庐的大门就这么开着,山里的寒风簌簌得往里刮,也没有影响到醉鬼的睡意。

    眼瞅着就到傍晚了,一个农户家的小子手里抓着本册子,颠颠跑进来,另一手揪着醉鬼的胡子来回摇晃。

    “先生,上课啦,上课啦!”

    摇晃了半天,醉鬼才悠悠醒来。

    抹了一把嘴角之后,醉鬼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而后又伸了一个懒腰,这才慢吞吞的坐起来。

    “什么时辰了?”

    农家小子捂着鼻子,似乎很不喜欢醉鬼身上浓浓的酒气。

    “眼瞅着就申时三刻了,同窗们都已经准备好,正等着上课呢!”

    醉鬼站起来,揉了揉眼睛,指着农家小子手里的册子,问道:“这是何物?”

    农家小子这才想起来手里还拿着东西。

    “对了,这是从庞家少爷那借来的《大唐周刊》,听说跟师兄有关系!”

    醉鬼一听,顿时清醒了一大半!

    “王玄策?快拿给老夫瞧瞧!”

    他把册子拿过来,封皮上写着‘《大唐周刊》第二期’的字样。

    翻开第一页,编撰成员之中,赫然写着‘王玄策’的大名!

    除此之外,柳叶等人,还有马周四人,但凡是参与过《大唐周刊》创办的,都在其中。

    醉鬼看了片刻,哈哈大笑道:“果然!”

    “不愧是老夫的徒儿,才去了长安城没几个月,竟然出书了,真是给老夫长脸!”

    “今日不上课了,老夫要好生读一读王玄策出的书,你速速去通知其他学子,明日这个时辰再来上课!”

    农家小子早就习惯了醉鬼的惫懒,撇着嘴道:“这可是庞家少爷借给我的,千万不能丢了,也不能染上酒渍!”

    醉鬼有些烦躁的挥了挥手,道:“知道了,快些离去,不要搅扰老夫的情景!”

    说完,他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从枕头下摸出几枚铜钱,丢给农家小子。

    “下山给老夫打几壶好酒,剩下的钱都赏给你了!”

    农家小子走后,醉鬼一屁股坐下来,打算好好读一读《大唐周刊》。

    翻开头版头条,醉鬼顿时笑了。

    “想不到,他李文纪竟然开始写蒙学的文章了...唔,竟然还有孙思邈那老东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