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1959从病秧子开始的美好 第63章 后顾之忧解决了
热门推荐:
舰娘改造,提督去宪兵队忏悔吧
综武:我有群芳谱,从黄蓉开始!
六零不下乡,家长里短
人到晚年系统激活,我能证道全靠徒儿们内卷
因为我善,中了蓝星大小姐的圈套
四合院把空间之门上交国家
重生后,我果断退婚转嫁冷面军少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犬夜叉:我悟心,全剧第一嘲讽怪
“胡说八道什么?”
李兰香拍了刘根来肩膀一巴掌,刘敏也拧了他一把。
刘栓柱已经把烟袋锅举起来了,见刘根来已经被收拾了,这才把烟袋锅放了下来。
把自己切了在后世只是一句无足轻重的玩笑,在这个年代却不一样,大清亡国才几十年,还有太监活着呢!
说把自己切了相当不吉利。
刘根来哪儿知道这些,见一家人反应都这么大,有点发懵。
“以后可不兴说这种话。”
可能是觉得刚才拍重了,李兰香又揉了刘根来的肩膀。
“嘿嘿……我就是随口一说,哪儿能真切?”刘根来挠了挠脑袋。
“随口一说也不行。”刘敏瞪了刘根来一眼,“多不吉利。”
“好好好,不说不说。”刘根来老老实实。
“敏子,妈觉得根来刚才说你的话对,”李兰香又拉住了刘敏的手,“家里的事儿,有你弟弟就行了,不差你一个,再说,你都十九了,也该嫁人了,就算留在家里帮忙,又能帮多久?
这个工作机会多难得,多少人做梦也得不到,要是耽误了,就耽误了你一辈子,妈可不能眼睁睁的看你犯傻。”
“就是,你才挣几个工分,根来打猎这几天换的粮食挣的钱,你在生产队干十年也挣不到,有根来帮衬着家里,你还担心个啥?”刘栓柱也劝着女儿。
刘敏沉默了。
把工作让给弟弟只是她的第一反应,现在,爹妈这么一说,她也觉得弟弟留在家里比她留在家里强。
可再一想,她又犹豫了。
“爹,妈,这个工作是很难得,可不适合我。咱村离四九城三十多里,去一趟,光路上的时间就得两三个小时,饭店晚上有人吃饭,下班肯定晚。这么黑的天,我每天回家都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夜路,你们能放心吗?
爹每天干活都那么累,总不能天天晚上走五六个小时,来回四九城的接我。”
“说的也是。”李兰香叹了口气,光顾着高兴了,还没想到这个问题,刘敏这么一说,她也犯了愁。
刘栓柱张了张嘴,又合上了。
女儿说的对,他每天上工都累的要死,要是天天走五六个小时接女儿下班,时间长了,身体肯定扛不住。
可要是不接,他这个当爹的怎么放心让女儿一个人走那么远的夜路?
“嘿嘿……”刘根来笑了两声,“爹,妈,二姐,有个事儿,我忘了跟你们说了,大姐的房子找好了,是个三间的大房子,有一间房子是给二姐留的。”
“啥?”
“什么?”
一家人齐齐看向刘根来,脸上都带着惊喜。
“有了住的地方,二姐就不用天天晚上回家,下了班住大姐家就行,而且,大姐工作的国营供销社就在二姐工作的国营饭店对面,她们俩上班下班都可以一起走,晚上还可以一起住。这下,你们不用担心了吧?”刘根来笑道。
“真的!这可太好了。”李兰香喜极而泣。
刘栓柱也点燃了烟袋锅,脸上满是如释重负的笑容。
“你个小混蛋,咋不早说,耍你二姐是吧?”刘敏先是狠狠拧了刘根来一把,随后,又抱着他呜呜大哭。
弟弟不仅帮她找了工作,还把她的后顾之忧都解决了。
弟弟能帮她帮到这个份儿上,她这个当姐姐的除了感激,也就只剩下感激了。
“行了行了,二姐你别哭了,衣服给我哭脏了,还得你挑水洗。哦,对了二姐,你今天是不是还没挑水?”
“挑你个头啊!你个混小子是不是找揍?”刘敏破涕为笑,又掐了刘根来一把。
“妈,你管不管二姐,她又掐我。”刘根来一边躲着,一边大声告着状。
“你姐弟俩的事儿别找我,我不管。”李兰香抹着眼泪笑着。
“妈。”
刘敏又抱住了李兰香,眼泪啪嗒啪嗒的掉。
这回是舍不得。
住在四九城倒是方便了,可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一次家,长这么大,她还是头一次离开家。
“行了行了,傻丫头,这是天大的好事,你哭什么?”嘴上这么说着,李兰香也抹着眼泪。
这时候,灶膛间传来一阵脚步声,根喜、根旺和彩霞捡完柴回来了。
见二姐抱着妈哭,他们都有些发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刘彩霞更是蹬蹬蹬的跑过来抱住了李兰香的腿,扬起脸,眼圈里都是泪花。
“大哥,怎么了?”刘根喜到底是大了点,还知道问一问。
“二姐有工作了,高兴的找不着北了。”刘根来调笑了一句,从兜里掏出一大把大白兔奶糖,给三个弟弟妹妹一人一小把。
接过奶糖的刘根旺忽然冒出了一句,“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咱家谁死了……大哥,这是糖吗?”
“你个小兔崽子,我看你是欠揍了。”
刘栓柱扬起了烟袋锅,吓得刘根旺掉头就跑。
刘彩霞剥了一块奶糖放进嘴里,小表情立刻就亮了,蹦蹦跳跳的说着,“大哥,大哥,甜的,甜的,真好吃,真好吃。”
“你个小丫头片子,就知道吃。”李兰香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忽然又道:“哎呀,忘了把饭盛出来了,锅底下还有火呢,可别把饭煮糊了。”
她推开了刘敏,蹬蹬蹬的跑向灶膛间。
刘敏抹了抹眼泪,跟了出去。出门的时候,还没忘了掐刘根来一把。
李兰香想多了,加了那么多水的玉米面野菜汤,就多烧了一会儿,怎么可能糊?
就算往里多抓了几把米,也只比平常稍稍稠了那么一点点而已,离糊锅还远着呢。
家里的粮食虽然比以前多了一些,但精打细算惯了李兰香还是舍不得多做,每顿饭都卡在吃不饱也饿不着的点儿上,也是个本事。
吃完了晚饭,一家人都在休息,李兰香和刘敏又忙活起来。
她们要赶着给刘敏做一套被褥。
如果是给刘敏当嫁妆,就不用那么着急,可刘敏要去刘芳家借宿,那就得抓点紧了。
棉花不好卖,谁家的被褥也不可能宽裕,总不能指望刘芳给了住的地方,还要再给一套被褥吧!
刘芳有没有还两说,关键是不能让刘芳婆婆家看轻了。
李兰香拍了刘根来肩膀一巴掌,刘敏也拧了他一把。
刘栓柱已经把烟袋锅举起来了,见刘根来已经被收拾了,这才把烟袋锅放了下来。
把自己切了在后世只是一句无足轻重的玩笑,在这个年代却不一样,大清亡国才几十年,还有太监活着呢!
说把自己切了相当不吉利。
刘根来哪儿知道这些,见一家人反应都这么大,有点发懵。
“以后可不兴说这种话。”
可能是觉得刚才拍重了,李兰香又揉了刘根来的肩膀。
“嘿嘿……我就是随口一说,哪儿能真切?”刘根来挠了挠脑袋。
“随口一说也不行。”刘敏瞪了刘根来一眼,“多不吉利。”
“好好好,不说不说。”刘根来老老实实。
“敏子,妈觉得根来刚才说你的话对,”李兰香又拉住了刘敏的手,“家里的事儿,有你弟弟就行了,不差你一个,再说,你都十九了,也该嫁人了,就算留在家里帮忙,又能帮多久?
这个工作机会多难得,多少人做梦也得不到,要是耽误了,就耽误了你一辈子,妈可不能眼睁睁的看你犯傻。”
“就是,你才挣几个工分,根来打猎这几天换的粮食挣的钱,你在生产队干十年也挣不到,有根来帮衬着家里,你还担心个啥?”刘栓柱也劝着女儿。
刘敏沉默了。
把工作让给弟弟只是她的第一反应,现在,爹妈这么一说,她也觉得弟弟留在家里比她留在家里强。
可再一想,她又犹豫了。
“爹,妈,这个工作是很难得,可不适合我。咱村离四九城三十多里,去一趟,光路上的时间就得两三个小时,饭店晚上有人吃饭,下班肯定晚。这么黑的天,我每天回家都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夜路,你们能放心吗?
爹每天干活都那么累,总不能天天晚上走五六个小时,来回四九城的接我。”
“说的也是。”李兰香叹了口气,光顾着高兴了,还没想到这个问题,刘敏这么一说,她也犯了愁。
刘栓柱张了张嘴,又合上了。
女儿说的对,他每天上工都累的要死,要是天天走五六个小时接女儿下班,时间长了,身体肯定扛不住。
可要是不接,他这个当爹的怎么放心让女儿一个人走那么远的夜路?
“嘿嘿……”刘根来笑了两声,“爹,妈,二姐,有个事儿,我忘了跟你们说了,大姐的房子找好了,是个三间的大房子,有一间房子是给二姐留的。”
“啥?”
“什么?”
一家人齐齐看向刘根来,脸上都带着惊喜。
“有了住的地方,二姐就不用天天晚上回家,下了班住大姐家就行,而且,大姐工作的国营供销社就在二姐工作的国营饭店对面,她们俩上班下班都可以一起走,晚上还可以一起住。这下,你们不用担心了吧?”刘根来笑道。
“真的!这可太好了。”李兰香喜极而泣。
刘栓柱也点燃了烟袋锅,脸上满是如释重负的笑容。
“你个小混蛋,咋不早说,耍你二姐是吧?”刘敏先是狠狠拧了刘根来一把,随后,又抱着他呜呜大哭。
弟弟不仅帮她找了工作,还把她的后顾之忧都解决了。
弟弟能帮她帮到这个份儿上,她这个当姐姐的除了感激,也就只剩下感激了。
“行了行了,二姐你别哭了,衣服给我哭脏了,还得你挑水洗。哦,对了二姐,你今天是不是还没挑水?”
“挑你个头啊!你个混小子是不是找揍?”刘敏破涕为笑,又掐了刘根来一把。
“妈,你管不管二姐,她又掐我。”刘根来一边躲着,一边大声告着状。
“你姐弟俩的事儿别找我,我不管。”李兰香抹着眼泪笑着。
“妈。”
刘敏又抱住了李兰香,眼泪啪嗒啪嗒的掉。
这回是舍不得。
住在四九城倒是方便了,可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一次家,长这么大,她还是头一次离开家。
“行了行了,傻丫头,这是天大的好事,你哭什么?”嘴上这么说着,李兰香也抹着眼泪。
这时候,灶膛间传来一阵脚步声,根喜、根旺和彩霞捡完柴回来了。
见二姐抱着妈哭,他们都有些发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刘彩霞更是蹬蹬蹬的跑过来抱住了李兰香的腿,扬起脸,眼圈里都是泪花。
“大哥,怎么了?”刘根喜到底是大了点,还知道问一问。
“二姐有工作了,高兴的找不着北了。”刘根来调笑了一句,从兜里掏出一大把大白兔奶糖,给三个弟弟妹妹一人一小把。
接过奶糖的刘根旺忽然冒出了一句,“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咱家谁死了……大哥,这是糖吗?”
“你个小兔崽子,我看你是欠揍了。”
刘栓柱扬起了烟袋锅,吓得刘根旺掉头就跑。
刘彩霞剥了一块奶糖放进嘴里,小表情立刻就亮了,蹦蹦跳跳的说着,“大哥,大哥,甜的,甜的,真好吃,真好吃。”
“你个小丫头片子,就知道吃。”李兰香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忽然又道:“哎呀,忘了把饭盛出来了,锅底下还有火呢,可别把饭煮糊了。”
她推开了刘敏,蹬蹬蹬的跑向灶膛间。
刘敏抹了抹眼泪,跟了出去。出门的时候,还没忘了掐刘根来一把。
李兰香想多了,加了那么多水的玉米面野菜汤,就多烧了一会儿,怎么可能糊?
就算往里多抓了几把米,也只比平常稍稍稠了那么一点点而已,离糊锅还远着呢。
家里的粮食虽然比以前多了一些,但精打细算惯了李兰香还是舍不得多做,每顿饭都卡在吃不饱也饿不着的点儿上,也是个本事。
吃完了晚饭,一家人都在休息,李兰香和刘敏又忙活起来。
她们要赶着给刘敏做一套被褥。
如果是给刘敏当嫁妆,就不用那么着急,可刘敏要去刘芳家借宿,那就得抓点紧了。
棉花不好卖,谁家的被褥也不可能宽裕,总不能指望刘芳给了住的地方,还要再给一套被褥吧!
刘芳有没有还两说,关键是不能让刘芳婆婆家看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