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寒门枭主 > 第244章 长优远虑

寒门枭主 第244章 长优远虑

    李望给江易写了一封奏章,派人快马加鞭送回长安。

    九月下旬,江易收到了奏章,也仔细地看完了。

    他的内心无比激动,因为一场地震,让汉军顺利拿下镐京。

    也没有付出太大的伤亡,并活捉了镐京守将江阔,暂时关押在天牢里。

    等江易处置他,是继续关押在镐京天劳?还是押送到长安?

    并不想立刻放了江阔,也不想杀了他。

    江阔尽忠职守,本没有错,既然被俘了,那就要受到惩罚。

    江易把刘峥和陈默叫了过来,跟他们商议一些计划。

    “如今,镐京被拿下,那边遭受地震,百姓受了灾。”

    要安抚百姓,还要赈灾,有些州县遭受不同的灾害。

    最近送过来的奏章越来越多,江易感觉挺累的。

    “天灾人祸亦无情,想必李望他们会先赈灾,再将那边的情况向大王禀报。”

    “你说对了,前段时间已经开始赈灾了。他们做的很对,如果等我同意,那会耽误最佳赈灾时间。”

    有些官员怕受罚,先派人把奏章送过来。等将夜批阅并回复,他们收到指示,才开始赈灾。”

    如此一来,有些百姓可能会等不到赈灾的那一刻,有的会揭竿而起反抗。

    “有些地方偏远,一来一回,耗费时间太长。等我批准赈灾了,问题可就很严重了。”

    如果放权给那些地方官,这也会出现弊端。

    有些地方官以赈灾之名,把仓库里的钱粮等物贪了。

    这会给汉国造成损失,会影响国家治安稳定。

    “大王是担心那些地方官钻了空子,他们就可以以权谋私。纵观历朝历代,没有完美的制度。”

    刘峥看过历朝历代的历史,对那些制度非常了解。

    那些朝代最终还是灭亡了,就是因为地方官贪腐无度。

    “有些地方发生天灾,地方官先赈灾,再向我汇报。这么做没有错,可我担心有的地方官贪了赈灾之物。”

    那也是百姓缴纳的,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大王无需担心,地方有巡查御史。如果有些官员做出了不法之事,巡查御史会上报。”

    巡查御史不可能跟那些地方官同流合污,他们直接向汉王负责。

    “可能是我多虑了,镐京被拿下了,我打算明年春季前往镐京。”

    江易好多年都没有回镐京了,有些地方让他怀念。

    如今,汉国控制着二百多个州。是该考虑称帝了,同时建年号。

    “你觉得明年称帝行不行?”

    以前要考虑周边国家带来的威胁,如今汉国的领土又扩大了,称帝是时候了。

    “原本计划五年后称帝,既然大汉国力日益强盛,大王可以择吉日称帝。”

    陈默支持江易称帝,如果再称汉王,总感觉有些不妥。

    “臣也赞成大王称帝,至于年号,由大王决定。”

    明年正月初八是吉日,可以选择在那一天称帝。

    “我决定了,明年正月称帝,国号依旧是汉。建元建武元年,定都长安。”

    两人也很激动,一旦江易称帝,他们就是开国功勋。

    到那时,将议会大封攻城,也会给大臣们赏赐。

    “明年顺利的话,洛水以西州县会被大汉占领,大梁只剩下半壁江山。”

    江易不会违反承诺,只要永康帝还活着,大国就不会灭亡。

    “既然大王要称帝,就派使臣前往各国通知,让他们前来参加大王的称帝大典。”

    刘峥像江易建议,也要看看各国接到通知后的反应。

    他们来不来都无所谓,称帝大典会如期举行。

    “臣认为梁国使者可能不会来,说不定还会说大王的坏话。辽国使者来不来,也不太确定,但其他国家使者肯定会来。”

    陈默认为那些国家君主会借此机会讨好江易,加强与汉国的合作。

    “最近看了历朝国史,发现那些王朝灭亡有个共同点。就是后期百姓无地可住,贫富差距极大,国库入不敷出。”

    汉国将来也会走同样的路,一个王朝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最可怕的是王朝灭亡之后,那些宗室的下场很惨。

    他不怕汉国以后会灭亡,就是担心后世子孙遭到杀身之祸。

    要给他们想好退路,虽然汉国离灭亡还很遥远。

    陈默与刘峥明白他的意思,是担心自己的后人不会有好下场。

    历史上发生的事数不胜数,想要让汉国延续更长时间,就得完善制度。

    “臣认为以后的官吏人数不要增加太多,赋税不要太重。抑制土地兼并,财政各项支出要有节制。”

    刘峥提了建议,是根据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总结经验。

    如果制定的制度比较好,至少可以让汉国延续一百多年。

    “恕臣直言,历代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有的皇帝昏庸奢靡,完全不顾天下百姓疾苦。也不谨记开国之君,创业之艰难。”

    陈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汉国也会走大梁同样的路。

    也有可能会被外族所灭,过于担心这个,也没多大用。

    “你们所言极是,是我想得太多了,还是把眼前的事做好吧。”

    想那么远干嘛呢,到那时候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他在想要给后人准备一些钱财,等汉国灭亡了。

    这笔钱财可以让他们度过最困难的时光,可又担心他们由奢入俭难。

    也没有将此话跟刘峥和陈默说,不是不相信他们,而是说出来没用。

    “你们先回去吧,今天的事就谈到这。”

    “臣等告退。”

    等两人走了之后,江易依靠在沙发上休息。

    如今是一国之君,考虑的事太多了,也感觉很累。

    刚穿越过来那会儿,就想着解决温饱。

    随着事业越来越大,考虑的事也就越来越多。

    “不知道大汉能持续多久?后人的命运会如何?新的王朝短时间内会优待他们,过个十几年,二三十年,就会以各种理由除掉他们。”

    这些都是从国史上看的,无论制定多么好的制度。

    一两百年后,这些制度如同虚设。

    既然走到这一步,那就没有回头路了。

    过了片刻,江易站起身来走出书房,前往芙蓉殿。

    看着妻子跟女儿正在说话,沈蓉站起身来上前迎接。

    “夫君辛苦了。”

    “还行吧,最近事情是有点多。我打算明年正月称帝,春季带你去镐京。”

    “夫君是不是打算迁都到那里?”沈蓉问道。

    “我并不打算迁都,算是回家看看吧。还决定把母亲的遗骨签到,长安附近安葬。”

    他母亲的家乡被汉军占领了,派人把母亲的遗骨运到长安,在举行隆重葬礼。

    若他还活着,一定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

    这也是很大的遗憾,只能给母亲上尊号,让天下人皆知。

    “我赞同夫君这么做,把他迁葬到长安附近,我们也能放心。”

    等安葬好了之后再派人守卫,夫妻俩可以定期去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