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庆逍遥贵公子 > 第58章 百姓暴乱

大庆逍遥贵公子 第58章 百姓暴乱

    大汉闻言也不多说什么了,兴奋的脸色潮红,立刻回头对另外一人说道。

    “铁牛,回去告诉我爹娘,我晚上可能回来很晚,让他们不用等我吃饭了。”

    “知道了三哥。”

    在其余力夫羡慕的目光中,大汉坐上了李卓的马车,送他们往天运楼而去。

    “这位兄台,你是住在这附近的山民吧。”

    此行有二十里路,且需要一些时间,李卓不想让刚才的事情弄坏心情,便主动找他聊了起来。

    见李卓从马车中出来,大汉立马憨笑的点了点头,有些紧张的说道。

    “公子休要这般叫我,我这种山野村夫哪能承担的起,唤我石头就行,不错,我家是云谷村的,距离此处也就五六里。”

    “云谷村……这名字倒是不错,看你岁数也不小了,成亲了吗?”

    李卓索性在他旁边坐下,让环儿拿出两块肉饼出来,方才只是吃了一个山果,喝了口茶。

    眼下还真有些饿了。

    “成亲了,家中已有三个孩子,老大今年都十三了。”

    石头说话之时,余光忍不住瞥向李卓手中肉饼,喉咙滚动,他这种普通山民,平日里许久才吃上一次肉。

    “环儿,再拿几个肉饼出来。”

    李卓见此笑了笑,对车内的丫头吩咐一声,这种肉饼平日里李卓很少吃。

    此番特意在平阳买了些以防万一。

    “拿着吧,回去带给你孩子吃。”

    “不可不可,公子,您太客气了,您已经付给我银子了,岂敢还拿你的肉饼?”

    石头虽然话这么说,但眼神骗不了人。

    李卓也不啰嗦,直接往他怀中一塞。

    “四五个肉饼而已,如此客气作甚?对我而言又不是什么好东西。”

    见此石头才手下,连连向李卓道谢。

    “公子一定是个读书人。”

    “你如何得知?”

    李卓饶有兴趣的问。

    “我猜的,小的这些年见过不少人,公子是最随和客气的,定然是读了许多圣人书。”

    这话听的李卓畅快笑了两声。

    “你倒是会夸人,不错,李某的确读过一些书……”

    随着时间推移,石头也很快放下紧张,和李卓聊的越来越多,从他家里的孩子情况,到平日里的一些琐碎小事。

    李卓听的颇为有趣,偶尔搭上两句,让他先前略微沉重的心情,彻底恢复了过来。

    “公子快看,前边就是天运楼了,是我们县西门大官人开的,里面什么都有。”

    石头指着前方二三百米处,路边一栋三层楼的建筑说道,末了忽然往李卓耳边凑近一些,小声又道一句。

    “公子,里面还有漂亮的姑娘。”

    李卓对他露出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听到西门大官人这几个字,李卓觉的怪怪的。

    脑海中很自然冒出西门庆的名字,实则二者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而大官人是大庆对于有钱有势,或者一些富家子弟的尊称。

    此前李卓去泗平时走的不是官道,去那也只是为了卖些东西,很快就回了,故而对那边不太了解。

    但是据石头所言,西门家在泗平很有势力,专做酒楼和妓院的生意,和县太爷的关系也很不错。

    否则没有点实力背景,也无法在官道上开如此大的酒楼。

    “这是五两银子,拿好。”

    马车停靠好后,李卓让环儿拿出五两银子。

    “多谢公子,谢谢公子……”

    五两银子对石头这样的普通山民而言,是个很大的数字,拿到手上不停激动的道谢。

    李卓拍了拍他肩膀,就带着环儿走入了天运楼。

    虽然在官道上,但天运楼的生意相当不错,李卓他们进去后,几乎可以用人声鼎沸来形容。

    如此也不难理解,天运楼主要的客人是来往的商队。

    他们往往都是一群一群的,几波加一起人就许多,小二瞧见李卓和环儿,立刻满脸笑容的小跑而来。

    “这位公子,要歇脚吃饭吗?”

    “先给我们来一壶好酒,上几道小菜上来,另外准备两间上好的客房。”

    大厅中有十多桌人,对于李卓二人也只是看一眼就收回目光。

    先前路上吃了两个肉饼,李卓肚子倒是不饿,只是眼下天色还早,喝点小酒就当打发时间了。

    “好嘞,二位这边请。”

    对方一看李卓越不像是缺银子的主儿,殷勤的将他们带到就近的一桌,拿下肩膀上的白巾,在板凳上扫了两下,做了个请的手势。

    方圆二三十里内,只有这么一家上规格的酒楼,故而这里的酒菜价格,比其他地方也翻了差不多一倍。

    对此李卓毫不在乎,酒菜上来后,就与环儿吃喝起来。

    “听说了吗?武安府那边好像出了大事。”

    “你是说那边闹瘟疫的事情?我夫人娘家就是那边的,据说死了不少人呢。”

    这些商队之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吃饭时也喜欢说各种事情。

    李卓他们旁边那桌,恰好就有人在说这事,一听是和瘟疫有关,李卓不由竖起了耳朵,听的更加仔细了些。

    不只是他们这一桌,其他人聊天的内容,大都与此有关。

    毕竟跟踪热点不仅仅是现代人的专利,放在古代也是一样的。

    李卓不知他们所言到底是不是真的,但的确有捕获了不少信息。

    根据他们所言,这次武安府爆发的瘟疫,比裴洪告诉他的情况还要严峻。

    宜城和州阳二县,由于官府不准百姓外出,但是又不给他们粮食吃。

    百姓们实在是受不了了,还发生了暴乱,与当地衙门发生了不小的摩擦。

    最后甚至惊动了河东的都指挥司,他们派兵才将暴乱强行镇压。

    所为的都指挥司,便是朝廷驻扎在两京一十二省的军队,类似于现在的军区一个性质。

    太祖驱逐鞑虏平定天下后,将兵马分为了八大卫军,分别负责镇守大庆的边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特别的金牛卫,它不属于八大卫军之一,完全对赵庆皇室负责。

    旗下还管着仪鸾司和御林军,人数虽然和八大卫军远远无法相比,但地位特殊。

    各省都指挥司的最高长官称之为都指挥使,官同一地知府为正四品。

    说是都指挥司最高长官,但也只是执行者,没有决策权,在他们之上还有卫军大都户,统军,监门卫等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