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庆逍遥贵公子 > 第100章 太子:李六郎孤志在必得

大庆逍遥贵公子 第100章 太子:李六郎孤志在必得

    “鱼小郎君?皇兄,房老为何会知道此人?再者而言,对方只是诗词上有才学而已,又有何不同之处?”

    赵泓枋十分意外,对于这位大才子的诗词,他也是极为喜欢的。

    而且昔日在平阳玲珑诗会,就是他亲自送的诗词,只可惜后来找了对方许久,也无什么头绪。

    “孤此前也是如此认为,实则大错特错,房老信中亲口所言,诗词之道于他而言,实则是最为普通。

    他胸有万千沟壑,有匡扶社稷,挽天倾的能力,连房老对其也是钦佩至极!

    他的那几首诗词,就是房老写给父皇的,其中还有一些妙策,包括此前淮河大水所提出的赈灾八策,不过是鱼小郎君随口而言。

    但是此人无心朝堂,只想做闲云野鹤,就连父皇对其也是求之若渴,这才对他百般保护,不让其他人知晓其真正身份。”

    “竟有此事?皇兄,此人究竟是谁?”

    赵泓枋立刻睁大双眼,一脸惊色立身而起。

    “前些日子,父皇和姑姑去了户部侍郎李通府上,为他贺寿一事你知道吧。”

    赵泓枋微微点头,忽然倒抽了一口凉气。

    “皇兄所说之人,莫非是李通?”

    “李通?呵呵,他若有此才学,又岂会隐藏自己,此人是个官迷。

    那位鱼小郎君,正是他的第六子,被他逐出家族的李卓李六郎!可笑李通此人真是有眼无珠啊。”

    “就是那个,在天香园寻欢到昏倒的那人?”

    赵泓枋脸上表情,顷刻由惊转愣。

    李卓做的这件荒唐事,如今在上京虽然已经没什么人谈起,但他也听说过。

    赵泓枋万万没想到,让房振也如此赞不绝口的大才,竟然是这么个被逐出家族的纨绔子弟。

    “房老曾问过这位李六郎,为何不愿入朝为官,结果他当着房老的面,将我大庆还有父皇狠狠说了一通。

    他也认为当今的大庆,不该如此重文抑武,故而乃是孤同道中人。

    此子懒散至极,偏偏其才却胜昔日的慕容存还要十倍百倍,若是能得他相助,孤他日克承大统的把握将从两成,起码增加到五成!”

    赵泓霖说到这,目光前所未有的明亮。

    这些都是房振信中的原话,对于这位老者,赵泓霖坚信不疑。

    若是什么都不做,他几年后必会失去太子之位,他日赵泓舆登基,他大概率是活不了的。

    争夺皇位,本就如此血腥残酷。

    而今有了房振相助,更是给自己指明了道路,赵泓霖将再也不会有任何犹豫!五成机会,足够了!

    赵泓枋久久没有说话,缓缓吐出一口气。

    “皇弟明白了,皇兄的意思是,让我去接触这位李卓。”

    “不错,毕竟你和他的丫鬟曾经还见过一面,这也算是一种缘分,但切要注意,绝不可透露自己身份。

    而且此人也被父皇所关注,他身边极有可能有暗卫盯着,务必要小心,万万不可让父皇知道此事。

    房老说李卓此人不看重功名利禄,但他心中有大义,有天下庶民,你从这方面去接触他,先与他成为朋友。

    等到时机成熟,再言明一切。

    老五,此事事关重大,皇兄被父皇囚在这东宫之中,如笼中之鸟,一切只能靠你了!

    若是失败,不仅你我,包括白,常二族,都将彻底消失。”

    说着,赵泓霖又拿出一个东西出来,竟是一根断掉的鱼线,还有个鱼钩。

    “此物也是房老所赠,说是他和李卓初次见面所留,孤一并交给你,记住,当你拿出此物的那一刻,便是与他坦白之时。

    至于何时用,你自己决断,孤相信你!”

    赵泓枋缓缓握紧了鱼钩和鱼线,用力的点点头。

    “皇弟明白!”

    短短四个字,赵泓枋却觉犹如千斤之重,甚至是他活这么大,最难企口的四个字。

    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袭来,赵泓枋很清楚这条路一旦踏上,就再也不能回头,背后关乎着太多人的性命。

    ……

    “公子,你吃快些,马上就要开始了。”

    海陵府城,李卓正在桌上吃饭,小丫鬟环儿一个劲的催促,迫不及待。

    今日便是叶家招婿的日子。

    李卓不急不慢的,将一口肉塞进口中缓缓咀嚼,有些不满的瞥了眼环儿。

    “别人家招婿,你这般猴急作甚?莫非你这小妮子也想成亲?要不要本公子也顺便给你招个婿?”

    唰的一下,环儿的小脸即刻羞红。

    又急又恼的样子十分可爱,小声嘀咕。

    “公子,环儿才不要成亲,您不要瞎说。”

    “哈哈哈,阿福你看,我们家环儿害羞了。”

    这回换成李卓笑了,一旁的李福脸上也露出笑容。

    “走吧,去麓谷新学。”

    所谓麓谷新学,说白了就是叶家所创立的一所学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庆虽说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随着朝廷越发重文抑武。

    而今已是差之不多,寻常武夫在读书过的文人仕子眼中,不过是些匹夫之勇,不堪大用的蠢人。

    唯有读书参加科举,博取功名,入仕登朝才是正统。

    叶继学身为叶平之子,本身又被封为文伯,或许正是由于这层身份,才并未走科举之路。

    他和竹县的陶勇完全是两回事,这里指的是做人方面。

    陶勇仗着贵族身份,大量兼并普通百姓田屋,欺压乡邻,无恶不作。

    叶继学却并未如此,他乐善好施,与人为善,在海陵府名声极佳。

    虽然大庆为异世界,可大体脉络和地球的那些封建王朝差之不多。

    普通人想读书极为困难,书便是知识,是一种十分稀缺而宝贵的资源,大都被掌控在一些大族豪绅手中。

    寻常人想得到经义十分困难,加上科举本就是万人过独木桥,能笑到最后者甚少。

    种种原因,让读书人的地位越发之高,比如先前白高村的高长峰,为了让他儿子高士林能入学。

    不仅需要全家紧衣缩食积攒钱财,更是要亲自去求夫子。

    叶家书香门第,不忍如此,于是便有了麓谷新学,乃私学。

    大庆功名以秀才最低,有此傍身之后不仅可免除劳役,见官不跪,每月更是能领几斗禀米。

    若是想继续科举,下一步便是入官学,便是官方学院。

    例如关山书院,四海书院,皆为如此。

    想进麓谷新学,只需年满六岁即可,无论出身,束修皆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