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朱雄英 第142章 朱元璋:大孙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朱雄英说道:皇爷爷,您是不是要对淮西武将中唐胜宗,陆仲亨他们二位动手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愣,说道:大孙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听到这里朱雄英冷哼了一声,说道:皇爷爷,您不会以为孙儿只会啃老吧,朱元璋不以为然道:不然呢,你自己所说的对平民要善待,等你落难谁会帮你?平民吗,他们在哪儿?
听到这里朱雄英暗道不好,这是要揭他的伤疤,纯纯的作死行动!
于是乎朱雄英连忙道歉:皇爷爷,是孙儿的不好,又在揭您以前的伤疤,是孙儿的不是!
不道歉还好,这一道歉朱元璋更是怒了,说道:雄鹰,知道朕为啥不喜欢你吗?就是做事总是畏畏缩缩的!根本就不像咱们朱家的爷们儿!
听到这里朱雄英一改往常的态度,说道:皇爷爷,您是不是觉得孙儿好欺负,才这么逼着孙儿去送死啊?
听到这里朱元璋感觉这孙子是话里有话啊,于是疑惑的说道:这话从何说起?
朱雄英说道:如果在别的朝代,孙儿这么畏畏缩缩的工作,八成是处在关键的岗位上,干好了没啥奖赏,搞砸了全家地府一日游还是单程票!可是孙儿现在是父王的嫡长子,还是没有合法被册封为皇太孙,搞好了皇爷爷顶天了也就只是夸夸孙儿两句!要是搞砸了,孙儿的脑袋就会立马搬家,而且我父王连个上前阻拦都不会?毕竟他麾下可不是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不是?
听到这里朱标却说道:雄鹰,你说的这是啥话?为父宠你还来不及呢,怎么还眼睁睁看着你死?
朱雄英一脸鄙夷说道:得了吧,这儿没有大臣奏事,不用在这儿演了!
看到朱标这父子俩又开始吵了起来,朱元璋说道:好了,少说两句吧?雄鹰这些年受了不少委屈,你就不能让他吐苦水?
朱标却是一脸委屈的说道:他是你的孙子,难道我就不是你儿子?
听到这里朱元璋被逗乐了,说道: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吃起醋来了?
听到这里朱标直接是坐在地上,因为朱雄英知道朱标是真的肥胖,赶紧出手阻拦,连忙把朱标给拉到了凳子上!
看到朱雄英这么一出举动,朱标却是有些刮目相看,说道:原来你会做人啊?
朱雄英没有理会朱标,说道:皇爷爷,前些时日,唐胜宗,陆仲亨他们二位侵占了金陵郊外两处良田,你没有处置,反而安抚道没什么,占了就占,多大点事儿啊!
朱雄英又继续说道:前些时日孙儿与方夫子聊天的时候谈到过胡惟庸这个王八蛋的时候,方夫子说过,皇爷爷您要收拾谁都会该笑嘻嘻的时候笑嘻嘻,等到时机了,皇爷爷您的大刀可就直接对准了要杀的人!
朱雄英说道:孙儿据此联想到了您要对唐胜宗陆仲亨他们二位!
听到这里朱元璋不以为意的说道:怎么,不行吗?
朱雄英也是吓了一跳,说道:皇爷爷,孙儿哪敢啊?
朱标听到这里有些被震麻了!有些不相信的说道:父皇,雄鹰他说的是真的吗?
朱元璋对此也是默然无语,算是默认了此事!
朱标直接是抓着朱元璋的手臂上说道:父皇,您能不能不要再造杀孽了!
听到这里朱雄英说道:皇爷爷,孙儿有两句话要说。
朱元璋说道:说吧!
朱雄英说道:皇爷爷,您这么一杀功臣,那么孙儿拿啥来抵御外敌呢?
朱元璋笑着说道:大孙子,你不还是有那些叔叔吗,他们帮你镇守边疆如何?
听到这里朱雄英是怒气都快要到了爆发的边缘了,耐着性子说道:皇爷爷,您是没有对汉朝的七国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没有深入的总结教训啊?
听到这里朱元璋却是迷糊了,说道:难道这里边还有啥事儿?
朱雄英耐心的说道:皇爷爷,孙儿现在对于朝堂上的把控力度是完全不如父王的,到时候朝堂上有人鼓动孙儿就此开始削藩,你说孙儿拿啥来抵挡?
听到这里朱元璋有些气不打一处来,说道:孽孙子,看打!你他妈的还敢削藩?你可是要记住他们是帮你镇守天下的!不是夺你天下,你,你他妈的气死我了!
朱雄英一脸鄙视的说道:皇爷爷,孙儿知道你有怒气,但是你别生气了!听我把话说完行不行?
朱元璋这个时候脸色稍微缓和了些许,说道:你把你的意思今天说出个子午来!
朱雄英说道:汉朝的七国之乱怎么爆发不用我多说了吧!晋朝的八王之乱是怎么爆发的,也是如此吧!
朱元璋看了眼朱雄英说道:现在你该知道自己为啥只是被拉到朝堂上听政吗?
朱雄英听到这里也是无语了!朱雄英说道:皇爷爷,你知道那些江南士族们他们到时候会怎么鼓动孙儿削藩的吗?
朱元璋听到这里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朱雄英说道:你是真聪明还是真傻?你皇爷爷我是怎么也看不透你了?
朱雄英有些无语道:皇爷爷,这不是重点好吗?您只需要关注他们怎么鼓动孙儿的?
朱元璋也算是明白这小子为人处世!算得上不错的苗子!
朱元璋说道:他们怎么鼓动你的?
朱雄英说道:皇爷爷,他们第一个会说朝廷每年给藩王的付出的银子都快占到了三分之一,产量有事倒也没什么?可若是没事儿的时候,花这么多钱来豢养藩王,到时候可就是再现七国之乱了!您说孙儿哪敢不同意削藩?藩王们得知这事后,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朱标直接上补刀技术,说道:父皇,雄鹰这是担忧藩王造反之事啊?
听到这里朱元璋有些愣住了,朱雄英说到这事儿他还真没有想过!于是乎看向了朱雄英说道:大孙子,这就是你为啥要鼓捣军事学院的主要原因吧!
听到这里朱雄英嗯了一声,说道:皇爷爷,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主要的是朝堂上的武将不能光只是淮西出身的吧,您想想为啥安史之乱能够持续那么久?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愣,说道:大孙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听到这里朱雄英冷哼了一声,说道:皇爷爷,您不会以为孙儿只会啃老吧,朱元璋不以为然道:不然呢,你自己所说的对平民要善待,等你落难谁会帮你?平民吗,他们在哪儿?
听到这里朱雄英暗道不好,这是要揭他的伤疤,纯纯的作死行动!
于是乎朱雄英连忙道歉:皇爷爷,是孙儿的不好,又在揭您以前的伤疤,是孙儿的不是!
不道歉还好,这一道歉朱元璋更是怒了,说道:雄鹰,知道朕为啥不喜欢你吗?就是做事总是畏畏缩缩的!根本就不像咱们朱家的爷们儿!
听到这里朱雄英一改往常的态度,说道:皇爷爷,您是不是觉得孙儿好欺负,才这么逼着孙儿去送死啊?
听到这里朱元璋感觉这孙子是话里有话啊,于是疑惑的说道:这话从何说起?
朱雄英说道:如果在别的朝代,孙儿这么畏畏缩缩的工作,八成是处在关键的岗位上,干好了没啥奖赏,搞砸了全家地府一日游还是单程票!可是孙儿现在是父王的嫡长子,还是没有合法被册封为皇太孙,搞好了皇爷爷顶天了也就只是夸夸孙儿两句!要是搞砸了,孙儿的脑袋就会立马搬家,而且我父王连个上前阻拦都不会?毕竟他麾下可不是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不是?
听到这里朱标却说道:雄鹰,你说的这是啥话?为父宠你还来不及呢,怎么还眼睁睁看着你死?
朱雄英一脸鄙夷说道:得了吧,这儿没有大臣奏事,不用在这儿演了!
看到朱标这父子俩又开始吵了起来,朱元璋说道:好了,少说两句吧?雄鹰这些年受了不少委屈,你就不能让他吐苦水?
朱标却是一脸委屈的说道:他是你的孙子,难道我就不是你儿子?
听到这里朱元璋被逗乐了,说道: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吃起醋来了?
听到这里朱标直接是坐在地上,因为朱雄英知道朱标是真的肥胖,赶紧出手阻拦,连忙把朱标给拉到了凳子上!
看到朱雄英这么一出举动,朱标却是有些刮目相看,说道:原来你会做人啊?
朱雄英没有理会朱标,说道:皇爷爷,前些时日,唐胜宗,陆仲亨他们二位侵占了金陵郊外两处良田,你没有处置,反而安抚道没什么,占了就占,多大点事儿啊!
朱雄英又继续说道:前些时日孙儿与方夫子聊天的时候谈到过胡惟庸这个王八蛋的时候,方夫子说过,皇爷爷您要收拾谁都会该笑嘻嘻的时候笑嘻嘻,等到时机了,皇爷爷您的大刀可就直接对准了要杀的人!
朱雄英说道:孙儿据此联想到了您要对唐胜宗陆仲亨他们二位!
听到这里朱元璋不以为意的说道:怎么,不行吗?
朱雄英也是吓了一跳,说道:皇爷爷,孙儿哪敢啊?
朱标听到这里有些被震麻了!有些不相信的说道:父皇,雄鹰他说的是真的吗?
朱元璋对此也是默然无语,算是默认了此事!
朱标直接是抓着朱元璋的手臂上说道:父皇,您能不能不要再造杀孽了!
听到这里朱雄英说道:皇爷爷,孙儿有两句话要说。
朱元璋说道:说吧!
朱雄英说道:皇爷爷,您这么一杀功臣,那么孙儿拿啥来抵御外敌呢?
朱元璋笑着说道:大孙子,你不还是有那些叔叔吗,他们帮你镇守边疆如何?
听到这里朱雄英是怒气都快要到了爆发的边缘了,耐着性子说道:皇爷爷,您是没有对汉朝的七国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没有深入的总结教训啊?
听到这里朱元璋却是迷糊了,说道:难道这里边还有啥事儿?
朱雄英耐心的说道:皇爷爷,孙儿现在对于朝堂上的把控力度是完全不如父王的,到时候朝堂上有人鼓动孙儿就此开始削藩,你说孙儿拿啥来抵挡?
听到这里朱元璋有些气不打一处来,说道:孽孙子,看打!你他妈的还敢削藩?你可是要记住他们是帮你镇守天下的!不是夺你天下,你,你他妈的气死我了!
朱雄英一脸鄙视的说道:皇爷爷,孙儿知道你有怒气,但是你别生气了!听我把话说完行不行?
朱元璋这个时候脸色稍微缓和了些许,说道:你把你的意思今天说出个子午来!
朱雄英说道:汉朝的七国之乱怎么爆发不用我多说了吧!晋朝的八王之乱是怎么爆发的,也是如此吧!
朱元璋看了眼朱雄英说道:现在你该知道自己为啥只是被拉到朝堂上听政吗?
朱雄英听到这里也是无语了!朱雄英说道:皇爷爷,你知道那些江南士族们他们到时候会怎么鼓动孙儿削藩的吗?
朱元璋听到这里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朱雄英说道:你是真聪明还是真傻?你皇爷爷我是怎么也看不透你了?
朱雄英有些无语道:皇爷爷,这不是重点好吗?您只需要关注他们怎么鼓动孙儿的?
朱元璋也算是明白这小子为人处世!算得上不错的苗子!
朱元璋说道:他们怎么鼓动你的?
朱雄英说道:皇爷爷,他们第一个会说朝廷每年给藩王的付出的银子都快占到了三分之一,产量有事倒也没什么?可若是没事儿的时候,花这么多钱来豢养藩王,到时候可就是再现七国之乱了!您说孙儿哪敢不同意削藩?藩王们得知这事后,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朱标直接上补刀技术,说道:父皇,雄鹰这是担忧藩王造反之事啊?
听到这里朱元璋有些愣住了,朱雄英说到这事儿他还真没有想过!于是乎看向了朱雄英说道:大孙子,这就是你为啥要鼓捣军事学院的主要原因吧!
听到这里朱雄英嗯了一声,说道:皇爷爷,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主要的是朝堂上的武将不能光只是淮西出身的吧,您想想为啥安史之乱能够持续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