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5章 县城求医
热门推荐:
开局躺平峰主,和万物五五开
末世:抱紧丧尸男友大腿吃香喝辣
得不到,不如选择放手
我是勇者也是牢大也是个侦探
穿越次异世界的情缘2
同桌说:你压到我头发了
天命诗武
萌宝寻爱:破茧成蝶之旅
御兽:从青藤妖开始
在三元镇到清平县的官道上,一辆骡车的车辕上坐着个中年汉子,手中拿着皮鞭,嘴上吆喝着,骡车不紧不慢的“嘚嘚”行驶在路上着。
姜芳霏实看着脸色因疼痛而苍白的姜长业,心中实在焦急,想要催促赶车师傅快一些,又看了下略显坑洼的路况,又怕颠簸的姜长业更疼通,到了嘴边的话又吞了下去。
看着额头冒汗,嘴唇干裂起皮的姜长业,芳霏慢慢扶起姜长业的上身,把竹筒递道他的嘴边,轻声说道:“爹,喝点水吧,会舒服些。”
芳霏又将如意留下的另外一个竹筒,拿给一旁的大伯,姜长盛疲惫与忧虑的脸上,柔软了神色,伸手接过了竹筒,用竹筒盖子分装了一些递给了车夫。
虽是春末夏初,这大中午的着实是热了些,顶着这烈日,经过一个多时辰,那远处县城轮廓终于渐渐映入眼帘,县城的城门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只见县城门匾书写着“清平县”三个大字。
几人在官兵的盘问后,如愿的入了清平县的主街道,只见青石板路宽阔且平整,两旁店铺林立,酒肆茶楼喧闹,人潮熙攘,小商贩吆喝不绝。相较之下,三元镇中仅有寥寥小店,行人稀少,寂静清冷。
姜如意无心欣赏这县城的繁华,在骡车车夫扬鞭催骡,那清脆的 “嘚嘚” 声中,骡车一路前行,扬起些许轻尘,最终稳稳地停在了回春堂的门前。
付了车费,姜芳霏和姜长盛左右扶着姜长业走进回春堂。回春堂要比镇上医馆要大了许多,坐堂郎中就有几位,来往看诊的人络绎不绝,机灵的药童看到进来的三人,忙上前询问。
姜长盛拿出刘郎中的书信,经药童引荐,递给了坐诊的赵郎中,接过书信,看过信中内容的赵郎中,一边询问姜长业的受伤以及看诊经过,一边带着三人来到了后堂,让姜长业躺在小床上,示意姜长业受伤的腿伸直,他轻轻搭手在伤者腿部,以极为轻柔的力度开始触摸,仔细按压周边,询问疼痛情况,又仔细看了轮廓与肌肉的纹理。
稍作思索后,赵郎中肯定的说:“这腿能治,我先给正骨,再外敷药,夹板固定,按时换药,不要下地活动,两月后,基本无碍。”
顿了下,赵郎中看到姜芳霏一行人的穿着,又谨慎开口道:“这看诊费用可不低,你们还需商讨一下吗?“语毕,赵郎中便要回避。
姜芳霏忙拦住:“郎中伯伯,您说下大概多少钱?不够的话,我们再去凑,一定是要给我爹看诊的。”
姜长盛接着说道:“赵郎中,我三弟既然能恢复,不必再商讨,是必要看诊的。”
躺着的姜长业,有心想说太高费用就不看了,但又不想残疾,心想:算了,再麻烦下大哥吧,日后好起来,挣了银两再还回去。
赵郎中看到三人穿着很朴素,又是老友刘郎中介绍来看诊的,便有心减少诊金,斟酌后,赵郎中开口道:“就收十两银子吧,伤者要在这住上三日,等腿部错位恢复,稍稳固后,便可回家自行敷药,用夹板稳定。”
姜长盛长舒一口气,幸好爹给的银钱足够用,于是从袖中拿出钱袋,在赵郎中的陪同下,走向前堂掌柜处,结了诊金后,准备接下来的看诊事宜。
在经过姜长业哀嚎的洗礼后,赵郎中推开了房门,微笑着对站在门口,担心不已的姜长盛和姜芳霏说:行了,伤者的腿骨已经复位,后面再配合外敷和固定,便可恢复如初。
姜长盛和姜芳霏总算放下了心,这神经一放松,饥饿便来临。两人一番商讨后,芳霏去买些吃食回来,照顾姜老三,姜长盛前去二弟家报信。
姜小姑和姜锦华在县城绣坊当学徒,住在绣坊,长子在县城读书,借住于老二姜长安家中,姜长安和妻子在县城打理妻子赵氏父母留下来的杂货铺子。隔上一段时间,姜家阿奶和老大媳妇王氏便来看望三人,也就暂住于姜长安夫妇家,姜老三摔伤是这两日的事,都还不知情。
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待姜长盛抵达时,已是晚饭时分,姜老二关了铺门,一家人正坐在堂屋准备吃饭,欢声笑语与饭菜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满室温馨。就在这时,一阵突兀的敲门声院门外响起。
姜老二放下手中正欲夹菜的筷子,起身纳闷说道:“这时候会是谁呢?我去看看。” 说罢,便向着门口走去。
姜老二轻轻打开门缝,目光快速地扫了一眼,当看清来人是大哥姜长盛时,心中不禁一凛。他深知大哥平日在镇上私塾授课,这个时候匆匆赶来,定然是有极为重要的事情。
姜老二赶忙拉开门,将大哥迎进来,着急道:“大哥,您这时候来,是不是有啥急事啊?“
听到姜老二话语,众人齐齐站起,姜阿奶着急起身间,一旁的王氏眼疾手快的扶住她,朝院中走去,姜阿奶急道:”咋啦老大?出啥事了?咋这个时候过来?”
姜长盛忙安抚紧张不安的众人,道:“无甚大事,不要着急。”,接着把老三的事讲述了一遍。
姜阿奶长吁一口气,忙问:“现在是芳霏那丫头在医馆照顾老三?如意和芳霏这两丫头彻底好了?就放芳霏那丫头自己在医馆?”
姜阿奶的三连问,让还没走到堂屋歇口气的姜长盛,又接着答道:“如意和芳霏已经痊愈,经过这次遭遇,我感觉那两丫头懂事不少,芳霏暂时照看着老三,老三也无大碍,将养一段时间,大可恢复如初,我来这边报个信,等下再回医馆。”
姜阿奶这才放心下来,才想起问从镇子开始奔波半天的大儿子有没有吃饭。早已饥肠辘辘的姜长盛讪笑道:“娘,还没来及用饭。”
姜老二媳妇赵氏忙去厨房拿碗筷,姜长盛的长子姜广青忙将身旁的凳子挪了挪,用衣袖仔细地擦拭了几下,恭敬地对姜长盛说道:“爹,您快坐这儿歇歇。”
随后又快步走到墙角的矮柜旁,提起早已备好的茶壶,为姜长盛斟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爹,您先喝口茶润润喉。” 姜长盛接过茶杯,轻抿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驱散了些许疲惫。
此时,赵氏已端着碗筷匆匆返回,姜广青赶忙迎上去接过碗筷,一一摆放在姜长盛面前。
众人又重新入座,姜阿奶坐在主位,王氏挨着姜阿奶,轻声与她低语几句家常。赵氏则在一旁,小声斥责赵广松和姜广柏不要拌嘴,好好吃饭。
姜长安坐在姜长盛身侧,与大哥仔细询问着家中事宜,姜广青坐在父亲身侧,恭敬的为父亲夹菜,碗筷碰撞声以及交谈声,冲淡了姜长盛两日以来的疲惫。
姜芳霏实看着脸色因疼痛而苍白的姜长业,心中实在焦急,想要催促赶车师傅快一些,又看了下略显坑洼的路况,又怕颠簸的姜长业更疼通,到了嘴边的话又吞了下去。
看着额头冒汗,嘴唇干裂起皮的姜长业,芳霏慢慢扶起姜长业的上身,把竹筒递道他的嘴边,轻声说道:“爹,喝点水吧,会舒服些。”
芳霏又将如意留下的另外一个竹筒,拿给一旁的大伯,姜长盛疲惫与忧虑的脸上,柔软了神色,伸手接过了竹筒,用竹筒盖子分装了一些递给了车夫。
虽是春末夏初,这大中午的着实是热了些,顶着这烈日,经过一个多时辰,那远处县城轮廓终于渐渐映入眼帘,县城的城门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只见县城门匾书写着“清平县”三个大字。
几人在官兵的盘问后,如愿的入了清平县的主街道,只见青石板路宽阔且平整,两旁店铺林立,酒肆茶楼喧闹,人潮熙攘,小商贩吆喝不绝。相较之下,三元镇中仅有寥寥小店,行人稀少,寂静清冷。
姜如意无心欣赏这县城的繁华,在骡车车夫扬鞭催骡,那清脆的 “嘚嘚” 声中,骡车一路前行,扬起些许轻尘,最终稳稳地停在了回春堂的门前。
付了车费,姜芳霏和姜长盛左右扶着姜长业走进回春堂。回春堂要比镇上医馆要大了许多,坐堂郎中就有几位,来往看诊的人络绎不绝,机灵的药童看到进来的三人,忙上前询问。
姜长盛拿出刘郎中的书信,经药童引荐,递给了坐诊的赵郎中,接过书信,看过信中内容的赵郎中,一边询问姜长业的受伤以及看诊经过,一边带着三人来到了后堂,让姜长业躺在小床上,示意姜长业受伤的腿伸直,他轻轻搭手在伤者腿部,以极为轻柔的力度开始触摸,仔细按压周边,询问疼痛情况,又仔细看了轮廓与肌肉的纹理。
稍作思索后,赵郎中肯定的说:“这腿能治,我先给正骨,再外敷药,夹板固定,按时换药,不要下地活动,两月后,基本无碍。”
顿了下,赵郎中看到姜芳霏一行人的穿着,又谨慎开口道:“这看诊费用可不低,你们还需商讨一下吗?“语毕,赵郎中便要回避。
姜芳霏忙拦住:“郎中伯伯,您说下大概多少钱?不够的话,我们再去凑,一定是要给我爹看诊的。”
姜长盛接着说道:“赵郎中,我三弟既然能恢复,不必再商讨,是必要看诊的。”
躺着的姜长业,有心想说太高费用就不看了,但又不想残疾,心想:算了,再麻烦下大哥吧,日后好起来,挣了银两再还回去。
赵郎中看到三人穿着很朴素,又是老友刘郎中介绍来看诊的,便有心减少诊金,斟酌后,赵郎中开口道:“就收十两银子吧,伤者要在这住上三日,等腿部错位恢复,稍稳固后,便可回家自行敷药,用夹板稳定。”
姜长盛长舒一口气,幸好爹给的银钱足够用,于是从袖中拿出钱袋,在赵郎中的陪同下,走向前堂掌柜处,结了诊金后,准备接下来的看诊事宜。
在经过姜长业哀嚎的洗礼后,赵郎中推开了房门,微笑着对站在门口,担心不已的姜长盛和姜芳霏说:行了,伤者的腿骨已经复位,后面再配合外敷和固定,便可恢复如初。
姜长盛和姜芳霏总算放下了心,这神经一放松,饥饿便来临。两人一番商讨后,芳霏去买些吃食回来,照顾姜老三,姜长盛前去二弟家报信。
姜小姑和姜锦华在县城绣坊当学徒,住在绣坊,长子在县城读书,借住于老二姜长安家中,姜长安和妻子在县城打理妻子赵氏父母留下来的杂货铺子。隔上一段时间,姜家阿奶和老大媳妇王氏便来看望三人,也就暂住于姜长安夫妇家,姜老三摔伤是这两日的事,都还不知情。
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待姜长盛抵达时,已是晚饭时分,姜老二关了铺门,一家人正坐在堂屋准备吃饭,欢声笑语与饭菜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满室温馨。就在这时,一阵突兀的敲门声院门外响起。
姜老二放下手中正欲夹菜的筷子,起身纳闷说道:“这时候会是谁呢?我去看看。” 说罢,便向着门口走去。
姜老二轻轻打开门缝,目光快速地扫了一眼,当看清来人是大哥姜长盛时,心中不禁一凛。他深知大哥平日在镇上私塾授课,这个时候匆匆赶来,定然是有极为重要的事情。
姜老二赶忙拉开门,将大哥迎进来,着急道:“大哥,您这时候来,是不是有啥急事啊?“
听到姜老二话语,众人齐齐站起,姜阿奶着急起身间,一旁的王氏眼疾手快的扶住她,朝院中走去,姜阿奶急道:”咋啦老大?出啥事了?咋这个时候过来?”
姜长盛忙安抚紧张不安的众人,道:“无甚大事,不要着急。”,接着把老三的事讲述了一遍。
姜阿奶长吁一口气,忙问:“现在是芳霏那丫头在医馆照顾老三?如意和芳霏这两丫头彻底好了?就放芳霏那丫头自己在医馆?”
姜阿奶的三连问,让还没走到堂屋歇口气的姜长盛,又接着答道:“如意和芳霏已经痊愈,经过这次遭遇,我感觉那两丫头懂事不少,芳霏暂时照看着老三,老三也无大碍,将养一段时间,大可恢复如初,我来这边报个信,等下再回医馆。”
姜阿奶这才放心下来,才想起问从镇子开始奔波半天的大儿子有没有吃饭。早已饥肠辘辘的姜长盛讪笑道:“娘,还没来及用饭。”
姜老二媳妇赵氏忙去厨房拿碗筷,姜长盛的长子姜广青忙将身旁的凳子挪了挪,用衣袖仔细地擦拭了几下,恭敬地对姜长盛说道:“爹,您快坐这儿歇歇。”
随后又快步走到墙角的矮柜旁,提起早已备好的茶壶,为姜长盛斟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爹,您先喝口茶润润喉。” 姜长盛接过茶杯,轻抿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驱散了些许疲惫。
此时,赵氏已端着碗筷匆匆返回,姜广青赶忙迎上去接过碗筷,一一摆放在姜长盛面前。
众人又重新入座,姜阿奶坐在主位,王氏挨着姜阿奶,轻声与她低语几句家常。赵氏则在一旁,小声斥责赵广松和姜广柏不要拌嘴,好好吃饭。
姜长安坐在姜长盛身侧,与大哥仔细询问着家中事宜,姜广青坐在父亲身侧,恭敬的为父亲夹菜,碗筷碰撞声以及交谈声,冲淡了姜长盛两日以来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