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23章 姜家人的苦闷
热门推荐:
圣仙往事
穿越流放带着王爷一家北境种田去
穿进少白世界,开局被杀手救下
古板夫君爱吃醋,咸鱼颜控沦陷了
都市奇谈:超自然现象调查局
风流乡情
修仙从捡到一只松鼠开始
一页时间
全民试炼:天赋重构
眼下,一天比一天热,三人顶着烈日回到姜家村,衣服后背都被浸湿大片。
到姜家老宅门口,姜长盛欲让如意和芳霏进屋歇会。两人觉得姜家小院也没多远,一鼓作气到家再休息得了,另一方面,大伯失去了活计,到了家肯定会受到阿爷阿奶的盘问,还是留给他们一些说话空间,两人晚点再过来宽慰二老。
此事,说到底都是他们家惹出来的,如意和芳霏感到愧疚,心中盘算着,日后定要弥补大伯。
于是,如意与芳霏对视一眼,心意相通之下,双双礼貌的婉拒了大伯的好意。
两人表示,需要先回家给爹娘报平安。
姜长盛深以为然,说道:“是该如此。”
三人就此暂别。
姜长盛背着包裹轻推开了房门,慢步进去。这一路上,他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如今家中指着他这份活计供着广青读书花销,可如今丢了活计,不好给家人交代。
想到此处,姜长盛长吁一口气,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犹豫不决间,已经来到了自己屋门,王氏正坐在床头缝补磨损的衣袖,听到动静,抬头一看是姜长盛,讶异开口道:“你不早晨才去的私塾,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待姜长盛走进屋内,露出了背后的包裹,王氏见相公留在书院的行囊都背了回来了,顿觉不妙,又看了看相公的沉闷的脸色,猜疑道:“你这是辞工了?” 声音微颤,心中越发惶恐。
姜长盛闻言,重重地叹了口气,把包裹往桌上一撂,闷声说道:“没辞,是被辞退了。”
王氏满脸的不可置信:“怎会…… 好好的,咋就被辞退了?你向来勤勤恳恳,从未出过岔子啊!” 说着,眼眶红了起来。
姜长盛看着妻子的忧心,心有不忍,又把前因后果叙述了一遍。
待王氏听罢,心中更是五味杂陈,对姜老三不免生出些怨言,更对书院夫子的使坏心有恨意。可如今已经这般了,日子还要过下去。
广青读书认真,日后还盼他考取功名。只是清平书院束修每年5两银子,这还不算所需笔墨纸砚的花费,想到此处,姜长盛心中一阵郁结。
在夫妻二人长吁短叹后,又互相安慰,姜长盛重新振作精神,说道:“明日我去县城找找活计,即使无法做教书夫子,做个账房先生也可。”
待姜老爹和姜阿奶歇晌起来后,看到家中的姜长盛,又问出了和王氏同样的话,在得知原因后,二老只剩下长吁短叹,心中难免自责着,要是把小儿子教好,就不会拖累到大儿子了。
此刻,姜家小院内,如意和芳霏一五一十把大伯的遭遇告知爹娘后,姜长业眼眶发红,恼恨的捶了下床铺。
如意上前,宽慰道:“爹,眼下大伯是因咱家的事失去了活计,往后的日子,咱们慢慢想法子补偿大伯。”
父亲听了如意这番话,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广青哥读书花销,全指着你大伯的月银,你们也知道,你爷爷多看中小辈读书,我没大出息,这眼看着要拖累到广青,让我实在没脸见人了。”
芳霏思索着当下情况,试探着开口道:“我们铺子需要打理,不然暂时让大伯给咱们当掌柜兼账房先生,一月开二两银子,直至日后有更好的去处,你们看如何?”
如意犹豫着说:“这个办法,倒是可以,不过还是要去老宅商量,看大伯的意愿。”
姜老三和刘氏听得女儿们的言语,认为可行,于是,刘氏说道:我同你们一块儿去老宅看看。说到底,这档子事的起因与咱家脱不了干系,你们大伯丢了活计,一家人的生计都跟着受了影响,实在是心里愧疚。”
说罢,刘氏起身去拿床头木箱子里的钱袋,从里面拿出十五两银子,口中说道:“前日,我就要把你爹看病的花销拿给你阿爷,你阿爷推辞不接,这昨日回村,又忙里忙外,一时给忘记了。”
说话间,把银两放入袖中,带着如意和芳霏出门。
老宅中,姜老爹蹲在房檐下,”吧嗒吧嗒“的抽起了旱烟,一旁弓着腰,坐在矮凳上的姜阿奶扒拉着簸箕中的豆粒,从里面挑拣出小石子和土疙瘩等杂物。
只是两位老人没有往日的慈祥面容,脸色苦闷,不时的发出”唉“的叹气声。
一阵敲门声,打破这阴郁的氛围,姜老爹缓缓起身,拖着略显沉重的步子去开门。
门开了,外头站着的正是刘氏带着如意和芳霏,姜老爹瞧见她们嘴角勉强扯出一抹笑意,侧身让开路,哑着嗓子说道:“快,进来吧。”
待三人进门后,如意和芳霏齐齐乖巧同姜老爹和姜阿奶打招呼。
刘氏犹豫片刻后,小心的开口道:”爹娘,我家对不住大哥,不知大哥和大嫂在家不?有些事要同大家商议。”
姜老爹微微点头后,遂开口喊道:“老大,老大媳妇。”
喊罢,带着刘氏母女三人往堂屋走,姜阿奶听刘氏有事要说,也放下了簸箕,起身走到堂屋。
其实,刘氏母女三人刚进家时,大伯母王氏就听到了动静,只是生气相公因老三丢了活计,不想出房门见她们。
这会子听到公爹喊了,不得不出来了,只是脸上没了往昔的和煦笑容,冷淡的说了声:“是三弟妹过来了呀。”
这也怪不得王氏,往日姜老三也没少胡闹,姜长盛常跟着善后,两个老人也偷偷贴补老三家,这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一家人有难处互相帮助无可厚非。
只是姜家老宅不比往日,银两日渐消减,如今姜长盛没了活计,会影响广青的学业,当母亲的都心疼自己儿子,王氏自然心里不舒坦。
在后院给菜园浇水的姜长盛,听到老爹的叫唤,擦了擦手,就快步往前院这边走来。
姜老爹见人到齐了,向刘氏说道:“你有什么话,直说吧,眼下都是自家人。”
刘氏先掏出衣袖中的银两,放在姜长盛和王氏身前,眼里藏着暖意轻声说道:“大哥,大嫂,这些年来多些你们的关照,我家老三不争气,往日麻烦大哥许多,这次受伤,又是大哥跟着照顾他,垫付诊金、药费,如今我家也有了些余钱,这些您先收着,虽说这点银子不算多,也比不得大哥大嫂给的帮扶的恩情,但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还望别推辞。”
听到这一番话,王氏心情缓和很多,虽说老三不争气,但这个妯娌是个好的,何必同她置气,思索至此,王氏拉过刘氏的手,温和开口:”弟妹,你这是哪里话,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谈什么恩情不恩情的,这就外道了,至于银两......“
说到此处,王氏朝二老看了看。
姜老爹想到老大因老三丢的活计,内心也是觉得对不起大儿媳妇,遂点了点头。
姜阿奶看老头表态了,她也是这么个意思,于是,轻声说道:“秀珍啊,收着吧。”
到姜家老宅门口,姜长盛欲让如意和芳霏进屋歇会。两人觉得姜家小院也没多远,一鼓作气到家再休息得了,另一方面,大伯失去了活计,到了家肯定会受到阿爷阿奶的盘问,还是留给他们一些说话空间,两人晚点再过来宽慰二老。
此事,说到底都是他们家惹出来的,如意和芳霏感到愧疚,心中盘算着,日后定要弥补大伯。
于是,如意与芳霏对视一眼,心意相通之下,双双礼貌的婉拒了大伯的好意。
两人表示,需要先回家给爹娘报平安。
姜长盛深以为然,说道:“是该如此。”
三人就此暂别。
姜长盛背着包裹轻推开了房门,慢步进去。这一路上,他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如今家中指着他这份活计供着广青读书花销,可如今丢了活计,不好给家人交代。
想到此处,姜长盛长吁一口气,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犹豫不决间,已经来到了自己屋门,王氏正坐在床头缝补磨损的衣袖,听到动静,抬头一看是姜长盛,讶异开口道:“你不早晨才去的私塾,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待姜长盛走进屋内,露出了背后的包裹,王氏见相公留在书院的行囊都背了回来了,顿觉不妙,又看了看相公的沉闷的脸色,猜疑道:“你这是辞工了?” 声音微颤,心中越发惶恐。
姜长盛闻言,重重地叹了口气,把包裹往桌上一撂,闷声说道:“没辞,是被辞退了。”
王氏满脸的不可置信:“怎会…… 好好的,咋就被辞退了?你向来勤勤恳恳,从未出过岔子啊!” 说着,眼眶红了起来。
姜长盛看着妻子的忧心,心有不忍,又把前因后果叙述了一遍。
待王氏听罢,心中更是五味杂陈,对姜老三不免生出些怨言,更对书院夫子的使坏心有恨意。可如今已经这般了,日子还要过下去。
广青读书认真,日后还盼他考取功名。只是清平书院束修每年5两银子,这还不算所需笔墨纸砚的花费,想到此处,姜长盛心中一阵郁结。
在夫妻二人长吁短叹后,又互相安慰,姜长盛重新振作精神,说道:“明日我去县城找找活计,即使无法做教书夫子,做个账房先生也可。”
待姜老爹和姜阿奶歇晌起来后,看到家中的姜长盛,又问出了和王氏同样的话,在得知原因后,二老只剩下长吁短叹,心中难免自责着,要是把小儿子教好,就不会拖累到大儿子了。
此刻,姜家小院内,如意和芳霏一五一十把大伯的遭遇告知爹娘后,姜长业眼眶发红,恼恨的捶了下床铺。
如意上前,宽慰道:“爹,眼下大伯是因咱家的事失去了活计,往后的日子,咱们慢慢想法子补偿大伯。”
父亲听了如意这番话,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广青哥读书花销,全指着你大伯的月银,你们也知道,你爷爷多看中小辈读书,我没大出息,这眼看着要拖累到广青,让我实在没脸见人了。”
芳霏思索着当下情况,试探着开口道:“我们铺子需要打理,不然暂时让大伯给咱们当掌柜兼账房先生,一月开二两银子,直至日后有更好的去处,你们看如何?”
如意犹豫着说:“这个办法,倒是可以,不过还是要去老宅商量,看大伯的意愿。”
姜老三和刘氏听得女儿们的言语,认为可行,于是,刘氏说道:我同你们一块儿去老宅看看。说到底,这档子事的起因与咱家脱不了干系,你们大伯丢了活计,一家人的生计都跟着受了影响,实在是心里愧疚。”
说罢,刘氏起身去拿床头木箱子里的钱袋,从里面拿出十五两银子,口中说道:“前日,我就要把你爹看病的花销拿给你阿爷,你阿爷推辞不接,这昨日回村,又忙里忙外,一时给忘记了。”
说话间,把银两放入袖中,带着如意和芳霏出门。
老宅中,姜老爹蹲在房檐下,”吧嗒吧嗒“的抽起了旱烟,一旁弓着腰,坐在矮凳上的姜阿奶扒拉着簸箕中的豆粒,从里面挑拣出小石子和土疙瘩等杂物。
只是两位老人没有往日的慈祥面容,脸色苦闷,不时的发出”唉“的叹气声。
一阵敲门声,打破这阴郁的氛围,姜老爹缓缓起身,拖着略显沉重的步子去开门。
门开了,外头站着的正是刘氏带着如意和芳霏,姜老爹瞧见她们嘴角勉强扯出一抹笑意,侧身让开路,哑着嗓子说道:“快,进来吧。”
待三人进门后,如意和芳霏齐齐乖巧同姜老爹和姜阿奶打招呼。
刘氏犹豫片刻后,小心的开口道:”爹娘,我家对不住大哥,不知大哥和大嫂在家不?有些事要同大家商议。”
姜老爹微微点头后,遂开口喊道:“老大,老大媳妇。”
喊罢,带着刘氏母女三人往堂屋走,姜阿奶听刘氏有事要说,也放下了簸箕,起身走到堂屋。
其实,刘氏母女三人刚进家时,大伯母王氏就听到了动静,只是生气相公因老三丢了活计,不想出房门见她们。
这会子听到公爹喊了,不得不出来了,只是脸上没了往昔的和煦笑容,冷淡的说了声:“是三弟妹过来了呀。”
这也怪不得王氏,往日姜老三也没少胡闹,姜长盛常跟着善后,两个老人也偷偷贴补老三家,这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一家人有难处互相帮助无可厚非。
只是姜家老宅不比往日,银两日渐消减,如今姜长盛没了活计,会影响广青的学业,当母亲的都心疼自己儿子,王氏自然心里不舒坦。
在后院给菜园浇水的姜长盛,听到老爹的叫唤,擦了擦手,就快步往前院这边走来。
姜老爹见人到齐了,向刘氏说道:“你有什么话,直说吧,眼下都是自家人。”
刘氏先掏出衣袖中的银两,放在姜长盛和王氏身前,眼里藏着暖意轻声说道:“大哥,大嫂,这些年来多些你们的关照,我家老三不争气,往日麻烦大哥许多,这次受伤,又是大哥跟着照顾他,垫付诊金、药费,如今我家也有了些余钱,这些您先收着,虽说这点银子不算多,也比不得大哥大嫂给的帮扶的恩情,但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还望别推辞。”
听到这一番话,王氏心情缓和很多,虽说老三不争气,但这个妯娌是个好的,何必同她置气,思索至此,王氏拉过刘氏的手,温和开口:”弟妹,你这是哪里话,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谈什么恩情不恩情的,这就外道了,至于银两......“
说到此处,王氏朝二老看了看。
姜老爹想到老大因老三丢的活计,内心也是觉得对不起大儿媳妇,遂点了点头。
姜阿奶看老头表态了,她也是这么个意思,于是,轻声说道:“秀珍啊,收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