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57章 新铺开张
热门推荐:
开局躺平峰主,和万物五五开
末世:抱紧丧尸男友大腿吃香喝辣
得不到,不如选择放手
我是勇者也是牢大也是个侦探
穿越次异世界的情缘2
同桌说:你压到我头发了
天命诗武
萌宝寻爱:破茧成蝶之旅
御兽:从青藤妖开始
晨光熹微之际,老姜头便赶着牛车出了门,车上坐着姜阿奶、大伯母王氏、如意和小杉子,一行人意气风发地朝着县城的方向行去。
留在小院里的刘氏,瞧着躺在那儿的姜老三,满心的不舒坦,只觉得这老三忒没出息。
自家闺女开了两家铺子,害的自己却连个边儿都没沾上,心里头的埋怨就像潮水一般,止不住地往上涌。
到了用早膳的时候,刘氏也没心思整治吃食,只把前日蒸的杂粮窝窝拿出来热了热,再配上一碗白开水,就算是对付过去了。
姜老三瞅着媳妇那黑得能滴出水来的脸色,也不敢吱声,只能闷头啃着手里糙得拉嗓子的窝窝。
刚被噎了一下,忙灌了口白开水,心里头不禁暗自叫苦。这也怪不得他挑剔,昨日刚尝过那可口的饭菜,今儿一早却吃这个,这落差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刘氏见他那副难以下咽的样子,心头火起,一把夺过他手里的窝窝,没好气地嗔道:“哼,瞧你这德行,爱吃不吃!” 说完,便收拾了碗筷,转身往后院走去,侍弄起那片菜地来,只留姜老三一人在原地无奈地叹气。
此时,张翠花正在自家园子里头忙活,抬眼间瞅见了隔壁的刘氏,便紧走几步到了栅栏边上,扯着嗓子喊道:“翠娥妹子,听闻昨日你家摆了席面?哎呀,昨日可把我馋坏了,闻着你家飘来的香味儿,我这饭都多吃了半碗。”
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住了。张翠花抬手朝后山的方向指了指,接着又说道:“昨儿个我瞧见后山那边的母子俩朝你家去了,那当娘的瞧着可厉害着呢。妹子,不是我说,你咋跟他们走动起来了?” 说罢,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好奇劲儿,紧紧地盯着刘氏,就盼着能从她嘴里挖出点新鲜事儿来。
可刘氏今儿个心里头正烦着呢,哪有闲工夫跟张翠花在这儿唠家常。再说了,她觉着顾惜惜母子俩似乎不想旁人过多打听他们家的事,自己可不能随便乱说。
于是,便随口应道:“嗐,他们母子俩都是性子不错的人。之前成意救了我们家老三,我们这是去道个谢,一来二去的也就熟络了。这不,如意做的饭菜可口,人家过来尝尝鲜罢了。” 话头一转,刘氏赶紧岔开话题,指了指张翠花家的菜地说道:“我瞅着你家这一茬胡瓜长得可真不赖,明儿个一大早摘了送我家来。”
张翠花一听这话,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心里琢磨着这又能挣几个子儿了。忙不迭地在园子里打量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我这菜种得可精心了,还有我家养的那些母鸡,个个都争气,下的蛋又大又好。” 边说边笑眯了眼,满脑子都是明儿个卖菜、卖鸡蛋能得的文钱。
刘氏没心思听张翠花在那儿絮絮叨叨,随口应付了几句,便转身下到田里。她瞧着那长得老高的杂草,心里想着得赶紧拔掉,省得到收割小麦的时候,还得费神把草和麦子分开。
天刚亮不久,姜家的人各自便忙开了。只有姜老三躺在床上,对着床帐干瞪眼,百无聊赖地打发着时间。
而在县城的小食铺后院,此时已经出了两锅卤肉,香味从院中弥漫到街道上。
说起来,这卤下水的货源一直都挺稳当,全指着张屠户。也不知道他从哪儿寻摸来的路子,如今这卤下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可张屠户每次都能把货给弄齐了,一回都没断过货。
芳霏瞧着这张屠户,别看他长得老实巴交的,心里头可精明着呢,办事儿那叫一个靠谱。
就冲这,芳霏对他的能耐很是认可,寻思着也不能让人家白忙活,便在每个品类原先的价钱上,给加了一文钱。
这做人呐,不能光自个儿吃肉,也得让旁人喝点儿汤,这样才能把这长期稳定的买卖关系给维持好了,往后的日子才能顺顺当当的。
且看这会儿,有人正手脚麻利地分装着出锅的卤肉,有人埋着头在水盆里清洗着卤下水,旁边还有人利落地切着蔬菜,另一处则有人守着蒸锅蒸着凉皮,整个后院一片热火朝天、忙忙碌碌的景象。
就在这当口,院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原来是老姜头赶着牛车,带着姜阿奶、大伯母王氏、如意和小杉子到了。
众人一下车,二话不说就加入到忙碌的队伍当中。
姜广田则带着另外三个年轻小伙,把分装好的卤肉一筐筐搬到牛车上码放整齐,再单独打上一坛卤汁放到牛车上。
一切就绪,老牛便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朝着新铺子的方向走去。
芳霏心里头盘算着,这一直靠着五爷爷的牛车拉货也不是个长久之计。万一哪天五爷爷在姜家村有事儿耽搁了,这县城的生意可就受影响了。
琢磨来琢磨去,她决定下午得去趟牙行,瞧瞧有没有合适的骡车出售。骡车速度虽说比不上马,但胜在价格实惠,拉货也够用了。
芳霏暗自算了算手头的周转资金,这几日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采购的量也越来越大。除了第一天没准备充分,又加上给学生打折,只挣了一两五钱银子之外,这几日平均下来,每天的纯利润都能有三两银子。这么一算,倒是能先拿出十两银子来购置一辆骡车,也不算太吃紧。
此事,暂搁在一边,等今儿个新店开业的事儿忙完了,再去牙行看骡车。
正想着呢,只听 “噼里啪啦” 一一阵鞭炮声响起,“姜家卤肉铺” 匾额上那块红通通的布被姜阿奶和大伯母王氏缓缓拉下。
这也用不着怎么大张旗鼓地宣传,路人瞅见这招牌,心里就跟明镜似的,知道铺子里卖的何物,立马自觉地在铺子前排起了长队,那场面很是热闹。
姜阿奶和王氏瞧着这长长的队伍,笑得合不拢嘴。之前只是听说这卤肉生意好,如今亲眼见着这阵仗,心里那叫一个美,眉眼都笑得弯弯的。
再看小杉子,眼睛里哪还有这周遭热闹的光景,两只小手紧紧攥着卤肉,小嘴塞得满满当当,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吃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俨然就是一场“现场吃播”秀。
这下,引的路过的小孩子拽着自家大人的衣角直晃悠,歪缠着要大人给买上一些卤肉尝尝。
嘿,您还别说,咱杉子无意间还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留在小院里的刘氏,瞧着躺在那儿的姜老三,满心的不舒坦,只觉得这老三忒没出息。
自家闺女开了两家铺子,害的自己却连个边儿都没沾上,心里头的埋怨就像潮水一般,止不住地往上涌。
到了用早膳的时候,刘氏也没心思整治吃食,只把前日蒸的杂粮窝窝拿出来热了热,再配上一碗白开水,就算是对付过去了。
姜老三瞅着媳妇那黑得能滴出水来的脸色,也不敢吱声,只能闷头啃着手里糙得拉嗓子的窝窝。
刚被噎了一下,忙灌了口白开水,心里头不禁暗自叫苦。这也怪不得他挑剔,昨日刚尝过那可口的饭菜,今儿一早却吃这个,这落差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刘氏见他那副难以下咽的样子,心头火起,一把夺过他手里的窝窝,没好气地嗔道:“哼,瞧你这德行,爱吃不吃!” 说完,便收拾了碗筷,转身往后院走去,侍弄起那片菜地来,只留姜老三一人在原地无奈地叹气。
此时,张翠花正在自家园子里头忙活,抬眼间瞅见了隔壁的刘氏,便紧走几步到了栅栏边上,扯着嗓子喊道:“翠娥妹子,听闻昨日你家摆了席面?哎呀,昨日可把我馋坏了,闻着你家飘来的香味儿,我这饭都多吃了半碗。”
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住了。张翠花抬手朝后山的方向指了指,接着又说道:“昨儿个我瞧见后山那边的母子俩朝你家去了,那当娘的瞧着可厉害着呢。妹子,不是我说,你咋跟他们走动起来了?” 说罢,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好奇劲儿,紧紧地盯着刘氏,就盼着能从她嘴里挖出点新鲜事儿来。
可刘氏今儿个心里头正烦着呢,哪有闲工夫跟张翠花在这儿唠家常。再说了,她觉着顾惜惜母子俩似乎不想旁人过多打听他们家的事,自己可不能随便乱说。
于是,便随口应道:“嗐,他们母子俩都是性子不错的人。之前成意救了我们家老三,我们这是去道个谢,一来二去的也就熟络了。这不,如意做的饭菜可口,人家过来尝尝鲜罢了。” 话头一转,刘氏赶紧岔开话题,指了指张翠花家的菜地说道:“我瞅着你家这一茬胡瓜长得可真不赖,明儿个一大早摘了送我家来。”
张翠花一听这话,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心里琢磨着这又能挣几个子儿了。忙不迭地在园子里打量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我这菜种得可精心了,还有我家养的那些母鸡,个个都争气,下的蛋又大又好。” 边说边笑眯了眼,满脑子都是明儿个卖菜、卖鸡蛋能得的文钱。
刘氏没心思听张翠花在那儿絮絮叨叨,随口应付了几句,便转身下到田里。她瞧着那长得老高的杂草,心里想着得赶紧拔掉,省得到收割小麦的时候,还得费神把草和麦子分开。
天刚亮不久,姜家的人各自便忙开了。只有姜老三躺在床上,对着床帐干瞪眼,百无聊赖地打发着时间。
而在县城的小食铺后院,此时已经出了两锅卤肉,香味从院中弥漫到街道上。
说起来,这卤下水的货源一直都挺稳当,全指着张屠户。也不知道他从哪儿寻摸来的路子,如今这卤下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可张屠户每次都能把货给弄齐了,一回都没断过货。
芳霏瞧着这张屠户,别看他长得老实巴交的,心里头可精明着呢,办事儿那叫一个靠谱。
就冲这,芳霏对他的能耐很是认可,寻思着也不能让人家白忙活,便在每个品类原先的价钱上,给加了一文钱。
这做人呐,不能光自个儿吃肉,也得让旁人喝点儿汤,这样才能把这长期稳定的买卖关系给维持好了,往后的日子才能顺顺当当的。
且看这会儿,有人正手脚麻利地分装着出锅的卤肉,有人埋着头在水盆里清洗着卤下水,旁边还有人利落地切着蔬菜,另一处则有人守着蒸锅蒸着凉皮,整个后院一片热火朝天、忙忙碌碌的景象。
就在这当口,院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原来是老姜头赶着牛车,带着姜阿奶、大伯母王氏、如意和小杉子到了。
众人一下车,二话不说就加入到忙碌的队伍当中。
姜广田则带着另外三个年轻小伙,把分装好的卤肉一筐筐搬到牛车上码放整齐,再单独打上一坛卤汁放到牛车上。
一切就绪,老牛便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朝着新铺子的方向走去。
芳霏心里头盘算着,这一直靠着五爷爷的牛车拉货也不是个长久之计。万一哪天五爷爷在姜家村有事儿耽搁了,这县城的生意可就受影响了。
琢磨来琢磨去,她决定下午得去趟牙行,瞧瞧有没有合适的骡车出售。骡车速度虽说比不上马,但胜在价格实惠,拉货也够用了。
芳霏暗自算了算手头的周转资金,这几日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采购的量也越来越大。除了第一天没准备充分,又加上给学生打折,只挣了一两五钱银子之外,这几日平均下来,每天的纯利润都能有三两银子。这么一算,倒是能先拿出十两银子来购置一辆骡车,也不算太吃紧。
此事,暂搁在一边,等今儿个新店开业的事儿忙完了,再去牙行看骡车。
正想着呢,只听 “噼里啪啦” 一一阵鞭炮声响起,“姜家卤肉铺” 匾额上那块红通通的布被姜阿奶和大伯母王氏缓缓拉下。
这也用不着怎么大张旗鼓地宣传,路人瞅见这招牌,心里就跟明镜似的,知道铺子里卖的何物,立马自觉地在铺子前排起了长队,那场面很是热闹。
姜阿奶和王氏瞧着这长长的队伍,笑得合不拢嘴。之前只是听说这卤肉生意好,如今亲眼见着这阵仗,心里那叫一个美,眉眼都笑得弯弯的。
再看小杉子,眼睛里哪还有这周遭热闹的光景,两只小手紧紧攥着卤肉,小嘴塞得满满当当,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吃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俨然就是一场“现场吃播”秀。
这下,引的路过的小孩子拽着自家大人的衣角直晃悠,歪缠着要大人给买上一些卤肉尝尝。
嘿,您还别说,咱杉子无意间还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