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 第60章 为二伯的杂货铺出谋划策

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60章 为二伯的杂货铺出谋划策

    当铺门落了锁后,除了在绣房当学徒的姜长乐和姜锦华外,在县城的其余姜家人又聚在了小食铺,此番聚首是为商议二伯家杂货铺之事。

    这说起杂货铺,里头还有段渊源。想当年,杂货铺老东家与姜老爹是如何结识,又因何机缘,使得姜长盛入赘他家,做了上门女婿,这事儿可得细细唠唠。

    这事啊,还得从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夜里说起。那时候,姜老爹还年轻,是个赶考的书生。原本他算着日子,能赶在天黑前到县城,可巧了,二儿子突然生了病,他这一耽搁,出发就晚了,没办法,只能摸黑赶路。

    也是他运气差,为了快点到,就寻思着抄个近道,走进了一条小巷子。

    谁知道,巷子里竟藏着几个小混混。这几人眼尖,瞅见姜老爹身上穿着细棉布长衫,斯斯文文,又是一副赶考的打扮,再一琢磨,这县试马上开始,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料定姜老爹身上肯定带着赶考的盘缠,当下起了歹意,“呼啦”一下围上去,把姜老爹堵在了小巷子里。

    这几个混混抢了银两还不算完,见姜老爹包袱里有笔墨纸砚,晓得拿去当铺也能换些酒钱,便一股脑儿全抢走了。

    当中有个恶徒,瞧着姜老爹身上的衣裳不错,起了贪念,硬逼着他脱下来。这二月的天,春寒料峭,冷风一吹,人直打哆嗦,姜老爹要是没了银钱,再被剥了衣裳,非得冻出病来不可,他自然不肯依从。

    那恶徒见姜老爹死活不脱,恼羞成怒,竟直接上手拉扯。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卖货郎刚忙完营生,挑着扁担晚归路过这儿。

    他瞧见姜老爹被欺负,心里一阵不忍,当下也顾不上许多,抄起扁担就冲上前,怒目圆睁,与那几个混混对峙起来。

    哪晓得,那惦记姜老爹衣服的混混,怀里竟藏着把匕首。双方混战没几下,他“嗖”地抽出匕首,猛地朝卖货郎腹部捅去。

    刹那间,鲜血如喷泉般涌出,卖货郎手捂伤口,脸色惨白。几个混混吓得够呛,只当闹出了人命,哪还敢要抢来的东西,撒腿就四散奔逃。

    亏得姜老爹平常做些农活,身上有些力气,赶忙背起卖货郎去医馆包扎诊治,一番折腾后,卖货郎的命总算是保住了,可到底还是伤了肾,郎中私底下跟姜老爹摇头叹气,说往后生育怕是难了。

    后又知卖货郎家里就一个年幼的女儿,往后没个儿子养老送终咋行?姜老爹心里不落忍,一咬牙,就把自家二儿子“赔”了过去,给卖货郎当儿子,打那时起,姜长安和卖货郎的闺女赵秀秀就定下了娃娃亲。

    您瞧瞧,这事儿也是稀罕,人家故事里常是英雄救美,最后以身相许,到这儿倒成了卖货郎救书生,书生以子相赠。

    卖货郎伤好以后,还是放不下老本行,依旧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些个小杂货过日子。

    就这么风里来雨里去好些年,手头存下了些积蓄。他本就不擅长种地,一合计,索性把老家的田地、房子都卖了,在县城置了个铺面,重操旧业,开起了杂货铺,也就是如今二伯和二伯母在经营的这一家。

    可自从二伯的岳父,也就是那位卖货郎过世后,这杂货铺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眼瞅着越来越清淡。

    正巧,二伯瞧芳霏和如意这俩丫头片子把自家铺子经营得红红火火,心里就琢磨开了,这不,今晚刚关了铺子,二伯他们就心急火燎地赶过来“取经”,眼巴巴盼着俩机灵鬼给指条明路。

    如意和芳霏呢,脑袋瓜里装着现代的生意经,一听杂货铺,脑子里“嗖”地一下就对标上如今的超市,俩人都不吭声,各自心里盘算着这招在当下到底行不行得通。

    常去杂货铺走动的芳霏,心里更有主意,率先开了腔:“二伯、二伯母,咱那铺子地方宽敞,货也齐全,就是摆放太没章法。依我看,得把功能相近的物件归置到一块儿。像厨具、餐具、清洁用品,各归其类,统一用上简洁的木柜摆放,再贴上字牌、画上图案,让人打眼一瞧,就知道这片摆的啥,客人买着舒心,你们找货也省事。”一长串话说完,芳霏端起茶碗,喝了口水润润嗓子。

    如意也不含糊,立马接话道:“还得把每种商品的价格标清楚,就像‘陶瓷印花碗’,旁边明明白白写上‘五文钱一个’。哪怕有人不识字,简单的钱数大多还是认得的,真要有不懂的,安排伙计介绍介绍就行。”

    如意话音刚落,芳霏又接上了:“咱铺面大,别光守着现有的品类,蔬菜、鱼虾、猪肉都能卖。找几个靠谱的供应商,比方说张屠户家供肉,价钱谈妥了,保准有赚头。”

    …………

    两人一通说下来,除了知道半个真相的的姜老爹和姜长盛,以及姜阿奶和大伯母稍微淡定外,其余姜家人都听得目瞪口呆,愣了好一会儿神,才缓过来,一会儿看着芳霏,一会儿看看如意,寻思着这两丫头怎么长得,脑袋瓜这么灵光。

    芳霏和如意给杂货铺的铺货、经营支了几招,拿现代超市做样板,说得头头是道,完了又重点讲起宣传推广的法子。

    比如说,每天挑一种商品搞团购,三人凑一块儿买,价钱定的比进价还便宜点儿。

    再就是,碰上那些进货时间长,存货多的物品,规定买够多少金额,再加一文钱,就能顺手拿走。

    还有一招,让三个哥哥写些宣传单,搁在饭店、客栈这些跟自家铺子没竞争的地儿,宣传单上盖上那些铺面的章,发给客人。客人要是拿着单子来店里买东西,给个折扣,虽说少赚点儿,可好歹也有钱进账。

    …………

    姜家人听了这俩丫头一箩筐的主意,一开始的震惊这会儿都变成麻木了,只觉着自己脑袋瓜跟不上趟,咋就想不到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