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154章 往日事
热门推荐:
洪荒:杀敌爆修为,阐教崩溃了
跟一百个壮汉进山开荒?包活的
九州风云变
量子传奇
开局躺平峰主,和万物五五开
末世:抱紧丧尸男友大腿吃香喝辣
得不到,不如选择放手
我是勇者也是牢大也是个侦探
穿越次异世界的情缘2
如意和芳霏正在旁边空地上收拾桌椅,听见张大人传唤,赶忙放下手中活计,在围裙上蹭了蹭手,一边快步走过来,一边还偷偷使了个眼色,那神情就好像在说:“看吧,果真来了。”
张主簿把方才问姜长盛的话又说了一遍,两人齐声应道:“民女愿意带大人们前去。”
其实,宴席刚散的时候,顾惜惜就跟她俩交代过,要是两位张大人想见她,直接领过去便是。
两位张大人没带旁人,跟着如意和芳霏一道,顶着大太阳往后山走去。
两位都是舞文弄墨的文人,费了好大一番劲儿,才到了顾家小院。
院门敞着,顾惜惜坐在树下,桌上刚沏好茶水。看着虽说在进门之前整理过衣衫,却仍旧显得有些狼狈的两位张大人,顾惜惜开口笑道:“两位兄长,还是跟从前一样疏于锻炼。”
这话一下子勾起了三人儿时的回忆,所以,即便多年没见,倒也不觉得生疏。
两位张大人在石桌旁坐下,如意和芳霏自觉地一左一右站在顾惜惜身后,没人赶她们走,她们就铁了心要留下来听听,实在是好奇得紧。
张县令顺着顾惜惜的话说道:“是啊,从小便是如此。”
说完,像是陷入了回忆,摇了摇头,感慨道:“岁月如流,转瞬已成昔。”
他打量了顾惜惜片刻,便收回眼神,开口问道:“我母亲找你多年,却不知你竟在这,这些年过得如何?”
顾惜惜答道:“这儿离边关近,我父亲和哥哥们都葬身边关,他们守护在那儿,我就想离他们近些。”
听到这话,张县令长叹一声,呆呆地出起神来。
张主簿自家清楚自家事,知道堂哥这是又陷入悲伤情绪里了。
要是把张县令这情形说给如意和芳霏听,便知张县令这是得了心病,也就是现代的抑郁症。
为了把堂哥的思绪拉回来,他赶忙转移话题,朝着顾惜惜问道:“这位少年可是你的孩子?”
听到张主簿的问话,张县令立马把目光投向了顾成意。
顾惜惜应道:“是,他叫顾成意,今年十三岁了。”
听到这话,两位张大人对视一眼,还是张主簿先开了口:“这孩子,可跟郑家有关系?”
顾惜惜坦然道:“是,我已经把他的身世告诉了他,我不想让他一辈子都蒙在鼓里。”说完,便看向顾成意,眼里满是平日里少见的温柔。
张县令点头道:“是该这样。”
张主簿则看向顾成意,关切问道:“孩子,你以后想做什么?读书呢,还是愿意来县衙谋个差事?”
顾成意之前回家路上,听母亲讲过两位张大人的家世。
原来,张县令的母亲和自己外祖母是没出三服的姐妹,京城那些大家族,关系盘根错节的,总能攀上亲戚。这么算起来,自己母亲和两位张大人也是远亲。
不过顾成意对这些倒不太在意,他只关心这两人对母亲有没有坏心思。听母亲说,他们两家关系向来不错,时常走动。因为自己性子像男孩子,小时候还偶尔能和两位年少的张大人玩到一块儿。
有一回,张家摆宴席,各家大人都带着孩子来。其中有几个孩子看不惯年少的张县令,尤其见不得他身边总跟着从乡下来的张主簿,就老是嘲笑他们,还恶语相向,甚至要动手。
正巧被路过的顾惜惜瞧见了,顾惜惜自小习武,没费多大功夫,就把那几个孩子打得落荒而逃。
从那以后,三个小孩子便结下了少年时的情谊。可没过多长时间,边关战事突起,顾将军带着家眷去镇守边关,他们这才断了联系 。
顾成意想着这些往事,开口说道:“世伯,我觉着现在就挺好的。”
喊出这声“世伯”的时候,顾成意心里怪不自在的,可母亲特意交代过,他也就顺着母亲的意思喊了。
顾惜惜深知自家儿子的脾性,知道他不爱多做解释,便主动开口说道:“成意和我一样,偏爱习武,读书也就只看得进兵书。”
张主簿听了,问道:“他是想从军吗?”
顾惜惜轻抿一口茶水,笑着说:“他要是愿意去,我肯定支持。不瞒两位兄长,前段时间我已经带他去边关拜访过故人了。”
张县令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一听这话,不禁又想起顾家满门忠烈,如今却只剩顾惜惜一人。
现在顾惜惜还支持孩子上战场,虽说自己没什么立场,但还是忍不住劝道:“这事,你可得想清楚了,战场上刀枪可不长眼。”
一直在旁边听着几人谈话的如意,听到顾成意有从军的打算,便朝他投去询问的目光。
顾成意轻轻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不去。
芳霏看着两人这般默契的互动,小声“切”了一声,那声音刚好能让如意听到。
这边三人的小动作暂且不提,只听张县令接着问:“惜惜,我能不能把你在这儿的事儿告诉我母亲?”
顾惜惜回答道:“可以,只是还得麻烦兄长叮嘱姨母,别把这事声张出去,我就想在这儿安安静静过日子。”
张县令点头说:“确实该这样。”
两位张大人不好在此久留,打听到顾惜惜日子过得安稳,便起身告辞,回城里去了。
忙活了一天,夜幕降临,姜家村慢慢安静了下来。
如意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又想起白天顾惜惜说顾成意对兵书感兴趣这事儿,脑袋里一下子就冒出了《孙子兵法》。
她平日里闲着没事的时候也翻过这书,不过就是当闲书随便看看,记住的内容没多少,零零星星的。
想到芳霏常常翻看这本书,还说要把里面的内容烂熟于心,以后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兴许能派上用场。
于是如意开口问:“芳霏,你还记不记得《孙子兵法》里的内容?”
芳霏心思多机灵啊,一下就听出了弦外之音,故意拖长了音调,意味深长地“咦”了一声,接着笑着打趣道:“哟,你这是打算写下来送给顾成意呀?”
张主簿把方才问姜长盛的话又说了一遍,两人齐声应道:“民女愿意带大人们前去。”
其实,宴席刚散的时候,顾惜惜就跟她俩交代过,要是两位张大人想见她,直接领过去便是。
两位张大人没带旁人,跟着如意和芳霏一道,顶着大太阳往后山走去。
两位都是舞文弄墨的文人,费了好大一番劲儿,才到了顾家小院。
院门敞着,顾惜惜坐在树下,桌上刚沏好茶水。看着虽说在进门之前整理过衣衫,却仍旧显得有些狼狈的两位张大人,顾惜惜开口笑道:“两位兄长,还是跟从前一样疏于锻炼。”
这话一下子勾起了三人儿时的回忆,所以,即便多年没见,倒也不觉得生疏。
两位张大人在石桌旁坐下,如意和芳霏自觉地一左一右站在顾惜惜身后,没人赶她们走,她们就铁了心要留下来听听,实在是好奇得紧。
张县令顺着顾惜惜的话说道:“是啊,从小便是如此。”
说完,像是陷入了回忆,摇了摇头,感慨道:“岁月如流,转瞬已成昔。”
他打量了顾惜惜片刻,便收回眼神,开口问道:“我母亲找你多年,却不知你竟在这,这些年过得如何?”
顾惜惜答道:“这儿离边关近,我父亲和哥哥们都葬身边关,他们守护在那儿,我就想离他们近些。”
听到这话,张县令长叹一声,呆呆地出起神来。
张主簿自家清楚自家事,知道堂哥这是又陷入悲伤情绪里了。
要是把张县令这情形说给如意和芳霏听,便知张县令这是得了心病,也就是现代的抑郁症。
为了把堂哥的思绪拉回来,他赶忙转移话题,朝着顾惜惜问道:“这位少年可是你的孩子?”
听到张主簿的问话,张县令立马把目光投向了顾成意。
顾惜惜应道:“是,他叫顾成意,今年十三岁了。”
听到这话,两位张大人对视一眼,还是张主簿先开了口:“这孩子,可跟郑家有关系?”
顾惜惜坦然道:“是,我已经把他的身世告诉了他,我不想让他一辈子都蒙在鼓里。”说完,便看向顾成意,眼里满是平日里少见的温柔。
张县令点头道:“是该这样。”
张主簿则看向顾成意,关切问道:“孩子,你以后想做什么?读书呢,还是愿意来县衙谋个差事?”
顾成意之前回家路上,听母亲讲过两位张大人的家世。
原来,张县令的母亲和自己外祖母是没出三服的姐妹,京城那些大家族,关系盘根错节的,总能攀上亲戚。这么算起来,自己母亲和两位张大人也是远亲。
不过顾成意对这些倒不太在意,他只关心这两人对母亲有没有坏心思。听母亲说,他们两家关系向来不错,时常走动。因为自己性子像男孩子,小时候还偶尔能和两位年少的张大人玩到一块儿。
有一回,张家摆宴席,各家大人都带着孩子来。其中有几个孩子看不惯年少的张县令,尤其见不得他身边总跟着从乡下来的张主簿,就老是嘲笑他们,还恶语相向,甚至要动手。
正巧被路过的顾惜惜瞧见了,顾惜惜自小习武,没费多大功夫,就把那几个孩子打得落荒而逃。
从那以后,三个小孩子便结下了少年时的情谊。可没过多长时间,边关战事突起,顾将军带着家眷去镇守边关,他们这才断了联系 。
顾成意想着这些往事,开口说道:“世伯,我觉着现在就挺好的。”
喊出这声“世伯”的时候,顾成意心里怪不自在的,可母亲特意交代过,他也就顺着母亲的意思喊了。
顾惜惜深知自家儿子的脾性,知道他不爱多做解释,便主动开口说道:“成意和我一样,偏爱习武,读书也就只看得进兵书。”
张主簿听了,问道:“他是想从军吗?”
顾惜惜轻抿一口茶水,笑着说:“他要是愿意去,我肯定支持。不瞒两位兄长,前段时间我已经带他去边关拜访过故人了。”
张县令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一听这话,不禁又想起顾家满门忠烈,如今却只剩顾惜惜一人。
现在顾惜惜还支持孩子上战场,虽说自己没什么立场,但还是忍不住劝道:“这事,你可得想清楚了,战场上刀枪可不长眼。”
一直在旁边听着几人谈话的如意,听到顾成意有从军的打算,便朝他投去询问的目光。
顾成意轻轻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不去。
芳霏看着两人这般默契的互动,小声“切”了一声,那声音刚好能让如意听到。
这边三人的小动作暂且不提,只听张县令接着问:“惜惜,我能不能把你在这儿的事儿告诉我母亲?”
顾惜惜回答道:“可以,只是还得麻烦兄长叮嘱姨母,别把这事声张出去,我就想在这儿安安静静过日子。”
张县令点头说:“确实该这样。”
两位张大人不好在此久留,打听到顾惜惜日子过得安稳,便起身告辞,回城里去了。
忙活了一天,夜幕降临,姜家村慢慢安静了下来。
如意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又想起白天顾惜惜说顾成意对兵书感兴趣这事儿,脑袋里一下子就冒出了《孙子兵法》。
她平日里闲着没事的时候也翻过这书,不过就是当闲书随便看看,记住的内容没多少,零零星星的。
想到芳霏常常翻看这本书,还说要把里面的内容烂熟于心,以后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兴许能派上用场。
于是如意开口问:“芳霏,你还记不记得《孙子兵法》里的内容?”
芳霏心思多机灵啊,一下就听出了弦外之音,故意拖长了音调,意味深长地“咦”了一声,接着笑着打趣道:“哟,你这是打算写下来送给顾成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