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8章 盘算卖羊菇
待进了门,姜老爹开口说道:“杉子嚷嚷着饿了,我这两日独自在家,也不愿动火做饭,便带着他回这边来了。”
如意脸上挂着笑眯眯的神情,说道:“阿爷,这可巧了,我本还想着过去老宅喊你们吃饭,这下不用跑一趟了。您快些坐下吃饭。” 说完,又将上午采摘羊菇的事情详细地叙述了一遍。
姜老爹少时也算小贵之家,听说过羊菇的珍奇,能食用者非富即贵,普通人家买不起,也不识货,因而,姜老爹向如意提议,若要将羊菇顺利售出,非得前往县城找寻大酒楼或者富贵人家。
一旁的刘氏听闻姜老爹所言,双眸之中顿时闪过一抹亮色,赶忙开口说道:“爹,要不咱明日问问老姜叔去不去县城?咱搭乘牛车前往,便是多出些文钱也无妨。如此一来,还能顺便瞧瞧老三腿伤恢复得怎样了。”
往嘴巴里正扒拉饭的杉子听到明日要去县城,嘴里喷着饭粒,嘟哝着:”我想爹爹了,能见到爹爹太好了。“
农村人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之说,在一顿饭间,也把明日的行程敲定。
晌午饭后,杉子跟姜老爹去了老宅认字,刘氏在听闻如意上午滑倒,跌落坡底后,心中担忧不已,于是决定下午陪同如意一道外出,娘俩锁好房门,就携伴去往后山林子。
如意家与后山林子之间的距离,粗略估算的话,大概仅有二百米左右。姜家村依临着一条小溪而建,溪水潺潺,自山上蜿蜒而下。如意家是从老宅分支出来的,新宅便坐落于村尾之处。与如意家相邻的几户人家,大多是后来才搬迁至此的外姓人家。
如意家隔壁就是又爱找杉子玩,又总会仗着强壮时不时欺负杉子的李石头家,中午时分,石头娘张翠花就隐约听到如意娘在说什么宝贝,这又见娘俩锁门往后山走,好奇心顿起,赶忙疾步上前拦住二人,满脸急切地问道:翠娥妹子,你们这是在山中发现了什么宝贝?上午就见到如意背着篓子从山上回来,这会子又去,莫不是遇到值钱的山货?“
刘氏和张翠花做了多年邻居,对她脾性也多少了解,张翠花就是爱贪些小便宜,嘴巴碎,但好在并未存着多少恶意与坏心眼。
但是,姜老爹也说了羊菇的珍贵之处,这肯定不好宣扬出去,于是刘氏搪塞道:”哪有什么宝贝,就是一些蒲公英,如意说哪里蒲公英花嫩,长得又大又好,上午没踩摘完,下午还嚷着要去,我就陪她走一趟。“
张翠花一听就是些常见的野菜,顿感失望,说道:”翠娥妹子,我瞧你可太宠溺如意了,田间地头到处都有蒲公英,山上长得再好,晒干了也卖不上几个钱。“
刘氏笑着道:”这不是如意病刚好,我也不放心她自己总往山上跑,就陪她这一遭。“
张翠花脑海中浮现出前一个月如意那病恹恹的模样,不禁说道:“那倒也是,如今如意和芳霏都已经痊愈,你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对了,你家老三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刘氏正欲开口回应,如意却悄悄拉了拉刘氏的衣袖,那眼神里满是暗示,盼着母亲能早点结束这个话题。毕竟这翠花婶子一旦打开话匣子,便如那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东拉西扯个没完没了。
刘氏心领神会,轻拍了拍如意的手,而后带着歉意对张翠花说道:“翠花姐,老三他腿已经去县城救治,公爹说没多大问题,劳你挂心了。只是这会子天色也不早了,我和如意得抓紧时间去采摘蒲公英,不然等天黑了,山路可就不好走了。”
说罢,刘氏便带着如意匆匆与张翠花作别,沿着蜿蜒的小径向后山快步走去。一路上,如意小声嘟囔着:“娘,这翠花婶子每次都这样,一聊起来就没个完,咱可得快些,不然耽搁采摘羊菇呢。” 刘氏微笑着点头,脚下的步伐愈发加快了几分。
到了上午采摘的山坡,如意先看了下四周无人后,这才带着刘氏小心绕过灌木丛,拨开树叶,娘俩仔细采摘了起来,剩下了些小的,如意打算留种,又用树叶轻轻的掩盖住。
走到枯木那里,摘了木耳后,两人用剩下的蒲公英盖住羊菇。
看两个背篓还没装满,时间还尚早,母女俩在林子内四处转着,又发现了成片的猪耳朵菜,这种野菜凉拌、清炒、菜团子都好吃,它在医学中还有清热利尿、祛痰止咳等药用功效,是大自然给予的宝藏。
两人二话不说,立刻俯下身去,挖了起来,刘氏因常年操持农活,动作娴熟敏捷,在她的助力之下,不到两刻钟,两只背篓便已装满。
于是,两人相伴往下山走,经过石头家门口,张翠花正在院门口处择菜,看娘俩回来,张翠花好奇的往两人背篓中打量,见只是一些猪耳朵菜,顿失了兴趣。
可她那碎嘴子的毛病哪能闲得住,如意见张翠花嘴唇微启,似有滔滔话语即将涌出,赶忙抢先说道:“婶子,您这正忙着择菜呢?您瞧瞧,这日头都渐渐西斜了,眼瞅着也该着手准备晚食啦,杉子肯定饿得肚子咕咕叫了。”
说罢,如意急忙拉着刘氏快步朝着家门口走去,一边走一边还不忘回头高声说道:“婶子,咱们改天再唠,我们也得赶紧回去做晚食,不然杉子就着急了。”
晚食时分,在刘氏的巧手下,新摘的木耳菜变成了清香菜窝窝。如意踮起脚尖,摘下一颗挂在屋檐下的大蒜,剥开,用蒜臼捣碎,装进小盘,倒入点醋,在酸辣味的刺激下,如意忍住要留出的口水,继续洗着胡瓜,准备凉拌一下,这初夏的天气,最合适吃这个了。
杉子这个时候也闻着饭香返回了家中,嘴角问:“大姐姐,好香啊,娘做了什么好吃的。”
如意敲了敲杉子的头,笑眯眯说道:”娘做的菜窝窝。”看着阿爷没有一并进门,如意接着问:”阿爷,怎么没来?“
杉子脚步已朝着厨房奔去,嘴里却忙不迭地回应:“阿爷送我到门口,就去五爷爷家说关于明天去县城的事儿了。”
赶牛车的老姜头,就是杉子口中的五爷爷,乃是同宗且未出五服的亲戚,按村里的辈分,如意自是这般称呼。
在这姜家村,若有人打算前往县城,惯例是在前天晚食过后,前去与老姜头商议。老姜头随后便会赶着他那辆牛车,在村里的大路上慢悠悠地吆喝,询问明日是否有其他人一同前往。众人约好次日清晨在村头那棵大槐树下会合。
从姜家村去往县城,路途颇远,需花费一个半时辰。平日里,村中的人大多只是去镇子上赶集,购置些日常所需。唯有碰上诸如儿子娶亲筹备聘礼,或是女儿出嫁准备些压箱底的首饰和精美布料这类重要之事时,才会不辞辛劳地前往县城采买好物什。
待刘氏和如意把饭菜端上桌后,而就在此时,阿爷的身影也恰好出现在门口,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屋内,待坐定后,爷便将明日进城之事已然商妥的情况一一道出。
未再多言,如意本就对那菜窝窝馋涎已久,此刻赶忙招呼阿爷一同用餐。她就着那辛辣开胃的蒜泥,以及清爽可口的凉拌黄瓜,大快朵颐起来,竟一口气吃下三个菜窝窝。
如意心下不禁暗自感叹:自来到这个家后,虽说没有大鱼大肉可吃,然而却有着一位擅长烹饪农家饭菜的娘亲,就让人很满足。
望着眼前热气腾腾的菜窝窝,再瞧瞧身旁温柔浅笑的母亲,如意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前世。那时的她与芳霏,皆是被命运遗弃的孤儿,在冰冷的世界里彼此依偎,相伴成长。在工作闲暇之时,两人就喜欢窝在出租房里琢磨些美食。
如意沉浸于回忆之中,神思愈发悠远。她暗自思忖,此时的芳霏在县城里过得怎么样?
如意脸上挂着笑眯眯的神情,说道:“阿爷,这可巧了,我本还想着过去老宅喊你们吃饭,这下不用跑一趟了。您快些坐下吃饭。” 说完,又将上午采摘羊菇的事情详细地叙述了一遍。
姜老爹少时也算小贵之家,听说过羊菇的珍奇,能食用者非富即贵,普通人家买不起,也不识货,因而,姜老爹向如意提议,若要将羊菇顺利售出,非得前往县城找寻大酒楼或者富贵人家。
一旁的刘氏听闻姜老爹所言,双眸之中顿时闪过一抹亮色,赶忙开口说道:“爹,要不咱明日问问老姜叔去不去县城?咱搭乘牛车前往,便是多出些文钱也无妨。如此一来,还能顺便瞧瞧老三腿伤恢复得怎样了。”
往嘴巴里正扒拉饭的杉子听到明日要去县城,嘴里喷着饭粒,嘟哝着:”我想爹爹了,能见到爹爹太好了。“
农村人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之说,在一顿饭间,也把明日的行程敲定。
晌午饭后,杉子跟姜老爹去了老宅认字,刘氏在听闻如意上午滑倒,跌落坡底后,心中担忧不已,于是决定下午陪同如意一道外出,娘俩锁好房门,就携伴去往后山林子。
如意家与后山林子之间的距离,粗略估算的话,大概仅有二百米左右。姜家村依临着一条小溪而建,溪水潺潺,自山上蜿蜒而下。如意家是从老宅分支出来的,新宅便坐落于村尾之处。与如意家相邻的几户人家,大多是后来才搬迁至此的外姓人家。
如意家隔壁就是又爱找杉子玩,又总会仗着强壮时不时欺负杉子的李石头家,中午时分,石头娘张翠花就隐约听到如意娘在说什么宝贝,这又见娘俩锁门往后山走,好奇心顿起,赶忙疾步上前拦住二人,满脸急切地问道:翠娥妹子,你们这是在山中发现了什么宝贝?上午就见到如意背着篓子从山上回来,这会子又去,莫不是遇到值钱的山货?“
刘氏和张翠花做了多年邻居,对她脾性也多少了解,张翠花就是爱贪些小便宜,嘴巴碎,但好在并未存着多少恶意与坏心眼。
但是,姜老爹也说了羊菇的珍贵之处,这肯定不好宣扬出去,于是刘氏搪塞道:”哪有什么宝贝,就是一些蒲公英,如意说哪里蒲公英花嫩,长得又大又好,上午没踩摘完,下午还嚷着要去,我就陪她走一趟。“
张翠花一听就是些常见的野菜,顿感失望,说道:”翠娥妹子,我瞧你可太宠溺如意了,田间地头到处都有蒲公英,山上长得再好,晒干了也卖不上几个钱。“
刘氏笑着道:”这不是如意病刚好,我也不放心她自己总往山上跑,就陪她这一遭。“
张翠花脑海中浮现出前一个月如意那病恹恹的模样,不禁说道:“那倒也是,如今如意和芳霏都已经痊愈,你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对了,你家老三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刘氏正欲开口回应,如意却悄悄拉了拉刘氏的衣袖,那眼神里满是暗示,盼着母亲能早点结束这个话题。毕竟这翠花婶子一旦打开话匣子,便如那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东拉西扯个没完没了。
刘氏心领神会,轻拍了拍如意的手,而后带着歉意对张翠花说道:“翠花姐,老三他腿已经去县城救治,公爹说没多大问题,劳你挂心了。只是这会子天色也不早了,我和如意得抓紧时间去采摘蒲公英,不然等天黑了,山路可就不好走了。”
说罢,刘氏便带着如意匆匆与张翠花作别,沿着蜿蜒的小径向后山快步走去。一路上,如意小声嘟囔着:“娘,这翠花婶子每次都这样,一聊起来就没个完,咱可得快些,不然耽搁采摘羊菇呢。” 刘氏微笑着点头,脚下的步伐愈发加快了几分。
到了上午采摘的山坡,如意先看了下四周无人后,这才带着刘氏小心绕过灌木丛,拨开树叶,娘俩仔细采摘了起来,剩下了些小的,如意打算留种,又用树叶轻轻的掩盖住。
走到枯木那里,摘了木耳后,两人用剩下的蒲公英盖住羊菇。
看两个背篓还没装满,时间还尚早,母女俩在林子内四处转着,又发现了成片的猪耳朵菜,这种野菜凉拌、清炒、菜团子都好吃,它在医学中还有清热利尿、祛痰止咳等药用功效,是大自然给予的宝藏。
两人二话不说,立刻俯下身去,挖了起来,刘氏因常年操持农活,动作娴熟敏捷,在她的助力之下,不到两刻钟,两只背篓便已装满。
于是,两人相伴往下山走,经过石头家门口,张翠花正在院门口处择菜,看娘俩回来,张翠花好奇的往两人背篓中打量,见只是一些猪耳朵菜,顿失了兴趣。
可她那碎嘴子的毛病哪能闲得住,如意见张翠花嘴唇微启,似有滔滔话语即将涌出,赶忙抢先说道:“婶子,您这正忙着择菜呢?您瞧瞧,这日头都渐渐西斜了,眼瞅着也该着手准备晚食啦,杉子肯定饿得肚子咕咕叫了。”
说罢,如意急忙拉着刘氏快步朝着家门口走去,一边走一边还不忘回头高声说道:“婶子,咱们改天再唠,我们也得赶紧回去做晚食,不然杉子就着急了。”
晚食时分,在刘氏的巧手下,新摘的木耳菜变成了清香菜窝窝。如意踮起脚尖,摘下一颗挂在屋檐下的大蒜,剥开,用蒜臼捣碎,装进小盘,倒入点醋,在酸辣味的刺激下,如意忍住要留出的口水,继续洗着胡瓜,准备凉拌一下,这初夏的天气,最合适吃这个了。
杉子这个时候也闻着饭香返回了家中,嘴角问:“大姐姐,好香啊,娘做了什么好吃的。”
如意敲了敲杉子的头,笑眯眯说道:”娘做的菜窝窝。”看着阿爷没有一并进门,如意接着问:”阿爷,怎么没来?“
杉子脚步已朝着厨房奔去,嘴里却忙不迭地回应:“阿爷送我到门口,就去五爷爷家说关于明天去县城的事儿了。”
赶牛车的老姜头,就是杉子口中的五爷爷,乃是同宗且未出五服的亲戚,按村里的辈分,如意自是这般称呼。
在这姜家村,若有人打算前往县城,惯例是在前天晚食过后,前去与老姜头商议。老姜头随后便会赶着他那辆牛车,在村里的大路上慢悠悠地吆喝,询问明日是否有其他人一同前往。众人约好次日清晨在村头那棵大槐树下会合。
从姜家村去往县城,路途颇远,需花费一个半时辰。平日里,村中的人大多只是去镇子上赶集,购置些日常所需。唯有碰上诸如儿子娶亲筹备聘礼,或是女儿出嫁准备些压箱底的首饰和精美布料这类重要之事时,才会不辞辛劳地前往县城采买好物什。
待刘氏和如意把饭菜端上桌后,而就在此时,阿爷的身影也恰好出现在门口,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屋内,待坐定后,爷便将明日进城之事已然商妥的情况一一道出。
未再多言,如意本就对那菜窝窝馋涎已久,此刻赶忙招呼阿爷一同用餐。她就着那辛辣开胃的蒜泥,以及清爽可口的凉拌黄瓜,大快朵颐起来,竟一口气吃下三个菜窝窝。
如意心下不禁暗自感叹:自来到这个家后,虽说没有大鱼大肉可吃,然而却有着一位擅长烹饪农家饭菜的娘亲,就让人很满足。
望着眼前热气腾腾的菜窝窝,再瞧瞧身旁温柔浅笑的母亲,如意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前世。那时的她与芳霏,皆是被命运遗弃的孤儿,在冰冷的世界里彼此依偎,相伴成长。在工作闲暇之时,两人就喜欢窝在出租房里琢磨些美食。
如意沉浸于回忆之中,神思愈发悠远。她暗自思忖,此时的芳霏在县城里过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