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107章 姜家村的团结
又是一个晨雾未散的早晨,姜老爹早早起身,来到牲口棚,亲昵地拍了拍骡小伙的脑袋,骡小伙像是知晓要出门,欢快地晃了晃脑袋,打了个响鼻。
不一会儿,姜老爹便赶着骡车,接上了姜里正和老姜头。车上,是昨个傍晚刚从地里收上来的新鲜蔬菜,三人坐在车上,一路晃晃悠悠地朝着县城的方向行去。
一路上,三人的话题便围绕着即将到来的祠堂祭祀展开。姜里正作为一村之长,凭着经验说道:“这祭祀用的东西,可不能马虎。三牲是少不了的,得挑那毛色鲜亮的鸡、活蹦乱跳的鱼,还有那膘肥体壮的猪肉。糕点也得准备些,像发糕、米糕,再就是酒和茶。”
姜老爹听完,脸上露出豪爽的笑容,大手一挥,说道:“到了长安家铺子,你就放开了拿,甭管多少钱,我出了!只要别漏了啥要紧东西就行。”
往年祭祀,都是各家各户自己带上一样东西,供奉给祖宗,祭祀完了再各自拿回家去。至于香烛纸钱这些,全看各家自己的心意。
可今日不同,村子里碰上了“如意受圣上赏”的大喜事,要开祠堂祭祖,这是头一遭,大家都没什么经验。
姜老爹这么一说,姜里正心里琢磨了一下,开口道:“行嘞,老哥!等祭祀完了,这些东西还是你拿回去,也算是你一番心意。”
三人结束了祭祀的话题,便开始谈论起庄稼之事。谈完庄稼,又回忆起年少的时光。果真是应了那句 “男人至死是少年”,这三个小老头,说着说着就拌起嘴来。
三人到了小食铺,把蔬菜卸了下来。这时,姜老爹才满脸笑意地将如意受赏的事儿说给芳霏听。一老一少相互说了些事后,姜老爹原本上扬的嘴角渐渐平了下来,芳霏心里的愁绪也因得了好消息冲淡了几分。
姜老爹开口问道,语气带着些气愤:“沈锦当真被放出来了?”
芳霏应道:“是啊,阿爷。昨日大伯下衙后就跟我确定了这事。马同知签了给沈锦的保证字据,还交了一千两白银赎罪。”
直到昨日与姜长盛交谈,芳霏才头一回知晓,在这个朝代,有些罪名只要不是死罪,或者没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交上相应的罚款,也就是买命钱,再有官员出面担保,就能恢复自由身。
芳霏再次深切体会到,若想在此安稳度日,钱与权至关重要。钱财尚可凭自己双手,一步步辛苦挣来;可这权势,平头百姓唯有通过科举之路才能触及。只可惜,自己身为女子,无法参加科举。
昨日,她便与大伯谈及此事,一方面,她鼓励大伯在县衙里好好当差,幸而清平县县衙的官员皆是清正之人;另一方面,她琢磨着要对三位哥哥实行“鸡娃”之策。
今日清平学院散学后,便要把姜家三兄弟叫来,将沈锦即将出狱一事细细剖析一番。
姜老爹听了芳霏这些想法,点头称是,说道:“是该把家里的难处说与你几个哥哥听听,读书固然要紧,可也不能让他们一门心思只盯着书本上的东西,也得懂得人情世故才是。”
因为姜老爹还有其他事要办,再次叮嘱芳霏:“你可得注意着安全,要是遇到啥不好应付的事,咱就把铺子关了回家去,平安才是顶要紧的。”
交代完后,姜老爹再次赶上骡车,带着两位老伙计,朝着二儿子的铺子赶去。姜老爹坐在车辕上,一声不吭,心里琢磨着事。
坐在两侧的另外两个老头,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见老伙计没了刚才的兴致,年长些的老姜头,便试探着问道:“兄弟,咋啦?”
姜老爹对这两位同宗兄弟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当下便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
老姜头听后,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破口大骂道:“呸!这姓马的狗官,早些年做县令的时候,就骑在咱们平头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如今倒好,又要把那坏透顶的沈锦放出来,简直丧尽天良,老天爷咋就不开开眼收拾收拾他!” 骂了几句后,他也和姜老爹一样,沉默不语,只是闷头吧嗒着旱烟。
唉,这或许就是咱们平头百姓的无奈,空有一腔怒火,却也无计可施。
这时,姜里在心里琢磨了一会儿,开口安慰道:“老哥,如意和芳霏都是难得的好姑娘,咱们姜家村的人可都跟着她俩沾了光。虽说咱都是土里刨食的泥腿子,可要是那些人还敢再来闹事,咱也绝不能任由他们欺负,怎么也得拼上一拼!”
三位老伙计带着采买的物什,回到姜家村,在姜里正的号召下,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齐聚在祠堂门口的空地上。
虽说天气酷热难耐,可大家伙儿都不以为意,个个脸上都透着几分自豪,满脸笑意地听着姜里正讲此次祭祀的缘由。
祠堂门一开,姜里正先净手焚香,神色肃穆,而后领着众人整齐地跪地,对着祖宗牌位行三叩九拜之礼。
接着,姜里正恭敬地宣读祭文,把村里的闺女得了圣上赏赐这等荣耀之事告知祖先,又诚心祈求祖先庇佑村子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等祭祀仪式结束,姜里正又开口给大家伙说起沈锦被放出的事。之前如意被掳,沈锦入狱,这事儿村里人都清楚。
如今没过去几天,那恶人就要被放出来,村里那些血气方刚的汉子,一听这话,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自这之后,姜家村的村民们自发组织起了保卫队。那些不用在山地上劳作的男人们,几个人一组,轮流在村子里和周边仔细巡查,看看有没有陌生面孔出现。
就连守在村口情报处的妇人们,也都紧紧盯着通往村子的小路,一点儿都不敢松懈。
还有那几位平日里倚在祠堂后墙忆往昔的老爷子,一个个目光炯炯,死死盯着眼前宽阔的打谷场,就怕哪个麦秆垛后面藏着人。
山上的顾家母子,他们便守着村后的那片山林。如此一来,姜家村好似被一层严实的防护网罩住。
因为有了前车之鉴,顾惜惜也加强了对如意的训练,她虽然身体苦了些,但心中是极暖的。
如意看着村中这些可爱的人们,心中越发坚定了要带他们过好日子的决心。
不一会儿,姜老爹便赶着骡车,接上了姜里正和老姜头。车上,是昨个傍晚刚从地里收上来的新鲜蔬菜,三人坐在车上,一路晃晃悠悠地朝着县城的方向行去。
一路上,三人的话题便围绕着即将到来的祠堂祭祀展开。姜里正作为一村之长,凭着经验说道:“这祭祀用的东西,可不能马虎。三牲是少不了的,得挑那毛色鲜亮的鸡、活蹦乱跳的鱼,还有那膘肥体壮的猪肉。糕点也得准备些,像发糕、米糕,再就是酒和茶。”
姜老爹听完,脸上露出豪爽的笑容,大手一挥,说道:“到了长安家铺子,你就放开了拿,甭管多少钱,我出了!只要别漏了啥要紧东西就行。”
往年祭祀,都是各家各户自己带上一样东西,供奉给祖宗,祭祀完了再各自拿回家去。至于香烛纸钱这些,全看各家自己的心意。
可今日不同,村子里碰上了“如意受圣上赏”的大喜事,要开祠堂祭祖,这是头一遭,大家都没什么经验。
姜老爹这么一说,姜里正心里琢磨了一下,开口道:“行嘞,老哥!等祭祀完了,这些东西还是你拿回去,也算是你一番心意。”
三人结束了祭祀的话题,便开始谈论起庄稼之事。谈完庄稼,又回忆起年少的时光。果真是应了那句 “男人至死是少年”,这三个小老头,说着说着就拌起嘴来。
三人到了小食铺,把蔬菜卸了下来。这时,姜老爹才满脸笑意地将如意受赏的事儿说给芳霏听。一老一少相互说了些事后,姜老爹原本上扬的嘴角渐渐平了下来,芳霏心里的愁绪也因得了好消息冲淡了几分。
姜老爹开口问道,语气带着些气愤:“沈锦当真被放出来了?”
芳霏应道:“是啊,阿爷。昨日大伯下衙后就跟我确定了这事。马同知签了给沈锦的保证字据,还交了一千两白银赎罪。”
直到昨日与姜长盛交谈,芳霏才头一回知晓,在这个朝代,有些罪名只要不是死罪,或者没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交上相应的罚款,也就是买命钱,再有官员出面担保,就能恢复自由身。
芳霏再次深切体会到,若想在此安稳度日,钱与权至关重要。钱财尚可凭自己双手,一步步辛苦挣来;可这权势,平头百姓唯有通过科举之路才能触及。只可惜,自己身为女子,无法参加科举。
昨日,她便与大伯谈及此事,一方面,她鼓励大伯在县衙里好好当差,幸而清平县县衙的官员皆是清正之人;另一方面,她琢磨着要对三位哥哥实行“鸡娃”之策。
今日清平学院散学后,便要把姜家三兄弟叫来,将沈锦即将出狱一事细细剖析一番。
姜老爹听了芳霏这些想法,点头称是,说道:“是该把家里的难处说与你几个哥哥听听,读书固然要紧,可也不能让他们一门心思只盯着书本上的东西,也得懂得人情世故才是。”
因为姜老爹还有其他事要办,再次叮嘱芳霏:“你可得注意着安全,要是遇到啥不好应付的事,咱就把铺子关了回家去,平安才是顶要紧的。”
交代完后,姜老爹再次赶上骡车,带着两位老伙计,朝着二儿子的铺子赶去。姜老爹坐在车辕上,一声不吭,心里琢磨着事。
坐在两侧的另外两个老头,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见老伙计没了刚才的兴致,年长些的老姜头,便试探着问道:“兄弟,咋啦?”
姜老爹对这两位同宗兄弟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当下便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
老姜头听后,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破口大骂道:“呸!这姓马的狗官,早些年做县令的时候,就骑在咱们平头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如今倒好,又要把那坏透顶的沈锦放出来,简直丧尽天良,老天爷咋就不开开眼收拾收拾他!” 骂了几句后,他也和姜老爹一样,沉默不语,只是闷头吧嗒着旱烟。
唉,这或许就是咱们平头百姓的无奈,空有一腔怒火,却也无计可施。
这时,姜里在心里琢磨了一会儿,开口安慰道:“老哥,如意和芳霏都是难得的好姑娘,咱们姜家村的人可都跟着她俩沾了光。虽说咱都是土里刨食的泥腿子,可要是那些人还敢再来闹事,咱也绝不能任由他们欺负,怎么也得拼上一拼!”
三位老伙计带着采买的物什,回到姜家村,在姜里正的号召下,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齐聚在祠堂门口的空地上。
虽说天气酷热难耐,可大家伙儿都不以为意,个个脸上都透着几分自豪,满脸笑意地听着姜里正讲此次祭祀的缘由。
祠堂门一开,姜里正先净手焚香,神色肃穆,而后领着众人整齐地跪地,对着祖宗牌位行三叩九拜之礼。
接着,姜里正恭敬地宣读祭文,把村里的闺女得了圣上赏赐这等荣耀之事告知祖先,又诚心祈求祖先庇佑村子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等祭祀仪式结束,姜里正又开口给大家伙说起沈锦被放出的事。之前如意被掳,沈锦入狱,这事儿村里人都清楚。
如今没过去几天,那恶人就要被放出来,村里那些血气方刚的汉子,一听这话,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自这之后,姜家村的村民们自发组织起了保卫队。那些不用在山地上劳作的男人们,几个人一组,轮流在村子里和周边仔细巡查,看看有没有陌生面孔出现。
就连守在村口情报处的妇人们,也都紧紧盯着通往村子的小路,一点儿都不敢松懈。
还有那几位平日里倚在祠堂后墙忆往昔的老爷子,一个个目光炯炯,死死盯着眼前宽阔的打谷场,就怕哪个麦秆垛后面藏着人。
山上的顾家母子,他们便守着村后的那片山林。如此一来,姜家村好似被一层严实的防护网罩住。
因为有了前车之鉴,顾惜惜也加强了对如意的训练,她虽然身体苦了些,但心中是极暖的。
如意看着村中这些可爱的人们,心中越发坚定了要带他们过好日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