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115章 要一百只
热门推荐:
开局躺平峰主,和万物五五开
末世:抱紧丧尸男友大腿吃香喝辣
得不到,不如选择放手
我是勇者也是牢大也是个侦探
穿越次异世界的情缘2
同桌说:你压到我头发了
天命诗武
萌宝寻爱:破茧成蝶之旅
御兽:从青藤妖开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钱氏当真跟来上工似的,每天小食铺的门刚一打开,她就提着些糕点前来探望小双姐妹俩。
小双倒是大方,欣然接过糕点,还客客气气地向大伯母道谢。可要是钱氏再多说些别的,小双就会叹着气说自己太忙,还得靠打工养活自己和妹妹呢,要是大伯母心疼她辛苦,不妨给点银钱帮衬帮衬。
这么一来,钱氏的嘴就像被堵住了似的,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出话来。她也不走,就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一有机会就想跟小双、小喜多说几句。
小喜实在是没法装作不在意钱氏从前对她的苛刻,只能躲在后厨不出来。
小双倒是满脸笑意地应对着,还时不时地给钱氏添茶续水。可每到饭点的时候,小双就会故意问道:“大伯母,您该不会还想让我掏钱买饭给您吃吧?”
这时,芳霏和其他伙计也会在一旁附和:“小双,我看你大伯母可不像是真心想跟你和好的,莫不是想让你挣钱养着她吧。”
钱氏听了,只能灰溜溜地回家吃饭。等吃完了,又跑回来,继续求小双和小喜原谅,那架势,就好像要天天来这儿报到,非得让大家看到她痛改前非不可。
要说钱氏心里乐意天天这么折腾吗?那肯定是不乐意的。可每次一回到家,黑心大伯和郑大明就会追问她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她没办法,只能敷衍着说小双对她的态度已经缓和了,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刚开始的两天,钱氏这么说,父子俩还能勉强忍耐。可日子一长,黑心大伯就不再相信她的话了。
这不,又一次听到钱氏的敷衍后,黑心大伯火冒三丈,又抄起了凳子。郑大明在一旁看着,无动于衷。
这天,郑大明被沈锦派来的人带走了。等他再回到家的时候,手上少了一根手指。
至此,钱氏挨打的次数更多了,原本只是被黑心大伯一个人打骂,现在连郑大明也加入了,钱氏每天都要遭受两人给的身心折磨。
对于钱氏的家中遭遇,小食铺的众人不知情,依旧如往常般忙着铺中之事。
这一天,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子笑意盈盈地走进小食铺,找到芳霏,说道:“芳霏妹子,你做的那种书包还有不?我要五十只。” 话刚出口,她又连忙改口:“不,还是要一百只吧!”
芳霏笑着回应:“裳裳姐,货自然是有的,不过得晚些日子才能做好。”
叶裳裳性格爽朗,闻言哈哈大笑起来,随即从钱袋里掏出银子,笑着递过去,说道:“没事儿,我等得起。芳霏妹,你仔细数数,看这钱数对不对?”
紧接着,叶裳裳兴致勃勃地说:“你都不知道那书包有多抢手!我就按你说的,把它们放在柜台那儿。前几天来店里的大多是妇人,嘴上都夸好看,可就是没人买。直到昨天,一个妇人带着女儿来,那小姑娘一眼就相中了那个妃色小狗图案的书包。你猜后来怎么着?”
叶裳裳接过小双递来的茶杯,一饮而尽,没等芳霏搭话,又接着兴奋地说:“那女孩买走没多久,就陆陆续续有人来要买这种包。昨天一天,你放在我们布铺寄卖的书包就全卖光了。所以我今天一大早赶紧过来找你订购。”
芳霏一边数着手里的银子,一边听叶裳裳不停地说着。数完后,她发现正是二两八钱。一只包卖 150 文,布铺每只抽取 10 文佣金,之前寄卖了二十只,钱数刚好。
芳霏笑着说:“裳裳姐,钱数没错。”
两人约定妥当,五日后芳霏便会前往布铺送货。叶裳裳临走在小食铺打包了两份套餐,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笑意,转身回了布铺。
这寄卖包之事还得从钱氏跑到小食铺闹事那天说起。把钱氏打发走,芳霏和如意便凑到一块儿,商量起来。
两人思来想去,一致觉得还是要去叶家布铺寄卖。
一来,叶家布铺是她们穿越到这儿后,头一回买新衣衫的地方,与二人有缘;二来,叶家布铺的少东家为人实在,当初并未因为她们的穿着打扮而小瞧她们。
就冲这份人品,往后芳霏不管是买布料还是成衣,都只认这家布铺。所以啊,这卖包的事儿,也只有托付给叶家布铺的少东家,她们才觉得心里踏实。
第二天,姜家小院内,送菜归来的老姜头把芳霏写的信交到了如意手上。
如意迫不及待地打开信,目光在信纸上快速扫过,刹那间,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猛地蹦了起来,笑声爽朗。
姜阿奶就在一旁,被如意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一哆嗦,赶忙问道:“你这孩子,到底咋啦?咋这么高兴啊?”
如意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一把抱住姜阿奶,心里嘀咕着,自己现在这身子可不就是个孩子嘛,高兴了就得像孩子一样尽情表达出来。
刘氏瞧着如意这般反常的模样,心里实在好奇,这信里到底写了啥,竟能让向来沉稳的女儿如此兴奋。她忍不住开口问道:“如意,信上都写了些啥呀?”
如意难掩激动,大声说道:“成啦!咱们做的包都卖光啦!芳霏来信说,还要再订一百只呢!”
姜家的老中少妇人和女孩听了这话,嘴角都不自觉地上扬。姜长乐更是又笑又哭,抽抽搭搭地说:“这可真是太好了!”
虽说家里人都没埋怨她,可姜长乐心里一直怪自己,尤其是对锦华,她满心愧疚。
这几天,她不仅白天忙着绣书包,晚上还点着灯,仔细研究如意带回来的 “苏绣针法”,就盼着能把本事学到手,好教给锦华。
兴奋劲儿过去,如意冷静下来,又开口说道:“只是眼下咱们手头存的包不够数,五日后就得交一百只包,光靠咱们自家人,怕是赶不及。依我看,得从村里找些绣活好、针线利落的女子来帮忙。”
小双倒是大方,欣然接过糕点,还客客气气地向大伯母道谢。可要是钱氏再多说些别的,小双就会叹着气说自己太忙,还得靠打工养活自己和妹妹呢,要是大伯母心疼她辛苦,不妨给点银钱帮衬帮衬。
这么一来,钱氏的嘴就像被堵住了似的,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出话来。她也不走,就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一有机会就想跟小双、小喜多说几句。
小喜实在是没法装作不在意钱氏从前对她的苛刻,只能躲在后厨不出来。
小双倒是满脸笑意地应对着,还时不时地给钱氏添茶续水。可每到饭点的时候,小双就会故意问道:“大伯母,您该不会还想让我掏钱买饭给您吃吧?”
这时,芳霏和其他伙计也会在一旁附和:“小双,我看你大伯母可不像是真心想跟你和好的,莫不是想让你挣钱养着她吧。”
钱氏听了,只能灰溜溜地回家吃饭。等吃完了,又跑回来,继续求小双和小喜原谅,那架势,就好像要天天来这儿报到,非得让大家看到她痛改前非不可。
要说钱氏心里乐意天天这么折腾吗?那肯定是不乐意的。可每次一回到家,黑心大伯和郑大明就会追问她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她没办法,只能敷衍着说小双对她的态度已经缓和了,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刚开始的两天,钱氏这么说,父子俩还能勉强忍耐。可日子一长,黑心大伯就不再相信她的话了。
这不,又一次听到钱氏的敷衍后,黑心大伯火冒三丈,又抄起了凳子。郑大明在一旁看着,无动于衷。
这天,郑大明被沈锦派来的人带走了。等他再回到家的时候,手上少了一根手指。
至此,钱氏挨打的次数更多了,原本只是被黑心大伯一个人打骂,现在连郑大明也加入了,钱氏每天都要遭受两人给的身心折磨。
对于钱氏的家中遭遇,小食铺的众人不知情,依旧如往常般忙着铺中之事。
这一天,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子笑意盈盈地走进小食铺,找到芳霏,说道:“芳霏妹子,你做的那种书包还有不?我要五十只。” 话刚出口,她又连忙改口:“不,还是要一百只吧!”
芳霏笑着回应:“裳裳姐,货自然是有的,不过得晚些日子才能做好。”
叶裳裳性格爽朗,闻言哈哈大笑起来,随即从钱袋里掏出银子,笑着递过去,说道:“没事儿,我等得起。芳霏妹,你仔细数数,看这钱数对不对?”
紧接着,叶裳裳兴致勃勃地说:“你都不知道那书包有多抢手!我就按你说的,把它们放在柜台那儿。前几天来店里的大多是妇人,嘴上都夸好看,可就是没人买。直到昨天,一个妇人带着女儿来,那小姑娘一眼就相中了那个妃色小狗图案的书包。你猜后来怎么着?”
叶裳裳接过小双递来的茶杯,一饮而尽,没等芳霏搭话,又接着兴奋地说:“那女孩买走没多久,就陆陆续续有人来要买这种包。昨天一天,你放在我们布铺寄卖的书包就全卖光了。所以我今天一大早赶紧过来找你订购。”
芳霏一边数着手里的银子,一边听叶裳裳不停地说着。数完后,她发现正是二两八钱。一只包卖 150 文,布铺每只抽取 10 文佣金,之前寄卖了二十只,钱数刚好。
芳霏笑着说:“裳裳姐,钱数没错。”
两人约定妥当,五日后芳霏便会前往布铺送货。叶裳裳临走在小食铺打包了两份套餐,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笑意,转身回了布铺。
这寄卖包之事还得从钱氏跑到小食铺闹事那天说起。把钱氏打发走,芳霏和如意便凑到一块儿,商量起来。
两人思来想去,一致觉得还是要去叶家布铺寄卖。
一来,叶家布铺是她们穿越到这儿后,头一回买新衣衫的地方,与二人有缘;二来,叶家布铺的少东家为人实在,当初并未因为她们的穿着打扮而小瞧她们。
就冲这份人品,往后芳霏不管是买布料还是成衣,都只认这家布铺。所以啊,这卖包的事儿,也只有托付给叶家布铺的少东家,她们才觉得心里踏实。
第二天,姜家小院内,送菜归来的老姜头把芳霏写的信交到了如意手上。
如意迫不及待地打开信,目光在信纸上快速扫过,刹那间,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猛地蹦了起来,笑声爽朗。
姜阿奶就在一旁,被如意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一哆嗦,赶忙问道:“你这孩子,到底咋啦?咋这么高兴啊?”
如意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一把抱住姜阿奶,心里嘀咕着,自己现在这身子可不就是个孩子嘛,高兴了就得像孩子一样尽情表达出来。
刘氏瞧着如意这般反常的模样,心里实在好奇,这信里到底写了啥,竟能让向来沉稳的女儿如此兴奋。她忍不住开口问道:“如意,信上都写了些啥呀?”
如意难掩激动,大声说道:“成啦!咱们做的包都卖光啦!芳霏来信说,还要再订一百只呢!”
姜家的老中少妇人和女孩听了这话,嘴角都不自觉地上扬。姜长乐更是又笑又哭,抽抽搭搭地说:“这可真是太好了!”
虽说家里人都没埋怨她,可姜长乐心里一直怪自己,尤其是对锦华,她满心愧疚。
这几天,她不仅白天忙着绣书包,晚上还点着灯,仔细研究如意带回来的 “苏绣针法”,就盼着能把本事学到手,好教给锦华。
兴奋劲儿过去,如意冷静下来,又开口说道:“只是眼下咱们手头存的包不够数,五日后就得交一百只包,光靠咱们自家人,怕是赶不及。依我看,得从村里找些绣活好、针线利落的女子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