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 第145章 手下见真章

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145章 手下见真章

    此话一出,恰似春日惊雷,瞬间将姜家村人炸得议论纷纷。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那些以往学不好绣活的姑娘,只觉这次又迎来了好机会。

    何况这姜家村谁家还没个沾亲带故的?自家就算捞不着这好处,娘家、姐妹、兄弟总能得着吧。

    之前姜家村的媳妇回娘家,娘家看着她们在这儿过上的好日子,哪个不眼馋?只是这挣钱的活儿,自然是先紧着自个儿村子里的人。

    姜里正瞧着大家聊得热火朝天,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便拿起放在桌上的铜锣敲了敲。“哐” 的一声,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打谷场中间的姜里正。

    姜里正看着大伙这反应,心里头那叫一个满意。想着还是芳霏送的这铜锣好使,可比扯着嗓子喊、用手拍桌子强多了。

    姜里正清了清嗓子,又开口说道:“大家伙儿先合计合计,这招收编织学徒的事儿就定在后天上午。也给你们一天时间,回去通知自家亲戚。不过,要是家里有编织材料存货的,可就赶紧拿去卖了。”

    赵氏明天不当值,不用去养殖场。一想到娘家的三个侄女,还有小妹家的外甥女,心下盘算着,这一趟亲戚走下来,可得花上一天时间。

    同赵氏一般心思的妇人不在少数,姜里正这番话,可算是说到了大伙的心坎里。众人纷纷满脸堆笑,不住夸赞里正英明。那小老头听了,得意得翘起了胡子,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花。

    还有些家中囤着编织材料的人家,当下便在心里头暗自盘算起来:自家存的那些软藤条,能换多少铜钱呢?越想越按捺不住,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回家去。

    第二天一大早,姜家村那些不在小院里上工的妇人们,纷纷回娘家,或是去姐妹家。

    而在姜家老宅,桃花和梨花姐妹来了。这两人看着可比杏花健壮些。

    桃花尤其显眼,个头足有一米七,身材魁梧,面庞是乡下妇人常有的麦色,说起话来声音响亮:“东家,您瞧瞧我这手艺咋样?” 说完,就从背篓里掏出自己照着杏花描述,连夜赶制出来的编织包。

    梨花和杏花是亲姐妹,个头和长相都跟杏花相仿,只是梨花比杏花更丰腴些,脸色也更为红润。她脆生生地说道:“东家,这是我做的,您给验验货。” 边说边把编织包递给如意。

    如意接过两件不比杏花手艺逊色的编织包,将两人迎进老宅堂屋,又倒上薄荷水,这才笑着开口问道:“两位婶子,杏花婶子可给你们讲过咱们这儿的工钱事儿啦?”

    桃花和梨花忙不迭地一同点头,应道:“讲过了。”

    如意听了,便接着说道:“既然讲过了,那我就不多啰嗦了。这儿有两份契约,两位婶子要是觉着没啥问题,按个手印,这契约就算生效咯。”

    说着,如意站起身来,走到一旁的桌前,拿起早就备好、经刘氏按过手印的契约。

    桃花和梨花不识字,一时有些犯难,两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杏花。杏花跟着刘风识了好些字,当下便再次帮着仔细查看契约内容。

    看完之后,杏花轻轻点了点头,示意没问题。两人见状,也不含糊,痛痛快快地按上了手印。

    如意把一式两份的契约收好,便开始说起授课的事儿。

    她把心里的想法一股脑儿说了出来:“杏花婶子,我想着让你带那些本来编织手艺就还不错的姑娘,你看行不?” 如意心里明白,杏花性格内敛,教这些有基础的姑娘更合适,她们一点就通,能早点上手干活。

    杏花赶忙点头应道:“行的,小东家。”

    如意又看向桃花,说道:“桃花婶子,那些没啥根基的姑娘,就劳烦你带了,你看如何?” 如意琢磨着,初学者容易沉不住气,得有个镇得住场子的人,桃花婶子正合适。

    桃花性子爽朗,大声应道:“都听小东家的!我保准把那些姑娘管好,教好!”

    至于那些有点基础、但手艺还不够精湛的学徒,自然就落到了梨花头上。如意刚把目光转向梨花,梨花便温温柔柔地说道:“剩下的就交给我吧,小东家。”

    如意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正是这个意思。往后这编织包的活计,可就全仰仗三位婶婶啦。要是碰上啥不好说出口的事儿,几位婶婶尽管去找我舅母,她是咱们这里的管事。”

    这会子,被如意提及的张桂枝正站在姜长乐的闺房里,这屋子如今权当临时手工绣坊使了。

    她把昨日在刘家村和自己娘家村里找来的、绣活儿顶出色的娘子们,一个个地指给刘氏和王氏,细细介绍起来。

    俗话说 “手下见真章”,众人相互见礼后,刘氏便提高声音,再次向大家细说了手工绣坊的薪奉。

    言罢,她又从一旁拿出姜长乐的一方帕子,指着上面的绣样说道:“咱们既然是招绣工,就以这帕子上的图案为样,各位娘子不妨现场绣上一幅,让大家瞧瞧手艺。”

    要么说,咱们刘翠娥女士也越来越有绣房老板娘的风范了。

    姜家上下,忙得不可开交,这忙活的地儿也不都在一处。姜家小院的原址上,姜长业带着小舅子刘达,还有村里的一帮汉子,正在搬砖、砌墙。

    一旁的空地上,姜阿奶和蔡氏,还有同村找来的两个老姐妹,正忙着切菜,煮那大锅饭。刘妞妞这小女娃,不愿跟着她娘去老宅,就围着阿奶转来转去,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择菜呢。

    再说姜老爹,他和亲家公坐在骡车车辕上,后面跟着老姜头和姜里正坐着的牛车,四个老伙计一道往三元镇的窑场赶,去拉今日的第二车青砖。那大太阳火辣辣的,把四位小老头的脸晒得油光发亮,可却丝毫浇不灭他们心中的热乎劲儿。

    如意这边呢,和三朵 “花” 婶子商讨完授课的章程,三朵 “花” 婶子便忙着手里的编织活计了。如意也没闲着,拿着秤,坐在老宅门口,等着乡亲上门来卖编织用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