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159章 初见张元初
经过一上午的亲身体验,碧水阁的服务赢得众人一致赞誉。
马茗茗与春桃、如意与芳霏,遂兵分两路,前往城中各处递呈拜帖。
马茗茗自幼便与城中富贵人家多有往来,这般差事于她而言,办得顺风顺水。
反观芳霏这边,两个姑娘年纪尚小,虽身着洁净衣衫,却绝非名贵之物。
如意与芳霏,一个操持家中诸事,一个打理店铺生意,平日里佩戴首饰多有不便,故而在各家门房处,屡屡遭人白眼,吃了闭门羹。但两人毫不气馁,依旧执着前行。
芳霏悄悄塞给门房两个铜子儿,这才使得她们精心制作的两页折叠宣传单,大多能顺利送到各家女主人手中。
两人的最后一站,是清平县最大官员的宅邸 —— 张主簿家。虽说清平县最大的官是张县令,可他并无妻妾随行,独自一人居住在县衙后宅。而张夫人乃是从京城跟随张主簿前来赴任的,向来深居简出。
这并非张夫人嫌贫爱富,实则是清平县着实偏远,对于早已看惯京城繁华盛景的张夫人而言,此地实在缺乏吸引力。
张宅乃是一座两进的院子,虽说宽敞,但也称不上奢华。如意上前,抬手轻轻叩响门环,随后退下台阶,静静等候。片刻之后,一位肤色黝黑的中年汉子打开角门,目光落在两人身上。
芳霏嘴角含笑,轻声说道:“大叔,劳您大驾,帮忙通传一声,碧水阁东家求见。”
张阿大打量了芳霏好一会儿,冷不丁开口问道:“你可是那小食铺的东家?”
芳霏一听,这人竟认得自己,心中暗喜,这事儿可就好办多了,连忙应道:“正是小女子,大叔。”
说起芳霏的小食铺,在这清平县中也算有些名气。只是那些富贵人家,平日里鲜少有人亲自前往,不过是偶尔差遣府中的厨娘去打包些吃食回来。
也难怪前头那些门房不认得芳霏,毕竟此番她们是以碧水阁东家的名义前来拜访,芳霏之前也就未曾自报家门。
这位张阿大之所以能认得芳霏,还得从前些日子说起。那日,张阿大因京中来了书信,急着去县衙找自家老爷。正巧碰上芳霏亲自给县衙送温暖,衙役们得了些卤肉吃,他也跟着沾了光。
当时,芳霏那副精致伶俐的模样,便叫张阿大多留意了几眼,故而今日才能一眼将她认出来。
听闻芳霏承认,张阿大黝黑的脸上绽出两排大白牙,笑道:“姑娘稍候,小的这就进去通传。”
没多会儿,只见一个与如意、芳霏年纪相仿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身后还追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那女子口中喊道:“小姐,您慢些走,等等我呀!”
这位模样俊俏的小姑娘跑到门口,上上下下将如意和芳霏仔细打量了一番,而后开口问道:“你二人,哪个是姜如意?哪个又是姜芳霏?”
如意与芳霏相互对视一眼,如意率先应声:“我是姜如意。”
紧接着,芳霏也跟着说:“我乃姜芳霏。”
那姑娘又将二人细细打量一番,嘴巴一撇,嘟囔道:“瞧着,也不过如此嘛。”
芳霏被她这一连串的问话与评价弄得一头雾水,瞧这小姑娘的打扮,定是府中小姐。
芳霏心思一转,立刻开口问道:“敢问姑娘,您可是张小姐?”
张元初仰起小脸,神气地说道:“算你聪明。”
三人这一番对话,不过转瞬之间。走在张元初身旁的那名十五六岁的丫鬟碧儿,面带歉意地朝如意和芳霏微微一笑,轻声说:“请两位小姐里边儿请,我家夫人正在里头候着呢。”
二人被请至堂间,张元初仍是有意无意地留意着如意与芳霏的一举一动。
如意敏锐地察觉到张元初的目光,旋即回以一个温婉的微笑。那小姑娘见状,顿时双颊绯红,忙不迭地将脸扭向一旁。
可没过一会儿,她又悄悄地把目光投向芳霏,芳霏则俏皮地朝她眨了眨眼睛。张元初见状,不禁冷哼一声,再次将头扭向另一边。
张元初心中暗自思忖:那个叫姜如意的,瞧着倒是规规矩矩,可那个姜芳霏,眼珠子滴溜乱转,我看爹爹纯粹是信口胡诌,她哪里就比我强了?
张夫人将自家女儿与如意、芳霏之间的这番细微互动尽收眼底,面上笑意盈盈,对着如意和芳霏说道:“二位姑娘,我家老爷可常在我耳边提及,今日得见,果真是两位可人儿,快请入座。”
言罢,她转头吩咐身旁的丫鬟:“碧儿,给二位小姐斟茶。”
如意接过茶水,轻声说道:“多谢张夫人。”
芳霏轻抿一口茶水,由衷赞叹:“此茶香气清幽,滋味醇厚。”
芳霏所言绝非过誉。在现代,她虽也品鉴过不少佳茗,然而身处工业污染的环境,那些茶叶终究比不上这农耕社会里,未经污染的纯净茶叶,更何况这还是张夫人差人从徽州买来的。
张元初忍不住再次低声嘟囔:“乡野之人,没见过世面。” 此番言语,已不是在心中默念。
张夫人见女儿这般无礼,顿时拉下脸来,厉声道:“元初,还不快给人家赔不是!”
张元初瞧着母亲那愈发阴沉的脸色,心里直发怵,忙扭过头,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朝着芳霏说道:“对…… 对不住,我方才说错话了。”
芳霏看着眼前这窘迫的小姑娘,心下也没往心里去,大大方方地摆了摆手:“没事儿。”
经了这一遭,张元初乖乖地坐到母亲身旁,再不敢小声嘟囔,只是时不时好奇地打量着如意和芳霏。
在说明来意后,如意呈上芳霏精心绘制的册子。这册子可费了不少功夫,上头的字都是烫金的,还配上了图文说明。册子左下角,画着一个女子的侧影,似在看前面的水波,说来与碧水阁很是相称。
张夫人接过宣传册,眼睛一亮,嘴里又是一阵夸赞:“明儿个我肯定去你们那碧水阁瞧瞧。”
马茗茗与春桃、如意与芳霏,遂兵分两路,前往城中各处递呈拜帖。
马茗茗自幼便与城中富贵人家多有往来,这般差事于她而言,办得顺风顺水。
反观芳霏这边,两个姑娘年纪尚小,虽身着洁净衣衫,却绝非名贵之物。
如意与芳霏,一个操持家中诸事,一个打理店铺生意,平日里佩戴首饰多有不便,故而在各家门房处,屡屡遭人白眼,吃了闭门羹。但两人毫不气馁,依旧执着前行。
芳霏悄悄塞给门房两个铜子儿,这才使得她们精心制作的两页折叠宣传单,大多能顺利送到各家女主人手中。
两人的最后一站,是清平县最大官员的宅邸 —— 张主簿家。虽说清平县最大的官是张县令,可他并无妻妾随行,独自一人居住在县衙后宅。而张夫人乃是从京城跟随张主簿前来赴任的,向来深居简出。
这并非张夫人嫌贫爱富,实则是清平县着实偏远,对于早已看惯京城繁华盛景的张夫人而言,此地实在缺乏吸引力。
张宅乃是一座两进的院子,虽说宽敞,但也称不上奢华。如意上前,抬手轻轻叩响门环,随后退下台阶,静静等候。片刻之后,一位肤色黝黑的中年汉子打开角门,目光落在两人身上。
芳霏嘴角含笑,轻声说道:“大叔,劳您大驾,帮忙通传一声,碧水阁东家求见。”
张阿大打量了芳霏好一会儿,冷不丁开口问道:“你可是那小食铺的东家?”
芳霏一听,这人竟认得自己,心中暗喜,这事儿可就好办多了,连忙应道:“正是小女子,大叔。”
说起芳霏的小食铺,在这清平县中也算有些名气。只是那些富贵人家,平日里鲜少有人亲自前往,不过是偶尔差遣府中的厨娘去打包些吃食回来。
也难怪前头那些门房不认得芳霏,毕竟此番她们是以碧水阁东家的名义前来拜访,芳霏之前也就未曾自报家门。
这位张阿大之所以能认得芳霏,还得从前些日子说起。那日,张阿大因京中来了书信,急着去县衙找自家老爷。正巧碰上芳霏亲自给县衙送温暖,衙役们得了些卤肉吃,他也跟着沾了光。
当时,芳霏那副精致伶俐的模样,便叫张阿大多留意了几眼,故而今日才能一眼将她认出来。
听闻芳霏承认,张阿大黝黑的脸上绽出两排大白牙,笑道:“姑娘稍候,小的这就进去通传。”
没多会儿,只见一个与如意、芳霏年纪相仿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身后还追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那女子口中喊道:“小姐,您慢些走,等等我呀!”
这位模样俊俏的小姑娘跑到门口,上上下下将如意和芳霏仔细打量了一番,而后开口问道:“你二人,哪个是姜如意?哪个又是姜芳霏?”
如意与芳霏相互对视一眼,如意率先应声:“我是姜如意。”
紧接着,芳霏也跟着说:“我乃姜芳霏。”
那姑娘又将二人细细打量一番,嘴巴一撇,嘟囔道:“瞧着,也不过如此嘛。”
芳霏被她这一连串的问话与评价弄得一头雾水,瞧这小姑娘的打扮,定是府中小姐。
芳霏心思一转,立刻开口问道:“敢问姑娘,您可是张小姐?”
张元初仰起小脸,神气地说道:“算你聪明。”
三人这一番对话,不过转瞬之间。走在张元初身旁的那名十五六岁的丫鬟碧儿,面带歉意地朝如意和芳霏微微一笑,轻声说:“请两位小姐里边儿请,我家夫人正在里头候着呢。”
二人被请至堂间,张元初仍是有意无意地留意着如意与芳霏的一举一动。
如意敏锐地察觉到张元初的目光,旋即回以一个温婉的微笑。那小姑娘见状,顿时双颊绯红,忙不迭地将脸扭向一旁。
可没过一会儿,她又悄悄地把目光投向芳霏,芳霏则俏皮地朝她眨了眨眼睛。张元初见状,不禁冷哼一声,再次将头扭向另一边。
张元初心中暗自思忖:那个叫姜如意的,瞧着倒是规规矩矩,可那个姜芳霏,眼珠子滴溜乱转,我看爹爹纯粹是信口胡诌,她哪里就比我强了?
张夫人将自家女儿与如意、芳霏之间的这番细微互动尽收眼底,面上笑意盈盈,对着如意和芳霏说道:“二位姑娘,我家老爷可常在我耳边提及,今日得见,果真是两位可人儿,快请入座。”
言罢,她转头吩咐身旁的丫鬟:“碧儿,给二位小姐斟茶。”
如意接过茶水,轻声说道:“多谢张夫人。”
芳霏轻抿一口茶水,由衷赞叹:“此茶香气清幽,滋味醇厚。”
芳霏所言绝非过誉。在现代,她虽也品鉴过不少佳茗,然而身处工业污染的环境,那些茶叶终究比不上这农耕社会里,未经污染的纯净茶叶,更何况这还是张夫人差人从徽州买来的。
张元初忍不住再次低声嘟囔:“乡野之人,没见过世面。” 此番言语,已不是在心中默念。
张夫人见女儿这般无礼,顿时拉下脸来,厉声道:“元初,还不快给人家赔不是!”
张元初瞧着母亲那愈发阴沉的脸色,心里直发怵,忙扭过头,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朝着芳霏说道:“对…… 对不住,我方才说错话了。”
芳霏看着眼前这窘迫的小姑娘,心下也没往心里去,大大方方地摆了摆手:“没事儿。”
经了这一遭,张元初乖乖地坐到母亲身旁,再不敢小声嘟囔,只是时不时好奇地打量着如意和芳霏。
在说明来意后,如意呈上芳霏精心绘制的册子。这册子可费了不少功夫,上头的字都是烫金的,还配上了图文说明。册子左下角,画着一个女子的侧影,似在看前面的水波,说来与碧水阁很是相称。
张夫人接过宣传册,眼睛一亮,嘴里又是一阵夸赞:“明儿个我肯定去你们那碧水阁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