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驾崩老皇:我靠吐血续命反仙 > 第6章 腐朽的朝堂

驾崩老皇:我靠吐血续命反仙 第6章 腐朽的朝堂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太监高呼。

    闻言,军机大臣宋一然跨出一步,神色凝重,双手呈上奏折:

    “陛下,臣有事启奏:近日边域急报,晋王以‘清君侧,除奸佞’之名,于东海边域起兵,其势汹汹,直指皇城,臣以为,此等叛逆之举,当即刻派兵镇压,以儆效尤,绝不能让奸佞之徒玷污我大好河山!”

    言罢,大殿内气氛骤紧,每个人都眉头紧锁看向陛下,等待他的决断。

    而身为皇帝的灵启也不犹豫,当即一挥手霸气开口说道:

    “那还等什么啊,还不速派三十万大军前去镇压叛臣晋王!”

    闻言,所有大臣面面相觑,脸上显得十分不自然,因为如今王朝的内部矛盾已经十分严峻,可以用分崩离析来形容。

    “陛下,没有三十万大军!”宋一然回答。

    “三十万没有,那二十万也行啊!”

    “回陛下,也没有……”

    闻言,皇帝愣住了,他明明记得自己有百万大军,难道都在他昏庸的十年里都败光了不成?

    这也太快了吧!

    二十万都没有,那十万还怎么打?

    毕竟晋王军队在外征战多年,如果不以数量压制晋王岂不是送菜,这让老皇帝忍不住悲呼:

    “啊??那……这这这……这可如何是好啊,朕这天下岂不是要拱手让给不孝儿子?!”

    看着一群沉默不言的大臣,灵启颓废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向军机大臣询问道:

    “爱卿,那朕还有多少人马?”

    “回陛下,当前唯有禁军三万和护都府军四万可以调用,其余的大军不听号令”

    “不听号令?这什么意思?他们都反了不成?”

    “这......”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闻言,宋一然望向一旁的国师,眼神中透露出不满和指责。

    意思很明显,就是当初他清除异己的时候,杀那些大将军杀得太狠了,直接让帝都失去了军心。

    他们没有响应晋王的号召就不错了,想让他们帮忙很难,不是说大将军病重就是说大将军不在营中,这传旨都找不到人。

    各地军队都是听调不听宣。

    显然他们这些大将军都认为帝都妖气横行,而晋王的清君侧还是有道理的。

    如今皇帝被奸臣蒙蔽了双眼,除非妖道国师死,不然他们不会改变当前中立的立场!

    如果皇族没把烂摊子收拾好,这些大将军们见王朝衰落无望,甚至会直接起兵割据一方成为霸主。

    看着大殿下大臣们支支吾吾的模样,灵启也是无语了!

    这都什么破烂摊子啊,都烂成这样了还叫他来上朝做什么?

    还不如让他安心当个太上皇!

    此刻他看向国师的目光也十分不爽起来,摊手询问道:

    “大国师,这可如何是好啊,难道朕的天下就无人可用了吗?”

    国师思索片刻,随即上前一步行礼安慰道:

    “陛下莫慌,帝都城高防守完备,晋王大军八万人不足以攻下帝都,况且晋王母后仍在宫中,只要稍加利用,他必败无疑。届时所有大军慑于天威会重新听令的,而现在您要做的就是册封十三皇子灵然为太子!”

    “有国师这话朕就放心了,那行,就册封灵然为太子!还有什么事吗?没什么事,朕要回去休息……”

    说完,皇帝就想起身离开朝堂大殿!

    但就在这时,朝堂上老丞相李渊站了出来,他身穿紫袍,手持象牙笏板,声音铿锵有力:

    “陛下,臣有本要奏!”

    “说!”

    皇帝闻言又无奈坐下。

    而李渊看了国师一眼,也直截了当的说道:

    “陛下,前日妖道国师竟公然杀害太子,祸乱朝纲多年以至叛军四起天下大乱,此等恶行,天理难容,人神共愤。微臣恳请陛下,即刻下令,将妖道国师捉拿归案,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这……”

    群臣闻言,面面相觑,脸色骤变,仿佛被一阵寒风扫过,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国师的权势可谓是如日中天,在朝堂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没有人敢轻易挑战他的权威。

    就连尊贵的太子也无法逃脱国师的毒手,惨死在他手中。

    李渊的一番话,犹如在平静无波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掀起了惊涛骇浪。

    有些大臣惊愕得合不拢嘴,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丞相竟然要弹劾国师!

    几位胆小的官员更是吓得脸色苍白,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缩,仿佛想避开这场即将爆发的风暴,以免自己被丞相牵连其中。

    而李渊则巍然不动,紫袍下的身躯挺拔如松,目光炯炯,直视龙椅。

    那眼神中既有决绝,又藏着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仿佛他已准备好以身家性命力挽狂澜救天下社稷。

    以前因为见不到陛下,他才一直隐忍对国师百般忍让,但太子的死和晋王的起兵,让他不得不站出来!

    皇帝目光在国师与李渊之间徘徊,最终向国师询问:

    “国师,可有此事?”

    大殿内静得连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所有人都看向年轻的国师。

    国师闻言丝毫不慌,嘴角反而勾起一抹冷笑,悠然自得地摇了摇头:

    “陛下,臣一心为国,怎会有此等行径?丞相所言纯属血口喷人,请问他可有确凿证据?”

    言罢,他轻轻抬起眼睑,目光中满是轻蔑。

    李渊见他还百般狡辩,再次挺身而出,紫袍随风轻扬,他环视四周,声音坚定:

    “在场诸位大臣,皆为亲眼目睹之人证,难道还不足以定你这妖道罪吗?”

    言毕,群臣神色各异,有的低头避让,有的则暗暗点头,大殿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噢!哪位大臣看见本座谋害太子了?可以站出来!”

    国师用威胁的目光扫视着大殿中的每一个人,仿佛在等出头鸟。

    这让大殿内一片死寂,只有微弱的烛光在风中摇曳,映照着大臣们或恐惧或犹豫的脸庞。

    许久竟无一人敢站出来指证国师残害太子之行,这些大臣早已变得麻木。

    但就在李丞相深感悲凉时,只见太子亲率的营赵将军,上前几步行礼说道:

    “末将赵毅,愿为太子殿下伸冤!”

    随后他走到大殿中央,挺直了脊梁,高声说道:

    “前日,末将亲眼所见,国师使用妖术,将太子灵若殿下残害致死!此事千真万确,末将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说完,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炬,直视着国师,仿佛要将对方洞穿。

    “噗……”

    皇帝闻言大吐一口鲜血,脸上满是震惊的神色,仿佛有点不敢相信国师会如此大逆不道,他颤抖着手指向苏仙乐:

    “国师,朕如此信你,你……你还有何话说?”

    国师看见陛下那200毫升的喷血量,脸上出现一丝惊讶,但随后恢复了平静,依旧保持着那份淡然自若:

    “陛下,赵将军此等叛臣之言不可信,他狼子野心,前日正是他带兵闯入宫中,意图挟持太子发动宫变,谋求携天子以令诸侯,此时在场大臣皆可以证明。”

    说完,国师用阴狠的眼神扫视众多大臣,他们顿时心中一颤,当即纷纷上前高呼:

    “臣等附议!”

    见此国师当即看向皇帝用一片赤诚的语气行礼说道:

    “陛下明鉴,臣恳请陛下,立即将此贼子拿下,打入天牢,由刑部审理清楚后立斩,另将太子亲率营乱军全部处死,以正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