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农家子,科举当自强! > 第15章 这是乡下孩子能说的?

穿越农家子,科举当自强! 第15章 这是乡下孩子能说的?

    这会儿心头还憋着一口气呢,见了李明阳更是满脸的认真:“狗娃,你可一定要好好学,总有一天要将他甩在身后!”

    李明阳一愣:“姐,这个我已经做到了。”

    哪怕是没上过一天学,凭他的头脑也绝不会比李明忠差。

    李七月也忽然回过神来,随后又给李明阳准备了一个新的目标。

    “那你就更要好好学,有一天考个秀才,或者更大的官回来!”

    这说的倒是没错。

    这个年代,学历还真能决定一切。

    若是自己能真的学有所成,一举考中,就再也不需要让自家人受这个委屈了,也能搬去更好的地方,过更好的日子。

    第二天李明阳在家中好好的休息一日,等到第三天天不亮就带着东西赶忙去了县城。

    一次沐休结束,之后又是十天的课程。

    有了第一个十天,家中父母倒是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只是临走时不断提醒李明阳要好好学习之类的。

    李明阳满口答应,也没让他们送,自己一个人带着书袋直奔县城。

    赶到县城的时候,书院的门还没开。

    大部分弟子都住在县城中,路途相对较近,自然不需要到这么早。

    门口这会儿只有李明阳一人。

    闲来无事,干脆拿出书本提前预习。

    街上虽是人来人往,真的看进去了也就不觉得吵闹了。

    不知多久,什么东西砸在李明阳的身上,扰了李明阳的思绪。

    一抬头,正瞧见一张肉乎乎,十分富态的小脸。

    不是马学才还能是谁?

    再看他刚刚用来砸自己的东西,竟然是一文钱。

    富家子弟还真够败家的。

    李明阳一言不发,继续低头看书。

    而马学才则是抱着肩的来到李明阳跟前。

    “之前怎么没看出你这么用功?是故意想做给夫子看的吧?”

    再好脾气的人也会有忍不住的时候。

    此时的马学才在李明阳眼中就是个熊孩子。

    李明阳干脆将书一合,连同扔在那上面的一文钱一起收了。

    “早些温习不丢人,临了被夫子留下那才是真的丢人。”

    这话一下就戳中了马学才的痛点。

    此时书院的门大开,马学才一把推开李明阳:“哼,咱们走着瞧!”

    这小胖子劲儿可是不小,一下将李明阳推到了一边,手中的书袋直接磕碰在了一边的墙上。

    “啪!”

    李明阳的心凉了半截。

    别是……

    他赶忙检查。

    可不是吗!这更是他在外面买的陶碗磕碎了!弄的书袋里面全是陶片!

    李明阳也顾不得别人笑话,赶紧将书袋里能用的东西取出,将陶片清理干净了又装回去。

    没了陶碗,他还得买!

    李明阳赶紧朝着附近集市跑去。

    而马学才用来砸他的那一文钱也终于排上了用场。

    当李明阳拿着新陶碗从外面跑回到书院的时候,门房正准备来关门了。

    眼瞧李明阳急匆匆的赶来,立刻皱紧了眉。

    “怎到现在才舍得过来,其他人都已经进去了。”

    李明阳是百口莫辩,只能赶到里面。

    可不是么,李明阳进门时其他人都已整齐落座。

    其他学子回家不是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就是换了把更加好用的纸笔。

    只有李明阳风尘仆仆的。

    楚鹤迁本要开课,一眼瞧见李明阳此时的模样,眸色瞬间沉了几分。

    “形态狼狈,又是迟到,这一节站在门口好好听,将我所说的全部记下来。”

    李明阳被罚的是一肚子委屈。

    再看马学才,此时正坐在角落里,眼看李明阳朝自己这边看来还悄悄地吐了个舌头。

    李明阳虽心中不满,却也做不得什么,只能乖乖的站在门口。

    时辰已到,楚鹤迁这才来到石板前。

    先前雕刻的三字经已被打磨掉,刻上了新的文字。

    如果说三字经是一切人心礼法的根本,那对韵便是吟诗作对的开始。

    至于百家姓这种基础的东西,楚鹤迁干脆写了满满一大张纸,就张贴在学堂的墙上。

    这可就要考验弟子自我学习的能力了。

    笠翁对韵李明阳现代时已谨记于心,现代时自己又翻看了大量的古文集,其中的技巧也算熟悉。

    所以学习起来并不算困难。

    倒是这些几岁的顽童,融会贯通的速度各不相同。

    有人已基本领会,而有的却要想上一会儿,才能对上个绝句。

    这二十个弟子刚刚进门时可都是经过楚鹤迁亲自考核,又有几分灵性慧根才能入门来的。

    能学成这样已是十分不易。

    但短暂的学习和李明阳多年知识累计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

    在课上几人还在忙着对出基础的句子时,李明阳就已经在盘算着如何能将对子对的又巧妙又优美了。

    基础的教过,剩下的便是随堂抽查。

    楚鹤迁随手叫起一个学生,将今日所教的说上前半句,等着学生对上后面。

    除李明阳外,十九个小毛头几乎都被楚鹤迁为难了一个遍。

    过程由简入深,看着那一张张小脸从满眼得意,到抓耳挠腮,李明阳也觉得有几分有趣,唇角不自觉的勾起一抹弧度来。

    若是叫别人瞧见倒是没什么。

    偏偏是被夫子抓了个正着。

    楚鹤迁回过神来,面对李明阳。

    “站着听课,尚能看到些乐子,说说看,你学会了多少?”

    李明阳立刻收敛了笑,恭敬对楚鹤迁行礼,这才回答。

    “方才夫子课上教的,能对个七八分,若是夫子出的题,大概也能对上两句。”

    这回答虽是谦逊,但看李明阳那双放着光的眼睛,只怕早已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楚鹤迁干脆放过上一个被自己为难的差点对不出的弟子,将他没对出的半句丢给了李明阳。

    “那你就接着他的说,九州之内皆盛昌。”

    此一句,不光要合辙合韵,还要对的大气些听着才算好听。

    上一个弟子每个字词都能对的八九不离十,但就是其中意味差了些,凑在一起总感觉小家子气。

    李明阳若有所思,很快脑海中就有了一句。

    “四海之外尽风光。”

    楚鹤迁漆黑的眼瞳一紧。

    这竟是个乡下娃能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