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 > 第11章 八百里加急入应天!

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 第11章 八百里加急入应天!

    大明应天府。

    紫禁城内,一道身着龙袍的身影孤独地驻立在黎明之前的黑暗之中。

    “陛下,早膳又要凉了。”

    负责服侍皇帝的大太监忍不住又来提醒。

    此时,成为了九五之尊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脸上却没有一丝得意之色,而是忧心忡忡地遥望北方。

    “吃不下,端下去吧。”

    “陛下……”

    “也不知北方的战事如何了。”

    “哎……”

    对于战事,朱元璋身边的那位太监不敢多言,闻言只好一边摇头叹气,一边默默地指挥着宫女将皇帝的早粥端下去。

    思索片刻,又追上那宫女小声吩咐她:“你等下去给皇后娘娘说一声,在这宫里,除了太子殿下,陛下就只听她的话。”

    “是,公公。”

    ……

    “来人。”

    “啊,陛下可是要吃早膳?”

    “去上朝。”

    “啊?”

    “是。”

    那大太监一边摇头,一边去安排:“徐达元帅北伐元朝余孽之事,真是让人操碎了心哪……”

    皇帝吃不下,睡不着。

    他们这些皇帝身边的太监宫女也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身虽不在战场,心却不得不关心前线哪。

    ……

    兵法云:兵事,国之大事也。

    自宋亡元兴以来,中华百姓受蒙古人的苦役久矣。

    到了灾荒之年,更加是水深火热,食不裹腹,生不如死。

    近年好不容易出了个朱洪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了大明朝,中华百姓才得以喘息。

    因此,大帅徐达率军北上讨元之战,成为了新生的大明王朝举国上下最为关注的一件大事。

    上至天子,下至市井间的贩夫走卒,甚至是乡野村夫们,都在关心着这赌上了国运的一战。

    大明不能输!

    否则,蒙古铁骑再次南下,中华百姓将再次被卷入水火之中。

    ……

    朱元璋龙行虎步,雷厉风行地走上了金銮殿,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文武百官列队上朝。

    眼看百官堪堪站好,朱元璋便迫不急待地开口:“大明新立,眼下内忧外患,百废待兴,希望众位爱卿能多为国事操劳,造福百姓,千古留名啊。”

    眼看洪武皇帝如此勤政爱民,底下文武百官自然也不敢怠慢,大事小事逐一奏来。

    百官议政,各抒己见。

    所提出之问题,很快都得出了对策。

    效率之高,令人振奋。

    官员们私下不由感叹,长此以往,一个堪比贞观,甚至超越贞观开元盛世的大明盛世不会太远了。

    这样的声音,如果在以前朱元璋听到之后一定会很高兴。

    然而细心的文武官员们却留意到,上时朱元璋的脸上,始终眉头紧锁,不时遥望北方。

    显然心思根本就不在平常事务之上。

    于是百官相互间转头对视,低声交流着:“想来此时陛下是忧心北边战事。”

    “能不忧心吗?刚才各地大小事务皆有上报,但北边战事至今依然音讯全无,也不知徐达元帅北伐是否顺利。”

    “元帅虽然号称百胜将军,但此战跟与往不同,乃是劳师远征,无天时亦无地利,优势并不在我啊。”

    若是在关内作战,明军有着巨大的优势。

    但如今战场乃是在关外的大漠。

    那可是蒙古骑兵的主场。

    明军不但劳师远征,且大多还水土不服。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

    大明立国要稳固江山,此战就不得不打,否则一旦让元朝余孽在草原上再次发展壮大起来,对大明更加不妙。

    明知皇帝望眼欲穿,然而北伐进展是否顺利,至少仍无消息传回。

    文武百官虽在揣测,但皆不敢妄言。

    他们虽然敢小声议论,但当皇帝的目光看向他们时,他们却又恭恭敬敬地一言不发了。

    官员们以目光交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众人的目光大多都集体到军刘伯温,右丞相李善长,左丞相胡惟庸三位大员身上。

    然而这三位平时虽对战事多有推测,但此时却也默不作声。

    余下官职小,资历低的则更加不敢。

    最后整个宫殿慢慢地静了下来,以至于金銮殿上发出的那个声音,居然能清晰可闻。

    “咕噜。”

    “咕噜……”

    百官眉头皆是一跳……

    “这……”

    这咕噜声,可不是什么蛤蟆叫。

    而是从皇帝的肚子里发出来的!

    天子坐旁站着的太子朱标则是听得眉头紧皱,他担忧地看向朱元璋,然而朱元璋却是看着殿外的某处出神。

    于是,太子又看向了皇帝身边时的大太监。

    那太监此时已经额头冒汗,见太子向他投来询问的目光,于是便低着头快步绕到太子的身旁低声汇报着情况。

    太子朱标听完,挥手将其打发,不过脸上忧色更重了。

    百官默默地看着,依然无人出声。

    如此诡异的情形,前所未有。

    最终,还是太子朱标出声打破了金銮殿内落针可闻的寂静:“来人,目前可有前线传回的战报?”

    “启禀太子殿下,还没有。”

    “再看,如有探马进京,立即禀报!”

    “是,殿下。”

    朱标眼看已无人上奏,又关心他老爹朱元璋的肚子,于是低声向朱元璋请示道:

    “爹,您没吃早饭吗?”

    太子朱标乃是朱元璋未登基时所生,私下交流时一直还叫爹。

    当然公开场合,在外人听得见时,要改称父皇了。

    朱元璋回过神来,摇了摇头。

    “政事已处理完,您又没吃早饭,不如先退朝吧?”

    “也好。”朱元璋点了点头,正想宣布退朝时,殿外却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格哒,格哒,格哒……

    “八百里加急,前线战报!”

    “八百里加急,前线战报!”

    “让开!”

    ……

    老朱那无神的双眼忽然一亮,身体刷地一下从龙骑上站了起来。

    此时,文武百官也惊讶地看向殿外!

    “父皇,八百里加急的战报来了!”

    朱标高兴地说。

    快马急驰到殿外,马上的斥候翻身下马时,跌倒在地,顾不得疼痛立即大喊:

    “八百里加急,启奏陛下!”

    “徐达大帅率领大军顺利杀进蒙古境内,如今兵已兵分三路,正率人追杀敌军已杀入漠北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