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 第68章 魏武帝曹孟德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第68章 魏武帝曹孟德

    刘封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

    “文长,此人乃是我父刘备新收服的大才,号为‘卧龙’。

    此人智谋超群,确实有出众的能力,你可千万不要小瞧了他。”

    魏延听了,不屑地撇了撇嘴。

    不知为何,从见到诸葛亮的第一眼起,他就打心底里厌恶此人。

    “哼!好大的名头!还号‘卧龙’,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自信!”

    魏延的语气中满是不屑,仿佛 “卧龙” 这个名号只是个笑话。

    刘封闻言,只是笑笑,没有再多说关于诸葛亮的事,他看着风尘仆仆的魏延,心中满是感激。

    于是刘封转移话题道:

    “文长,这一路你辛苦了。

    幸好文长及时赶回来,如今可是帮了我不小的忙。”

    刘封深知,若不是魏延及时带着徐母赶到,徐庶恐怕已经踏上北上之路,曹操的计谋就得逞了。

    魏延赶忙摇头,一脸认真地回道:

    “公子这是说的哪里话!

    我魏延为公子做事,自当尽心尽力!”

    魏延对刘封忠心耿耿,在他心中,刘封是值得自己追随的明主。

    刘封听后,哈哈一笑,重重地拍了拍魏延的肩膀,大声说道:

    “哈哈!好!我能得文长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说罢,刘封与魏延并肩而行,一同返回新野。

    众人一同返回新野,妥善安顿徐母,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此时的许都,司空府内静谧而忙碌。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在书案上,映出荀彧略显疲惫的面容。

    他手持毛笔,正专注地批阅着近期堆积如山的政务,屋内只听得见毛笔在竹简上摩挲的沙沙声。

    忽然,外面传来通传声,说是程昱求见。

    荀彧放下手中的笔,轻轻捏了捏眉心,试图驱散那股疲惫。

    随后,他将疲惫的神情悄然隐去,换上一副温和的笑意,吩咐下人将程昱请进来。

    不多时,程昱面色阴沉,板着脸走了进来。

    荀彧见状,赶忙命人给程昱安排座位,而后笑着问道:

    “程公为何一脸闷闷不乐?今日来找我,可是有什么要事?”

    荀彧心中猜测,程昱如此神情,想必是所办之事出了变故。

    程昱看向荀彧,嘴唇抿得紧紧的。

    半晌,他才用沙哑的声音开口道:

    “荀令君,您交代我办的事情,失败了。”

    程昱的声音中透着无奈与懊恼。

    他本以为此事十拿九稳,没想到却功亏一篑。

    荀彧闻言,刚刚舒展开的眉头瞬间再次皱起,疑惑道:

    “程公此言何意?”

    程昱看着荀彧,无奈地解释道:

    “荀令君,我所说的是徐庶一事。

    那日得到您的指示后,我即刻准备先控制住徐庶的母亲,再以此要挟,将徐庶赚回许都。

    可等我派人赶到颍川时,却得知徐庶的母亲前些日子刚被人接走了!

    据徐母左右近邻描述,接走她的是一名红脸大汉,操着荆襄口音。

    想来,那徐庶早料到我们一旦知晓他的真实身份,便会拿他母亲做文章,所以提前将母亲接走了。”

    程昱说完,不禁长叹一声。

    原本他在荀彧面前夸下海口,保证能顺利解决徐庶之事。

    结果却事与愿违,徐庶早有防备,导致程昱的手段竟毫无用武之地。

    荀彧听后,心中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可一时之间又说不上来。

    他只是隐隐感觉将徐母接走这手段不像是徐庶本人能做到的。

    毕竟,徐庶在新野,如何能提前知晓消息并派人接走母亲呢?

    而后,荀彧抬头看向程昱,安慰道:

    “程公不必为此事太过自责,既然未能将徐庶赚回,也无需介怀。

    想我中原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即便少了徐庶一人,也无关紧要。

    他刘备就算多了徐庶,又能掀起多大风浪?”

    荀彧安慰程昱,同时也在给自己宽心。

    “哈哈!文若说得不错!

    想我曹孟德麾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怎么会差这区区徐庶一人呢?”

    随着这声略显豪迈的话语,一道身影迈着大步,快速走进了屋子。

    荀彧、程昱二人听闻,皆是一惊,赶忙起身,恭敬地向来人行礼:

    “见过司空!”

    两人心中一凛,没想到曹操会突然出现。

    “哈哈!仲德也在?”

    只见来人年过五旬,身姿挺拔,一双眼眸锐利如鹰,仿佛能洞察人心。

    下颌三缕长须修剪得极为精致,整个人虽身材不高,却散发着一股强大的气场,令人不敢小觑。

    此人正是大汉司空,未来的魏武大帝 —— 曹操,曹孟德。

    荀彧见曹操进来,赶忙恭敬地让出主位,退到一旁。

    曹操大步流星地走到桌案之后,稳稳坐下。

    他摆摆手,示意荀彧和程昱也坐下,随后伸手随意翻了翻荀彧之前处理的公务。

    “文若,我不在的日子里,倒是辛苦你了!”

    曹操微笑着说道,目光中透着几分赞许。

    曹操不在许都的时日,相关政务皆是由荀彧打理,曹操对荀彧本人也是格外的看重与信任。

    荀彧闻言,赶忙推辞道:

    “哪里的话,司空言重了,为国家分忧,本就是我分内之事。”

    而后,荀彧微微皱眉,面露关切地问道:

    “不知司空如此匆忙赶回,可是发生了什么要事?”

    自曹操在官渡一战大获全胜后,便逐步平定河北,同时也将政治中心与军事中心从许都迁移到更为发达的冀州治所 —— 邺城。

    在随后的几年里,曹操基本都留在邺城,处理北方的诸多事务,很少返回许都。

    曹操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荀彧和程昱二人,眼中满是豪情。

    他的声音也因为兴奋而高了几个语调:

    “文若,仲德,我此番返回许都,是因为如今袁氏余孽袁尚、袁熙皆已伏诛,我心头的心腹大患已然消除。

    在我从邺城回来之前,乌桓、匈奴也都被我军击败,这些癣疥之疾也已根除。

    如今北地安稳,再无战事,我便在此时返回许都,准备南下荆州!”

    说到此处,曹操的眼神中闪烁着耀眼的精光。

    程昱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他拱手说道:

    “司空英明!如今北方既定,荆州刘表年迈昏聩,其内部诸子争权,人心不齐,正是我军南下的大好时机!”

    程昱深知,此时南下荆州,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荀彧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

    “司空,荆州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若能顺利拿下,进可图江东,退可守中原。

    只是,刘备如今屯兵新野,恐怕会成为我军南下的阻碍。”

    荀彧心思缜密,已经考虑到了刘备可能带来的麻烦。

    曹操闻言,却是冷冷一笑:

    “刘玄德此人虽然颇有能力,可称人杰。

    但是如今大势所趋,我军之势谁人可挡?

    区区新野弹丸之地,在我大军面前,顷刻间便会被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