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 第76章 多捞点儿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第76章 多捞点儿

    刘封见赵云如此坚持,无奈地耸了耸肩,脸上却隐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其实,对于赵云能一同留守新野,刘封心里可是极为满意的。

    在刘封的印象中,赵云不仅武艺高强,纵横驰骋间,无人能敌;

    而且为人冷静沉稳,无论面对何种危急情况,都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同时,赵云忠肝义胆,对刘备忠心耿耿。

    这样的品质在这乱世之中,尤为可贵,简直就是刘封心中最完美的武将典范。

    此番能与赵云并肩作战,刘封自然是求之不得。

    毕竟有赵云这样的强者在身边,面对曹操大军时,他的底气也能更足一些。

    更何况,还能借此机会与赵云拉近关系,增进彼此的信任与默契。

    这对刘封未来的发展而言,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少将军,走吧,咱们去交接一下兵马与甲胄兵刃吧!”

    就在这时,糜芳那略带尖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瞬间打断了刘封的思绪。

    刘封回头,只见糜芳挺着圆滚滚的肚子,神色略显桀骜地站在身后。

    这糜芳出身东海巨富糜家,凭借其妹嫁给刘备,成功与刘备攀上姻亲。

    然而,糜芳其人与其兄糜竺大不相同。

    糜竺雍容大方,举手投足间尽显敦厚文雅,且擅长骑射,深受刘备看重。

    而糜芳能力稍显不足,在刘备麾下,只能被委任掌管军需、统算之责。

    糜芳虽本事平庸,却自视甚高,常常借妹妹糜夫人的身份以及兄长在刘备落魄时的襄助,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实则,这不过是他因自身平庸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只能从与刘备的特殊关系中寻求那可怜的慰藉。

    此刻,糜芳斜着眼睛,上下打量着刘封,满脸不耐烦地催促道:

    “少将军,快走吧。咱们赶紧领好兵马与兵刃甲胄,完事之后我还有诸多事务要忙呢!”

    那语气,仿佛刘封耽误了他什么天大的要事。

    刘封并未在意糜芳的无礼,先是笑着对赵云说道:

    “赵将军,我先去与糜先生点好兵马与甲胄兵刃,待完事之后咱们再联系吧。”

    那笑容,亲切而自然,仿佛并未受到糜芳态度的影响。

    赵云微微点头,目光如炬,扫过糜芳,眼神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审视。

    随后,他转身离去。

    刘封望着赵云离去的背影,这才转头对糜芳说道:

    “糜大人,请吧。”

    那语气,不卑不亢,尽显大度。

    糜芳微微哼了一声,领着刘封来到一处略显陈旧的院落。

    院内,几棵枯树在风中摇曳,发出 “沙沙” 的声响。

    随后,他从怀中翻出一本略显破旧的册子,递给刘封,说道:

    “少将军,如今新野各部兵马都在这册子上,除了诸位将军的亲兵之外,少将军可自行挑选三千人。”

    刘封饶有兴致地翻看着手中的名册。

    如今刘备麾下,除个别将领拥有少量私兵,其余士卒皆登记造册,由刘备统一调配,刘备牢牢掌握着最高军权。

    刘封虽对此了解不深,但料想刘备麾下应无弱兵,便随意点了三营兵马,共计三千人。

    接着,刘封又跟着糜芳来到军械仓库。

    仓库大门敞开着,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看着仓库内堆积如山的甲胄兵刃,刘封不禁微微感叹,自己这位便宜父亲刘备在新野期间着实没闲着。

    虽兵力扩充有限,但在军备上倒是下了不少功夫。

    仓库内,甲胄在微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兵刃摆放得整整齐齐。

    刘封随手抄起一柄钢刀,在手中掂了掂,感觉分量与质量都不错。

    刀刃在光线的映照下,反射出一道寒光。

    他心中暗自思忖,新野的装备如此精良,此番这三千兵马他已视作自己的私兵,日后也不打算交还给刘备。

    看着仓库内琳琅满目的军械,刘封不禁动了心思,想狠狠地捞上一笔,为这三千兵马配备齐全最好的装备。

    想到此处,刘封对糜芳说道:

    “糜大人,装车吧,我要皮甲三千副,钢刀三千柄,另外要强弩八百,矢五千,长枪八百,盾一千。”

    那语气,不容置疑,仿佛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

    糜芳一听,脸瞬间绿了,眼睛瞪得如同铜铃。

    他惊叫道:“少将军,你没在开玩笑吧?你可知道,你要的这些东西,可是整个新野一半的储存了!”

    刘封闻言,挑了挑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说道:

    “刚刚在会议上,父亲不是说要给我这三千兵马配上最好的甲胄与兵刃吗?

    怎么?糜大人这是心疼了?

    这点家当,堂堂东海糜家、徐州首富出身的糜大人,应该还不放在眼里吧?”

    糜芳微微一怔,他向来受不得别人激将,当下勉强说道:

    “少将军所言甚是,这点物资,不足挂齿!

    来人啊!按照少将军所说,装车!”

    说着,便指挥手下开始忙碌起来。

    士兵们在仓库内穿梭,将甲胄、兵刃等一件件搬上马车,一时间,仓库内嘈杂声四起。

    刘封见状,心中暗笑,嘴上却不停夸赞:

    “糜大人大量!不愧是东海糜家出身,果然有大气魄!”

    刘封一边巧言奉承,一边暗自欢喜,觉得这次仅用几句好话,便搞到这么多军械,实在是划算。

    一直忙活到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刘封心满意足地从糜芳这里拉走了十数车军械。

    马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车轮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响亮。

    一旁的魏延看着这满满当当的军械,不禁暗暗咋舌,对刘封说道:

    “公子,这位糜大人怎么这么大方?这些装备,足够五千兵马使用了!”

    刘封笑了笑,回答道:

    “文长,你不懂这些大户出身之人的心思。

    算了,不多说了。这一次,我便让你统帅这三千兵马。

    不过,咱们要面对的可是曹操及其麾下猛将,不知文长可会畏惧?”

    魏延闻言,咧嘴一笑,豪迈地说道:

    “公子这是说的哪里话!便是曹操亲率五十万大军又能如何?

    我魏延视他们皆为豚犬,定能为公子挡住曹操大军!

    让他们见识一下我魏文长的厉害!”

    魏延双手叉腰,雄心勃勃,眼神中丝毫不见惧意,反而隐隐透着一股渴望借此扬名天下的热切。

    刘封见状,也是哈哈大笑,说道:

    “文长既然有此壮志,那我便拭目以待了!”

    ……

    第二日,晨曦还未完全驱散夜幕的凉意,新野城却已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曹军即将兵临城下的消息,迅速在城中传开。

    恐惧的阴霾瞬间笼罩了每一个角落。

    街头巷尾,百姓们神色慌张,匆忙收拾着家当,四处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息。

    孩子们在街头哭泣,女人们慌乱地整理着衣物,男人们则神色凝重地搬运着家中的重物。

    刘备站在太守府前的高台上,望着台下神情慌乱的百姓,神色凝重。

    他身着一袭素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乡亲们!我刘玄德在此承诺,所有想要追随我的人,我绝不会抛弃,定会将大家安全带到樊城!”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仿佛给慌乱的众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慌乱的百姓听到刘备的承诺,似乎也得到了不小的安慰。

    人群中,有人开始停止哭泣,有人抬头望向刘备。

    大家的眼神中多了一丝希望,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