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 第88章 刘备南渡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第88章 刘备南渡

    刘备一行历经长途跋涉与艰难险阻,终于成功撤至樊城。

    此刻的樊城,已经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境地。

    从新野如潮水般蜂拥逃来的百姓们,神色仓惶,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无助。

    他们在城内的大街小巷四处奔走,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走散亲人的名字。

    整个樊城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慌乱的氛围,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恐惧的味道。

    原本留守樊城的糜竺、孙乾等人,远远望见刘备等人到来,赶忙迎上前去。

    众人的神色中既有重逢的欣喜,又夹杂着对局势的忧虑。

    他们恭敬地将刘备、诸葛亮、徐庶等人迎进县衙。

    县衙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那沉甸甸的乌云,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众人的脸上无不写满了疲惫与忧虑,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糜竺神色凝重,快步走到刘备面前,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忧虑汇报道:

    “主公,荆州传来最新消息,刘表已然病逝,此消息现已公之于众。

    如今,他的儿子刘琮在蔡瑁等荆襄世家的簇拥下继任,且听闻已有投降曹操的意向。”

    刘备听闻此消息,犹如遭受晴天霹雳,整个人瞬间僵住。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眼眶迅速泛红,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

    刘备悲恸万分,声音颤抖得厉害,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挤出几个字:

    “景升兄长的死,实在让我心痛如绞啊!

    想我与他昔日情谊深厚,携手共图大业,如今却阴阳两隔,怎不让人悲痛欲绝……”

    说罢,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如汹涌潮水般的悲痛,不禁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这时,诸葛亮双眉紧紧皱起,眼中满是焦急之色。

    他急切地再次劝说刘备:

    “主公,如今局势已然危急万分。

    刘琮年幼无知,蔡瑁等人狼子野心,意图投降曹操。

    若我们此时能当机立断,从樊城出兵,直接突袭襄阳,必能占据先机,从而扭转当前的不利局势。

    此乃天赐良机,万不可错失啊!”

    刘备却缓缓地摇了摇头,眼中满是痛苦与挣扎。

    他决然地说道:

    “孔明,我刘备一生以仁义立身。

    景升兄长在世时,对我恩重如山,待我不薄。

    我怎能在他刚刚离世,尸骨未寒之际,便夺他儿子基业?

    这等不仁不义之事,我刘备做不出来。我宁死,也不能坏了自己的名声。”

    诸葛亮无奈地轻轻叹息一声,只是低声喃喃道:

    “天授不予,反受其咎啊……”

    他微微低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惋惜。

    稍作停顿,诸葛亮又紧接着建议道:

    “曹操此次倾巢南征,其目标直指荆州。

    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樊城,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险可守,易攻难守,绝非久留之地。

    依我之见,咱们应尽快渡过汉水,继续南下,方能确保安全,保存实力,再图大业。”

    刘备低头思索片刻,觉得诸葛亮所言极是,当下点头同意道:

    “孔明所言甚是,就依你之见。如今局势危急,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准备。”

    于是,刘备立刻吩咐孙乾、简雍二人在樊城内四处宣扬:

    “曹操大军不日将至。

    那曹操生性残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

    若有想逃走的,可与刘使君一同渡江南下,寻求一线生机!”

    曹操的凶名早已如雷贯耳,再加上从新野逃来百姓们的现身说法,将曹操的残暴行径描述得绘声绘色,仿佛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就在眼前。

    樊城内的百姓们顿时人心惶惶,犹如惊弓之鸟,被恐惧笼罩着。

    他们纷纷收拾行囊,扶老携幼,拖家带口,随着刘备一同向江边涌去。

    刘备渡过汉水之后,忍不住停下脚步,回头望去。

    只见汉水两岸,百姓们哭声震天,那哭声仿佛能穿透云霄,直抵人心。

    一片凄凉悲惨的景象映入眼帘,让刘备心中一阵刺痛。

    他长叹一声,满脸自责地说道:

    “都是因我一人,才让百姓遭受如此苦难啊!我实在是罪该万死……”

    说罢,他赶忙转头对身旁的关羽说道:

    “云长,快将还未渡江的百姓都接过来,切莫让他们落入曹操之手,遭受残害!”

    关羽神色凝重,缓缓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

    “兄长放心,关某定不辱使命。”

    说罢,便领命而去。

    待将所有百姓都接应过来后,刘备这才带着一众百姓,向襄阳的方向缓缓前行。

    不多时,浩浩荡荡的队伍终于来到襄阳城下。

    刘备勒住缰绳,望着城楼上的众人,眼中满是期盼,高声喊道:

    “琮侄儿,快开门啊!

    我刘备只求能将这些可怜的百姓放进城中,让他们免受战乱之苦,而后我便即刻离开,绝不多做停留。”

    刘备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无奈,他希望刘琮能念及旧情,放百姓一条生路。

    城楼上,刘琮年纪尚幼,被城下这浩大的阵仗吓得脸色苍白如纸。

    他浑身瑟瑟发抖,躲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出,更不敢搭话。

    而一旁的蔡瑁却一脸狠厉,眼中闪过一丝阴毒。

    只见他二话不说,张弓搭箭,瞄准刘备,直接射了出去。

    只可惜,准头差了些,箭 “嗖” 地一声从刘备身旁飞过,擦着他的衣角射进了土里。

    随后,蔡瑁身后的张允见状,冷笑一声,一挥手。

    襄阳城上顿时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密密麻麻地射向城下的百姓。

    一时间,百姓们哀嚎遍野,惨叫声不绝于耳。

    刘备无奈,眼中满是悲愤与无奈,却又无计可施。

    他只能咬了咬牙,带着百姓绕城而走。

    路过刘表之墓时,刘备翻身下马,缓缓走到墓前,伏地痛哭。

    他悲切地说道:

    “景升兄长,我刘备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如今曹操大军压境,百姓流离失所,恳请你在天之灵保佑我与这数万百姓能够安全南撤,免受曹操的残害啊!

    我刘备愿以性命担保,定不负百姓的信任……”

    就在这时,忽然有士兵匆忙来报:

    “主公,大事不好!曹操麾下的曹仁、张合、于禁三部兵马已至樊城,此时正准备渡过汉水,向我们杀来。”

    刘备大惊失色,心急如焚,焦急地问道:

    “我儿刘封与子龙还没有回来吗?难道他二人已经…… 没于曹操大军之中?”

    诸葛亮见状,赶忙上前安慰道:

    “主公暂且宽心,刘封与子龙将军英勇过人,武艺高强,且足智多谋,想必不会有事。

    既然主公不欲取襄阳,那为今之计,唯有南下据守江陵。

    江陵地处要冲,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且城内囤积着整个荆州的大半钱粮,粮草充足,正是我们的立足之所,可保我军无后顾之忧。”

    诸葛亮的语气沉稳,试图让刘备镇定下来,重新燃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