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 第75章 点兵三千,据守新野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第75章 点兵三千,据守新野

    刘封一脸正气,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坚定地望向坐在上首的刘备。

    他心中暗自盘算:

    “依当前局势,若不出意外,刘备接下来势必是一路南逃。

    此刻主动申请留守新野为众人断后,既能趁机从刘备手中分得兵权,在军中树立起自己的权威;

    又能在新野百姓与军中刷一波声望,为日后的发展积攒资本,可谓一举两得。

    这等良机,万不可错过。”

    刘封正想得入神,忽听一声叫好。

    “好!侄儿,好胆魄!不愧是俺的侄儿!”

    刘封循声望去,却是自己的三叔张飞!

    张飞豹眼圆睁,被刘封的豪言壮语撩拨得热血沸腾。

    此刻他正摩拳擦掌,恨不得即刻与刘封一同留守新野,抵挡那如狼似虎的曹操大军。

    而一旁的诸葛亮,微眯着双眼,在心中暗自思忖刘封所言的可行性。

    “主公刘备素以仁义闻名天下,决然不会抛下新野百姓独自撤离。

    而曹操曾数次在徐州实施屠戮暴行,恶名远扬,天下皆知。

    如此一来,新野百姓大概率会选择跟随刘备撤往樊城。

    若刘封真能在新野成功断后,刘备等人的撤离行动安全性将大大提升。

    只是这其中风险极高,刘封能否担此重任?”

    想到此处,诸葛亮不着痕迹地悄悄看向刘备,试图从他的神色中探寻一二。

    此时的刘备,目光落在眼前的刘封身上,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缓缓问道:

    “封儿既然有此信心,那为父怎会不答应?不知封儿准备留下多少兵马?”

    刘封微微沉吟,脑海中迅速权衡着各种因素,片刻后说道:

    “父亲,孩儿前番凭借三千兵马击退夏侯惇大军。

    今日同样只需三千兵马,留在新野,为父亲与新野百姓断后!”

    听闻刘封如此自信的话语,一旁的徐庶不禁焦急起来。

    他双眉紧锁,连忙出声劝阻:

    “少将军不可轻敌!此次乃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麾下又有众多能征善战的猛将辅佐。

    少将军难道仅凭这三千人马,就妄图挡住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吗?

    这无疑是以卵击石啊!”

    徐庶的眼神中满是担忧,他深知曹操大军的强大,实在不愿看到刘封去冒这个险。

    刘封微微一笑,神色镇定自若,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军师勿忧,我知晓敌人强大,不会与之正面硬拼。

    我只需稍稍拖延敌人的推进速度,待父亲与新野百姓安全撤至樊城,便即刻带兵撤离新野!”

    刘封说得轻巧,可其中的凶险,又有几人不知。

    徐庶还欲再劝,这时,一旁的赵云挺身而出。

    他身姿矫健,抱拳朗声道:

    “主公,少将军,不如让末将留在新野阻挡曹操大军吧!”

    赵云此前在汉水一战中,自觉没能保护好刘封,致使刘封中箭落水,心中一直愧疚难安。

    虽然后来刘封平安返回新野,但赵云始终认为自己有负主公与少将军的信赖。

    如今见刘封要孤身涉险,便急切地想要替他留守新野,以弥补自己之前的过错。

    刘封闻言一愣,转头看向赵云。

    只见赵云器宇轩昂,身着素袍银甲。

    在议事厅略显昏暗的光线下,整个人却并不显得锋芒毕露,反而透着一种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的气质。

    赵云感受到刘封的目光,只是和善地笑了笑,那笑容中满是关切与坚定。

    刘封心中焦急,赶忙抬头看向刘备,心中暗自叫苦:

    “赵子龙,你凑什么热闹?

    我可是想借着留守新野获取兵权,以便在后续南下时拥有自己的势力。

    要是这任务交给你,我岂不是只能跟着刘备他们一起南逃了?

    那我这一番谋划岂不是付诸东流?”

    想到这儿,刘封急忙说道:

    “父亲,这留守新野断后一事,交给孩儿就好。

    还望父亲成全孩儿!”

    说完,刘封冲着刘备深深一礼,那姿态中满是不容拒绝的坚决。

    刘备见状,将目光投向一旁的诸葛亮。

    他心中也在权衡利弊,这留守新野的任务,实在是太过艰巨,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

    诸葛亮仔细权衡利弊。

    留守新野的任务确实极为艰险,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葬身于曹操大军之手。

    思索再三,诸葛亮觉得刘封留守新野更为合适。

    他抬眼看向刘备,拱手说道:

    “主公,依亮之见,少将军留守新野为宜。

    刘封少将军此前击退夏侯惇,在军中威望颇高,将士们对其信服有加。

    由他带领三千兵马断后,定能鼓舞士气,更好地执行拖延曹军的任务。

    而且曹操大军虽势大,但新野地势复杂,少将军熟悉本地情况,或可利用地形与曹军周旋。

    此次留守新野,危险重重,但不容有失,亮以为,还是刘封少将军更为合适。”

    诸葛亮言辞恳切,分析得头头是道。

    刘备本就有此想法,留下刘封。

    若刘封能成功拖延曹操大军,自然再好不过,既能解当下之困,又能让刘封立下大功,彰显自己的仁德;

    若其不幸失败被杀,也正好了却自己心中对刘封日益增长的忌惮。

    想到此处,刘备微微点头,应允了由刘封留守新野的提议。

    赵云见自己留守新野的请求不成,眉头微皱,再次冲着刘备抱拳道:

    “主公,若少将军留守新野,那末将也申请留下,协助少将军!”

    此时的赵云并未多想,只是单纯地想要借此机会保全刘封,为自己之前犯下的错误 “赎罪”。

    但刘备闻言,心中却暗自恼怒。

    他暗暗道:

    “子龙好不懂事!

    不留在我身边保护我,却要留在新野与刘封一同阻击曹操大军!

    我身边正需要你这样的猛将护卫,你却……”

    但刘备又不好直接表露出心中的不悦,只能默不作声地看着赵云,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

    一旁的徐庶见状,赶忙对刘备说道:

    “主公,有子龙将军与少将军共同留守新野,相互照应,也能更为周全。”

    徐庶深知赵云的武艺和为人,他的加入,确实能让留守新野的任务多几分保障。

    听闻徐庶相劝,刘备无奈,只能同意了赵云的请求。

    而后,他对一旁的糜芳吩咐道:

    “子方,稍后你去为封儿挑选三千精锐兵马,配备最好的甲胄,交给封儿。

    记住,兵马务必精锐,甲胄定要上乘!”

    刘备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希望能给刘封和赵云最好的装备,增加他们生还的几率。

    糜芳领命道:

    “诺!”

    刘备又看向刘封与赵云,声音带着几分悲切:

    “封儿,子龙,你们留守新野,一定要注意安全,保全自身性命。

    一旦力有不逮,即刻撤离!”

    刘封心中暗自腹诽,觉得刘备又在演戏。

    但他表面上却一脸感动,高声说道:

    “父亲放心!有孩儿在此,定能阻挡曹操大军,保父亲与新野百姓安全撤至樊城!”

    刘封说得慷慨激昂,仿佛那曹操大军根本不足为惧。

    赵云则默默不语,只是抱拳行礼,眼神中透着坚毅与决然。

    随着会议结束,众人神色匆匆,鱼贯离开太守府,各自奔赴岗位,着手准备撤离的相关事宜。

    刘备神色凝重,与诸葛亮一同转身脚步匆匆地离去,背影中透着几分焦虑与急切。

    他们深知,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刘封转头看向身旁一脸坚毅的赵云,无奈地笑了笑。

    他开口说道:

    “赵将军,你原本不必如此的!

    我刘封对自己的武艺还是有些自信的,弓马娴熟不在话下。

    就算在新野战事不利,我也能带兵迅速撤离,不会轻易陷入危险之中。”

    赵云却一脸执拗,严肃地说道:

    “少将军此言大谬。战场上刀剑无眼,瞬息万变,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加危险的事情了。

    末将跟随主公多年,深知其中凶险。

    有末将在少将军身旁,也好有个照应,少将军也能更安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