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 第113章 苦肉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第113章 苦肉

    刘封这才猛地回过神来,连忙将思绪从系统奖励中拉回现实,看向刘备。

    此时的刘备正目光炯炯的盯着刘封。

    刘封看到刘备的目光,心中暗骂一声:

    “这老贼,又开始算计我了。”

    他心中明白,刘备此举无非是想让自己去冒这个险,去向曹操诈降。若成功,刘备阵营获利;

    若失败,损失的也不过是自己这个养子。

    但刘封很快冷静下来,暗自思索:

    “这诈降袭营一事虽危险重重,但自己有黄月英改良的火龙船相助,那火龙船灵活快速,威力巨大。

    再加上自己一身武艺,以及刚刚得到的水神特性,想必不会轻易陷入绝境。

    而且,若能成功完成诈降袭营,必定能在联军中收获极高的声望,这不正是自己一直渴望参与这场大战的重要目的吗?”

    一番权衡后,刘封心中已有决断。

    刘封向前一步,昂首挺胸,大声说道:

    “诸位,这诈降袭营一事,乃是此番大战的重中之重,关乎联军生死存亡。

    我刘封愿担此重任!定不负诸位所望,直捣曹营,为联军立下大功!”

    说罢,他目光坚定地看向众人,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周瑜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赞赏。

    他没想到刘封竟如此果敢,主动揽下这危险的任务。

    “刘封将军有此勇气,实乃联军之幸。只是此去凶险万分,将军务必小心谨慎。”

    刘备看着刘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说道:

    “封儿,你既有此决心,为父也相信你定能马到成功。只是千万要小心,莫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刘封心中冷哼一声,表面上却恭敬地说道:

    “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辱使命。”

    ……

    夏口的军营,弥漫着一股大战将至的紧张氛围。

    连绵的营帐在宽阔的营地上整齐排列,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似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没过多久,一则惊人的消息如一阵疾风般在联军中迅速传开:

    左将军刘备的养子刘封,在军事会议上因顶撞刘备而被责罚,还被重责三十军杖。

    这消息一出,整个联军为之震惊。

    尤其是原本隶属于刘备的士卒,更是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在军营的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士卒们在热烈地讨论此事。

    一队负责巡逻值守的兵卒,正沿着营帐间的通道缓缓前行,边走边低声议论着。

    其中一名络腮胡子大汉皱着眉头,满脸疑惑地说道:

    “这事听起来实在玄乎,也不知是真是假。

    咱们少将军向来有着纯孝的名头,对主公那可是敬重有加,怎么会顶撞其父亲呢?”

    另一个有些干瘦的汉子立刻反驳道:

    “你还别不信,这件事现在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说是什么在军事会议上,少将军和主公意见不合,当场就吵了起来。

    依我看,多半是真的。”

    又有一个年纪不大的壮硕小伙儿忍不住插嘴道:

    “便是真的又如何?少将军身经百战,打了那么多胜仗,他的见识和谋略能出错吗?

    说不定是主公这次考虑欠妥呢。”

    立刻有一个年纪稍长的刀疤脸跳出来反驳:

    “你这是什么话?那你的意思是说主公错了?”

    那壮硕小伙儿脖子一梗,嘴硬地说道:

    “我可没这么说,我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就算在会议上意见相左,可毕竟少将军劳苦功高,也不至于如此重罚他啊!”

    那个干瘦汉子也跟着附和道:

    “是啊,三十军杖啊,那可不是小数目。

    我听说行刑的人没留丝毫情面,打完之后,少将军的后背一片血肉模糊。

    少将军也真是条汉子,整整三十军杖,硬是咬着牙一声没吭。”

    这时,又有一名个子不高的军卒忧心忡忡地开口道:

    “只是大战未起,少将军就遭此重罚,也不知道……”

    就在众人说得热火朝天之时,走在前面的什长猛地回头。

    他眉头紧皱,低声呵斥道:

    “都给我住口!不要偷偷议论此事。军中严禁私下谈论将领是非,你们都忘了吗?”

    众人听了,顿时心中一凛,纷纷闭上嘴巴,不再言语。

    可这刘封被处罚的消息,却像长了翅膀一般,在军营内继续迅速传开。

    士卒们的心中都笼罩着一层疑惑与担忧的阴影,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会给即将到来的大战带来怎样的影响。

    ……

    这一日,曹操的议事厅内气氛热烈而紧张。

    厅中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影影绰绰。

    曹操高坐主位,面色凝重,正与麾下谋士将领商讨着出兵夏口的大计。

    蔡瑁、张允二人恭敬地站在下方,向曹操汇报:

    “丞相,自采用铁索连环之法后,我等日夜操练,已将北地军卒初步训练完毕。

    如今在大船上,士卒们至少不会再有晕船之现象。”

    曹操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他大笑道:

    “好!如此一来,我军如虎添翼,攻取夏口指日可待!”

    就在此时,一名亲兵匆匆入厅,单膝跪地禀报道:

    “丞相,外面有一名来自夏口的使者,自称代表刘封,求见丞相。”

    曹操一听见刘封的名字,顿时心中一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在新野将自己大军拖延住,最后还能全身而退的小将。

    他微微皱眉,心中满是疑惑,略一思忖后,吩咐道:

    “将信使带进来。”

    不多时,信使步入大厅,只见他身着朴素,神色略显紧张。

    进厅后,信使赶忙向曹操躬身行礼,双手递上一封书信,说道:

    “丞相,此乃刘封将军的亲笔书信。”

    曹操接过书信,展开细细阅读。

    看完后,他沉默片刻,忽然放声大笑,道:

    “这刘封竟将诈降一计用到了我的身上!”

    荀攸、程昱等人面面相觑,满脸疑惑。

    曹操见状,将手中书信递给众人传阅。

    荀攸最先接过书信,快速浏览,只见书信上写到:

    【曹公钧鉴:

    久仰丞相威名远播,如日中天,以雄才大略纵横捭阖,志在平定天下,成就千秋伟业。

    丞相实乃当世之无双英雄,天下有识之士,莫不以归附丞相为荣。

    封虽忝列刘备养子之位,然有名无实,多年来备受冷遇。

    今更是不堪其辱,痛定思痛,决意弃暗投明,归附丞相麾下。

    忆往昔,襄阳城外一战,封随刘备奋力拼杀,一心为其效命,岂料竟突遭暗箭,落水几近丧命。

    事后种种迹象表明,此暗箭极有可能出自刘备之手。

    彼时,封虽悲愤填膺,心若刀绞,然念及多年父子虚名,且顾全大局,仍强压怒火,默默隐忍至今。

    近日,联军军事会议之上,封心系战事,遂据理陈词,坦诚建言,所提之策皆为联军生死存亡之关键。

    孰料刘备刚愎自用,非但对封之良言充耳不闻,反而恼羞成怒,竟当众下令重责封三十军杖,以逞其威。

    行刑之际,毫不留情,直打得封皮开肉绽,鲜血淋漓,身心俱疲,痛彻骨髓。

    此等奇耻大辱,令封如坠万丈深渊,万念俱灰。

    封素以纯孝闻名,多年来对刘备恭顺有加,竭尽人子之道。

    奈何刘备丝毫不念多年养育之情,视封如草芥,动辄加以迫害,种种行径,实令封心寒至极。

    至此,封方如梦初醒,所谓父子情分,不过是虚幻泡影。

    与其在刘备麾下苟且偷生,饱受屈辱,不如追随丞相,寻得一片施展抱负之广阔天地。

    今封诚心诚意,愿率麾下亲军,归顺丞相。

    待时机成熟,封将以烽火为号,当夜即率部乘船前来投奔。

    恳请丞相大人宽宏大量,不嫌封身份卑微,收留于帐下。

    封必当披肝沥胆,竭尽所能,为丞相之霸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以报丞相知遇之恩。

    刘封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