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 第136章 谋荆南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第136章 谋荆南

    樊城之畔,洪水虽已渐渐退去,但城内城外一片狼藉,残垣断壁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凄凉。

    浑浊的泥水没过脚踝,散发着一股腐臭的气息。

    曹仁被困在山丘之上,四周是汹涌的洪水,宛如一座孤岛。

    他望着逼近的关羽,心中满是绝望。

    “难道我曹仁今日真要命丧于此?”

    曹仁心中悲叹,他怎么也想不到,局势会急转直下,变得如此糟糕。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听四周喊杀声骤起,如滚滚惊雷般在耳边炸响。

    那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

    紧接着,一支曹军如猛虎下山般从斜刺里杀出,势不可挡。

    为首一将,头戴巾冠,身姿矫健,胯下战马嘶鸣,手中开山斧在阳光下闪烁着凛冽寒光,正是徐晃!

    徐晃一马当先,高声呼喊:

    “曹将军莫慌,我来救你!”

    他挥舞着开山斧,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关羽的士兵纷纷避让。

    曹仁看到徐晃前来救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关羽眉头微微一蹙,目光如电般扫向徐晃所率之军。

    只见曹军士气高昂,徐晃更是勇猛无比。

    他心中暗忖,此地情况不明,若贸然追击,恐中敌军埋伏。

    而且,刚刚经历了水淹樊城一战,士兵们虽士气正盛,但也疲惫不堪。

    权衡利弊之下,关羽神色冷峻,缓缓举起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大声下令:

    “撤军!”

    军令如山,士兵们接到指令,立刻有条不紊地缓缓后退。

    关羽目光注视着曹军,直到确定没有追击的意图后,才率军返回樊城。

    徐晃成功救下曹仁,两人会合后,徐晃急切地问道:

    “曹将军,樊城如今怎样了?”

    曹仁面色惨白,眼中满是苦涩,长叹一声道:

    “樊城已失,我等坚守多日,却终究抵不过关羽水淹之计。”

    徐晃听闻,心中一沉,深知此地不宜久留,也不敢多做纠缠,连忙说道:

    “曹将军,事不宜迟,我们先回许都复命,再做打算。”

    曹仁点了点头,两人带着残军,匆匆踏上了返回许都的路途。

    关羽带兵回到樊城,城中一片混乱。

    百姓们在废墟中寻找着亲人,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

    他立刻下令,让士兵们帮助百姓清理街道,掩埋尸体,搭建临时住所。

    同时,安排军医救治受伤的士兵和百姓。

    关羽在城中四处巡视,查看防御工事的损坏情况。

    他一边走,一边与身旁的关平、周仓商议着修复城池的计划。

    “坦之,你速去统计城内粮草、兵器的储备情况,周仓,你负责组织士兵加固城墙,不可有丝毫懈怠。”

    关羽严肃地说道。

    “是!”

    关平、周仓齐声应道,各自领命而去。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关羽回到营帐,坐在案前,看着地图,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

    他深知,虽然此次成功水淹樊城,但曹操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后续的战事将会更加激烈。

    他必须尽快恢复樊城的防御,等待刘备的下一步指令。

    而此时,在襄阳的刘备得知关羽水淹樊城,击退曹仁,不禁大喜过望。

    他在府中来回踱步,兴奋地对身旁的孙乾说道:

    “云长真乃我之臂膀,如今荆州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已落入我手。

    尤其是繁荣昌盛的襄阳,在我掌控之下,又得众多荆襄世家支持,大业可期啊!”

    孙乾连声附和:

    “关将军忠勇无二,汉室复兴指日可待!”

    刘备志得意满,雄心壮志如熊熊烈火般燃烧,开始谋划着如何进一步巩固自己在荆州的势力。

    而刘封自襄阳逃离后,一路小心翼翼,隐藏踪迹,历经艰辛,终回到江陵城门前。

    城楼上的守卫瞧见刘封,先是一愣,随即大喜,高呼:

    “少将军回来了!少将军回来了!”

    消息如一阵风般迅速传遍江陵城。

    周不疑、徐庶等人听闻,急忙朝着城门赶来。

    待刘封进城,周不疑第一个迎上前去,紧紧握住刘封的手,激动地说:

    “兄长,您可算回来了,这些日子,我们日夜担忧,生怕您在襄阳遭遇不测。”

    刘封看着周不疑,眼中满是感激,拍了拍他的手说道:

    “让你们担心了,我这不是回来了嘛。”

    徐庶也快步走上前,上下打量着刘封,见他虽有些疲惫,但并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说道:

    “少将军,一路辛苦,先回府中休息,咱们慢慢说。”

    刘封点了点头,众人簇拥着他往府中走去。

    回到府中,众人落座。

    刘封详细讲述了自己从襄阳逃脱的经过,众人听得聚精会神,时而紧张,时而惊叹。

    当听到刘封凭借着智谋与勇气,避开重重监视,从水门逃离襄阳时,周不疑不禁拍案叫绝:

    “兄长,您这一招实在是太妙了!若非兄长机智过人,怎能从那龙潭虎穴中脱身。”

    徐庶也点头称赞:

    “少将军此次虎口脱险,实乃大幸。

    这一路上,想必吃了不少苦头。”

    刘封笑了笑,说道:

    “能平安回来,一切都值了。”

    待刘封说完,徐庶接着说道:

    “少将军,这段时间江陵城内倒是安稳。

    只是魏延将军听闻您从襄阳逃出生天之后,一直没有消息,颇为着急。

    他几次都想亲自去襄阳寻找您,都被我们劝住了。”

    刘封闻言,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说道:

    “文长有心了。”

    随后,周不疑又向刘封透露一则消息:

    “少将军,刘备已派出关羽,关羽不负所望,成功攻占樊城。

    经此一战,关羽名声大噪,威震四方。如今整个荆州都在传颂关将军的英勇事迹。”

    刘封抿了抿嘴唇,眼中闪过一丝精芒,而后说道:

    “既然如此,咱们也不能落后了。”

    一旁的魏延,原本就对刘封的归来兴奋不已,听闻此言,眼睛顿时一亮。、

    他迫不及待地问道:

    “少将军可是准备出兵?不知少将军想要对哪边出手?”

    刘封微微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在地图上扫视着。

    江陵,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四通八达。

    向北,乃是荆州重镇襄阳;

    向南,是蜀地的东大门江州;

    向西顺江而下,可达江东重镇柴桑;

    而在江陵的南边,则是荆南四郡。

    刘封微微沉吟,神色凝重地说道:

    “江陵虽富庶且位置关键,但反过来看,也是四战之地。

    若想囤积实力,成就一番大业,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周不疑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刘封的意思,兴奋地说道:

    “既然如此,可先取荆南四郡!

    荆南四郡虽地处偏远,但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若能将其纳入掌控,少将军便有了稳固的根基。”

    魏延闻言,面露疑惑,挠了挠头问道:

    “荆南四郡虽位置偏僻,可南边还有交州,不会有影响吗?

    交州士家势力也不容小觑啊。”

    周不疑从容地笑了笑,回答道:

    “魏将军不必担忧。

    交州如今在士家手中,士家家主士燮只想守着交州做他的土皇帝,并无向外扩张的野心。

    再者,交州与荆南四郡虽毗邻,但路途艰险,山川阻隔,行军不易。

    他们自顾不暇,又怎会干涉荆南四郡之事。

    这荆南四郡,正可作为少将军的根基。”

    刘封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周不疑的分析深表赞同。他看向魏延,说道:

    “文长,你觉得呢?”

    魏延思索片刻,说道:

    “所言有理,若能拿下荆南四郡,对我们确实极为有利。

    只是,不知该如何行事?”

    一旁的徐庶则补充道:

    “如今主公上表请刘表长公子刘琦为荆州牧,主公则以其叔父的身份帮助其治理荆州。

    因此,少将军此时以长公子刘琦的名义收服荆南四郡,可谓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