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大明1635 > 第94章 可悲可叹

重生大明1635 第94章 可悲可叹

    闻言全场哗然。

    前段时日皇帝在大街上说,三年内会取消所有徭役,看来早都作出计较。

    在场者都不是傻子,如此工匠必然会增多,积极性也将提高,产量明显会噌噌往上。

    “毕爱卿,今日已五月初二,按此法推行,本月可产出几何?”

    毕懋康思虑些许,拱手道:

    “陛下,可产三千支!”

    “甚好!”皇帝给了他一个笑容。

    接着又道:

    “燧发枪乃我朝机密,凡接触者不得泄露半分,若有违反按叛国罪论处!”

    “臣等遵旨!”

    以目前改良版水平,崇祯估计已与欧洲相差无几,在东方乃一枝独秀。

    叛徒孔有德将铸炮技术带给建奴,他可不想重蹈覆辙,因此必须保密。

    “卿等回去后积极营造,朕等你们的好消息!”

    “臣等(奴婢)遵旨!”

    制造局几个官员离去,黄得功上前:

    “陛下,要是有更多座钟,那火铳操练方面将更为精准。”

    崇祯想了想,这倒确实如此。

    以西洋钟检验装弹到射击的全过程耗时,但凡有轻微差异都可随时暴露。

    而且有了那东西,老祖宗的记时传统将彻底进行颠覆。

    当初派曹化淳的人去福建,千里眼倒搞来十多支,可惜只有五个座钟,还贵得吓人。

    自己留了一个,另外四个全给了禁军,这玩意儿确实太少了。

    “朕会想办法,放心,届时每个百户甚至每个小旗都会有!”

    “那实在大善,臣多谢陛下!”

    黄得功字正腔圆。

    “诸位,火铳兵需要加紧骑术操练,待燧发枪列装,朕就有真正的枪骑兵了,哈哈哈...”

    想起燧发枪的威力与产量,皇帝有些得意。

    “如此陛下之设想,用不了多久就会一一实现!”

    “那是,那是,陛下乃战术大家也!”

    “何止战术,末将以为堪称战略大师也毫不为过!”

    “......”

    一通彩虹屁,皇帝全部笑纳。

    马屁话谁不爱听,龙屁股任谁也愿意去拍。

    收起笑意,崇祯一脸严肃:

    “诸位,朕见兵种混合演练尚显稚嫩,诸位担子不轻巧啊。”

    “臣...臣等有罪!”

    这句话味道不对,刚把皇帝拍高兴,一转眼就提到痛楚,大家都有点难堪。

    “哎,禁军整训时日甚短,新兵也多,朕何尝不知,卿等再加把劲,定会越练越勇!”

    崇祯勉励道。

    “臣等谨记!”

    得到圣上鼓励,诸将舒服了不少。

    其实对于当下,崇祯已经非常满意了,虽操练还需时日,但每次来看到的变化都不一样。

    杨廷麟、虎大威、曹变蛟早已适应禁军氛围。

    黄得功周遇吉两个主官,成天趴在训练场,晚上还要学“张飞绣花”。

    通过两个多月的文化课,随便找个兵卒出来,都能说上几句圣谕怎么怎么,随时为陛下效死等等。

    文化课效果非常之好,皇帝偶尔还亲自授课,官兵思想得到质的提升。

    除灌输忠君外,更是大力植入家国情怀,大老粗们识得了很多字,头脑略微灵活者,已经可以读书看报。

    军心士气颇佳,崇祯相信再过段时日,完全具备一战之力。

    若再来一场战争洗礼,必会傲视华夏!

    ......

    两天后,皇极殿早朝。

    近日温党、凤阳诸案审议完毕,晋商案也已移交三法司。

    还盛传福王即将押解进京的消息,文官们又开始活跃了。

    昨晚回京瞄了一眼,对案件发表看法的奏章多出好几箱。

    崇祯让王承恩拿去烧掉,接着问候了一遍文官的十九代祖宗。

    “启奏陛下,凤阳案已全部过堂,臣请陛下御览。”

    刑部尚书冯英,捧着厚厚一沓卷宗。

    “爱卿无需上呈,直接说结果。”

    “遵旨!”

    “陛下,经三法司会审,杨吴二人隐瞒不报,造成皇陵被焚,中都等地惨遭涂炭,乃失职渎职。

    经查明,杨一鹏本已发出奏报,却被吴振缨派人拦下,杨一鹏半月后方才知晓奏章被拦,然渎职之罪无可厚非。

    两人尚有贪墨罪行,杨贪墨三千两,吴九万四千两,拟定判处二人斩立决,家眷流放家产充公,请陛下圣裁!”

    “小小巡按竟敢拦截总督奏报?贪污竟如此之多!”

    “正是!”

    崇祯心中呵呵,苟日的吴振缨,仗着温匹夫可谓胆大包天。

    但杨一鹏与其判决一致,明显不公,他可不愿意八年后再给他翻案。

    随即道:

    “吴振缨该杀,按三司意见办理,着杨一鹏革除官身,去凤阳守灵三年!”

    “遵旨!”

    冯英高声领命。

    “陛下,臣以为不妥!”

    大理寺卿张承诏出班。

    “有何不妥?”

    “杨一鹏身为地方主官,凤阳之事举国震惊,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崇祯微愣,以往印象中张承诏尚算刚正,如此说法,是不是有啥名堂?

    “张爱卿执意要判杨一鹏死刑吗?”

    “正是!”

    望了冯英、黄道周一眼,冯英点了下头,黄道周则眼观鼻,鼻观心。

    “杨一鹏论渎职都稍显牵强,贪墨三千两,针对朝堂文武恐怕只能屈居末位吧?爱卿此般,岂不有草菅人命之嫌!”

    “陛下,臣...臣...”

    果然一说就中,崇祯冷笑道:

    “你乃办案者,岂可受外界干扰!”

    张承诏心中一惊,其实他也觉得杨一鹏罪不至死。

    可奈何经不住同僚们的嘴巴啊,温党都倒台了,也就把心一横放了水。

    “张承诏,你作为三品大员,难道就分不清谁在心怀不轨吗?爱卿既然无法坚守底线,朕看你还是请辞归乡吧!”

    众臣大惊失色。

    连日来很多人一直瞎逼逼,说该怎么判,又该怎样怎样云云。

    这下没整死温党余孽,反而把老好人张承诏给整下课了。

    不过也好,又多出一个空位子。

    大明文官总喜欢凡事插上一脚,一副为国为民,其实背地里全是脏东西。

    崇祯突然生出一丝悲凉,怪不得便宜爷爷不想上朝,宁肯靠奏章治天下。

    怪不得便宜皇兄宁愿当木匠,纵容魏忠贤与东林党硬刚。

    现在终于有点理解他们了。

    如今通过革新,朝堂可以说已经好出许多,结果却仍旧很烂。

    真不知原主小弟弟是怎样熬过八年的,实在可悲可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