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大明1635 > 第120章 摸着石头过河

重生大明1635 第120章 摸着石头过河

    “爱卿研制肥皂有功,王承恩。”

    “奴婢在!”

    “回宫后从内帑取纹银一千两,赏赐王爱卿!”

    “臣多谢陛下恩典!”

    王徵按捺不住心中喜悦,随即跪地受赏。

    听说毕懋康研制燧发枪皇帝赏了5000,崔太监辅助都得了2000两。

    他这小物件在燧发枪面前不值一提,天子竟不吝封赏,着实令人意外。

    崇祯笑意未改,接着问道:

    “爱卿那蒸汽机研发可有难处?”

    “禀陛下,数月前陛下交代后,臣便潜心研究,已有一定心得。”

    “那东西并非一日之功,需一步一个脚印,朕不会催促爱卿。”

    “多谢陛下。”

    王徵很感慨。

    都说天子性子急,但自打他来京数月,对研究方面圣上可一点都没催。

    相反总是点拨与鼓励,当然,谁又不想立功受奖,他还得加把劲。

    “启禀陛下,臣近日与宋、毕两位先生改良水车,已取得重大突破,不日之后就可运用到燧发枪铸造!”

    “噢?爱卿是指用水车驱动钻取枪管?”

    “正是!”

    “那水车现在何处?”

    “尚在西苑官地。”

    “很好,水车只能用在河流之处,在蒸汽机未研发出之前,不失为一大良方,待正式成型之日,朕必有封赏!”

    王徵、毕懋康、宋应星拱手回应,全都喜形于色。

    这半机械化产物,虽比较原始,但枪管锻造速度势必更上一个台阶。

    而且采用钻孔法,比现有枪管性能更可靠,也催生出未来线膛枪的可能。

    “陛下,焦博士在铸炮方面也有成果。”

    “说来听听。”

    焦勖连忙上前作揖。

    “启禀陛下,2千斤红夷炮已铸造出十六门,臣近日正按陛下旨意,潜心研究佛郎机炮。”

    “不知爱卿对佛郎机有何心得?”

    “陛下,佛郎机优点甚多,唯独射程太小,臣百思不得其解。”

    “此处可有实物?”

    “有!”

    “速速取来让朕看看!”

    “遵旨!”

    不多时,两个工匠将一中小型佛郎机抬入堂中。

    两个人都抬得动,看样子只有一百来斤。

    众人全都围在一旁,焦勖指着佛郎机开始介绍。

    “陛下,炮管采用砂模法锻造,乃臣与汤若望共同缔造此法,红夷炮亦是如此。

    砂模法较泥膜周期缩短数倍,未来炮管铸造将事半功倍......”

    “嗯,制造万物需积极探索,如有可能,爱卿可朝铁模法方向摸索。”

    “臣遵旨!”

    记的前世在网上看过,铁模法在鸦片战争时期才会出现。

    现在提一嘴,也算灌输一下新思维。

    军器方面他并不太懂,只有前世了解的一星半点,专业事得让专业人做,他的作用只是点拨。

    至于气密性方面,没有橡胶还真是个难题。

    那玩意儿只有待水师有所起色,再去美洲寻找了。

    “爱卿,子铳装入母铳后存在之间隙,便乃佛郎机射程受限主要缘由。

    爱卿有没有考虑过将子铳从炮尾装入,而不再受限于从侧方装入?”

    “这...”

    天子似懂非懂,他只能提个想法,几百年后的大型炮,都是从尾部装弹。

    关键需要解决气密性问题,后装炮弹乃必然趋势,提提也未尝不可。

    焦勖陷入沉思,王徵、毕懋康、宋应星也思考起来。

    崇祯笑道:

    “朕只是随口一说,卿等可在研制过程中作尝试,尽力寻找可用于密封之物。”

    想到今日难得聚在一起,干脆把开花弹、迫击炮原理一并给说了,给他们提供思路。

    “王爱卿。”

    “臣在!”

    “速速笔墨伺候!”

    “遵旨!”

    依据记忆之中的轮廓,天子坐上座案,画出一个后世榴弹炮模样。

    之后又画了个迫击炮,再画上一颗后世炮弹雏形。

    见皇帝专心致志,旁边的人都屏住呼吸。

    一刻钟后,天子指着纸上的榴弹炮图形。

    “诸位爱卿,此图外表与当下佛郎机、红夷炮套上轮子没啥区别。

    不同之处在于炮弹是从尾部填装,并采用齿轮上下前后调整方位,而且乃开花弹。”

    焦勖是个武器痴,簇着脑袋俯近细细查看,完全没顾君前失仪。

    天子当然没去计较,对于这种痴迷劲,他可喜欢得紧。

    “朕近日有所顿悟,现有红夷炮、大型佛郎机转向都太过困难,尤其重型红夷炮,只能固定于城墙之中。

    不论后装弹、齿轮调整方位,还是开花弹,都将为火炮未来发展走向。

    此类问题当下还不易解决,但只要循序渐进,五年、十年甚至更久,朕都拭目以待!”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科学院一众人齐声高呼。

    皇帝很宽慰,面容和煦,与同士大夫引经据典相比,他更喜欢讨论实用之术。

    “大家来看,这另一张图便乃今后之小炮,类似于红夷炮从炮口装弹。

    然此炮非常轻便,普通士卒都可携带行军,重量仅二三十斤。

    用此弹装入炮口,几息功夫后炮弹便可射出,触地即爆。”

    王徵、焦勖等若有所思。

    “陛下,依陛下所言,炮弹不再是铅铁弹丸,是否发射也不需要点火?”

    “非也!”

    “臣愚钝,还请陛下示下!”

    焦勖非常恭敬地作揖。

    “爱卿,此点火非彼点火,所有玄机均在此开花弹中。

    各位爱卿想必知晓生石灰放入水中,可让池水沸腾。

    同理,只要探索出相应物件,不用明火,炮弹自会点燃底火,将炮弹击发至数里之外。

    弹头开花四散弹开,比当下铅铁弹丸强出若干倍。”

    “不知陛下所指之物乃何物?”

    这个焦勖,刨根问底简直拿手。

    可惜哥也不是铁杆军器迷啊,对后世武器知之甚少,最多只能算皮毛。

    顿了顿,说道:

    “这些便是爱卿们需摸索之物,朕相信某天卿等定能找到良方!”

    “臣等谨记!”

    接下来,天子将知道的开花弹、迫击炮、榴弹炮一些原理等,毫无保留道出。

    也阐明了方向。

    那就是红夷炮必将被淘汰,那玩意儿只能用作防御,大明当下不能缺,但也不会太长久。

    而替代品,终将是佛郎机,只有此物,才最接近于后世火炮。

    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沿着皇帝所描之蓝图,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