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大明1635 > 第45章 勋贵本色

重生大明1635 第45章 勋贵本色

    崇祯眉头紧锁,高声道:

    “朕让满朝文武助力,文官当中不凡大户者,也不凡生活窘迫者,成百上千两,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值一提。

    然可能数两银子,却是某些爱卿全部积蓄,他们捐了钱,难道就不再上值了吗?难道就不再为大明出力了吗?”

    “臣......臣......”

    朱纯成支支吾吾。

    皇帝这两句话,还真找不出漏子。

    “你成国公一脉享受皇恩两百余年,家中产业无数,爱卿该不是没钱吧?”

    “臣......臣家中......现银确实不多......”

    “有多少?”

    “一......一百两!”

    “哈哈哈......”崇祯大笑。

    满朝文武心思各异,有的皱眉,有的埋头偷笑,有的暗自腹诽。

    勋贵们不主动,看样子圣上可能要“明抢”。

    谁都知道勋贵有钱,可这不是陛下风格啊,至于那朱纯成,也确实有点扯蛋。

    “嘉定伯何在?”

    “臣在!”

    周奎颤颤巍巍出班,女婿你教训成国公,喊老丈人干嘛啊。

    “嘉定伯,朕问你,你愿募捐几何?”

    “启禀陛下,老臣家中仅有现银5两,臣愿一并捐出!”

    什么?崇祯直想骂娘,这苟日的的吝啬鬼,还真特么如假包换!

    “人家大宗伯府上现银不足,都知道去卖字画,一个国公仅有百两,一个伯爵甚至只有5两,尔等当朕是傻痴吗?”

    “臣句句属实!”

    两人猛地跪下,几乎异口同声:

    “尔等没有欺骗朕?”

    “臣不敢!”

    “臣也不敢啊!”

    “很好,若朕搜出你等家中不止所说数额,朕是不是可以治你等欺君之罪呢?”

    “臣......”

    “臣......”

    根本不给他们反应时间,崇祯大手一挥:

    “李指挥使何在?”

    “臣在!”

    “着你派两队人马,即刻赶往二人府上,不得损坏器物,不得骚扰家眷,只搜查现银,朕给你三刻钟复命!”

    “臣遵旨!”

    李若链使唤班中武将,带着数十锦衣卫,匆匆离朝。

    朱纯成周奎大感不妙,很想出言阻止,却找不到任何理由,都在那儿战战兢兢,欺君之罪显然是坐定了。

    “启禀陛下,臣愿助银1000两!”

    英国公张之极出班。

    呵呵,这个倒数第二代英国公,出手还真“大方”。

    要不是屁股尚算干净,他爹张维贤又亲自扶原主上位,真想当场训斥。

    “臣助银1000两!”

    定国公徐允祯作揖。

    崇祯望向他们,眼里全是鄙夷。

    历史上徐允祯比朱纯成还富,可当下掌握的一切证据,预示此人屁股干净得很。

    至于是啥原因,崇祯也懒得去想,反正只要是坏蛋,总会被逮住尾巴。

    “臣愿助银700两!”

    “臣出500两!”

    “......”

    在京40来个公侯伯,陆陆续续出列,全都募捐几百到一千两不等。

    崇祯不禁为原主老哥默哀一秒钟。

    这群勋贵家产加起来起码几千万,现银至少也在千万以上。

    离明朝灭亡还有九年,尚未达到富裕顶点,但就当下仍旧富可敌国,全特么一群混账!

    “王大伴,看看一共有了多少?”

    不多时,王承恩回禀:

    “皇爷,共计二十三万四千五百八十七两!”

    崇祯起身,于金台踱步,片刻后望向诸臣,脸色铁青:

    “都是朕的好官啊,都是朕的好勋贵啊,等流寇攻破京师,尔等的家产,就全部留给流贼吧!一个个腰缠万贯,却如此吝啬,荒唐!荒唐!”

    “陛下息怒......”

    全场跪倒。

    这时曹化淳双膝挪了挪:

    “皇爷,奴婢愿捐出养老钱7万两,请陛下息怒!”

    “奴婢捐银2300两!”王承恩叩首。

    “奴婢助饷800两!”方正化匍匐。

    闻言,崇祯心头舒服了些。

    曹化淳还是挺明事理,在勋贵那儿收了2万两,看来其他方面也搞得不少,估计已经清空钱包了,至于王承恩方正化,显然已经尽力。

    算了算,还差近70万两。

    李若链还有会儿才能回来,看来自己只能先把银子凑足,免得认为老子是铁公鸡,反正早迟都要从朝臣身上刮回来。

    “曹化淳、孙阁老、大司农!”

    “臣(奴婢)在!”

    “着东厂派出专人,监督此次军饷护送发放,每一分钱,务必发往每个将士手中,各级衙门武官胆敢截留贪墨者,杀无赦!”

    曹化淳领命,满腹不解,转念又彻底释然。

    以往无论军饷还是赈灾银,出了京师可能就只剩一半。

    拿到地方再截留再贪污,真正落到实处的,已经所剩无几,皇帝这样做,明显有拨乱反正之意。

    “大宗伯!”

    “臣在!”

    “赈灾银尚差70万两,由内帑凑足,督察院全程监督使用!

    记住,乃全程监督,并非敷衍了事,胆敢截流贪墨者,胆敢敷衍了事者,杀无赦!”

    刘宗周迟疑片刻,似乎听懂了皇帝所指,试探性问道:

    “陛下,督察院每省仅一名巡按御史,要做到全程监督,恐怕......”

    崇祯心头呵呵,这刘宗周很会来事儿啊,有点意思。

    “好办啊,你把十三道每道仅留一人于京,其余全部给朕派出去!

    领了朕的俸禄就要替朕办事,各省州府众多,光靠一地巡案哪里能明察秋毫?

    无论所在省份有灾无灾,都给朕睁大眼睛,履行尔等职责!”

    刘宗周浅笑,随即领旨。

    有的御史想出班反对,皇帝这样做有违祖制,可皇帝破天荒从内帑拿出70万,实在不好泼冷水。

    想想几日前的光时亨,今日的温体仁等,陛下又在火头上,最终还是忍住。

    参考消息:

    大明十三个省,每省设一个道,御史须轮换下放地方,称为“巡按御史”。

    其任职时间并不固定,督察院单十三道就有一百多人,未轮到者都常驻京师。

    看似制度健全,到了明朝中后期,实则多出一层贪污腐败环节。

    ……

    几日前皇帝新定出制度,御史及六科弹劾需要主官画押,但那仅仅指书面奏本,并不能管住嘴巴。

    崇祯看着这群人就来气,就是要让御史滚到地方去,别特么一天到晚瞎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