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大明1635 > 第48章 华夏日报

重生大明1635 第48章 华夏日报

    坤宁宫。

    周玉凤正与几个宫女在院中纺纱,忽而叹气,忽而表情凝重,似乎心不在焉。

    一旁的宫女见皇后那样,全都不敢出声。

    “皇上驾到!”

    周玉凤一愣,连忙拍了拍身上布衣,望向门口施礼。

    “臣妾恭迎圣驾!”

    “平身!”

    崇祯一把过去搂住周玉凤的细腰,眼里满是心疼。

    宫女太监将头偏向一侧,不敢直视。

    “玉凤,今后莫要此般了,纺纱织布又能补贴几何。”

    “陛下一直奉行节俭,臣妾如此不过杯水车薪,也确实挣不了几文铜钱。”

    周玉凤语气有些幽怨,崇祯有一小点点尴尬。

    这小妮子,应该是对娘家事儿有所抱怨。

    “走,我们进屋说。”

    宫女端上杯热茶,行礼离去,只剩下王承恩在身边。

    “玉凤,你是否在为国丈一事,埋怨于朕?”

    “后宫不得干涉朝政,臣妾岂敢?”

    见她那样,看来已经什么都知道了,望了眼王承恩,王承恩连忙跪下:

    “皇爷恕罪,早朝事宜人尽皆知,皇后娘娘向奴婢确认,奴婢不敢欺瞒,请皇爷责罚!”

    “无妨,朕不怪你!”

    “谢皇爷!”

    “你先出去吧,朕陪皇后说说话。”

    “遵旨,奴婢告退。”

    崇祯笑了笑,周玉凤有点生气的样子,甚是可爱。

    “玉凤,朕并非刻意为难国丈,你别往心里去。”

    周玉凤缓了缓,望向崇祯:

    “信王,臣妾非不明事理之人,家父将手伸到官地,还妄言欺君,此般做作臣妾同样脸上无光。

    信王做得对,只是家母兄弟被牵连,臣妾在心忧他们。”

    崇祯很欣慰,皇后到底是皇后,识大体懂分寸,妥妥国母风范。

    将她搂入怀中,温言道:

    “凤儿安心,国丈贪念太浓,朕不得已为之。待过些时日朕可赏他一些财物,保其丰衣足食便是。”

    “臣妾多谢陛下!”

    周玉凤露出笑意,挣脱“魔爪”起身行礼。

    其实崇祯非常看不起周奎,要不是眼前娇妻,根本不会抄家禁足那样简单。

    将周玉凤重新拉到怀里,假装责怪:

    “老夫老妻,那么生分干嘛。”

    “信王乃一国之君,该有的规矩还是要。”

    “朕面前没有那么多规矩,朕就是想朕的凤儿了.......”

    说完眼神色色的,一个强吻猛地袭去,诸多少儿不宜动作,在佳人身上上演。

    “信王,大白天的,臣妾......臣妾......”

    崇祯哪管那么多,将她拦腰抱起,快步走向凤塌。

    房门被知趣的王承恩关上,不多时屋内呓语声一片,上演着白日春宫。

    ......

    小半个时辰后,搂着香喷喷的周玉凤,崇祯无比温柔:

    “凤儿,纺纱织布就别做了,该吃吃该穿穿,宫中该有的荤腥得有,只要不奢靡浪费即可,皇子公主们都在长身体。”

    周玉凤摸着他的下巴,柔声说:

    “信王有此想法甚好,殊不知宫中膳食看似节约,实则更加浪费......”

    “那是。”

    崇祯微微叹气,这些事儿他何尝不知。

    本尊老哥美其名曰数月不知肉味,其实那些素菜素汤,尚膳监总想着法子加入珍馐。

    最后把只要是肉的东西通通捞出来,所耗银两比常规吃食还要多。

    大人们清楚,小孩却不懂,连几岁的坤兴公主,最大愿望居然是想吃顿肉。

    老哥虚有其表,活脱脱伪君子一枚!

    崇祯撑起身,在娇妻的服侍下擦身一番,重新穿戴妥善。

    渣男该做的事儿已经做完,得谈谈今天来这里的正事儿了。

    “凤儿,朕给你一个挣钱之法,比纺纱织布来得快,还利国利民。”

    周玉凤有些错愕。

    “朕想办份报纸,凤儿文笔不差,就由你主笔,可叫秀英皇嫂等人配合,如此,你等也不用面对后宫孤寂了。”

    “报纸?何为报纸?”

    “就跟朝廷邸报差不多,不过这种报纸,乃面向民间,可将朝廷政令、各地发生的新鲜事儿登出来,还可发表对事件之看法。

    也可加入粮价、炭价、寻人、招租等与百姓相关讯息,同时可刊登诗词、各种民间故事等等。”

    “信王说的这些,臣妾好像有点懂了。”

    周玉凤露出期待的眼神。

    “那就好。”

    崇祯立即唤来王承恩,在一番笔墨伺候下,于白纸上写画起来。

    作出一些示例,分别进行大概讲解,还提了部分要求及建议。

    周玉凤听得心花怒放,又有点担心地问道:

    “信王,军国大事需要司礼监提供信息,臣妾心忧......”

    “无妨,这不叫干涉朝政,只是将朝堂发生的事儿,让更多人知晓,司礼监送过来的事宜,朕会规定原则。

    有些事务可公之于众,军国机密却不可,需严加斟酌,朕会指导一段时日,待大家都熟悉事务后,才放手让你等实施。”

    “臣妾似乎明白了!”

    “很好,比如第一期报纸,你可将今日朝堂之事作为重点,其他板块往后循序渐进加入便是。

    如果现在就开始做,明日便可定稿,让王承恩派人落实报童、宣讲人等事宜,再由经厂抓紧排版印刷,后日就可正式发行!”

    周玉凤水汪汪的大眼睛直转,看样子已懂了个大差不差。

    “信王,此报需要取一个名字吗?”

    “当然要!”

    “那取何种名字恰当?”

    崇祯想了想:

    “依朕看,暂时挂在经厂名下,先做起来再说,当下做不到每日刊发,不过那也是迟早的事儿,就叫华夏日报吧!”

    “华夏日报,甚好,臣妾这就叫皇嫂秀英过来。”

    “嗯,朕稍后回去让大伴将朝堂事宜整理,一并给你送过来!”

    “臣妾多谢陛下!”

    周玉凤如少女般俏皮,看得崇祯又有点想磨枪上阵。

    联想到内阁圣旨应该已经拟好,得回去处理,只能“改日”。

    关于报纸,崇祯原本想让礼部负责,但想到未来要提升女权,后宫美人们做手工毫无意义。

    就让皇后牵头做点实事,对于往后推进女权好处多多。

    最重要一点,华夏日报将成为宣传利器,引导舆论走向,对大明将来,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