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大明1635 > 第97章 大明银行

重生大明1635 第97章 大明银行

    见皇帝神色无异样,黄道周鼓起勇气。

    “陛下,晋商票号主要为提供铜钱银两互换,替储户保管银钱,通过会票完成异地兑现等。

    晋商所犯之事虽不耻,然钱庄带来之好处有目共睹,完全大有可为!”

    说完偷瞄一眼御座。

    皇帝不悲不喜认真听着,黄道周胆子大了些,继续道:

    “故臣以为可在会票上做文章,让会票发挥出现银功能,如此,可解决我朝白银不足之困境,百姓亦可用会票买卖货物。”

    说到这里崇祯算听懂了,意思就是可发行纸币,只是说得很隐晦。

    “陛下,依黄御史之见,会票岂不是要当作宝钞,这恐怕...”

    钱龙锡有些担心地说道。

    见皇帝若有所思,凌义渠赶忙起身:

    “陛下,我朝宝钞在百余年前就已落幕,经过开国之初数十年验证,足以证明并非长久之计,臣以为万万不可取!”

    凌义渠言语铿锵有力。

    其余人大多心思一致,那害人的宝钞,就差没骂朱重八的老娘了。

    暖阁中陷入沉寂,崇祯望向黄道周。

    “黄爱卿,你提出此法,可有具体细则。”

    “陛下,臣只是觉得会票方便快捷,恕臣愚钝,并无详细方略。”

    黄道周面露愧色。

    到底出自海商云集的福建,能有这种构想,已经非常难得了。

    过了好一阵,孙承宗起身。

    “陛下,臣以为黄御史所提值得商榷,我朝完全可以伺机重发宝钞!”

    什么?在场诸公大惊,这个雷有点大,不亚于晴天霹雳。

    孙承宗脑袋被烧坏了吧?就连毕财神都倍感错愕。

    将大臣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崇祯问道:

    “不知孙爱卿是何打算,不妨说出来听听。”

    “遵旨!”

    孙承宗扫视一眼众人,朝御座作揖。

    “陛下,我朝宝钞之所以失败,乃无度滥发所致,臣以为只要松紧有度,并不会重蹈覆辙。

    两千多年来历朝货币均为铜钱,盛唐出现少数银两流通,自我朝世宗起白银持续流入,以致当今成为主流。

    然我朝银矿稀缺,白银并不足以撑起流通所需,发行纸币乃大势所趋!”

    “嗯,”崇祯微微点头。

    这番话没有问题,他俩在燕云马场时就探讨过这事儿,如今有了晋商留下的钱庄,完全可以试一试。

    孙承宗接着道:

    “陛下,市面上之铜钱有我朝熔铸,也有唐宋遗留,甚至还有二晋所产之物,各朝成色不一,银两亦是如此。

    加上物价浮动,开国之初一两白银能兑换8百文铜钱,至今却在1千至1千2百文之间。

    如此各地物价跌宕不一,财税以银两为主,又伤及使用铜钱之广大平民,民乃王朝之根基,规范货币迫在眉睫!”

    顿了顿,孙承宗继续道:

    “故臣以为发行纸币后,前述所有弊端均可以解决,然此法并非一日之功,尚需一定时日方可落实,将来要惠及整个大明,均要以年度为计!”

    崇祯频频点头。

    老孙说得非常之好,真像某些爽文上三两下就推行纸币,根本不现实。

    暖阁中再度陷入沉寂,诸臣全都若有所思。

    “陛下,臣以为即使纸币甚好,然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一旦打开滥发缺口,大明必然生灵涂炭,我朝经不起动荡了,望陛下三思!”

    范景文高呼。

    “望陛下三思!”

    半数以上的人随口附和。

    崇祯笑了笑,缓缓道:

    “诸位之担心朕何尝不知,太祖初衷是好,然并未制定详细规则,以致全凭个人喜好,让好东西变成唾弃之物。

    朕原本欲待流寇基本平息后,再推行此策,既然今日提及,朕以为可提前实施!”

    很多人都很纳闷,皇帝虽已展现出雄主之恣,估计能够做到自律。

    然皇帝的后代呢?到时候他们这群人点头同意,岂不要遗臭万年?

    正欲开口劝谏,崇祯又道:

    “朕有一法,可解决诸位爱卿之忧虑。”

    大员们微愣,皇帝近来做事一出一出的,全都竖起耳朵。

    “其一,制定出详细方略,此方略必须严格执行,包括朕都不得擅自违反,最终要上升到律法高度。

    其二,初期可由内帑出资二十万黄金作为储备,户部也可投入现银入股,假若作价500万两,那么就只发行500万纸币。

    待财税进入正轨后,以每年财税结余作为基础,余多少发行多少,且只少不多,滥发弊端便迎刃而解也!”

    细品这番说辞,孙承宗眼前一亮,其他人也跟着有所触动。

    这样做的话,那份担忧确实就没有了。

    可如何让全天下心甘情愿接受纸币呢?这又是一个大难题。

    不待他们提问,御音再度传出。

    “朕打算将三个钱庄整合成一家,朕看就称作大明银行吧,原有各家会票均可互换,限期一年内完成,之后彻底取缔旧票。

    要想士绅百姓认可银行,可推出存贷利息制,不再像常规钱庄那般收取保管费,储户存储由银行给予利息,反之贷款者则向银行支付利息,且利息极低!”

    “陛下,如此说来,银行主要靠发放贷款盈利?”

    “正是!”

    “可...”毕自严有些担心。

    崇祯当然知道他在想啥,继而又道:

    “贷款利息要高于存储利息,且年息不得超出百抽十,初期却只可低不可高,如此将比民间借贷低出若干倍。

    只要银行经营正常,朕敢断言,盈利必然超过诸公想象!”

    诸臣有人露出喜色,有的则还在消化。

    “朕申明绝不搜刮民脂民膏,关于纸币至少明年再予实施。

    今年先将准备事务做好,把银行开到每一个府,再延伸到各个县,同步推出存贷款业务。

    朕筹划从下个月起,京师官员俸禄可通过银行发放,内帑、六部五寺就先带个头,将银钱存入银行!”

    大家又是一惊,这个想法太新颖了。

    按皇上所说,存进去有利息可拿,钱能生出钱,似乎未尝不可也。

    “朕会亲自编写银行大纲,作为发展总方针,诸位大可放心!”

    “臣等遵旨!”

    众人还有诸多疑问,但联想到皇帝近来做事很有分寸,思路常常超出预想。

    他们都不是傻子,圣上要做照办便是,渐渐也就释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