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良帝师,我的徒弟是暴君 第077章 改朝换代
热门推荐:
鹤爷,夺人妻赛道您勇闯第一
重启2008:从拯救绝色女老师开始逆袭
林先生他狂追俏皮小娇妻
嫂子请自重,我真有未婚妻
快穿:心机女配又美又撩
绝世龙神:九个嫂嫂又美又飒
仙都
大明:进攻型御史,朱棣崩溃了
万域神君
只是普六茹坚没有立即召见来和,而是暂时将此事记在心中,待登基之后再做打算。
幕僚见他终于放过了这个话题,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真是伴君如伴虎,谋臣这活真是个高危职业。
五月廿八这天,宇文衍下诏命普六茹坚恢复“杨”姓。这等于是传递出一个信号——以汉人为正统,结束了五胡乱华之后几百年的少数民族统治。
当然,这也就是个名义了。这个时候民族大融合,汉人和少数民族血统杂的很,很难区分“纯正”的汉人和少数民族。
几乎每个权贵身上流着的都是汉人和少数民族的混血。
自此,普六茹家族正式改回杨氏家族。
六月初一,杨坚从相国府,也就是正阳宫穿便服入临光殿,向宇文衍行礼。
宇文衍下旨以民心所向之故正式禅位于杨坚,命太傅、上柱国、杞国公宇文椿奉册令杨坚继任皇位。
同时,命大宗伯、大将军、金城郡公赵煚(jiǒng)捧皇帝玉玺献于杨坚。随即,文武百官跪服,劝杨坚即位。
杨坚三次推辞不过,这才受命即位。
不过杨坚没有立即着明黄龙袍,只戴了皇冠,着皇帝常服。
之后,杨坚率文武百官往南郊设坛,烧柴火祭祀告知天地神明。
柴火越烧越旺,火光仿佛要直冲霄汉。
百官见状,纷纷大喜:“此乃吉兆啊!”
众人喜气洋洋,一片祥和。
就在这时,天生异象,只见一只火红的赤雀从天而降,盘旋于祭坛之上鸣叫不止,声音嘹亮清脆,传遍四野。
甚至连附近的百姓都看见了这等神迹,直接就地跪倒参拜起来。
司马刘昉忙高声呼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昔周文王有至诚,故引赤雀下凡。如今圣人即位,亦招赤雀之瑞,真乃天命所归矣!”
“恭喜圣人!”百官纷纷叩拜道贺。
场面极为壮观,一同观礼的宇文衍甚至看的怔在当场,久久不能回神。心中竟也认同起来,杨坚才是真正的天子。
百官臣服,祥瑞降世。杨坚即位更加名正言顺,朝中无一人敢反对。
祭祀完了,杨坚便率文武百官前往祖庙禀告列祖列宗。
在祖庙祭拜禀告时,忽有和风徐徐,自东方吹来。随即香火骤盛,烟雾弥漫,宛如仙境。
“先祖显灵,天佑我大隋啊!”
杨坚见状,也露出了一丝喜色,心中不无得意。祖先显灵,可见对他极为满意,赞他光宗耀祖了。
告完祖庙,杨坚当即回宫下旨,大赦天下,立国号为隋,改元开皇。
旨意下达之后,长安城上竟有祥云出现。
百姓愈发归心。
杨坚是由禅让即位,对前任当然得礼遇善待。于是他便下旨封宇文衍为介国公,食邑五千户,为隋朝宾客。且旌旗车马、服饰礼乐等,一应与皇帝同等。向皇帝上书不称表,皇帝答表不称诏。
这可谓是极高的礼遇了——当然,跟他丢的那个皇位相比,这都不算什么。
同时,北周之前封的诸王也都降等为公。
处理完了宇文皇族,接下来当然是封赏功臣及亲属。
上大将军宇文庆,进位上柱国,任左大丞相。
司马刘昉和相府长史郑译为杨坚夺权出力不小,自然也得到了丰厚封赏。刘昉进位柱国,封舒国公;郑译进位上柱国,出任隆州刺史。
这两人的封赏一看就有猫腻,刘昉爵位虽高,却无实权,等于是闲置了;而郑译虽无爵位,却有实权。可即便是一方大员,但也被排出中央了。
可见杨坚心中十分有数,这两人虽然为他夺权立了功劳,但为人奸诈,不是良臣。若用为亲信,谁知道他们不会像出卖宇文衍一样出卖他?要是哪一天趁他不备再来个矫诏,那大隋不也得玩完?
反倒是宇文庆不声不响的,得了个大实惠,不仅领上柱国这个虚衔,还占了左大丞相这个实职。
韩擒虎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重地庐江。这一手一看就是在为灭陈做准备。
贺若弼封上柱国,任金州刺史。
史万岁拜上大将军。
其余功臣也有一一封赏。
都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坚封赏完了功臣,自然也不能落下自家亲属。
其弟邵国公杨惠封为滕王,同安郡公杨爽封为卫王,并任雍州牧。如今雍州治所迁至长安,杨爽这个雍州牧职位品级便又提升了一品,放在现代就相当于北京市最高长官了。
封完了兄弟,轮到儿子的时候,杨坚却暂时搁置了。反而先封了公主,分别是长女乐平公主杨丽华,五女兰陵公主杨阿五,以及襄国公主和广平公主。
其中乐平公主杨丽华是宇文赟的皇后,襄国公主是河阳郡公李长雅的妻子,广平公主则是安德县公宇文静礼的妻子。
对于杨坚只封女儿却不封儿子的行为,许多官员都很不解。
有人想要进言,却被心思通透的同僚拉住,悄悄告诫:“圣人自有裁断,你莫多嘴。”
那人这才默默退回原位。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杨坚这是在为储君之位迟疑。
他这一迟疑不要紧,杨勇可急了。原本他是嫡长子,受封太子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可现在杨坚竟然迟疑了!
这对别人来说是好事,对他来说就是噩耗。
“封赏暂且到此,百官各为其政,不可荒废。”杨坚告诫文武百官。
“谨遵圣意。”
……
杨坚登基,正式入主皇宫。依旧以正阳宫为皇帝寝宫,椒房殿则为皇后寝殿。
散朝之后,杨坚将五个儿子都叫到了正阳宫来……吃早饭。
五人分坐五桌,即便是最小的、才四岁的杨谅,动作也十分规矩合礼。小大人一样,特别有喜感。
与此同时,杨坚却又秘密召了仪同三司、洹水县男来和藏在屏风后面暗中观察他们。
杨勇有些心不在焉,甚至紧张的手心沁汗。他虽然强令自己镇定,但还是忍不住悄悄看了几眼对面的杨广。
今日杨坚迟疑的缘由除了杨广别无他人,毕竟杨俊、杨秀、杨谅三人,一个八岁,一个六岁,还有一个四岁,暂时绝不可能威胁到杨勇。
杨广心中自然也有猜测,但依旧目不斜视,只当是日常家庭聚餐而已。
这时,杨坚忽然放下筷子,五人见状也连忙跟着放下,然后正襟危坐,听候教诲。
“自汉末以来,诸侯割据,战火连天,百姓涂炭。司马无能,五胡乱华,成南北对立之局,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如今我杨家顺应天命,荣登大宝。然因前朝宣帝昏庸,致朝政腐朽,百姓穷困。你们身为朕之子嗣,当思富国强民之策。”杨坚考验道。
五人听了考题,纷纷思考起来。当然,有没有胡思乱想打酱油的就不知道了。
“阿爹,我知道!”杨谅转了转眼珠,直接喊道。
杨坚闻言望去,面上更多的是戏谑之色:“哦?那益钱说给阿爹听听。”
没错,杨谅小家伙的小名就是这么朴实接地气!
小家伙爬了起来,像模像样的拱手行了一礼,然后“侃侃而谈”:“富国强民当然要赚很多很多的钱了!”
杨坚:“……呃,哈哈,益钱说得对,当然要有钱才能富国强民,哈哈。”
“谢阿爹夸奖!”杨谅得意洋洋的坐下了。
饶是心事重重如杨勇,也忍俊不禁,对杨谅更是提不起任何防备。
见杨谅说完了得了夸赞,杨秀这个熊孩子也不甘落后的站了起来:“要练很多很多的兵!兵强马壮就可以吞并陈朝!”
就可以去抢陈朝的钱了!
杨坚心中无奈的摇摇头,但到底不忍打击儿子的积极性,便敷衍了一句:“四郎说的也有道理。”
轮到三郎杨俊时,他期期艾艾的回了几句施仁政、善待于民之类的话。
“三郎素来仁慈,然太过怯弱了。”对这个温柔善良的儿子,杨坚向来怜爱,也夸了杨俊一句。
杨俊坐下之后,杨坚便分别看了杨勇和杨广一眼:“大郎与二郎可曾想好?”
杨勇看了看杨坚,又看向杨广道:“二郎先说吧。”
杨广便起身拱手行了一礼,道:“自古攘外需先安内,如今官府腐败、百姓惶惶,且户籍混乱,人丁不明,于社稷安稳不利。此外,军队冗杂,亦需整肃,方能令之所至,万众所向。”
杨坚微微点头,觉得杨广所说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也说中不少要点,心中到底是满意居多。毕竟杨广才十岁,能说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
最后,轮到杨勇。
“儿子的看法与二郎差不多,一是整治吏治,惩戒贪官污吏;二是整理户籍,清查人丁;三是整肃军队,集中号令;四是轻徭薄赋,施行仁政;五是剔除酷刑,安定人心;六是归田于民,鼓励耕种。”杨勇十分乖觉,只在杨广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几点。
“好,好,倒也言之有理。”杨坚大为满意,“今日就到这里吧,你们退下。大郎与二郎有职务在身,不可懈怠。三郎、四郎、五郎,去给你们阿娘请安吧。”
“是。”
等五人一走,杨坚便叫出了来和,问道:“你觉得如何?”
幕僚见他终于放过了这个话题,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真是伴君如伴虎,谋臣这活真是个高危职业。
五月廿八这天,宇文衍下诏命普六茹坚恢复“杨”姓。这等于是传递出一个信号——以汉人为正统,结束了五胡乱华之后几百年的少数民族统治。
当然,这也就是个名义了。这个时候民族大融合,汉人和少数民族血统杂的很,很难区分“纯正”的汉人和少数民族。
几乎每个权贵身上流着的都是汉人和少数民族的混血。
自此,普六茹家族正式改回杨氏家族。
六月初一,杨坚从相国府,也就是正阳宫穿便服入临光殿,向宇文衍行礼。
宇文衍下旨以民心所向之故正式禅位于杨坚,命太傅、上柱国、杞国公宇文椿奉册令杨坚继任皇位。
同时,命大宗伯、大将军、金城郡公赵煚(jiǒng)捧皇帝玉玺献于杨坚。随即,文武百官跪服,劝杨坚即位。
杨坚三次推辞不过,这才受命即位。
不过杨坚没有立即着明黄龙袍,只戴了皇冠,着皇帝常服。
之后,杨坚率文武百官往南郊设坛,烧柴火祭祀告知天地神明。
柴火越烧越旺,火光仿佛要直冲霄汉。
百官见状,纷纷大喜:“此乃吉兆啊!”
众人喜气洋洋,一片祥和。
就在这时,天生异象,只见一只火红的赤雀从天而降,盘旋于祭坛之上鸣叫不止,声音嘹亮清脆,传遍四野。
甚至连附近的百姓都看见了这等神迹,直接就地跪倒参拜起来。
司马刘昉忙高声呼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昔周文王有至诚,故引赤雀下凡。如今圣人即位,亦招赤雀之瑞,真乃天命所归矣!”
“恭喜圣人!”百官纷纷叩拜道贺。
场面极为壮观,一同观礼的宇文衍甚至看的怔在当场,久久不能回神。心中竟也认同起来,杨坚才是真正的天子。
百官臣服,祥瑞降世。杨坚即位更加名正言顺,朝中无一人敢反对。
祭祀完了,杨坚便率文武百官前往祖庙禀告列祖列宗。
在祖庙祭拜禀告时,忽有和风徐徐,自东方吹来。随即香火骤盛,烟雾弥漫,宛如仙境。
“先祖显灵,天佑我大隋啊!”
杨坚见状,也露出了一丝喜色,心中不无得意。祖先显灵,可见对他极为满意,赞他光宗耀祖了。
告完祖庙,杨坚当即回宫下旨,大赦天下,立国号为隋,改元开皇。
旨意下达之后,长安城上竟有祥云出现。
百姓愈发归心。
杨坚是由禅让即位,对前任当然得礼遇善待。于是他便下旨封宇文衍为介国公,食邑五千户,为隋朝宾客。且旌旗车马、服饰礼乐等,一应与皇帝同等。向皇帝上书不称表,皇帝答表不称诏。
这可谓是极高的礼遇了——当然,跟他丢的那个皇位相比,这都不算什么。
同时,北周之前封的诸王也都降等为公。
处理完了宇文皇族,接下来当然是封赏功臣及亲属。
上大将军宇文庆,进位上柱国,任左大丞相。
司马刘昉和相府长史郑译为杨坚夺权出力不小,自然也得到了丰厚封赏。刘昉进位柱国,封舒国公;郑译进位上柱国,出任隆州刺史。
这两人的封赏一看就有猫腻,刘昉爵位虽高,却无实权,等于是闲置了;而郑译虽无爵位,却有实权。可即便是一方大员,但也被排出中央了。
可见杨坚心中十分有数,这两人虽然为他夺权立了功劳,但为人奸诈,不是良臣。若用为亲信,谁知道他们不会像出卖宇文衍一样出卖他?要是哪一天趁他不备再来个矫诏,那大隋不也得玩完?
反倒是宇文庆不声不响的,得了个大实惠,不仅领上柱国这个虚衔,还占了左大丞相这个实职。
韩擒虎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重地庐江。这一手一看就是在为灭陈做准备。
贺若弼封上柱国,任金州刺史。
史万岁拜上大将军。
其余功臣也有一一封赏。
都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坚封赏完了功臣,自然也不能落下自家亲属。
其弟邵国公杨惠封为滕王,同安郡公杨爽封为卫王,并任雍州牧。如今雍州治所迁至长安,杨爽这个雍州牧职位品级便又提升了一品,放在现代就相当于北京市最高长官了。
封完了兄弟,轮到儿子的时候,杨坚却暂时搁置了。反而先封了公主,分别是长女乐平公主杨丽华,五女兰陵公主杨阿五,以及襄国公主和广平公主。
其中乐平公主杨丽华是宇文赟的皇后,襄国公主是河阳郡公李长雅的妻子,广平公主则是安德县公宇文静礼的妻子。
对于杨坚只封女儿却不封儿子的行为,许多官员都很不解。
有人想要进言,却被心思通透的同僚拉住,悄悄告诫:“圣人自有裁断,你莫多嘴。”
那人这才默默退回原位。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杨坚这是在为储君之位迟疑。
他这一迟疑不要紧,杨勇可急了。原本他是嫡长子,受封太子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可现在杨坚竟然迟疑了!
这对别人来说是好事,对他来说就是噩耗。
“封赏暂且到此,百官各为其政,不可荒废。”杨坚告诫文武百官。
“谨遵圣意。”
……
杨坚登基,正式入主皇宫。依旧以正阳宫为皇帝寝宫,椒房殿则为皇后寝殿。
散朝之后,杨坚将五个儿子都叫到了正阳宫来……吃早饭。
五人分坐五桌,即便是最小的、才四岁的杨谅,动作也十分规矩合礼。小大人一样,特别有喜感。
与此同时,杨坚却又秘密召了仪同三司、洹水县男来和藏在屏风后面暗中观察他们。
杨勇有些心不在焉,甚至紧张的手心沁汗。他虽然强令自己镇定,但还是忍不住悄悄看了几眼对面的杨广。
今日杨坚迟疑的缘由除了杨广别无他人,毕竟杨俊、杨秀、杨谅三人,一个八岁,一个六岁,还有一个四岁,暂时绝不可能威胁到杨勇。
杨广心中自然也有猜测,但依旧目不斜视,只当是日常家庭聚餐而已。
这时,杨坚忽然放下筷子,五人见状也连忙跟着放下,然后正襟危坐,听候教诲。
“自汉末以来,诸侯割据,战火连天,百姓涂炭。司马无能,五胡乱华,成南北对立之局,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如今我杨家顺应天命,荣登大宝。然因前朝宣帝昏庸,致朝政腐朽,百姓穷困。你们身为朕之子嗣,当思富国强民之策。”杨坚考验道。
五人听了考题,纷纷思考起来。当然,有没有胡思乱想打酱油的就不知道了。
“阿爹,我知道!”杨谅转了转眼珠,直接喊道。
杨坚闻言望去,面上更多的是戏谑之色:“哦?那益钱说给阿爹听听。”
没错,杨谅小家伙的小名就是这么朴实接地气!
小家伙爬了起来,像模像样的拱手行了一礼,然后“侃侃而谈”:“富国强民当然要赚很多很多的钱了!”
杨坚:“……呃,哈哈,益钱说得对,当然要有钱才能富国强民,哈哈。”
“谢阿爹夸奖!”杨谅得意洋洋的坐下了。
饶是心事重重如杨勇,也忍俊不禁,对杨谅更是提不起任何防备。
见杨谅说完了得了夸赞,杨秀这个熊孩子也不甘落后的站了起来:“要练很多很多的兵!兵强马壮就可以吞并陈朝!”
就可以去抢陈朝的钱了!
杨坚心中无奈的摇摇头,但到底不忍打击儿子的积极性,便敷衍了一句:“四郎说的也有道理。”
轮到三郎杨俊时,他期期艾艾的回了几句施仁政、善待于民之类的话。
“三郎素来仁慈,然太过怯弱了。”对这个温柔善良的儿子,杨坚向来怜爱,也夸了杨俊一句。
杨俊坐下之后,杨坚便分别看了杨勇和杨广一眼:“大郎与二郎可曾想好?”
杨勇看了看杨坚,又看向杨广道:“二郎先说吧。”
杨广便起身拱手行了一礼,道:“自古攘外需先安内,如今官府腐败、百姓惶惶,且户籍混乱,人丁不明,于社稷安稳不利。此外,军队冗杂,亦需整肃,方能令之所至,万众所向。”
杨坚微微点头,觉得杨广所说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也说中不少要点,心中到底是满意居多。毕竟杨广才十岁,能说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
最后,轮到杨勇。
“儿子的看法与二郎差不多,一是整治吏治,惩戒贪官污吏;二是整理户籍,清查人丁;三是整肃军队,集中号令;四是轻徭薄赋,施行仁政;五是剔除酷刑,安定人心;六是归田于民,鼓励耕种。”杨勇十分乖觉,只在杨广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几点。
“好,好,倒也言之有理。”杨坚大为满意,“今日就到这里吧,你们退下。大郎与二郎有职务在身,不可懈怠。三郎、四郎、五郎,去给你们阿娘请安吧。”
“是。”
等五人一走,杨坚便叫出了来和,问道:“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