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 第57章 杨广【最终篇-下】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第57章 杨广【最终篇-下】

    隋朝

    寝宫内。杨坚坐在龙床上,脸色铁青,他紧紧地攥着拳头,仿佛在极力忍耐着什么。

    一旁的独孤皇后看着杨坚的模样,说道:“陛下,您能忍,臣妾却忍不住了!”

    说着,她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怒火,似乎准备去做一些事情。

    杨坚见状,连忙伸出手拉住独孤皇后,急切地说道:“莫要冲动!”

    独孤皇后用力挣脱开杨坚的手,怒声喊道:“放手!”

    杨坚条件反射般地松开了手,独孤皇后转过身来,冷冷地对杨坚说:“臣妾改主意了,陛下,这次您亲自去吧。”

    杨坚眉头紧皱,无奈地说:“你不要逼朕……”

    然而,独孤皇后并没有回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从她的眼神里,杨坚已经读懂了她的意思。

    杨坚深吸一口气,叫来几个心腹大臣,低声吩咐了一阵,然后挥挥手让他们离开。

    独孤皇后看着这一幕,不禁噗嗤一笑,道:“陛下,您还是那老一套啊……”

    杨坚也笑了笑,说:“虽然方法有些老套,但不一定没有用,不是吗?”

    【616年7月,杨广在世家大族的逼迫下,选择离开长安,前往江都】

    【同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势力迅速扩大】

    【11月,李渊攻入长安,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皇帝】

    【杨侑年幼,实际权力掌握在李渊手中】

    【李渊为了获得合法的地位,遥尊杨广为太上皇,但杨广实际上已被剥夺了实权】

    【在江都,杨广的生活越发昏乱,每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寻求短暂的快乐】

    【他常常独自引镜自照,预感到自己的末日即将到来】

    【杨广晚年锐气尽失,对于宇文化及等人的背叛和臣下的离弃已经无力挽回】

    【他常常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绝望】

    【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叛乱,杨广被缢杀,时年五十岁】

    【他的死标志着隋朝的灭亡】

    隋朝,某个界面,江都

    外面的战火还没有熄灭,大殿内一群人在对峙着,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杨广站在高处,看着自己的那一堆昔日的心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绝望和挑衅:“你们谁敢杀朕?”

    宇文化及脸色一变,他也看了天幕,知道了司马家的结局,心中正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杨广突然向前走了几步,宇文化及不由得条件反射地后退了几步,但两人之间的距离并没有改变。

    宇文化及正在天人交战的时候,不知道谁喊了一句:“昏君该死!”

    紧接着,好像自己一边的人倒下了一个。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局面瞬间失控,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的厮杀之中。

    刀光剑影交错,血肉横飞,场面一片混乱。

    等到平静下来,只看到杨广那不成样子的尸体躺在地上,鲜血染红了地面。

    宇文化及瞪大了眼睛,愤怒地喊道:“该死!”

    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

    正当他懊悔不已时,一道耀眼的光芒闪过。

    宇文化及等人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隋朝

    平静的宫廷突然被一阵喧嚣声打破。

    杨坚皱起眉头,轻声说道:“是时候了。”

    果然,没过多久,一名侍卫匆匆跑来禀报:“陛下,不好了!外面有庶民游行示威!”

    杨坚与独孤皇后对视一眼,杨坚说:“走。”

    片刻后,杨坚和独孤皇后来到了上朝的宫殿里,身下则站着一大群闻讯赶来、精神不振的臣子们。

    当侍卫将具体情况汇报给众人时,大家立马精神了。

    这些人都明白,此时出头,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杨坚看着眼前的景象,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最终,他的眼神停留在高颎身上。

    高颎心知肚明,自己已无法逃避这个责任,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走出队列,

    向杨坚行礼道:“陛下,我们应该顺应天意啊!”

    杨坚沉默片刻,语气坚定地回答:“可!”

    三国

    一匹骏马疾驰而来,迅速进入了营帐之中。

    仔细一看,原来是荀彧。

    他下马后快步走进营盘,但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有两个人正跪在地上,似乎即将被处决。

    监斩的人正是夏侯惇。

    夏侯惇见到荀彧到来,恭敬地说道:“使君!”

    荀彧眉头微皱,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夏侯惇回答道:“蔡瑁和张允二人勾结周瑜,企图里应外合。幸得蒋干及时发现,主公特此命令我监斩他们。”

    此时,蔡瑁突然大声喊道:“冤枉啊!”

    荀彧眼珠一转,对夏侯惇说:“先等一会儿再行刑吧。”

    夏侯惇有些犹豫,说道:“可是……”

    荀彧语气坚定地说:“如果你不愿意等待,那就算了。”

    夏侯惇无奈地将手中的物品一扔,叹息道:“好吧。”

    进了营帐,只见曹操站在那里,双手负于身后,脸上的怒容似乎还未消散。

    荀彧走进营帐,行过礼后,曹操惊讶地说道:“文若,孤不是让你坐镇后方吗?你为何来了此地?”

    荀彧面色复杂,轻声说道:“陛下已任命主公为丞相。”

    在场的众人一同躬身行礼,齐声高呼:“丞相!”

    曹操先是一惊,随后很快恢复了平静。

    他并没有理会众人的祝贺,而是转头看向荀彧,问道:“孤问你,你怎么来了?”

    荀彧沉默片刻,缓缓说道:“陛下特命我来给主公传诏。”

    曹操转过头去,嘴角微微上扬,冷笑道:“这个时候升官,真是有意思啊……”

    荀彧拱手道:“丞相,蔡瑁之事或许尚有蹊跷,还请丞相详查。如今诏书已传至,我便返回后方了。”

    在场的人似乎都感受到了此时诡异的气氛,纷纷噤声,整个营帐内一片寂静。

    曹操静静地注视着荀彧渐行渐远的背影,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秦朝

    宗正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大殿,他一进来就感受到了一股诡异的气氛弥漫其中。

    他紧张地咽了口唾沫,双手捧着一个竹简,颤抖着声音说道:“陛下……”

    秦始皇面无表情地坐在龙椅上,眼神冷漠而犀利,让人不敢直视。

    李斯走上前,接过宗正手上的竹简,恭恭敬敬地放在了秦始皇面前的桌子上。

    秦始皇静静地看着眼前的竹简,没有说话。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殿里一片死寂,没有人敢发出一点声音。

    所有人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一口,生怕成为皇帝的出气筒。

    终于,秦始皇缓缓开口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宗正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连忙退出了大殿。

    当他踏出殿门时,仿佛获得了新生一般,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回头望着紧闭的殿门,喃喃自语道:“该退了……”

    大殿内,秦始皇的脸色阴沉得可怕,底下的臣子们更加沉默了。

    毕竟,有时候事实更有说服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