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 第61章 开元盛世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第61章 开元盛世

    唐朝

    朝堂之上,众人变得沉默不语,目光整齐地投向天空中的天幕。

    李世民神情肃穆,心中波澜起伏。

    对于这场可能引发巨大动荡的事件,他一直忧心忡忡。

    这段时间,他想尽办法,试图了解并阻止它的发生,但始终未能找到答案。

    甚至,他也猜测过,“安史之乱”是否是由一个名叫安史的人发起的叛乱。

    如今,终于要揭开这个谜团了吗?

    李世民全神贯注地盯着天幕,期待着谜底的揭晓。

    【安史之乱的爆发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历史事件,其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因素】

    【这场战乱不仅对当时的唐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历史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暂且不提其他方面,仅就人口变化而言,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人口锐减至一千七百万左右,与战前五千三百万相比,减少了约百分之七十】

    唐朝

    “啪”

    一声脆响传来,原来是某位大臣手中的笏板掉在了地上。

    但此刻的众人已经无暇顾及这种失礼的行为了。

    只见李世民站起身来,满脸怒容地盯着天幕。

    【谈到安史之乱,不可回避的人物便是唐玄宗李隆基】

    【如前文所述,李隆基在前半生表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领导智慧,堪称千古一帝的典范】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出现失误,这或许是帝王晚年常见的问题】

    【尽管如此,李隆基的错误却比以往更为严重】

    【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主要局限于汉人内部,但李隆基的失误则险些导致整个唐朝的覆灭】

    【尽管最终叛乱得以平息,但唐朝已遭受重创,从此走向衰落】

    唐朝

    此时的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嘈杂声充斥着整个大殿。

    李世民好像忍无可忍,大声吼道:“够了”!

    顿时,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魏征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出列说道:“陛下,此事必须有一个妥善的方案。”

    李世民冷笑着反问:“如何处理?”

    大殿内再次变得鸦雀无声,无人敢轻易开口回答这个问题。

    让皇帝自己设定退位时间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想到此处,魏征的后背不禁冒出一层冷汗。

    然而,李世民似乎并没有期望从这些臣子口中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他沉默片刻后,吩咐道:“传晋王来。”

    “是,陛下。”

    一名太监小跑步出殿去。

    随着太监离去,大殿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

    【让我们回到李隆基成功粉碎太平公主集团的时刻】

    【那时的他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决心,毫不畏惧地将功臣和诸王调离京城,以确保皇权的稳固】

    【不仅如此,他还独具慧眼,选拔了姚崇等六位精通治国之道的宰相,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在对外扩张方面,李隆基更是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他的军队勇猛无比,领土不断扩大,超越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疆域,达到了惊人的1076万平方公里】

    【这一壮举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由于李隆基与大臣们的通力合作,全国上下一心,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富足】

    【留下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佳话】

    唐朝某界面,龙床上

    李隆基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缓缓地睁开双眼,目光落在天幕上正在讲述着盛世的画面。

    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身旁的女子轻声问道:“陛下,发生了何事?”

    李隆基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无事,朕只是有些感慨罢了。”

    随后,他翻过身去,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与此同时。

    李林甫静静地站在大殿内,面色阴沉地凝视着天幕。

    这时候,旁边一个人指着天幕,低声对李林甫说道:“林相,这……”。

    李林甫却打断了他的话,冷冷地回应道:“无稽之谈而已,竟然也会相信这些?”

    说完,他转过头去,只留下那个人在原地无奈地叹息。

    【但在繁荣强盛的背面,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及政治危机】

    三国

    周瑜静静地坐在营帐内,眼神深邃而冷静。

    他倾听着副将的汇报,眉头微微一皱:“还没查清楚吗?”

    “大都督,斥候不敢靠得太近,所以还不敢完全确定。”副将说道。

    周瑜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就在这时,帐篷门被掀开,诸葛亮缓缓走了进来。

    周瑜的目光瞬间落在他身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之情闪过,但很快就消失不见。

    不知为何,每当见到诸葛亮时,周瑜总会有一种面对天敌的感觉。

    “孔明来了!”

    旁边的鲁肃看到诸葛亮,脸上露出一丝惊喜。

    “刚才斥候侦查到,曹营在昨晚偷偷往许昌方向调走了一批人,疑似虎豹骑。”鲁肃接着说道。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手中的扇子,仿佛早已料到此事。

    周瑜瞥了鲁肃一眼,然后对诸葛亮说道:“孔明,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可以说来听听。毕竟,我们现在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诸葛亮微微一笑,手中的扇子轻轻摇动,他回应道:“周都督,依我之见,曹操可能已经坐不住了,派出虎豹骑前去救援。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拖延时间。”

    “哦?”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请详细说明。”

    诸葛亮继续解释道:“如今陛下已经采取行动,但如果我们进行下一步计划,反而会显得过于刻意。因此,我们只能拖延时间,等待更好的时机。”

    周瑜的眼神中闪过一道利光,似乎在思考着诸葛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