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 第74章 朱祁镇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第74章 朱祁镇

    几乎同一时刻,赵光义面色阴沉地回到府邸。

    他一路七拐八绕,走进一间屋子。

    刚一进屋,他再也无法维持脸上的镇定,咬牙切齿地低喝道:“该死!”

    跟在身后偷偷跟进来的几名心腹纷纷低下头去,大气不敢出一口。

    这时,赵光义突然转身,手指着其中一名心腹怒声质问:“刚才为何不说话?”

    那名心腹心中暗骂一声,用到自己了是小甜心,用不到了就骂人是不是?

    但身体却不敢迟疑,急忙跪伏在地。

    赵光义却并非蠢货,他很快冷静下来,暗自思忖片刻后,无奈地叹了口气。

    转头看向众人问道:“诸位可有何良策?”

    “殿下,如今之计唯有暂时忍耐,等待时机。”一名心腹小心翼翼地回答。

    赵光义闻言,脸色越发难看,但最终还是勉强压抑住情绪,缓缓点头表示同意。

    那名倒霉的心腹赶紧补充道:“殿下,虽然此番失利,但我们仍有一定的根基和实力。只要耐心等待,机会总会再来的。”

    赵光义深吸一口气,不知道为什么,冥冥之中,感觉是离皇位最近的一次了。

    他眼神深邃,缓缓说道:“孤知道了,下去吧。”

    “是,殿下。”

    众人齐声应道,然后恭敬地退出房间。

    【天幕中,先是出现了一张地图,上面“明朝”两个字格外显眼】

    唐朝,

    自那天君臣共同商议出应对之策后,李世民便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其付诸实践。

    这些日子以来,一切进展顺利,并未出现大的波折。

    然而,由于安史之乱距今时间太远,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就不好说了。

    就在此时,天幕再次显现。

    李世民遥指天幕,感慨道:“宋朝疆域狭小,被少数民族所灭。而明朝能够恢复如此规模,实属不易啊!”

    朝堂之下,群臣们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图上有一个红点,在瓦剌境内。然后天幕慢慢从红点处扩大】

    【紧接着看到一个野外,有两个人,一个人是少数民族打扮,另一个虽然穿着普通,但却气势十足】

    【两人似乎正在依依惜别,其中一个人说道:“朕……”】

    明朝,

    皇宫内,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走到崇祯皇帝面前,轻声说道:“陛下,天幕开始说本朝了。”

    崇祯皇帝一听,立刻来了精神,一下子从座位上蹦了起来。

    但刚起身,身体便有些摇摇晃晃。

    王承恩大惊失色,急忙上前扶住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并无大碍,说道:“朕只是看奏折时间长了些,无妨。”

    然而,王承恩却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崇祯皇帝,只见他的黑眼圈异常明显,脸色也十分苍白。

    王承恩忧心忡忡地劝道:“陛下,您还是休息一下吧!”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不必,先看看天幕再说。”

    王承恩无奈地点点头,心中暗自叹息。

    【画面到此为止】

    【开始出现字幕】

    【不用奇怪,那个穿少数民族服饰的人是伯颜帖木儿,是瓦剌贵族】

    【而另外一个人,他并不是什么反贼,而是真真正正的皇帝,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明朝,

    朱元璋瞪大眼睛:“这是在干什么?”

    随后,他提高音量喊道:“老四!”

    朱棣……怎么又是我?

    没办法,朱棣只好回答:“儿臣猜,或许是两个民族和平共处?”

    但他自己心里也没底,毕竟皇帝亲自签署和约这种事很少,而且对方还只是一个贵族。

    朱标在旁边说:“或者只是展示朋友之间的情意?”

    朱元璋皱着眉头,心中充满疑虑:“朕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而且,那个乾隆说的话……”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场景,一个皇帝怎么会在这里,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朱祁镇作为朱棣的曾孙、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自幼接受着儒家教育的熏陶】

    【不可否认,皇室的教育资源相当优质】

    【但在众多教导他的人之中,宦官王振对他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朱祁镇对其十分敬畏】

    【然而,命运无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朱祁镇的父皇在他年仅七岁多时便突然驾崩,这使得朱祁镇不得不提前继承皇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年幼的朱祁镇茫然失措】

    【幸运的是,国家大事有太后和“三杨”等大臣们共同处理,局势暂时得以维持稳定,并未出现皇帝被架空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镇渐渐长大成人,三杨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王振的权力却日益膨胀】

    【朱祁镇对这位曾经的老师愈发信任有加,将其视为心腹之人】

    【王振这个人好大喜功,总是渴望建功立业,朱祁镇在他的鼓动之下频繁发动战争】

    明朝

    崇祯皇帝看着天幕,喃喃自语道:“若是当年没有精锐尽失,情况或许会好很多……”

    说到这里,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议论祖宗,觉得这样做不太妥当,于是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他忍不住将头放在桌面上,但没过多久,就睡着了。

    【与此同时,明朝内部开始浮现出一些严重的问题】

    【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社会矛盾激化】

    【而且军队的武备松弛,士兵们缺乏训练,战斗力大幅下降】

    三国

    曹操终于稳定了后方局势,心急如焚地赶回前线。

    他的身影刚一出现,几个心腹便纷纷上前拜见,唯独其中一道身影与众不同,并未行礼。

    这道身影显得格外突兀,让人不禁心生疑惑。

    曹操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他向众人回礼之后,目光落在了那道特殊的身影上,询问道:“这位是……”

    只见那道身影缓缓走到近前,曹操脸上的厌恶之情再次浮现。

    这时,刘晔走上前来,对曹操说道:“丞相,这位是荆州人士,名叫庞统,字士元。”

    接着,他压低声音,悄悄地在曹操耳边说:“此人乃是凤雏。”

    曹操一听,顿时喜形于色,热情地表示欢迎。

    庞统面无表情,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见过丞相。”

    曹操笑着说:“有士元相助,攻破那周瑜小儿,指日可待了!”

    庞统依然面无表情地回答道:“丞相谬赞了。”

    一时间,气氛轻松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