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年代快穿之地府打工人 > 第44章 No.04 无名小炮灰(05)

年代快穿之地府打工人 第44章 No.04 无名小炮灰(05)

    牛大爷今天可是长见识了,这俩小子姐姐长、姐姐短的把售货员大姐叫的心花怒放,平时冷着脸,啥都不卖的人,今天啥都给卖了。

    说这城里小孩好骗吧,可那心眼多的跟筛子似得,买东西一点都没亏着。

    那是村里孩子拍马都赶不上的!

    说实诚吧,也挺实诚的。

    就那么会子功夫,牛大爷就知道这俩孩子都是没了父母的孩子。

    不仅如此,牛大爷还知道俩人把这次带来的钱也都买这买那给用了七七八八。

    这不说好,到了县里请他吃面。

    面是请了,可小哥俩自己的午饭是俩拼出的最后一毛钱,一碗面两人分着吃的。

    他要把面分给俩人,俩人却死活不肯。

    哎!

    梁重九笑笑没说话,反倒是许安大笑道:“男孩子嘛就要锻炼的,钱用完了,安心!”

    说着话,车上的东西也很快都卸了下来。

    四人去了不远处的河边。拎了两桶水回来,一番洗洗刷刷,开始开火弄吃的。

    撩开盖着盖的米缸,徐进端才看到里面居然有粮食。问了梁重九才知道,那是今天金有根拿过来的,50斤玉米面,要吃到秋收的。

    徐进端掐指一算:“外公,你们每天干什么活说了没?”

    梁重九:“说了啊,打扫牛棚,沤牛粪。”

    “外公,离秋收还有足足半年,这些粮肯定不够吃的。”

    梁重九:“外公带着钱了,等你在村里混熟后,找人换一点就是了。”

    “外公,你有没有问,我的口粮怎么算?”

    “问了,15岁以下的每天交4筐草料,算4工分,秋收后给粮食。”

    “外公,那自留地我们多种点红薯和土豆,再种点毛豆和小青菜。”

    “好的,都听你的。”

    这天晚上,两人吃的是玉米面糊糊,和浆糊似的。

    徐进端怕老爷子没胃口,在里面放了点紫菜和开洋。

    两人吃过晚饭,徐进端在门口洗碗,许安进了他家门找梁重九。

    没一会儿许安就笑眯眯地回了自己屋。

    晚上睡觉时,梁重九对徐进端道:“小端,刚隔壁许老爷子找我说,想一起搭伙吃饭的事,你怎么看?”

    徐进端问:“谁做饭?”

    “隔壁的意思是你做饭,援朝挑水,打下手。我们下工回来收拾自留地。如果一起搭伙,他们前一天晚上会把第二天的口粮一次性给你。”

    徐进端不知该说什么,遂应道:“先试试吧。”

    梁重九叹了口气道:“小孩子家家别那么多心事,许老头和我认识有几十年了。那时我们还是一个学堂的同学。

    后来他去干革命了,我去教书了。

    再后来,学校转移到安全区,还是他所在的部队护送的。

    之后一直到国家解放咱们才又见面的。”

    徐进端点头:“嗯,我晓得的,外公。”

    第二天早上,徐进端用养了一晚上的砂锅煮了两根年糕。

    老爷子干的体力活,早上喝汤汤水水的不耐饥,得弄点实在的。

    尽管老爷子说,开自留地的活留给他们俩干。但趁着俩老爷子们去牛棚时,他和许援朝还是接过了后续工作。

    现在快进入5月份了,下种还来得及。

    两人兜里装了些水果糖和奶糖后,去了村里。

    一圈下来,不仅结识了不少小伙伴,重要的是,他们换到了他们想要的种子。

    红薯、土豆、白菜、辣椒、豆角、大豆、萝卜、大葱换的是最多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不少。

    “这里怎么都没油菜种子呢?”回家路上许援朝小声抱怨。

    徐进端问:“你是说小青菜吗?”

    “嗯呐。”

    “我有的,我还带了黄瓜、番茄、丝瓜种子,也不晓得这里能不能种的出来。”

    “回家试试就知道了。”

    这天晚上,许安拎着一袋玉米面和四五瓶辣酱后面还跟着个许援朝来了徐家。

    “重九,每天拿粮食太烦,我就都拿过来了,以后咱就一起搭伙,下个月,家里会寄粮食过来。咱日子就会好过点的。”

    梁重九道:“要是不够,我这倒是让小端去村里换些。总不能饿着两孩子。”

    这边两老爷子在聊天,那里许援朝已经凑在徐进端耳边嘀咕明早吃什么了。

    徐进端道:“明早吃稀一点的糊糊,我试试能不能做两块发糕。”

    许援朝问:“是红糖发糕吗?我那有红糖。”说着就要起身出去。

    徐进端拉住他道:“我有,等用完了再用你的。”然后继续道:“明天你去村里换点鸡蛋和蔬菜或是菜干也成,中午我们蒸鸡蛋羹。”

    “好!”

    “还有,明天一早把你和徐爷爷的饭盒拿来。”

    “好嘞。”

    三天后,两个小孩哥,把前后院子开出来的近8分地都给种上了。

    前院以蔬菜为主,后院以土豆、红薯为主,还种了香瓜、西瓜、黄瓜、番茄各一小垄。

    香瓜和西瓜种子是徐进端用二两红糖和住村口的五保户刘奶奶换的,换了整整两大包。

    一周后,被稀释灵泉滋润过的种子,陆陆续续纷纷冒出了芽。

    俩小孩哥开始每天上山割猪草、砍柴的生活。

    五月份正是野菜生长的季节,两人每天上午就能完成四筐猪草任务,交了任务,下午就都是自由时间了。

    也因此,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两人附近的山头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熟悉。同时熟悉的还有村里孩子们。

    徐进端的性子一直都很孤僻,就算来了这村里,村里孩子给了他们诸多帮助,他和孩子们的距离总是没许援朝和他们的亲近。

    但这些都不妨碍他通过孩子们把《鲁班经》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比如家里如今多出来的小件的木框、木箱、藤背篓、藤篮都是出自他手,工具仅仅就是一把他通过村里小孩用两支牙膏从村里猎户张那里换来的一把匕首。

    至于空间里的存货、系统每日签到奖励,他是不会贸然拿出来的。

    要说,其他地方的下放人员过得如何,徐进端不查、不看、不好奇。

    但,来这里应该说是来对了的。

    不管是一周目,还是二周目里,都是最开始半年辛苦些,后面日子就逐渐舒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