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127章 “七五零一”瓷
热门推荐:
两界空间:我降临古代,享受一切
满宗卧龙凤雏,师妹她是个中翘楚
工业大摸底,怎么每次都是你?
律剑
重生了,那就嫁强大又短命的丈夫
阵压诸仙,且以雷霆撼动
逸掌风云
凡人修仙之灵药铺
老公的鱼塘好深啊
接下来的两天,常顺还是带着父亲去了修建河堤倒渣土的地方。
期间又捡到了古砖、瓦当、石器等物品。
在一些倒过来的砖渣里,他还发现了好几块民国时期的瓷砖。
另外还捡到了6块银元。
瓷砖是墙砖,彩绘的,看上去特别的精美,面上的图案有花蝶、花瓶、花盆等。
其中花盆的上面画有兰草,花瓶面上也有好看的吉庆图案,还刻有“益寿延年”几个字。
虽然科技发达了,但现在的瓷砖跟其相比,他觉得还真比不上。
6块银元是从别的拆迁区老房子倒过来的砖渣发现的。
都是袁大头,有5块三年的,1块十年的。
发现银元后,常顺还跟车去那边的拆迁区看了看。
可惜那处地方,老房子也都被挖机清场扒倒塌了,到处都是砖渣,已经不适合探测寻宝。
整个城市包括全国各地,老房子太多,他也不可能所有地方都去探测寻找一遍,这个只能惜缘随缘的寻找。
为了增加捡铁的自由度,常建忠想买一辆机动三轮车他自己单独用。
不过已经进入腊月份,很多工程都逐渐停工,特别是拆迁区,基本上没有住家户搬家了。
常顺让他开年过来了再买,之前的那辆人力三轮车,他让父亲暂时将就着在使用。
零几年的时候不像10年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在腊月初就已经回家过年。
目前各地的工程,也渐渐停了下来。
手里的旧书、旧衣服还有不少,为了赚钱,父母都说要回去晚一点,他们商量的是腊月二十左右再回家。
毕竟有车,回去很方便。
另外回去了也是闲着,还不如在外面多挣钱。
至于置办过年所需的年货,有钱啥都有。
23号的下午,常顺跟父亲在河堤上正忙碌着,他的手机响了起来,看了下,是搞回收的陈老板打过来的,他直接接通了:
“常老板,有时间吗?”
对方直接问他道。
“有,你是不是又弄到啥好东西了?”
他随口问了一句。
下午送过来的渣土,基本上都是红砖砖渣,常顺也是在捡铁。
如果对方真弄到好物件,在这边捡铁肯定不如去买东西。
“有点东西,你过来看吧。现在已经腊月份了,城市上回收的生意不好做。
我准备过两天就回老家过年的,等开年了再过来。”
陈老板这样说,说明他想趁回去之前,再处理一些物品。
“要回家过年了吗?那我跟柴老板、赵老板也打个电话,晚上我们聚一下,一起吃顿饭,之前一直比较忙,没有时间。”
“好,你跟他俩约下看,先这样说,一会儿你直接来我住的地方就行!”
“好的!”
挂了电话,常顺找到柴老板、赵老板的手机号,先后拨了过去,把晚上请吃饭的事情告诉了二人。
他们说了几句客套话就答应了。
同时他也问了他俩打算啥时候回家过年的事情。
两人说的跟陈老板差不多,也是最近两三天。
他们一样有东西售卖,让他过去看。
常顺先去的是陈老板住的出租房,在他那边,除了购买一些旧书、旧衣服,买到的其它杂件物品里,只有一个瓷茶壶,看上去特别的精美,比较好。
这个瓷茶壶,表面以及壶盖的图案是梅花,瓷是彩瓷的,以红色为主。
以前在拆迁区寻找或者收购的物品里面,也有这种梅花图案的瓷茶壶或者茶杯。
不过那些看上去都没有这个看上去美观。
翻开壶底看了下,上面的底款写着的字迹是:
“中南海怀仁堂、珍品、陶瓷研究所、七五零一”。
字是从右往左念的。
看到“七五零一”时,常顺的心里为之一震。
对于搞收藏的人或者经常跟收藏打交道的人来说,这代表年份的四个字,基本上都听说过。
“七五零一”瓷,被称之为“伟人用瓷,红色官窑”。
要真是那个年份的瓷器,就这一个茶壶,未来的价格,不会低于百万。
不过仿品很多。
常顺记得曾经刷视频听别人讲解过,当年的“七五零一”瓷器,都烧制的很薄、很轻。
这个茶壶看上去也很薄,另外图案看上去也是特别的精美、细致。
有一定真品的可能性!
管它是不是真品,在没有弄清楚之前,既然买了,他肯定不会卖急着卖掉。
在柴老板那边没有买到特别好的物件,只是购买了3瓶老酒,选了一些旧书,买了点旧衣服。
3瓶老酒,一瓶八十年代的五粮液,两瓶汾酒,同样是八十年代。
赵老板售卖给他的物品,倒是有一件还算不错,是一个老照相机。
这个照相机的材质是纯铜的,外面包裹着一层牛皮套,相机的表面有很多字母以及数字,看上去不是国产的。
另外从包浆看,相机的生产年份,应该是民国时期。
在陈、赵、柴三位回收废旧的老板手里买到的旧书一共有164斤,旧衣服买了326斤。
买完东西,已经过了四点半。
约好五点半在“阿成酒家”吃饭,他把旧书、旧衣服以及其它东西放在了王女士的出租房。
去接了父亲,卖了他捡到的废铁,时间差不多已经到了五点半。
他们直接去了“阿成酒家”。
晚上不回去吃饭,常顺就跟宋芫、常静打了电话,把情况告诉了她俩,让她们不用等自己跟父亲回去。
两人到了不久,陈老板、柴老板、赵老板三人就到了,跟着一起的还有他们各自的老婆。
这个是他专门交代过了的,反正是请客吃饭,人也不多。
人到齐了后,他就点了一桌菜。
吃饭期间,大家互相敬了酒,主要是谈论了一些跟拆迁区相关的事情。
闲聊,常顺问了他们开年来的一些打算。
三人都说过了年会换地方住,毕竟这边拆迁区的住户已经全部搬走,他们要寻找新的拆迁区域,也就是挣钱的地方。
像陈师傅、赵师傅、柴师傅这样移动回收废旧的职业人,当然是哪里的生意好就往哪里跑。
他们也问了常顺来年的打算,是否会换地方住。
他也简单说了自己的想法——继续收购古玩,换地方住也是肯定的。
吃饭时,他看见田斌过来了,还时不时的充当起了服务员,帮着叶雨晴一起忙碌着。
看见他,对方笑着跟自己打了招呼。
吃完晚饭,已经差不多七点半了,离开饭馆,常顺开车带上父亲也返回了。
他自己要开车,没喝多少酒,倒是父亲替他挡了些。
期间又捡到了古砖、瓦当、石器等物品。
在一些倒过来的砖渣里,他还发现了好几块民国时期的瓷砖。
另外还捡到了6块银元。
瓷砖是墙砖,彩绘的,看上去特别的精美,面上的图案有花蝶、花瓶、花盆等。
其中花盆的上面画有兰草,花瓶面上也有好看的吉庆图案,还刻有“益寿延年”几个字。
虽然科技发达了,但现在的瓷砖跟其相比,他觉得还真比不上。
6块银元是从别的拆迁区老房子倒过来的砖渣发现的。
都是袁大头,有5块三年的,1块十年的。
发现银元后,常顺还跟车去那边的拆迁区看了看。
可惜那处地方,老房子也都被挖机清场扒倒塌了,到处都是砖渣,已经不适合探测寻宝。
整个城市包括全国各地,老房子太多,他也不可能所有地方都去探测寻找一遍,这个只能惜缘随缘的寻找。
为了增加捡铁的自由度,常建忠想买一辆机动三轮车他自己单独用。
不过已经进入腊月份,很多工程都逐渐停工,特别是拆迁区,基本上没有住家户搬家了。
常顺让他开年过来了再买,之前的那辆人力三轮车,他让父亲暂时将就着在使用。
零几年的时候不像10年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在腊月初就已经回家过年。
目前各地的工程,也渐渐停了下来。
手里的旧书、旧衣服还有不少,为了赚钱,父母都说要回去晚一点,他们商量的是腊月二十左右再回家。
毕竟有车,回去很方便。
另外回去了也是闲着,还不如在外面多挣钱。
至于置办过年所需的年货,有钱啥都有。
23号的下午,常顺跟父亲在河堤上正忙碌着,他的手机响了起来,看了下,是搞回收的陈老板打过来的,他直接接通了:
“常老板,有时间吗?”
对方直接问他道。
“有,你是不是又弄到啥好东西了?”
他随口问了一句。
下午送过来的渣土,基本上都是红砖砖渣,常顺也是在捡铁。
如果对方真弄到好物件,在这边捡铁肯定不如去买东西。
“有点东西,你过来看吧。现在已经腊月份了,城市上回收的生意不好做。
我准备过两天就回老家过年的,等开年了再过来。”
陈老板这样说,说明他想趁回去之前,再处理一些物品。
“要回家过年了吗?那我跟柴老板、赵老板也打个电话,晚上我们聚一下,一起吃顿饭,之前一直比较忙,没有时间。”
“好,你跟他俩约下看,先这样说,一会儿你直接来我住的地方就行!”
“好的!”
挂了电话,常顺找到柴老板、赵老板的手机号,先后拨了过去,把晚上请吃饭的事情告诉了二人。
他们说了几句客套话就答应了。
同时他也问了他俩打算啥时候回家过年的事情。
两人说的跟陈老板差不多,也是最近两三天。
他们一样有东西售卖,让他过去看。
常顺先去的是陈老板住的出租房,在他那边,除了购买一些旧书、旧衣服,买到的其它杂件物品里,只有一个瓷茶壶,看上去特别的精美,比较好。
这个瓷茶壶,表面以及壶盖的图案是梅花,瓷是彩瓷的,以红色为主。
以前在拆迁区寻找或者收购的物品里面,也有这种梅花图案的瓷茶壶或者茶杯。
不过那些看上去都没有这个看上去美观。
翻开壶底看了下,上面的底款写着的字迹是:
“中南海怀仁堂、珍品、陶瓷研究所、七五零一”。
字是从右往左念的。
看到“七五零一”时,常顺的心里为之一震。
对于搞收藏的人或者经常跟收藏打交道的人来说,这代表年份的四个字,基本上都听说过。
“七五零一”瓷,被称之为“伟人用瓷,红色官窑”。
要真是那个年份的瓷器,就这一个茶壶,未来的价格,不会低于百万。
不过仿品很多。
常顺记得曾经刷视频听别人讲解过,当年的“七五零一”瓷器,都烧制的很薄、很轻。
这个茶壶看上去也很薄,另外图案看上去也是特别的精美、细致。
有一定真品的可能性!
管它是不是真品,在没有弄清楚之前,既然买了,他肯定不会卖急着卖掉。
在柴老板那边没有买到特别好的物件,只是购买了3瓶老酒,选了一些旧书,买了点旧衣服。
3瓶老酒,一瓶八十年代的五粮液,两瓶汾酒,同样是八十年代。
赵老板售卖给他的物品,倒是有一件还算不错,是一个老照相机。
这个照相机的材质是纯铜的,外面包裹着一层牛皮套,相机的表面有很多字母以及数字,看上去不是国产的。
另外从包浆看,相机的生产年份,应该是民国时期。
在陈、赵、柴三位回收废旧的老板手里买到的旧书一共有164斤,旧衣服买了326斤。
买完东西,已经过了四点半。
约好五点半在“阿成酒家”吃饭,他把旧书、旧衣服以及其它东西放在了王女士的出租房。
去接了父亲,卖了他捡到的废铁,时间差不多已经到了五点半。
他们直接去了“阿成酒家”。
晚上不回去吃饭,常顺就跟宋芫、常静打了电话,把情况告诉了她俩,让她们不用等自己跟父亲回去。
两人到了不久,陈老板、柴老板、赵老板三人就到了,跟着一起的还有他们各自的老婆。
这个是他专门交代过了的,反正是请客吃饭,人也不多。
人到齐了后,他就点了一桌菜。
吃饭期间,大家互相敬了酒,主要是谈论了一些跟拆迁区相关的事情。
闲聊,常顺问了他们开年来的一些打算。
三人都说过了年会换地方住,毕竟这边拆迁区的住户已经全部搬走,他们要寻找新的拆迁区域,也就是挣钱的地方。
像陈师傅、赵师傅、柴师傅这样移动回收废旧的职业人,当然是哪里的生意好就往哪里跑。
他们也问了常顺来年的打算,是否会换地方住。
他也简单说了自己的想法——继续收购古玩,换地方住也是肯定的。
吃饭时,他看见田斌过来了,还时不时的充当起了服务员,帮着叶雨晴一起忙碌着。
看见他,对方笑着跟自己打了招呼。
吃完晚饭,已经差不多七点半了,离开饭馆,常顺开车带上父亲也返回了。
他自己要开车,没喝多少酒,倒是父亲替他挡了些。